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主页 > 医学论文 > 外科论文 >

Ilizarov骨搬运与带血管蒂游离腓骨段移植治疗大段胫骨缺损的对比性研究

发布时间:2021-01-08 02:06
  目的Ilizarov骨搬运与带血管蒂游离腓骨段移植两种手术技术对大段胫骨骨缺损疗效的对比研究。方法2010年2月2016年7月应用Ilizarov骨搬运与带血管蒂游离腓骨段移植两种技术治疗的病例共28例,Ilizarov骨搬运技术共有15例,男9人,女6人。带血管蒂游离腓骨段移植技术13例,男8人,女5人;年龄16-59岁,均匀36.5岁,病程537个月,均匀19.3个月。骨缺损范围在523cm之间,均值为10.3cm。在病灶骨段切除后,经过Ilizarov骨搬运和带血管蒂游离腓骨段移植技术以及清创、灌洗引流、开放换药、VSD等措施进行医治。对比外固定时间、外固定指数、全负重时间以及全负重指数,术后患肢的延长长度和功能的恢复情况进行评价。术后应用普诺功能评价标准进行功能评估,数据应用SPearman配对t检验分析差别是否具备统计学意义,秩和检验分析其是否具有明显相关性。结果完整资料的28例患者随访23-41个月,平均(32±8.1)个月。随访功能恢复结果统一使用由Puno等人提出的简单的七级评价系统。缺损范围在5-23c... 

【文章来源】:华北理工大学河北省

【文章页数】:56 页

【学位级别】:硕士

【部分图文】:

Ilizarov骨搬运与带血管蒂游离腓骨段移植治疗大段胫骨缺损的对比性研究


带血管蒂游离腓骨段移植

【参考文献】:
期刊论文
[1]带血管蒂腓骨骨皮瓣移植修复创伤性骨髓炎所致骨缺损[J]. 赵喆,漆白文,潘振宇,李萍,丁俊辉,喻爱喜.  临床外科杂志. 2015 (04)
[2]骨不连的研究现状及治疗进展[J]. 章晓云,陈跃平.  现代中西医结合杂志. 2013(13)
[3]创伤性骨髓炎临床治疗[J]. 杨洪佳.  中国现代医生. 2013(12)
[4]从Wolff定律和Ilizarov张力-应力法则到骨科自然重建理念[J]. 臧建成,秦泗河.  中国骨伤. 2013(04)
[5]国内带血管蒂骨、骨膜瓣移位术近况[J]. 陈振光.  中国临床解剖学杂志. 2013(01)
[6]慢性骨髓炎治疗的研究进展[J]. 褚立涛,陆维举.  医学研究生学报. 2013(01)
[7]大段骨缺损修复治疗研究进展[J]. 王海波,杨新明,赵御森.  河北北方学院学报(自然科学版). 2012(06)
[8]慢性骨髓炎病灶清除术后两种辅助治疗方法的临床研究[J]. 邱少东,马腾,乔泽文,安维军.  宁夏医学杂志. 2012(10)
[9]应用Ilizarov外固定延长技术治疗胫骨骨缺损[J]. 张长江,王明君,张凯,刘帅,董胜利.  中华实用诊断与治疗杂志. 2009(02)
[10]高能量损伤胫骨平台骨折的诊治进展[J]. 薛建利,王光林.  华西医学. 2008(04)

博士论文
[1]低强度脉冲超声波影响兔骨髓基质干细胞与β-磷酸三钙复合修复骨缺损的实验研究[D]. 梁伟.第二军医大学 2007

硕士论文
[1]Ilizarov技术治疗胫骨大段骨缺损临床疗效观察[D]. 邱鹏.昆明医科大学 2017
[2]创伤后骨髓炎的分期治疗[D]. 柴立兵.吉林大学 2016
[3]体外冲击波治疗骨不连临床研究[D]. 李恩.山西医科大学 2016
[4]慢性骨髓炎的诊断及治疗方法进展[D]. 冯晨晨.河北医科大学 2016
[5]Ilizarov技术治疗胫骨骨缺损后不愈合或延迟愈合的初步分析[D]. 周铭.华北理工大学 2015
[6]用于治疗骨髓炎的抗菌载药系统的制备及其性能研究[D]. 从莹莹.武汉理工大学 2015
[7]体外冲击波治疗骨折延迟愈合及骨不连:动物实验及临床病例随访[D]. 刘晓峰.苏州大学 2012
[8]慢性骨髓炎的治疗进展[D]. 邢文钊.河北医科大学 2009
[9]慢性骨髓炎的发病机制与治疗进展[D]. 史加全.成都中医药大学 2006



本文编号:2963694

资料下载
论文发表

本文链接:https://www.wllwen.com/yixuelunwen/waikelunwen/2963694.html


Copyright(c)文论论文网All Rights Reserved | 网站地图 |

版权申明:资料由用户aa6dd***提供,本站仅收录摘要或目录,作者需要删除请E-mail邮箱bigeng88@qq.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