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主页 > 医学论文 > 外科论文 >

线粒体大麻素受体1在大鼠海马神经元缺氧复氧损伤中对线粒体分裂的影响

发布时间:2020-10-01 06:23
   目的探讨线粒体CB1受体(mitochondrial cannabinoid type 1 receptor,mtCB1R)在大鼠海马神经元缺氧复氧损伤中对线粒体分裂的影响并初步探讨这一保护作用的具体分子学机制。方法原代培养出生24h之内的Wistar大鼠海马神经元,培养至第8天时采用随机数字表法分为6组。(1)正常组(N组):正常培养,不做任何处理;(2)缺血/再灌注组(I/R组):海马神经元缺血缺氧6h后,恢复血氧供应继续培养20h,构建缺血/再灌注模型;(3)ACEA+缺血/再灌注组(ACEA+I/R组):缺血缺氧6h后立即加入ACEA,终浓度为1μmol/L,恢复血氧供应继续培养20h;(4)ACEA+AM251+缺血/再灌注组(ACEA+AM251+I/R组):氧糖剥夺6h结束后立即加入ACEA和AM251,使其终浓度分别为1μmol/L、10μmol/L,恢复至原培养状态继续培养20h,以此模拟脑缺血/再灌注损伤;(5)ACEA+Hemopressin+缺血/再灌注组(ACEA+Hemo+I/R组):氧糖剥夺6h结束后,同样于恢复血氧供应20h时加入ACEA和Hemopressin,终浓度分别为1μmol/L、10μmol/L;(6)赋形剂组(V+I/R组):于缺血缺氧6h结束后立即加入二甲基亚砜(DMSO),终浓度0.1%,恢复血氧供应继续培养20h。为了确定受体激动剂和抑制剂作用的时间段,将(3)、(4)、(5)、(6)组分别划分为三个亚组,分别于缺血6h给药、再灌注20h给药、缺血/再灌注全程给药,使用CCK-8试剂盒分别测定三个亚组海马神经元的活性;使用倒置显微镜观察各组海马神经元的形态;激光共聚焦显微镜检测细胞内Ca~(2+)的浓度、ROS的含量;透射电镜观察线粒体超微结构;流式细胞仪检测细胞凋亡率;Western blot检测凋亡诱导因子(apoptosis inducing factor,AIF)、线粒体动力相关蛋白(dynamin-related protein,Drp1)、分裂蛋白1(Fission 1protein,Fis1),细胞凋亡相关蛋白细胞色素C(apoptosis related protein cytochrome c,Cytc)和Rho相关的卷曲蛋白激酶1(Rho-associated coiled-coil containing protein kinase1,ROCK1)的表达。结果1.在ACEA+I/R组、ACEA+Hemo+I/R组中,与缺血亚组和缺血/再灌注亚组相比,再灌注亚组海马神经元的活性明显增加(P0.05);在ACEA+AM251+I/R组和V+I/R组中,三个亚组之间神经元活性的差异没有明显的统计学意义(P0.05);2.与N组相比,I/R组、ACEA+I/R组、ACEA+AM251+I/R组、ACEA+Hemo+I/R组和V+I/R组的细胞内Ca~(2+)浓度、ROS的含量、细胞凋亡率、以及AIF、Drp1、Fis1、Cytc、ROCK1蛋白的表达水平均明显增加(P0.05);3.与I/R组相比,ACEA+I/R组、ACEA+Hemo+I/R组上述各检测指标明显降低(P0.05),ACEA+AM251+I/R组、V+I/R组上述各检测指标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4.与ACEA+Hemo+I/R组相比,ACEA+AM251+I/R组上述各指标明显增加(P0.05);5.线粒体超微结构方面,N组线粒体结构完整,线粒体外膜平整光滑,可看到清晰的线粒体嵴;I/R组、ACEA+AM251+I/R组和V+I/R组线粒体肿胀、空泡化、线粒体嵴遭到破坏,线粒体外膜模糊不清;与I/R组相比,ACEA+I/R组、ACEA+Hemo+I/R组线粒体的损害程度均明显降低,仅有少量空泡化,虽不具备典型的线粒体结构,但线粒体嵴和线粒体外膜仍依稀可见。结论线粒体CB1受体可通过降低细胞内ROS的含量来减少细胞内Ca~(2+)浓度和ROCK1的表达,阻断线粒体分裂的启动,并最终减轻海马神经元缺氧复氧损伤。
【学位单位】:青岛大学
【学位级别】:硕士
【学位年份】:2018
【中图分类】:R614
【文章目录】:
摘要
abstract
引言
第一章 材料与方法
    1.1 实验材料
        1.1.1 实验动物
        1.1.2 实验材料与试剂
        1.1.3 主要仪器与设备
    1.2 实验方法
        1.2.1 原代海马神经元的培养
        1.2.2 氧糖剥夺模型的建立
        1.2.3 实验分组
        1.2.4 CCK-8检测细胞的活性
        1.2.5 细胞内钙离子浓度的测定
        1.2.6 测定细胞内活性氧的含量
        1.2.7 流式细胞仪测定细胞凋亡率
        1.2.8 观察线粒体超微结构
        1.2.9 Westernblot检测线粒体分裂和细胞凋亡相关蛋白的表达
        1.2.10 统计学分析
第二章 实验结果
    2.1 海马神经元的活性
    2.2 海马神经元生长形态的观察
    2.3 细胞内钙离子的浓度
    2.4 .细胞内ROS的含量
    2.5 流式细胞仪测定细胞的凋亡率
    2.6 透射电镜观察线粒体的超微结构
    2.7 线粒体分裂及细胞凋亡相关蛋白的表达
第三章 讨论
第四章 结论
参考文献
综述
    综述参考文献
攻读学位期间的研究成果
致谢

