口服消痔合剂防治痔术后并发症的临床疗效观察
发布时间:2020-12-08 00:11
目的:本研究通过观察口服消痔合剂对湿热下注型混合痔术后并发症的预防与治疗的临床疗效,探讨其作用机制,寻求治疗痔术后并发症更安全有效的方法。方法:本试验确定样本量为72例,严格按照本研究的诊断、纳入、排除标准确定入选病例,以对照、随机化为原则,按1:1随机分为治疗组、对照组。治疗组在采用痔术后常规处理的基础上予口服消痔合剂,10ml/次,1日3次;对照组除常规治疗外口服地奥司明片,1g/次,1日2次,疗程均为15天。观察并记录两组治疗前、治疗期间及治疗后的疼痛、水肿、出血、便秘等症状体征的变化及止痛药使用等情况。采用SPSS21.0统计软件建立数据库并进行统计分析。结果:本研究纳入的72例患者均全部完成治疗。对两组治疗前的一般资料进行比较,两组具有可比性(p>0.05)。两组间水肿情况比较:用药后第4天、用药第6天及用药第16天复查时,两组水肿程度比较P值均<0.05,有统计学差异。两组间出血情况比较:用药后第1-2天两组出血情况比较P值=0.268>0.05,无统计学差异;用药后第3-6天及用药第7-16天两组出血情况比较P值均<0.05,有统计学差异。对两组治...
【文章来源】:成都中医药大学四川省
【文章页数】:60 页
【学位级别】:硕士
【文章目录】:
中文摘要
Abstract
1 引言
2 临床研究
2.1 病例来源
2.2 诊断及分类标准
2.2.1 西医诊断标准
2.2.2 中医诊断标准
2.2.3 中医证候分类标准
2.3 病例选择
2.3.1 病例纳入标准
2.3.2 排除标准
2.3.3 病例脱落及剔除标准
2.3.4 脱落病例的处理
2.4 分组方法
3 治疗方法
3.1 术前准备
3.2 麻醉方法
3.3 手术方法
3.4 手术注意事项
3.5 术后一般处理
3.6 术后换药
3.7 常见术后并发症的处理
4 研究方法
4.1 用药方案
4.2 观察时间及内容
4.2.1 观察时间
4.2.2 观察内容
4.2.3 全程记录
4.3 质量控制
4.4 统计方法
5.评价标准
5.1 疼痛评分标准
5.1.1 疼痛—视觉模拟评分法(VisualAnalogueScore,VAS)
5.1.2 疼痛分级标准
5.2 水肿分级评分标准
5.2.1 肛缘水肿体积计算方法
5.2.2 水肿的评分标准
5.3 术后出血分级评分标准
5.4 术后便秘评价标准
5.5 疗效评定标准
5.6 安全性标准
6 结果
6.1 分组情况
6.1.1 患者基本情况比较
6.1.2 年龄
6.1.3 性别
6.1.4 病程
6.1.5 手术情况
6.2 观察指标结果
6.2.1 术后水肿比较
6.2.2 术后出血比较
6.2.3 术后疼痛比较
6.2.4 术后便秘情况比较
6.2.5 疗效比较
6.3 安全性评价
7 讨论
7.1 中医对痔术后并发症的病机认识
7.1.1 “湿、热”贯穿痔病发病全程
7.1.2 “瘀”是痔术后的重要病机
7.1.3 清热利湿止血法契合痔术后病机
7.2 现代医学对外剥内扎术后并发症的认识
7.2.1 外剥内扎术后水肿的原因
7.2.2 外剥内扎术后出血的病因
7.2.3 外剥内扎术后疼痛的原因
7.2.4 外剥内扎术后便秘常见病因
7.3 方药分析
7.3.1 消痔合剂的组成与治法
7.3.2 方义分析
7.3.3 现代药理分析
7.4 结果分析
7.4.1 术后水肿
7.4.2 术后出血
7.4.3 术后疼痛
7.4.4 术后便秘
8 结论
9 存在的问题及展望
9.1 研究的不足
9.2 展望
致谢
参考文献
附录 综述
综述参考文献
附表1
附表2
附表3
附件4
本文编号:2904117
【文章来源】:成都中医药大学四川省
【文章页数】:60 页
【学位级别】:硕士
【文章目录】:
中文摘要
Abstract
1 引言
2 临床研究
2.1 病例来源
2.2 诊断及分类标准
2.2.1 西医诊断标准
2.2.2 中医诊断标准
2.2.3 中医证候分类标准
2.3 病例选择
2.3.1 病例纳入标准
2.3.2 排除标准
2.3.3 病例脱落及剔除标准
2.3.4 脱落病例的处理
2.4 分组方法
3 治疗方法
3.1 术前准备
3.2 麻醉方法
3.3 手术方法
3.4 手术注意事项
3.5 术后一般处理
3.6 术后换药
3.7 常见术后并发症的处理
4 研究方法
4.1 用药方案
4.2 观察时间及内容
4.2.1 观察时间
4.2.2 观察内容
4.2.3 全程记录
4.3 质量控制
4.4 统计方法
5.评价标准
5.1 疼痛评分标准
5.1.1 疼痛—视觉模拟评分法(VisualAnalogueScore,VAS)
5.1.2 疼痛分级标准
5.2 水肿分级评分标准
5.2.1 肛缘水肿体积计算方法
5.2.2 水肿的评分标准
5.3 术后出血分级评分标准
5.4 术后便秘评价标准
5.5 疗效评定标准
5.6 安全性标准
6 结果
6.1 分组情况
6.1.1 患者基本情况比较
6.1.2 年龄
6.1.3 性别
6.1.4 病程
6.1.5 手术情况
6.2 观察指标结果
6.2.1 术后水肿比较
6.2.2 术后出血比较
6.2.3 术后疼痛比较
6.2.4 术后便秘情况比较
6.2.5 疗效比较
6.3 安全性评价
7 讨论
7.1 中医对痔术后并发症的病机认识
7.1.1 “湿、热”贯穿痔病发病全程
7.1.2 “瘀”是痔术后的重要病机
7.1.3 清热利湿止血法契合痔术后病机
7.2 现代医学对外剥内扎术后并发症的认识
7.2.1 外剥内扎术后水肿的原因
7.2.2 外剥内扎术后出血的病因
7.2.3 外剥内扎术后疼痛的原因
7.2.4 外剥内扎术后便秘常见病因
7.3 方药分析
7.3.1 消痔合剂的组成与治法
7.3.2 方义分析
7.3.3 现代药理分析
7.4 结果分析
7.4.1 术后水肿
7.4.2 术后出血
7.4.3 术后疼痛
7.4.4 术后便秘
8 结论
9 存在的问题及展望
9.1 研究的不足
9.2 展望
致谢
参考文献
附录 综述
综述参考文献
附表1
附表2
附表3
附件4
本文编号:2904117
本文链接:https://www.wllwen.com/yixuelunwen/waikelunwen/2904117.html
最近更新
教材专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