单枚弧形电极植入颅内双靶点的方法与装置研究
发布时间:2020-08-02 19:08
【摘要】:目的:脑深部电刺激术(deep brain stimulation,DBS)是治疗运动障碍性疾病的有效方法,也是研究脑功能的有力工具。当前研究已表明,多靶点DBS能够同时刺激多个神经核团,改善与不同神经核团功能相关的不同症状,是未来值得研究的重要方向。然而,目前多靶点DBS的临床研究还很少,临床应用价值还不甚明确,且目前的植入方法,还做不到任意地将单枚电极同时植入多个颅内目标靶点。因此,本研究的主要目的为:1.通过荟萃分析,对比丘脑底核(subthalamic nucleus,STN)DBS、桥脚核(pedunculopontine nucleus,PPN)DBS及联合STN-PPN-DBS对帕金森氏病(Parkinson’disease,PD)患者的运动症状及轴性症状的疗效,明确同时刺激两个不同神经核团相较于仅单独刺激其中一个神经核团,是否对帕金森氏病患者的运动症状及轴性症状具有更好的疗效。2.通过荟萃分析,明确轴性症状之一的冻结步态(freezing of gait,FOG)在PD患者中的总体发生率。由于左旋多巴药物治疗和STN-/内侧苍白球(globus pallidus internus,GPi)DBS对于轴性症状的治疗效果均不显著,PD患者中伴有FOG等轴性症状的患者可能会是多靶点联合DBS的适用人群。本研究拟先期通过这两项荟萃分析,来明确同时对颅内的多个不同神经核团进行刺激是否具有临床应用价值。3.如果上述两项荟萃分析证实了同时对颅内不同的神经核团进行刺激具有临床应用价值,则拟提出将单枚弧形电极植入人的任意两个颅内靶点的方法及配套立体定向装置,也许能够成为现有电极植入方法的有益补充;4.并拟进一步提出将得单枚弧形电极植入大鼠/小鼠的任意两个颅内靶点的方法及配套装置,以拓展脑功能研究的实验方法。根据4个目的,本研究拟分为四个部分。基于各目的的重要性,正文部分将先行阐述目的3和目的4的相应研究。方法:对应前述的研究目的,所采用的方法分别为:1.遵循Cochrane干预措施系统评价手册的原则进行荟萃分析。在MEDLINE/PubMed、EMBASE和Cochrane图书馆上搜索发表于2015年9月1日之前的所有研究,检索词为subthalamic、pedunculopontine、deep brain stimulation和Parkinson。所有对比PPN-DBS、STN-DBS和联合STN-PPN-DBS对PD患者的疗效的文献均纳入分析,疗效评估指标采用统一帕金森病评定量表第三部分(Unified Parkinson’s Disease Rating Scale III,UPDRS III)的运动症状评分和轴性症状亚组评分。2.遵循系统综述和荟萃分析计划书优先报告的原则进行荟萃分析。在MEDLINE/PubMed上搜索发表于2016年7月10日之前的所有研究,检索词为freezing of gait和Parkinson。纳入所有报道了PD患者的FOG发生率的文献,荟萃分析PD患者的FOG总体发生率,以及不同病程和疾病程度的PD患者的FOG发生率。3.通过数学模型,确定同时经过选定的任意两个颅内靶点的“电极轨道平面”和“弧形电极轨道”的理论位置。进而提出弧形电极植入到两个颅内靶点的方法,并设计该电极植入方法所需的新型立体定向系统。随后,制作出该新型立体定向系统,并借助内设目标靶点的3D打印颅骨模型,验证该方法和装置的准确性。4.结合现有的大鼠/小鼠脑立体定位图谱和立体定位仪,通过数学模型确定同时经过选定的大鼠/小鼠任意两个颅内靶点的“电极轨道平面”和“弧形电极轨道”的理论位置。随后选择以大鼠为对象,以“右侧STN+右侧GPi”或“右侧STN+左侧STN”作为目标双靶点,实验组向双靶点植入一枚弧形电极,对照组向双靶点各植入一枚弧形电极。电极植入后,以水迷宫试验对比各组大鼠的学习记忆能力。之后灌注固定,取出大鼠脑部,切片镜检是否电极准确地植入到目标核团。结果:对应前述的研究目的和方法,结果分别为:1.荟萃分析得出,STN-DBS在“关”阶段改善PD患者UPDRS III评分的效果明显优于PPN-DBS;而在“开”阶段改善PD患者UPDRS III轴性症状评分的效果明显低于PPN-DBS。联合STN-PPN-DBS改善UPDRS III评分的效果与STN-DBS无明显差异,明显优于PPN-DBS;其改善UPDRS III轴性症状评分的效果明显优于STN-DBS。2.