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主页 > 医学论文 > 外科论文 >

多节段脊髓型颈椎病单开门椎板成形术后神经功能恢复的随访研究

发布时间:2020-10-28 15:44
   目的探讨多节段脊髓型颈椎病患者行单开门椎板成形术后神经功能的恢复过程,并分析病人术前症状持续时间对神经功能恢复过程的影响。方法本次研究通过回顾性分析郑州大学第一附属医院骨科一病区同一组医师从2013年8月到2014年8月行单开门椎板成形术治疗的多节段脊髓型颈椎病患者28例,男16例,女12例;年龄从39岁到65岁,平均为47.5岁;病程从2个月到3年,平均为8个月,术后均获得随访,随访时间均为1年,随访时间点为术后3个月、术后6个月、术后9个月、术后12个月。采用两种定量的评价方式改良JOA评分、10秒快速抓手试验,分别对患者术前和术后随访时脊髓功能进行评估,评价神经功能恢复情况,根据病人术前症状持续时间(1年和≥1年)分为A、B两组:A组(18人)术前症状持续时间1年;B组(10人):术前症状持续时间≥1年。根据A、B两组数据比较来分析术前症状持续时间对神经功能恢复过程的影响。结果改良JOA评分在术前评分为10.1±0.7分,术后3个月改良JOA评分为12.5±0.9分,术后6个月改良JOA评分为13.8±0.8分,术后9个月改良JOA评分为14.1±0.6分,术后12个月改良JOA评分为14.4±0.5分,术前10秒快速抓手的次数为15.2±0.8次;术后3个月10秒快速抓手的次数为19.3±0.8次;术后6个月10秒快速抓手的次数为20.2±0.5次;术后9个月10秒快速抓手的次数为21.3±0.6次;术后12个月10秒快速抓手的次数为22.2±0.7次;A组改良JOA评分改善率为69.4±16.2%,快速抓手提高的次数为8.2±0.6次,B组改良JOA评分改善率为55.7±15.1%,快速抓手提高的次数为6.4±0.5次。术后病人的改良JOA评分指标较术前均明显提高,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10秒快速抓手的次数较术前均明显提高,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值为(P0.05),对两种评分指标进行Logistic线形回归分析发现,JOA评分改善率与10秒快速抓手提高的次数之间呈明显的线性相关相关(Pearson相关系数=0.845,P=0.0000.01)。术后1年,前6个月JOA评分改善率与10秒快速抓手提高的次数明显高于后6个月,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A组JOA评分改善率及10秒快速抓手提高的次数高于B组,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多节段脊髓型颈椎病患者行单开门椎板成形术后,神经功能恢复前6个月速度较快,随后神经功能的恢复速度逐渐减慢。患者术前症状持续时间大于或等于1年比术前症状持续时间小于1年神经功能的恢复效果差。
【学位单位】:郑州大学
【学位级别】:硕士
【学位年份】:2016
【中图分类】:R687.3
【文章目录】:
摘要
ABSTRACT
英文缩略词表
前言
材料与方法
结果
典型病例
讨论
结论
参考文献
综述 脊髓型颈椎病疗效评价方法的研究进展
    参考文献
个人简介、在校期间发表论文
致谢

