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主页 > 医学论文 > 外科论文 >

改良TIFI技术髂骨钉道影像解剖学研究及临床应用

发布时间:2020-10-24 22:56
   目的:探讨改良TIFI技术在修复完全不稳定型骨盆后环骨折中髂骨钉道的影像解剖学特征及该技术的临床疗效。方法:1.选取本院CT室行骨盆三维重建的20例患者(男10例,女10例),年龄20-65岁,平均38岁。入选标准为:骨骼发育成熟且无畸形、肿瘤、骨折等,随机选取单侧髂骨的影像学资料进行研究。2.对2015年3月-2017年7月于延边大学附属医院进行手术治疗的17例采用改良TIFI治疗的完全不稳定型骨盆后环骨折患者的临床资料进行回顾性分析。年龄25-57岁(平均42岁);受伤原因:车祸伤10例,高处坠落伤4例,砸压伤2例,其他伤1例。依据CT及X线、查体、术中二次确认进行诊断,按AO/OTA骨盆骨折分型标准C1.2型9例,C1.3型2例,C2.2型4例,C2.3型2例);17例患者均合并多发伤(四肢骨折16例,脑外伤4例,胸外伤9例,膀胱破裂4例,骶神经损伤2例,6例患者入院时处于休克状态。根据钉道方向将17例患者分为两组,A组(12例)行改良的TIFI技术固定骨盆后环,B组(5例)行传统的TIFI技术固定骨盆后环。在以下方面进行评估分析:1.固定后环时出血量、手术用时、术中C形臂照射次数及置入螺钉的长度;2.术后X线上骨盆后环AP位、40°入口位、40毒出口位上所能测到的最大位移并进行Matta分级评定;3.术后随访第6个月时患者的Majeed功能评分。结果:1.传统TIFI技术置钉区域钉道长度:男性63.6±3.6mm,女性55.9±4.00mm;钉道直径:男性10.2±0.7mm,女性9.7±0.8mm。改良TIFI技术置钉区域钉道长度:男性110.2±6.9mm,女性 97.6±4.6mm;钉道直径:男性 7.5±0.3mm,女性 7.3±0.5mm。改良TIFI技术的钉道平面可选区域在髂骨外板平面上为入钉点与坐骨大切迹切线处偏髂前下棘(男性29.0±2.3°,女性29.3±2.1°)方向的扇形区域。2.临床治疗中,17例患者均未出现术中神经及血管损伤、切口感染、内固定物的移位及断裂。A组:术中出血量57.9±10.3ml,手术用时52.1±16.3min,C形臂照射次数21.1±5.9次,螺钉长度67.9±3.3mm;术后Matta评分:优8例,良3例,可1例,差0例,优良率92%,术后Majeed评分:优7例,良3例,可2例,差0例,优良率83.3%。B组:术中出血量52.0±5.7ml,手术用时56.0±15.6min,C形臂照射次数26.6±9.3次,螺钉长度51.0±4.2mm;术后Matta评分:优3例,良2例,可0例,差0例,优良率100%,术后Majeed评分:优3例,良1例,可1例,差0例,优良率80.0%。A、B两组患者在术中出血量、手术用时、C形臂照射次数方面对比无统计学意义,在螺钉长度方面对比有统计学意义。结论:1.改良TIFI技术髂骨螺钉置入方向建议为髂骨外板平面上入钉点与坐骨大切迹切线偏髂前下棘15°。2.在骨盆后环损伤的治疗中与传统TIFI技术相比,改良TIFI技术可以避开坐骨大切迹降低神经、血管损伤的风险,同时可以使用更长的螺钉。
【学位单位】:延边大学
【学位级别】:硕士
【学位年份】:2018
【中图分类】:R687.3
【文章目录】:
摘要
Abstract
英文缩写对照(Abbreviations)
第一章 前言
第二章 资料与方法
    2.1 资料(1)
        2.1.1 研究对象(一)
        2.1.2 研究对象(二)
            2.1.2.1 影像学检查及分型标准
            2.1.2.2 纳入标准
            2.1.2.3 排除标准
    2.2 方法
        2.2.1 改良TIFI技术骼骨钉道影像解剖学研究
        2.2.2 改良TIFI技术的临床应用
            2.2.2.1 术前治疗
            2.2.2.2 手术方法
            2.2.2.3 术后处理
            2.2.2.4 观察指标
第三章 结果
第四章 讨论
    4.1 固定方式及评价标准的选择
    4.2 改良TIFI技术与传统TIFI技术的影像解剖学特征
    4.3 改良TIFI技术的适用范围及局限性
    4.4 改良TIFI技术与传统TIFI技术对比
    4.5 改良TIFI技术的技术优势
第五章 结论
参考文献
致谢
综述
    参考文献

【参考文献】

相关期刊论文 前8条

1 陈同林;白洪涛;谢洪峰;贾卫斗;李晓波;郭相宾;王硕磊;肖颖;;微创骶髂三角固定治疗垂直不稳定型骨盆后环损伤[J];中华创伤骨科杂志;2017年08期

2 彭林;王朝阳;孙军健;贾永鹏;沈彦;;骨盆后环损伤的内固定治疗[J];临床骨科杂志;2013年06期

3 刘莹松;张劲松;刘家国;赵猛;严永祥;;骶髂螺钉治疗不稳定型骨盆骨折的疗效分析[J];创伤外科杂志;2013年02期

4 王伟峰;周东生;谭国庆;傅佰圣;何吉亮;刘玉龙;;重建M形钢板修复骨盆后环损伤的稳定性[J];中国组织工程研究与临床康复;2011年35期

5 林志金;曹烈虎;沈锋;黄建明;康一凡;;不稳定型骨盆骨折的金属植入物治疗[J];中国组织工程研究与临床康复;2010年09期

6 王冶;蔡林;刘洋;;不稳定型骨盆骨折置入物治疗特点[J];中国组织工程研究与临床康复;2009年09期

7 王秋根;杜明奎;纪方;张秋林;汪滋民;蔡晓冰;汪方;王万宗;汤旭日;吴剑宏;邓迎生;;锁定加压钢板在骨盆后环损伤中的临床应用[J];中华创伤骨科杂志;2006年01期

8 吴乃庆,王道新,沈家维,王青,陈路龙,王以进;“π”棒及“T”形钢板治疗垂直不稳定骨盆骨折[J];中华骨科杂志;1997年01期



本文编号:2855091

资料下载
论文发表

本文链接:https://www.wllwen.com/yixuelunwen/waikelunwen/2855091.html


Copyright(c)文论论文网All Rights Reserved | 网站地图 |

版权申明:资料由用户d10db***提供,本站仅收录摘要或目录,作者需要删除请E-mail邮箱bigeng88@qq.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