PELD椎间孔入路与椎板间入路治疗L5/S1椎间盘突出症的Meta分析
发布时间:2021-01-05 19:57
目的:系统评价经皮内镜下腰椎间盘切除术(percutaneous endoscopic lumbar discectomy,PELD)椎间孔入路(TF-PELD)与椎板间入路(IL-PELD)比较治疗L5/S1椎间盘突出症的疗效和安全性。方法:计算机检索PubMed、EMbase、The Cochrane Library、CBM、CNKI、WanFang Data数据库,搜集关于TF-PELD和ILPELD比较治疗L5/S1腰椎间盘突出症的随机对照试验和队列研究,检索时限均从建库至2017年10月。由2名研究者独立筛选文献、提取资料并评价纳入研究的偏倚风险后,采用RevMan 5.3软件进行Meta分析。结果:共纳入1个随机对照试验和7个队列研究,包括414例患者。Meta分析结果显示:与IL-PELD相比,TF-PELD手术时间更长[MD=17.42,95%CI(12.86,21.97),P<0.000 01]、术中透视次数更多[MD=8.42,95%CI(6.18,10.65),P<0.000 01],但两组在术后随访VAS评分[MD=0.01,95%CI(–0.23,...
【文章来源】:重庆医科大学重庆市
【文章页数】:33 页
【学位级别】:硕士
【部分图文】:
文献筛选及结果
图 2 两组手术时间比较的 Meta 分析Fig. 2. Forest plot and meta-analysis of operative time2.3.2 术中透视次数共纳入 4 篇研究[7, 9, 11, 14]。各研究间异质性显著(P<0.000 01,I2=90%),随机效应模型 Meta 分析结果显示,TF-PELD 组术中透视次数多于 IL-PELD 组,其差异有统计学意义[MD=8.42,95%CI(6.18,10.65),P<0.000 01](见图 3)。图 3 两组术中透视的 Meta 分析
P<0.000 01](见图 2)。图 2 两组手术时间比较的 Meta 分析Fig. 2. Forest plot and meta-analysis of operative time2.3.2 术中透视次数共纳入 4 篇研究[7, 9, 11, 14]。各研究间异质性显著(P<0.000 01,I2=90%),随机效应模型 Meta 分析结果显示,TF-PELD 组术中透视次数多于 IL-PELD 组,其差异有统计学意义[MD=8.42,95%CI(6.18,10.65),P<0.000 01](见图 3)。
【参考文献】:
期刊论文
[1]经皮椎间孔入路与椎板间入路脊柱内镜下髓核摘除术治疗L5/S1椎间盘突出症的疗效分析[J]. 查圆瑜,金伟,张树威,魏任雄,杨阳,周逸驰. 生物骨科材料与临床研究. 2017(01)
[2]经皮椎间孔镜TESSYS技术与PEID技术治疗L5S1椎间盘突出症的疗效观察[J]. 张金虎,陈德喜,张建旭,李巍,刘玉江,王博,赵景明,姚汝瞻. 中国骨与关节损伤杂志. 2016(09)
[3]两种经皮内镜入路治疗L5S1椎间盘突出症的对比[J]. 陈长青,王成,王耀生,周影. 中国中医骨伤科杂志. 2016(09)
[4]经皮椎间孔镜后路椎板间与侧后方椎间孔入路治疗腰5/骶1椎间盘突出症对比研究[J]. 罗毅,丁晓川,侯伟光,刘煊文,张强. 西部医学. 2015(06)
[5]腰椎椎间盘突出症经椎板间和经椎间孔入路内镜治疗的比较研究[J]. 徐洲,石磊,楚磊,陈亮,柯珍勇,邓忠良. 脊柱外科杂志. 2013(02)
[6]Meta分析中的异质性及其处理方法[J]. 王丹,翟俊霞,牟振云,宗红侠,赵晓东,王学义,顾平. 中国循证医学杂志. 2009(10)
