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主页 > 医学论文 > 外科论文 >

艾拉光动力联合丹参对增生性瘢痕疗效及机制的研究

发布时间:2017-04-13 21:37

  本文关键词:艾拉光动力联合丹参对增生性瘢痕疗效及机制的研究,由笔耕文化传播整理发布。


【摘要】:研究目的:观察艾拉光动力(5-Aminolevulinic acid photodynamic therapy,ALA-PDT)联合丹参对于增生性瘢痕(Hyperplastic scar)来源的成纤维细胞(Fibroblast,FB)以及血管内皮细胞(Vascular endothelial cell,VEC)的影响,以探讨艾拉光动力联合丹参对增生性瘢痕的疗效及机制。研究方法:1、收集增生性瘢痕的临床标本:本次实验研究所用标本取自云南省第一人民医院皮肤科符合瘢痕临床诊断标准的12例患者切除的瘢痕组织,取瘢痕组织进行HE染色并于显微镜下观察,证实与临床诊断相一致。2、分离、培养增生性瘢痕来源的FB和VEC,选取生长状态较好的同代对数期FB和VEC用于实验研究。3、实验分组:丹参注射液取1.5mg/ml、3mg/ml、6mg/ml、12mg/ml以及24mg/ml五个浓度,激光取5J/cm2,10J/cm2,50J/cm2,100J/cm2,150J/cm2五个照射剂量,5-氨基酮戊酸(5-Aminolevulinic acid,ALA)取0.015mmol/L,0.15mmol/L,1.5mmol/L,15mmol/L,150mmol/L,1500mmol/L六个浓度,分别作用于FB和VEC,在酶联免疫检测仪上选取490nm波长测量各个测量孔的OD值,找到丹参注射液、ALA的最佳作用浓度和激光的最佳照射剂量。在最佳药物浓度联合最佳激光照射剂量作用于FB和VEC,通过倒置显微镜观察细胞形态,在酶联免疫检测仪选取490nm波长测量各个测量孔的OD值。4、取上清液通过酶联免疫吸附测定法(Enzyme-linked immunosorbent assay,ELISA)测定α-SMA、TGF-β1、VEGF的浓度变化。采用蛋白免疫印迹(Western Blotting)法检测TGF-β1、α-SMA蛋白含量的变化。5、SPSS19.0统计软件对计量资料进行统计学处理,计量资料用均数±标准差(x±s)表示,均以P0.05为具有统计学意义。结果:丹参注射液抑制增生性瘢痕FB增殖的最佳浓度为12mg/ml,抑制增生性瘢痕VEC增殖的最佳浓度为6mg/ml。激光对增生性瘢痕FB和VEC作用的最佳光照剂量均为100J/cm2。ALA对增生性瘢痕FB和VEC作用的最佳药物浓度均为1.5mmol/L。ALA-PDT联合丹参组作用于增生性瘢痕FB的OD490nm值为0.51±0.02,ALA-PDT联合丹参组作用于增生性瘢痕VEC的OD490nm值为0.62±0.02,ALA-PDT联合丹参组对增生性瘢痕FB和VEC的抑制作用均明显高于丹参组、ALA单独处理组和激光单独处理组(P0.01)。丹参组、ALA单独处理组、激光单独处理组和ALA-PDT联合丹参组均能抑制α-SMA、TGF-β1、VEGF的分泌。ALA-PDT联合丹参组α-SMA浓度为19.60±1.68 ng/ml,TGF-β1浓度为13.47±0.25 pg/ml,VEGF浓度为54.63±1.42 pg/ml。ALA-PDT联合丹参组对α-SMA、TGF-β1、VEGF分泌的抑制作用明显高于空白对照组、丹参组、ALA单独处理组和激光单独处理组(P0.01)。丹参组、ALA单独处理组、激光单独处理组和ALA-PDT联合丹参组均能减少α-SMA、TGF-β1蛋白的合成量。在ALA-PDT联合丹参作用下,α-SMA蛋白含量下调81%,TGF-β1蛋白含量下调64%,ALA-PDT联合丹参组α-SMA、TGF-β1蛋白合成量明显低于空白对照组、丹参组、ALA单独处理组和激光单独处理组。结论:1、艾拉光动力联合丹参能够改变体外培养的增生性瘢痕来源的FB的形态,并能抑制FB的增殖,其干预效果有一定的浓度依赖性。2、艾拉光动力联合丹参能够改变体外培养的增生性瘢痕来源的VEC的形态,并能抑制VEC的增殖,其干预效果有一定的浓度依赖性。3、艾拉光动力联合丹参能够抑制α-SMA、TGF-β1、VEGF的分泌。4、艾拉光动力联合丹参能够减少α-SMA和TGF-β1蛋白合成量。5、艾拉光动力联合丹参能够对增生性瘢痕产生较好的疗效。
【关键词】:艾拉光动力 丹参 增生性瘢痕 疗效研究 机制研究
【学位授予单位】:云南中医学院
【学位级别】:硕士
【学位授予年份】:2016
【分类号】:R622
【目录】:
  • 中文摘要5-7
  • 英文摘要7-10
  • 英文缩略词一览表10-11
  • 引言11-15
  • 第一部分艾拉光动力联合丹参对增生性瘢痕的疗效及机制研究15-49
  • 一、实验材料15-17
  • 二、实验方法和结果17-43
  • 1.目的17
  • 2.实验方法17-24
  • 3.统计学处理24
  • 4.实验结果24-43
  • 三、讨论43-48
  • 四、结论48-49
  • 参考文献49-54
  • 第二部分 本课题国内外目前研究状况(文献综述)54-60
  • 参考文献58-60
  • 附录60-65
  • 攻读学位期间论文发表及参与课题情况65-66
  • 致谢66-67
  • 附件67-72