荟萃分析得出的PD患者的FOG总体发生率为40.8%(95%CI 34.7%~46.9%)。PD病程及严重程度都与FOG的发生有明显的相关性。病程10年,5~10年,和5年的PD患者,FOG平均发生率分别为72.3%、56.2%和23.1%;HoehnYahr评分≤2.5和≥2.5的PD患者,FOG发生率分别为25.9%和70.6%。3.本研究提出将弧形电极植入人的任意两个颅内靶点的“电极植入曲线法”。设计并制作了植入弧形电极所需的立体定向系统,借助Excel表格公式制作了植入过程中所需参数的自动运算程序。以3D打印颅骨模型为对象进行的初步应用结果表明,该方法及配套立体定向系统具有很高的准确性,植入弧形电极的平均矢量误差为0.70±0.24 mm。4.本研究提出了可结合立体定位仪及大鼠/小鼠脑立体定位图谱使用的将弧形电极植入双靶点的“电极植入曲线法”及辅助装置。借助Excel表格公式制作了植入过程中所需参数的自动运算程序。以大鼠为对象进行的初步应用结果表明,该方法及配套立体定位仪辅助装置可将弧形电极准确地引导到目标双靶点。且对比弧形电极植入组和直线形电极植入组大鼠的水迷宫试验结果,未发现各组大鼠在学习记忆能力上存在差异。结论:通过两项荟萃分析,可见对颅内的多个不同神经核团进行刺激具有临床应用价值及研究前景。可将单枚电极同时植入到颅内多个目标靶点的“电极植入曲线法”及配套装置也许能够成为现有电极植入方法的有益补充。本研究提出了将单枚弧形电极植入任意两个颅内靶点的方法,并针对人及大鼠/小鼠分别设计了配套装置及所需参数的自动计算程序。借助3D打印人颅骨模型的初步应用结果表明,应用于人的新型立体定向系统具有很高的精准度,弧形电极植入的平均误差不高于现有文献报道的采用当前立体定向系统植入直电极的误差。大鼠的初步应用结果也表明,在合理设计“弧形电极轨道”的前提下,弧形电极植入具有良好的安全性。
【学位授予单位】:福建医科大学
【学位级别】:博士
【学位授予年份】:2018
【分类号】:R651.1
【图文】:
后经枕叶至枕骨,并非电极植入的常规入颅点。如选择右侧 STN 和左侧 ST作为目标靶点,靶点一和靶点二的坐标分别为(12,-3,-5)和(-12,-3,-5)如采取“电极轨道平面”与矢状面呈 90°夹角,经过双侧 STN 并垂直于 AC-P平面,则 XOY 平面与 AC-PC 平面平行时,电极入颅点位于顶部,此时可以通过调整定位框的位置来改变电极入颅点的位置,如果在安装定位框时,将定位框前倾 40°,则电极入颅点位于额部(图 1 d-f)。
图 2. 弧形电极植入应用于人时的配套立体定向框架系统设计图Figure 2. The proposed stereotaxic system for implanting a curved lead to huma(a) 定位框,包括底边框、立柱和颅骨钉;(b) 在图 a 的基础上安装转接座(黑和垂直板(黑色燕尾箭号);(c) 在图 b 的基础上安装水平板(黑色三角形)和黑色燕尾箭头);(d) 在图 c 的基础上安装定位杆(空心箭头);(e) 在图 d 的基定位套管(空心三角形);(f) 在图 e 的基础上安装带管芯的穿刺套管(空心燕;(g) 从左到右依次为:定位套管、穿刺套管穿经定位套管、穿刺套管管芯、和穿刺套管穿经定位套管;(h) 从上到下依次为:定位柱和偏转角度测量盘。.1.1 定位框 与目前常见的框架系统(如 Leksell 立体定向仪)的定位同设计,包括底边框、立柱和颅骨螺钉(图 2a)。可于影像学扫描时 坐标定位板或 MRI 定位框。.1.2 三维坐标轴 X 轴、Y 轴和 Z 轴相互垂直。X 轴刻度尺建立在水
图 4. CT 图像所示 6 个内置靶点的位置Figure 4. The locations of the six inner targets on the CT images.(a~c) 6 个内置靶点在 CT 轴位图像上的位置。借助 CT 定位板在 CT 图像上的显影,可在CT 轴位图像上计算目标靶点的坐标。(d~h) 6 个内置靶点在 CT 冠状位图像上的位置。6个内置靶点均为圆环状,根据成像角度不同,在 CT 图像上可表现为一个完整的圆或仅表现为两个点。表 2. 6个内置靶点的坐标Table 2. The definitive coordinates of the mid-points of 6 inner targetsTargets* X(mm) Y(mm) Z(mm)L1 113.5 135.6 100.0L2 126.9 110.6 112.0L3 115.4 96.2 117.0
