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主页 > 医学论文 > 外科论文 >

后路钉板及钉棒系统枕颈融合术治疗上颈椎不稳的疗效比较

发布时间:2020-10-31 05:53
   目的探讨后路钉板及钉棒系统枕颈融合术治疗上颈椎不稳的临床疗效,对后路枕颈融合术内固定物的选择提供参考。方法选取2010年01月至2017年10月因上颈椎疾患在我院行颈后路枕颈融合术的患者57例,其中男31例,女26例,年龄12-72岁,平均48岁。按照术式分为后路钉板系统枕颈融合组(A组,32例)和后路钉棒系统枕颈融合组(B组,25例)。通过比较两组的手术时间、术中出血量、并发症、日本骨科学会(JOA)评分、延髓脊髓角(CMA)、寰齿前间隙(ADI)、椎弓根钉误置率、枕骨螺钉脱出率、植骨融合情况及复位丢失率之间的差异来评估患者临床疗效,并对两组数据进行统计学分析。结果两组患者均获得随访,随访时间6-27个月,平均18个月。A组较B组手术时间短,术中出血量少,两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A组枕骨螺钉脱出率为12.5%,B组为4.0%,A、B两组枕骨螺钉脱出率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两组各自JOA评分、CMA、ADI在术后1周及末次随访时与术前相比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各次随访组间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末次随访时两组患者颈髓角皆有轻度丢失,但与术后1周相比无统计学差异(P0.05)。术后1周时A、B两组解剖复位率分别为87.5%、88.0%,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末次随访时A、B两组解剖复位丢失率分别为6.3%,4.0%,组间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A组置入椎弓根螺钉64枚,穿破椎弓根皮质5枚,误置率7.8%,1例患者出现椎动脉损伤,术后患者未出现其他脑缺血性疾病表现;B组置入椎弓根螺钉50枚,穿破骨皮质3枚,误置率6.0%,未出现椎动脉损伤;两组误置率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末次随访时A、B两组患者均骨性融合,未出现其他严重并发症。结论钉板及钉棒系统后路枕颈融合术治疗上颈椎不稳具有相似的复位效果及术后稳定性,两者均能取得满意的植骨融合和神经症状缓解。对于骨质疏松及颈侧屈患者应避免使用钉板系统,术中避免过度牵引及将枕颈板预弯过度或不足,术后应严格制动,以减少枕骨螺钉脱出率。两者可为后路枕颈融合术提供更多的内固定选择。
【学位单位】:广西医科大学
【学位级别】:硕士
【学位年份】:2018
【中图分类】:R687.3
【文章目录】:
个人简历
英文缩略词表
中文摘要
英文摘要
前言
资料与方法
结果
讨论
结论
典型病例
参考文献
综述
    参考文献
致谢

【参考文献】

相关期刊论文 前10条

1 余作冲;姜建元;金翔;吕飞舟;马晓生;王立勋;夏新雷;王洪立;;枕骨髁螺钉进钉点的解剖学研究[J];中华骨科杂志;2013年11期

2 郝定均;贺宝荣;许正伟;郭华;刘团江;王晓东;郑永宏;;寰椎“椎弓根”三维CT重建测量及分型的临床意义[J];中国脊柱脊髓杂志;2012年02期

3 严盈奇;龚遂良;张炳祥;戴加平;童春民;;SUMMIT枕颈固定系统的临床应用[J];中国骨与关节损伤杂志;2007年11期

4 金根洋;赵杰;连小峰;陈志明;侯铁胜;何大为;王以进;;4种不同后路枕颈内固定方式的生物力学研究[J];颈腰痛杂志;2007年05期

5 吴增晖;马向阳;尹庆水;夏虹;刘景发;尹吉林;;枢椎椎弓根螺钉固定可行性的CT测量研究[J];中国临床解剖学杂志;2007年05期

6 马向阳;尹庆水;吴增晖;夏虹;赵卫东;李凭跃;刘景发;钟世镇;;枢椎后路侧块螺钉与椎弓根螺钉固定强度的生物力学评价[J];中华创伤杂志;2006年05期

7 王圣林;王超;闫明;周海涛;李子剑;党耕町;;颈髓角的MRI影像测量及其临床意义[J];中国脊柱脊髓杂志;2006年05期

8 王莉;彭田红;王伟;任家武;;枕骨螺钉内固定的应用解剖[J];南华大学学报(医学版);2006年02期

9 马向阳;尹庆水;吴增晖;夏虹;钟世镇;刘景发;徐达传;;枢椎椎弓根螺钉进钉点的解剖定位研究[J];中华外科杂志;2006年08期

10 陈立言;彭新生;李佛保;万勇;廖威明;;板-棒-多轴螺钉系统后路枕颈固定疗效评价[J];中国矫形外科杂志;2006年07期



本文编号:2863537

资料下载
论文发表

本文链接:https://www.wllwen.com/yixuelunwen/waikelunwen/2863537.html


Copyright(c)文论论文网All Rights Reserved | 网站地图 |

版权申明:资料由用户4bea8***提供,本站仅收录摘要或目录,作者需要删除请E-mail邮箱bigeng88@qq.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