保留全部瘢痕疙瘩表皮剥除术治疗面部瘢痕疙瘩的临床应用及高压氧逆转瘢痕疙瘩EMT的研究
发布时间:2020-10-23 10:22
【摘要】:目的面部瘢痕疙瘩往往在年轻人中发生。大片成群的瘢痕疙瘩造成了病人的面部大面积损伤,导致以往手术方法无法将其全部切除。研究表明缺氧诱导因子-1a(HIF-1a)诱导上皮间质化(EMT)发生存在于瘢痕疙瘩当中。在本研究中,我们对高压氧在瘢痕疙瘩EMT中的影响进行了相关研究,并采用了保留全部瘢痕疙瘩表皮瘢痕内剥除术联合高压氧、放疗的综合方法来治疗面部大面积瘢痕疙瘩。方法1.收集18例瘢痕疙瘩标本和9例正常皮肤标本。瘢痕疙瘩标本中9例来自接受高压氧治疗的瘢痕疙瘩病人、9例来自未接受高压氧治疗的瘢痕疙瘩病人。收集手术切下的组织标本,进行HE染色,上皮标识物(E-cadherin,ZO-1)和间质标志物(Vimentin,Fibronectin)及血管内皮生长因子(VEGF)和HIF-1α通过免疫荧光染色、Western blot、RT-q PCR实验进行检测。2.120例面部瘢痕疙瘩病人接受了保留全部瘢痕疙瘩表皮瘢痕内剥除术联合高压氧、放疗的综合治疗。沿皮纹在瘢痕疙瘩表面做多条平行切口,分离并保留瘢痕疙瘩表皮作为带蒂皮瓣,将瘢痕疙瘩组织完全去除,无张力缝合切口。术后进行局部放疗,术前术后给予高压氧治疗。所有病人术后进行6-12个月的回访。结果1.在27例组织标本中,免疫荧光染色、Western blot、RT-q PCR实验均表明接受高压氧治疗组中间质标志物(Vimentin,Fibronectin)及VEGF、HIF-1α表达明显低于未接受高压氧治疗组,上皮标志物(E-cadherin,ZO-1)与之相反(P0.05)。2.在120例手术病人中,82例病人全部治愈,25例病人部分治愈,有效率为89.2%。102例病人对手术效果满意,满意率为85.0%。结论1.高压氧治疗可以逆转瘢痕疙瘩上皮间质化现象。2.保留全部瘢痕疙瘩表皮瘢痕内剥除术联合高压氧、放疗的综合治疗对治疗面部大面积瘢痕疙瘩有较好效果。
【学位授予单位】:华北理工大学
【学位级别】:硕士
【学位授予年份】:2018
【分类号】:R622
【图文】:
注:绿色荧光表示靶蛋白高表达,蓝色荧光代表细胞核 DNA (每组 n=9, 400×)图 3 三组靶向因子的免疫荧光染色Fig.3 Immunofluorescense staining analysis of each group表 1 和图 4 表示三组免疫荧光染色阳性细胞百分比,非高压氧治疗组(K)和
***P<0.001,#P<0.05, ###P<0.001)图 4 三组靶向因子免疫荧光阳性细胞百分数统计图Fig.4 Percentage of positive cells in immunofluorescence staining analysis of each group.2.4 蛋白质印迹法检测结果
图 5 三组靶向因子 western blot 实验条带图Fig.5 Western blot analysis for all target proteins
【参考文献】
本文编号:2852909
【学位授予单位】:华北理工大学
【学位级别】:硕士
【学位授予年份】:2018
【分类号】:R622
【图文】:
注:绿色荧光表示靶蛋白高表达,蓝色荧光代表细胞核 DNA (每组 n=9, 400×)图 3 三组靶向因子的免疫荧光染色Fig.3 Immunofluorescense staining analysis of each group表 1 和图 4 表示三组免疫荧光染色阳性细胞百分比,非高压氧治疗组(K)和
***P<0.001,#P<0.05, ###P<0.001)图 4 三组靶向因子免疫荧光阳性细胞百分数统计图Fig.4 Percentage of positive cells in immunofluorescence staining analysis of each group.2.4 蛋白质印迹法检测结果
图 5 三组靶向因子 western blot 实验条带图Fig.5 Western blot analysis for all target proteins
【参考文献】
中国期刊全文数据库 前10条
1 张伟;张惠丰;郑建云;雷惠斌;王芳;陈莹;;耳廓瘢痕疙瘩综合治疗的临床观察[J];组织工程与重建外科杂志;2013年05期
2 倪小丽;车敦发;张添;;585nm脉冲染料激光(PDL)联合外用硅凝胶早期治疗增生性瘢痕的疗效观察[J];中国美容医学;2013年05期
3 寇鹏勇;高志勇;;5-氟尿嘧啶与糖皮质激素联合治疗瘢痕疙瘩的临床体会[J];中国药物与临床;2012年07期
4 马中林;;瘢痕疙瘩形成机理及药物治疗[J];沈阳医学院学报;2011年03期
5 江沁;陕声国;;手术治疗与术后加放疗治疗瘢痕疙瘩100例疗效观察[J];咸宁学院学报(医学版);2008年02期
6 曹晓艳;王蕴;付占昭;张绍华;顾涛;;瘢痕疙瘩放射治疗的临床分析[J];中国综合临床;2007年12期
7 张选奋;郭树忠;张琳西;刘凯;;IFN-γ抑制兔耳皮肤伤口愈合和瘢痕增生中蛋白激酶C的活性变化[J];中华整形外科杂志;2006年06期
8 钱江;陈清华;陈智;;得宝松局部封闭治疗瘢痕疙瘩临床观察[J];中国美容医学;2006年03期
9 吴勇,刘流,彭庆芳;人重组干扰素-α及白细胞介素-2对病理性瘢痕成纤维细胞增殖的影响[J];中华实验外科杂志;2005年01期
10 谢有富,吕海峰,陈怡霓,梁达荣;瘢痕水泡液中肿瘤坏死因子、白细胞介素6的变化对瘢痕形成的作用[J];中国临床康复;2004年23期
本文编号:2852909
本文链接:https://www.wllwen.com/yixuelunwen/waikelunwen/2852909.html
最近更新
教材专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