【学位授予单位】:福建医科大学
【学位级别】:博士
【学位授予年份】:2018
【分类号】:R651.1
【图文】:
后经枕叶至枕骨,并非电极植入的常规入颅点。如选择右侧 STN 和左侧 ST作为目标靶点,靶点一和靶点二的坐标分别为(12,-3,-5)和(-12,-3,-5)如采取“电极轨道平面”与矢状面呈 90°夹角,经过双侧 STN 并垂直于 AC-P平面,则 XOY 平面与 AC-PC 平面平行时,电极入颅点位于顶部,此时可以通过调整定位框的位置来改变电极入颅点的位置,如果在安装定位框时,将定位框前倾 40°,则电极入颅点位于额部(图 1 d-f)。
图 2. 弧形电极植入应用于人时的配套立体定向框架系统设计图Figure 2. The proposed stereotaxic system for implanting a curved lead to huma(a) 定位框,包括底边框、立柱和颅骨钉;(b) 在图 a 的基础上安装转接座(黑和垂直板(黑色燕尾箭号);(c) 在图 b 的基础上安装水平板(黑色三角形)和黑色燕尾箭头);(d) 在图 c 的基础上安装定位杆(空心箭头);(e) 在图 d 的基定位套管(空心三角形);(f) 在图 e 的基础上安装带管芯的穿刺套管(空心燕;(g) 从左到右依次为:定位套管、穿刺套管穿经定位套管、穿刺套管管芯、和穿刺套管穿经定位套管;(h) 从上到下依次为:定位柱和偏转角度测量盘。.1.1 定位框 与目前常见的框架系统(如 Leksell 立体定向仪)的定位同设计,包括底边框、立柱和颅骨螺钉(图 2a)。可于影像学扫描时 坐标定位板或 MRI 定位框。.1.2 三维坐标轴 X 轴、Y 轴和 Z 轴相互垂直。X 轴刻度尺建立在水
图 4. CT 图像所示 6 个内置靶点的位置Figure 4. The locations of the six inner targets on the CT images.(a~c) 6 个内置靶点在 CT 轴位图像上的位置。借助 CT 定位板在 CT 图像上的显影,可在CT 轴位图像上计算目标靶点的坐标。(d~h) 6 个内置靶点在 CT 冠状位图像上的位置。6个内置靶点均为圆环状,根据成像角度不同,在 CT 图像上可表现为一个完整的圆或仅表现为两个点。表 2. 6个内置靶点的坐标Table 2. The definitive coordinates of the mid-points of 6 inner targetsTargets* X(mm) Y(mm) Z(mm)L1 113.5 135.6 100.0L2 126.9 110.6 112.0L3 115.4 96.2 117.0
【相似文献】
中国期刊全文数据库 前10条
1 ;低熔中碱全代铂坩埚结构与电极位置[J];玻璃纤维;1972年02期
2 李万青;闻绍巍;刘静岩;何永亮;袁野;;电渣炉电极位置检测与控制[J];铸造;2010年07期
3 高搏;蒋刈;王强;吴丽华;蔡剑鸣;戴朴;;Otoplan重建在人工耳蜗植入术前评估和电极选择中的应用[J];中华耳科学杂志;2018年06期
4 王滔;张陈诚;孙伯民;李殿友;;帕金森病脑深部电刺激电极位置的回顾性分析[J];诊断学理论与实践;2017年02期
5 满朝;吴筱敏;高忠权;孟祥文;黄佐华;娄玉峰;;不同位置电极附近温度与焰后区离子电流的关系[J];内燃机学报;2011年03期
6 伍玉军;陈登明;冯永;贺楚峰;梅凌云;蔡鑫章;陈红胜;;数字X线摄片对人工耳蜗植入电极位置的评估[J];中国耳鼻咽喉颅底外科杂志;2008年01期
7 段新昱;在心内电势评估中对于腔内电极位置不确定性效应的评价[J];国外医学.生物医学工程分册;1993年01期
8 刘复华;;32位单片机80960KB及其应用——(十三) 电弧炼钢炉电极位置控制系统设计[J];电气自动化;1995年05期
9 吴江;磷炉停炉时电极位置的处理方法浅析[J];贵州化工;1995年03期
10 欧阳旭;贾俊波;李奇;;基于不同电极位置的PEMFC运行特性研究[J];电源技术;2012年02期
中国重要会议论文全文数据库 前4条
1 郑U
本文编号:2778934
本文链接:https://www.wllwen.com/yixuelunwen/waikelunwen/2778934.html
最近更新
教材专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