[7]内窥镜下颈椎前路减压植骨融合术的初步报告[J]. 周跃,张峡,王卫东,李长青,初同伟,张正丰,王建,郑文杰. 中华骨科杂志. 2004(02)
[8]内窥镜下颈椎间盘切除及椎体间植骨融合术[J]. 刘忠军,党耕町,马庆军,刘晓光,于泽生,姜亮. 中国脊柱脊髓杂志. 2004(02)
硕士论文
[1]经椎间孔入路和经椎板间入路内镜下腰椎间盘切除术治疗L5-S1椎间盘突出疗效比较[D]. 沈童.浙江大学 2016
本文编号:2959210
【文章来源】:重庆医科大学重庆市
【文章页数】:33 页
【学位级别】:硕士
【部分图文】:
文献筛选及结果
图 2 两组手术时间比较的 Meta 分析Fig. 2. Forest plot and meta-analysis of operative time2.3.2 术中透视次数共纳入 4 篇研究[7, 9, 11, 14]。各研究间异质性显著(P<0.000 01,I2=90%),随机效应模型 Meta 分析结果显示,TF-PELD 组术中透视次数多于 IL-PELD 组,其差异有统计学意义[MD=8.42,95%CI(6.18,10.65),P<0.000 01](见图 3)。图 3 两组术中透视的 Meta 分析
P<0.000 01](见图 2)。图 2 两组手术时间比较的 Meta 分析Fig. 2. Forest plot and meta-analysis of operative time2.3.2 术中透视次数共纳入 4 篇研究[7, 9, 11, 14]。各研究间异质性显著(P<0.000 01,I2=90%),随机效应模型 Meta 分析结果显示,TF-PELD 组术中透视次数多于 IL-PELD 组,其差异有统计学意义[MD=8.42,95%CI(6.18,10.65),P<0.000 01](见图 3)。
【参考文献】:
期刊论文
[1]经皮椎间孔入路与椎板间入路脊柱内镜下髓核摘除术治疗L5/S1椎间盘突出症的疗效分析[J]. 查圆瑜,金伟,张树威,魏任雄,杨阳,周逸驰. 生物骨科材料与临床研究. 2017(01)
[2]经皮椎间孔镜TESSYS技术与PEID技术治疗L5S1椎间盘突出症的疗效观察[J]. 张金虎,陈德喜,张建旭,李巍,刘玉江,王博,赵景明,姚汝瞻. 中国骨与关节损伤杂志. 2016(09)
[3]两种经皮内镜入路治疗L5S1椎间盘突出症的对比[J]. 陈长青,王成,王耀生,周影. 中国中医骨伤科杂志. 2016(09)
[4]经皮椎间孔镜后路椎板间与侧后方椎间孔入路治疗腰5/骶1椎间盘突出症对比研究[J]. 罗毅,丁晓川,侯伟光,刘煊文,张强. 西部医学. 2015(06)
[5]腰椎椎间盘突出症经椎板间和经椎间孔入路内镜治疗的比较研究[J]. 徐洲,石磊,楚磊,陈亮,柯珍勇,邓忠良. 脊柱外科杂志. 2013(02)
[6]Meta分析中的异质性及其处理方法[J]. 王丹,翟俊霞,牟振云,宗红侠,赵晓东,王学义,顾平. 中国循证医学杂志. 2009(10)
[7]内窥镜下颈椎前路减压植骨融合术的初步报告[J]. 周跃,张峡,王卫东,李长青,初同伟,张正丰,王建,郑文杰. 中华骨科杂志. 2004(02)
[8]内窥镜下颈椎间盘切除及椎体间植骨融合术[J]. 刘忠军,党耕町,马庆军,刘晓光,于泽生,姜亮. 中国脊柱脊髓杂志. 2004(02)
硕士论文
[1]经椎间孔入路和经椎板间入路内镜下腰椎间盘切除术治疗L5-S1椎间盘突出疗效比较[D]. 沈童.浙江大学 2016
本文编号:2959210
本文链接:https://www.wllwen.com/yixuelunwen/waikelunwen/2959210.html
最近更新
教材专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