【相似文献】

中国期刊全文数据库 前10条

1 张春银,邱陵,陈跃;三种方法治疗增生性瘢痕的疗效评价[J];中华皮肤科杂志;2001年03期

2 谷廷敏,杨杰,李兰青,李志平,刘建春;维穹瘢痕霜治疗和预防增生性瘢痕的临床体会[J];现代中西医结合杂志;2001年12期

3 程飚,付小兵,盛志勇,孙同柱,李建福,孙晓庆;增生性瘢痕与正常皮肤内的磷酸化酪氨酸蛋白及表皮生长因子受体的变化及意义[J];中华实验外科杂志;2002年03期

4 陈伟,付小兵,孙同柱,李建福,赵志力,邢峰,盛志勇;血小板源性生长因子及其受体在增生性瘢痕中表达特征[J];中国临床康复;2002年04期

5 陈伟,付小兵,孙同柱,杨银辉,赵志力,盛志勇;细胞外信号调节激酶1/2传导通路对增生性瘢痕的影响[J];中国临床康复;2002年16期

6 马进,高仕铭,何征宇,范志宏;整合素β_1在增生性瘢痕中表达的定量研究[J];中华整形外科杂志;2003年04期

7 柳建中,常明,杨建申;原位瘢痕皮移植治疗增生性瘢痕的效果[J];临床军医杂志;2003年06期

8 陈伟,付小兵,孙同柱,杨银辉,赵志力,盛志勇;胰岛素样生长因子受体在增生性瘢痕中表达特征及其意义[J];西北国防医学杂志;2003年02期

9 黄生业 ,刘金玉;醋酸曲安奈德注射液治疗增生性瘢痕的疗效分析[J];中国现代医学杂志;2003年16期

10 陈伟,付小兵,孙同柱,孙晓庆,周岗,赵志力,盛志勇;增生性瘢痕中磷酸化丝裂素活化蛋白激酶蛋白表达的变化[J];解放军医学杂志;2004年02期

中国重要会议论文全文数据库 前10条

1 王光跃;;蜡饼方法对增生性瘢痕的治疗(附20例报告)[A];中华医学会第五次全国烧伤外科学术会议论文汇编[C];1997年

2 朱敬民;郝天智;屠晓军;;脉冲强光治疗增生性瘢痕的临床观察[A];2002年烧伤年会论文汇编[C];2002年

3 陈艳清;李世荣;贾树蓉;;超声波导入瘢痕康治疗增生性瘢痕的临床研究[A];中国康复医学会修复重建外科专业委员会第十四次全国学术交流会论文集[C];2004年

4 王惠芳;刘成胜;黄元生;;手术结合电子线治疗增生性瘢痕初探[A];2005年全国中西医结合医学美容学术研讨会论文汇编[C];2005年

5 沈锐;利天增;;组织缺氧与增生性瘢痕的关系[A];第八届全国烧伤外科学年会论文汇编[C];2007年

6 谷斌;陈宝驹;;瘢痕削除后刃厚植皮治疗增生性瘢痕[A];中华医学会第五次全国烧伤外科学术会议论文汇编[C];1997年

7 祁少海;利天增;谢举临;贲晓松;唐冰;何洁华;罗超权;;Ⅰ型前胶原基因反义核酸对增生性瘢痕作用的量效关系[A];中华医学会第六届全国烧伤外科学术会议论文汇编[C];2001年