【相似文献】

相关期刊论文 前10条

1 蒋春笋;肖伟明;陈Oz;;线粒体分裂、融合与细胞凋亡[J];生物物理学报;2007年04期

2 孟紫强,耿红;与线粒体分裂有关的蛋白质研究进展[J];生命的化学;2002年02期

3 徐颖琼;周科成;赵亚铮;叶心怡;寇俊萍;;线粒体融合与分裂在中枢神经系统疾病中的研究进展[J];现代生物医学进展;2018年07期

4 门秀丽;张丽萍;吴静;刘虹麟;张文健;娄晋宁;;线粒体形态与细胞凋亡的关系[J];生理科学进展;2012年05期

5 谢南昌;陈晨;王翠;张倩;夏建华;张宏伟;连亚军;;线粒体分裂蛋白抑制剂对小胶质细胞氧化损伤的保护作用[J];神经损伤与功能重建;2014年06期

6 谢南昌;陈晨;王翠;张倩;张宏伟;夏建华;连亚军;;线粒体分裂蛋白抑制剂对β淀粉样蛋白诱导小胶质细胞凋亡的作用及机制[J];神经损伤与功能重建;2014年05期

7 邱小雪;曹丽丽;杨雪;迟兆富;;癫痫持续状态大鼠海马线粒体分裂、融合的变化[J];山东大学学报(医学版);2013年07期

8 黄健;姜小凡;叶莉斯;林冬静;田洪艳;;线粒体动力学研究进展[J];吉林医药学院学报;2018年05期

9 耿西林;常虎林;张煜;海军;张智勇;郑伟;杜立学;;线粒体分裂因子促进肝癌转移的作用[J];海南医学;2018年20期

10 王明洋;;线粒体质量控制在神经系统疾病中的变化[J];神经药理学报;2018年02期

相关会议论文 前10条

1 乔沛丰;赵丰丽;刘梦洁;晏勇;;硫氢化钠对线粒体分裂、融合的影响与机制研究[A];第四届全国痴呆与认知障碍学术研讨会及高级讲授班论文汇编[C];2015年

2 袁杨刚;赵传燕;赵敏;陈竹筠;张波;张爱华;邢昌赢;;线粒体分裂介导的线粒体自噬在顺铂诱导肾小管上皮细胞损伤中的作用[A];2016年中国中西医结合学会肾脏疾病专业委员会学术年会论文摘要汇编[C];2016年

3 连亚军;张宏伟;高延伦;;锂-匹罗卡品致痫大鼠海马神经元线粒体分裂变化研究[A];中华医学会神经病学分会第十次全国脑电图与癫痫诊治进展高级讲授班及学术研讨会日程册&论文汇编[C];2015年

4 于滢;王瑞元;;运动对不同组织线粒体动力学的影响[A];2013年中国生理学会运动生理学专业委员会年会暨“运动与健康”学术研讨会论文摘要汇编[C];2013年

5 曹丽丽;邱小雪;王胜军;杨雪;赵秀鹤;刘学伍;迟兆富;;线粒体分裂抑制剂mdivi-1对癫痫大鼠神经保护机制的研究[A];中华医学会神经病学分会第十次全国脑电图与癫痫诊治进展高级讲授班及学术研讨会日程册&论文汇编[C];2015年