【相似文献】

相关期刊论文 前10条

1 贾连顺,史建刚;重视脊髓型颈椎病的诊断与严格手术指征[J];中华骨科杂志;2002年01期

2 姚新苗;手法加中药治疗脊髓型颈椎病21例[J];中国医药学报;2002年02期

3 何鸿杰;脊髓型颈椎病的早期诊疗[J];河南医药信息;2002年05期

4 乔国勇,吴瑛,付治安;脊髓型颈椎病12例误诊分析[J];中国全科医学;2002年07期

5 王春丽,梅伟,杨勇;单开门椎管扩大成形术治疗脊髓型颈椎病[J];中医正骨;2003年11期

6 袁泳;马勇;;脊髓型颈椎病的中医药研究概况[J];安徽中医学院学报;2005年06期

7 龚辉,黄树明,刘定安,陈卓夫,姚共和;中西医结合治疗脊髓型颈椎病132例[J];湖南中医杂志;2005年02期

8 王冠龙;;脊髓型颈椎病的诊断治疗及预后[J];社区医学杂志;2006年02期

9 孙兵;邵衍林;王鹏福;;脊髓型颈椎病伴发育性颈椎管狭窄的外科治疗[J];现代医药卫生;2006年21期

10 赵宇;吕刚;刘嘉晖;;老年脊髓型颈椎病临床分析[J];中国临床医生;2007年02期


相关博士学位论文 前10条

1 梁英杰;脊髓型颈椎病术后临床转归及其动物模型与相应MRI DTI量化指标之间的相关性研究[D];南方医科大学;2015年

2 马卓;多节段脊髓型颈椎病的不同影像学表现与临床疗效相关性的研究[D];苏州大学;2016年

3 姚珍松;参附、川芎嗪与前列地尔在脊髓型颈椎病治疗中的对比研究[D];广州中医药大学;2007年

4 胡胜;远程缺血预处理对脊髓型颈椎病减压术后脊髓缺血再灌注损伤保护作用研究[D];第四军医大学;2009年

5 徐广辉;骨保护素和葡萄糖转运蛋白-1基因多态性与脊髓型颈椎病的相关研究[D];第二军医大学;2011年

6 任大江;颈椎前路减压植骨融合内固定术及颈椎后路两种不同手术方法治疗多节段受累脊髓型颈椎病功能及影像学预后比较[D];中国人民解放军医学院;2013年

7 张淳;手法治疗脊髓型颈椎病临床观察及大鼠颈髓慢性压迫的实验研究[D];中国中医研究院;2005年

8 巩腾;脊髓型颈椎病减压术后神经并发症发生机理与颈髓周围性神经通路体系间关系的临床和基础研究[D];天津医科大学;2009年

9 黄国志;脊髓型颈椎病患者脊髓功能、下肢肌力、平衡能力及VE-PC MRI的对比研究[D];第一军医大学;2007年

10 温世锋;3.0T MRI高信号DTI定量变化对脊髓型颈椎病转归的预测及其相应的病理机制[D];南方医科大学;2013年


相关硕士学位论文 前10条

1 李中华;脊髓型颈椎病的治疗探讨[D];成都中医药大学;2005年

2 董志辉;单开门椎板成形微钛板固定治疗脊髓型颈椎病[D];河北医科大学;2015年

3 王跃新;颈椎椎板夹角测量与发育性椎管狭窄的相关性及在脊髓型颈椎病中的价值[D];河北医科大学;2015年

4 韩海;活血止痛汤加减配合颈前路减压钛网植骨内固定治疗脊髓型脊椎病的疗效研究[D];福建中医药大学;2015年

5 蒋维利;脊髓型颈椎病患者MRI T2WI高信号手术前后变化的影响因素及其与临床预后的相关性研究[D];安徽医科大学;2015年

6 孙金川;脊髓型颈椎病前路手术两种椎间盘切除方式的疗效分析[D];滨州医学院;2014年

7 宗雅琪;脊髓型颈椎病患者抑郁及静息态脑功能核磁研究[D];天津医科大学;2015年

8 何峻龙;零切迹椎间融合器(Zero-P)治疗脊髓型颈椎病的临床疗效观察[D];长春中医药大学;2015年

9 王波;两种术式治疗脊髓型颈椎病的临床疗效观察[D];成都中医药大学;2015年

10 朱宝;中药联合Hybrid术式治疗颈椎病的临床疗效分析[D];北京中医药大学;2016年



本文编号:2860286

资料下载
论文发表

本文链接:https://www.wllwen.com/yixuelunwen/waikelunwen/2860286.html


Copyright(c)文论论文网All Rights Reserved | 网站地图 |

版权申明:资料由用户1702e***提供,本站仅收录摘要或目录,作者需要删除请E-mail邮箱bigeng88@qq.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