氨甲环酸对股骨转子间骨折术后隐性失血的影响
发布时间:2021-01-13 02:44
我国正在步入老龄化社会,随着老龄化进程的进一步加速,老年人越来越多,高龄、超高龄股骨转子间骨折的患者也逐年增多。在以往股骨转子间骨折大多采用保守治疗,但保守治疗需要长期卧床并行患肢制动,从而导致血流速度减低、血液黏稠等,诸多因素容易造成患者下肢深静脉血栓形成或肺动脉栓塞以及肺部感染、褥疮等并发症,一旦发生往往是致死性的。因此现在往往采用手术治疗股骨转子间骨折,尽早恢复骨折部位的功能,让患者可以早期下床活动,可减少长期卧床并发症,降低患者死亡率。股骨近端髓内钉的应用不仅手术创伤小、固定牢靠并且操作简单,已被广大骨科临床医师所接受。临床发现围术期患者的总失血量明显大于术中的显性失血量,推测患者可能存在一定的隐性失血,这是术后的主要并发症之一。隐性失血较多会导致患者贫血,甚至是休克,会严重影响到患者的预后。氨甲环酸是一种赖氨酸的合成衍生物,能够阻断赖氨酸与纤溶酶之间的相互作用,使纤溶酶不能与纤维蛋白单体结合,从而抑制纤维蛋白凝块裂解而达到止血目的。氨甲环酸在早期被广泛应用于妇产科、泌尿外科及心血管外科的术中止血,大量文献报道静脉应用氨甲环酸具有良好的止血作用,并且不会增加围手术期感染及术后静...
【文章来源】:青岛大学山东省
【文章页数】:37 页
【学位级别】:硕士
【文章目录】:
摘要
abstract
引言
研究资料
1 一般资料
2 诊断标准
3 纳入标准
4 排除标准
方法
1 分组方法
2 手术方法
3 术后处理
4 观察指标
5 隐性失血量的计算方法
结果
1 两组患者失血量的对比和分析
2 两组患者术后并发症对比和分析
讨论
1 股骨转子间骨折与隐性失血
2 隐性失血的机制
3 氨甲环酸的作用机制及风险
4 氨甲环酸的应用效果
结论
参考文献
综述
综述参考文献
攻读学位期间的研究成果
致谢
本文编号:2974048
【文章来源】:青岛大学山东省
【文章页数】:37 页
【学位级别】:硕士
【文章目录】:
摘要
abstract
引言
研究资料
1 一般资料
2 诊断标准
3 纳入标准
4 排除标准
方法
1 分组方法
2 手术方法
3 术后处理
4 观察指标
5 隐性失血量的计算方法
结果
1 两组患者失血量的对比和分析
2 两组患者术后并发症对比和分析
讨论
1 股骨转子间骨折与隐性失血
2 隐性失血的机制
3 氨甲环酸的作用机制及风险
4 氨甲环酸的应用效果
结论
参考文献
综述
综述参考文献
攻读学位期间的研究成果
致谢
本文编号:2974048
本文链接:https://www.wllwen.com/yixuelunwen/waikelunwen/2974048.html
最近更新
教材专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