8 王其芳;张明谏;宁恩弟;张怀田;万柏坤;曲昕;;用色度分析评价增生性瘢痕的方法研究[A];中华医学会第六届全国烧伤外科学术会议论文汇编[C];2001年

9 宁恩弟;张明谏;刘忻;;瘢痕表皮回植术与保守治疗增生性瘢痕效果的对比[A];中华医学会第六届全国烧伤外科学术会议论文汇编[C];2001年

10 陈有有;;食疗在预防增生性瘢痕术后复发中的应用[A];第十一次湖北省整形外科学术会议第四次湖北省医学美容学术会议论文汇编[C];2004年

中国重要报纸全文数据库 前7条

1 湖南省人民医院整形激光美容科 李高峰 谭军;治疗增生性瘢痕的临床体会[N];健康报;2014年

2 陕西中医学院附属医院 马拴全 李惠娟 朱璐;治疗增生性瘢痕的体会[N];健康报;2009年

3 张中桥;复方中药瘢痕膏可防治增生性瘢痕[N];中国医药报;2006年

4 余江 阎红;如何使瘢痕变小[N];健康报;2007年

5 记者 王淑洁;中华医学会皮肤性病学分会瘢痕疙瘩/增生性瘢痕疾病研究中心在延边医院挂牌[N];延边日报;2010年

6 ;丹参能显著抑制增生性瘢痕成纤维细胞Survivin表达[N];中国中医药报;2005年

7 万鲲 王世岭;复方苦参碱可防治增生性瘢痕[N];中国医药报;2006年

中国博士学位论文全文数据库 前10条

1 杨青青;真核起始因子6在增生性瘢痕及肾纤维化中表达规律的临床研究[D];第三军医大学;2015年

2 张曦;角质形成细胞源性蛋白因子在增生性瘢痕形成中的作用研究[D];第四军医大学;2008年

3 胡晓龙;结缔组织生长因子及其受体整合素α_νβ_3在增生性瘢痕发病机理中的实验研究[D];第四军医大学;2013年

4 王虎军;维药异常黑胆质成熟剂对增生性瘢痕影响的实验研究[D];新疆医科大学;2013年

5 宋烨;转神经生长因子基因在增生性瘢痕中的作用[D];四川大学;2006年

6 樊树强;肝素对人增生性瘢痕成纤维细胞及兔耳增生性瘢痕影响的实验研究[D];山东大学;2007年

7 蔡宏;血卟啉单甲醚光动力学疗法抑制增生性瘢痕的实验研究[D];中国人民解放军军医进修学院;2008年

8 杨东运;增生性瘢痕动物模型的建立及其形成过程的动态实验研究[D];第三军医大学;2006年

9 章建林;TNFα及其受体基因在增生性瘢痕中的动态表达及其意义研究[D];第二军医大学;2002年

10 马兵;烧伤后增生性瘢痕相关基因P311功能的初步研究[D];第三军医大学;2005年

中国硕士学位论文全文数据库 前10条

1 黄克华;TGF-β1与EGF在成人增生性瘢痕中的表达及意义[D];川北医学院;2015年

2 王晖;抗炎因子TSG-6抑制兔耳瘢痕增生的实验研究[D];安徽医科大学;2015年

3 赵元元;芍药苷对增生性瘢痕成纤维细胞增殖及生物学行为的影响[D];暨南大学;2015年

4 周曙;姜黄素抗增生性瘢痕作用及其机制的实验研究[D];第二军医大学;2015年

5 邱欣;YAP(yes-associated-protein)在兔耳增生性瘢痕中表达的实验研究[D];四川医科大学;2015年

6 胥广;神经生长因子NGF与神经肽SP在增生性瘢痕中相互作用机制探究[D];南华大学;2015年

7 谢利红;USP4介导的TGF-β信号通路对兔耳增生性瘢痕形成的影响[D];南昌大学医学院;2015年

8 李骥;毛囊复合组织移植结合超脉冲CO_2激光治疗兔耳增生性瘢痕的实验研究[D];南华大学;2015年

9 陈凯;5-氟尿嘧啶对兔耳增生性瘢痕的实验研究[D];重庆医科大学;2015年

10 樊志强;胸腺素β4对增生性瘢痕基质金属蛋白酶-2、9表达作用的影响[D];南昌大学医学院;2015年


  本文关键词:艾拉光动力联合丹参对增生性瘢痕疗效及机制的研究,,由笔耕文化传播整理发布。



本文编号:304506

资料下载
论文发表

本文链接:https://www.wllwen.com/yixuelunwen/waikelunwen/304506.html


Copyright(c)文论论文网All Rights Reserved | 网站地图 |

版权申明:资料由用户585c3***提供,本站仅收录摘要或目录,作者需要删除请E-mail邮箱bigeng88@qq.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