6 袁杨刚;赵敏;王慧;张爱华;邢昌赢;;SIRT1-p53-Drp1信号调控线粒体分裂在醛固酮诱导的肾小球足细胞损伤中的作用研究[A];2016年中国中西医结合学会肾脏疾病专业委员会学术年会论文摘要汇编[C];2016年

7 杨琪帆;王伟林;郑树森;;线粒体分裂蛋白drp1在肝癌中表达意义[A];2015年浙江省外科学学术年会暨国家级肝胆胰疾病诊治进展学习班论文汇编[C];2015年

8 牟连伟;顾博雅;赵丽;;有氧运动调控AD模型中枢神经元线粒体动力学[A];2018年中国生理学会运动生理学专业委员会会议暨“科技创新与运动生理学”学术研讨会论文集[C];2018年

9 桂雅星;张力三;陈丽丽;张文颖;吕文;胡兴越;;线粒体融合蛋白MFN2对PD模型线粒体动力失衡的保护作用及机制研究[A];2014年浙江省神经病学学术年会论文汇编[C];2014年

10 廖明芳;杨章坚;危永芳;尚蕾;师胜兰;胡扬扬;李业如;韩小建;;Drp1介导的线粒体分裂在低氧诱导胶质母细胞瘤U251细胞迁移中的作用机制[A];江西省第十三次中西医结合中医眼科学术交流会暨赣州市医学会眼科学会第八次学术会议论文汇编[C];2016年

相关博士学位论文 前10条

1 李帅峰;线粒体分裂及线粒体自噬关键蛋白在抗PRRSV感染中的作用及机制研究[D];华中农业大学;2017年

2 乔沛丰;外源性硫化氢对N2a细胞和APP/PS1双转基因小鼠线粒体分裂融合的影响及机制研究[D];重庆医科大学;2016年

3 张宏伟;锂—匹罗卡品致痫大鼠海马神经元线粒体分裂变化研究[D];郑州大学;2015年

4 陈方哲;PINK1基因通过线粒体分裂融合途径对脑缺血的神经保护作用[D];复旦大学;2013年

5 李夏春;人全长Tau蛋白过度表达对线粒体分裂融合动态及细胞退变的影响[D];华中科技大学;2013年

6 李国兵;Cofilin调控肿瘤细胞凋亡和线粒体自噬的作用机制及其干预策略研究[D];第三军医大学;2015年

7 余超;线粒体分裂融合失衡与脓毒症心肌抑制关系研究[D];北京协和医学院;2017年

8 南金良;TNFR2激活Stat3和NF-kB信号通路促进OPA1依赖性的线粒体融合[D];浙江大学;2017年

9 张文斌;线粒体融合、分裂在细胞寒冷应激中作用及其机制的初步研究[D];第四军医大学;2008年

10 王东;烟草和衣藻中ftsZ基因的克隆及功能分析[D];中国科学院植物研究所;2001年

相关硕士学位论文 前10条

1 徐双;铅对日本三角涡虫神经活动的影响[D];陕西师范大学;2018年

2 李玲玉;TIGAR基因过表达调控线粒体分裂对缺氧复氧损伤大鼠神经元的保护作用[D];青岛大学;2018年

3 李振东;线粒体大麻素受体1在大鼠海马神经元缺氧复氧损伤中对线粒体分裂的影响[D];青岛大学;2018年

4 刘旭;线粒体分裂/融合基因在氧化损伤的RPE细胞中的表达[D];西安医学院;2018年

5 范林峰;线粒体分裂在大鼠蛛网膜下腔出血后早期脑损伤中的作用和机制研究[D];浙江大学;2018年

6 张扬;线粒体分裂/融合失衡参与高糖缺氧对星形胶质细胞损伤的实验研究[D];宁夏医科大学;2018年

7 张银;线粒体分裂异常在垂体生长激素腺瘤肿瘤细胞侵袭增殖中的作用研究[D];第三军医大学;2017年

8 董军璐;BDNF调控线粒体动态变化机制及功能研究[D];山东大学;2017年

9 罗婷婷;在蛋白水平和mRNA水平检测线粒体分裂蛋白Drp1在小鼠中枢神经系统的分布特点[D];成都医学院;2017年

10 陈丽;线粒体分裂融合与Notch信号交互作用调控三阴性乳腺癌细胞再生长及机制研究[D];成都医学院;2017年



本文编号:2831512

资料下载
论文发表

本文链接:https://www.wllwen.com/yixuelunwen/waikelunwen/2831512.html


Copyright(c)文论论文网All Rights Reserved | 网站地图 |

版权申明:资料由用户d47eb***提供,本站仅收录摘要或目录,作者需要删除请E-mail邮箱bigeng88@qq.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