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主页 > 医学论文 > 外科论文 >

微创后前路联合术治疗多节段钳夹型脊髓型颈椎病的疗效

发布时间:2021-03-27 16:06
  目的本文主要通过对2011年1月至2016年1月我院采用微创后前路联合手术治疗的51例多节段钳夹型脊髓型颈椎病患者的临床资料进行研究,观察微创后前路联合手术治疗多节段钳夹型脊髓型颈椎病的临床疗效,并分析其相关影响因素,以提高手术安全性,减少手术并发症。方法收集2011年1月至2016年1月我院采用微创后前路联合手术治疗51例多节段脊髓型颈椎病患者的临床资料,所有患者均采用内镜下后路微创颈椎管扩大成形+前路人工颈椎间盘置换手术治疗。其中男性30例,女性21例,年龄4078岁,平均(58+8.0)岁,病程421月,平均(11+4.9)月。依据日本矫形外科协会(Japanese Orthopaedic Association,JOA)评分,评估术后神经功能恢复情况;根据Ishihara颈曲指数测量法测量患者手术前后颈曲指数,摄颈椎正侧位及动力位片评估颈椎活动度;MRI评估脊髓神经的减压以及恢复情况。应用配对t检验分别对手术前后JOA评分、颈曲指数、颈椎活动度进行统计学分析,应用独立样本t检验及方差分析对术后疗效的相关因素进行统计学分析。结果本组51... 

【文章来源】:郑州大学河南省 211工程院校

【文章页数】:60 页

【学位级别】:硕士

【部分图文】:

微创后前路联合术治疗多节段钳夹型脊髓型颈椎病的疗效


上图为颈后路微型钛板、螺钉b、下图为颈前路人工椎间盘

椎板,切口,表面,神经功能


图 2 a 取颈后正中切口 b 放置工作通道 c 清理椎板表面,显露椎板d 长槽式减压 e 棘突韧带复合体后移 f 固定钛板g 显露椎间盘 h 置入试模 I 置入人工椎间盘1.3.3 术后处理术后进行改善循环、减轻神经水肿等治疗。术后约 48h 拔管换药,然后嘱患者佩戴颈托起床,可进行适当活动。手术切口约 10 天后进行拆线。患者颈托的佩戴时间须满 3 周。术后 1 周查颈椎正侧位 DR 片,并于术后 3 个月、6 个月、1 年、2 年、3 年等门诊复查。1.4 观察指标1.4.1 JOA(Japanese Orthopaedic Association)评分通过 JOA 评分对患者神经功能进行评估,总分为 17 分,其神经功能改善

脊髓型颈椎病,颈曲,椎体,后下


8图 3 脊髓型颈椎病 JOA 评分表1.4.2 颈曲指数 CCI(cervical curvature index)根据 Ishihara 颈曲指数测量法:作 C2 和 C7 椎体后下缘连续,即 A 线,作C3-6 各椎体后下缘到 A 线的垂线分别为 a1,a2,a3,a4,如果 C3-6 椎体后下缘在 A线的背侧,则 a 值为负值,CCI=(a1+a2+a3+a4)/A×100%[18]。颈曲指数测量方法见图 4.

【参考文献】:
期刊论文
[1]CT及MRI在神经内科门诊头痛患者的流行病学研究中的应用价值[J]. 李美.  影像研究与医学应用. 2019(06)
[2]前路椎间盘切除减压融合术联合地塞米松治疗多节段脊髓型颈椎病的效果及安全性分析[J]. 石化洋,何睿.  解放军医药杂志. 2018(12)
[3]开放手术与脊柱内镜下行椎板减压治疗退变性腰椎管狭窄症的临床对照研究[J]. 孙凤龙,李军,梁庆晨,王宏庆,刘祖耀,李富,董婕,刁文博,闫明.  中华骨与关节外科杂志. 2018(11)
[4]多节段脊髓型颈椎病的外科治疗现状[J]. 林翔,肖增明.  广西医学. 2018(20)
[5]颈前路椎体次全切术后钛网下沉原因分析及对策研究进展[J]. 吴东荣,郭涛.  中国脊柱脊髓杂志. 2018(09)
[6]人工颈椎间盘置换术后异位骨化的研究进展[J]. 曾俊峰,刘浩.  中国脊柱脊髓杂志. 2018(09)
[7]预弯钛网在单节段颈前路椎体次全切除减压融合术中的应用[J]. 武振方,刘晓伟,郭国栋,何鹏,王洋,许斌.  中国脊柱脊髓杂志. 2018(09)
[8]脊髓型颈椎病的中医药治疗[J]. 陈海宁,潘汉升,邹环球,章晓云.  世界最新医学信息文摘. 2018(54)
[9]兔单侧椎动脉结扎致颈髓急性缺血改变的研究[J]. 郭帅,黄蓝萱,贺高乐,杨宝辉,呼巧龙,李浩鹏.  中国脊柱脊髓杂志. 2018(06)
[10]内窥镜下微创颈椎管扩大成形术治疗多节段脊髓型颈椎病的中长期疗效[J]. 张春霖,魏昱博,李东哲,严旭,徐慧萍.  中国脊柱脊髓杂志. 2018(06)

博士论文
[1]循证医学在后路手术治疗多节段脊髓型颈椎病中的应用[D]. 林翔.广西医科大学 2018
[2]人工颈椎间盘置换后对邻近上位椎间隙内压力影响的生物力学与临床应用研究[D]. 倪江东.中南大学 2006

硕士论文
[1]基于2D/3D配准技术评估两种可调式颈托对椎间孔形态的影响[D]. 曾意君.南方医科大学 2018
[2]脊髓型颈椎病传统评分系统与步态分析的比较研究[D]. 褚进.大连医科大学 2018
[3]脊髓型颈椎病手术患者与正常人群的步态特征的量化比较[D]. 李嘉麒.大连医科大学 2018
[4]多模式监测在脊柱侧弯矫形术中应用的研究[D]. 周盛涛.宁夏医科大学 2017
[5]锚定法单开门椎管扩大成形术治疗脊髓型颈椎病的临床效果分析[D]. 曾冠楠.郑州大学 2013
[6]EGb761对大鼠急性脊髓损伤后血—脊髓屏障的保护作用及其机制研究[D]. 邵为.第四军医大学 2011
[7]弥散张量成像在脊髓型颈椎病中的应用研究[D]. 曹新山.重庆医科大学 2007
[8]人工颈椎间盘置换术的临床研究[D]. 李志钢.华中科技大学 2006



本文编号:3103795

资料下载
论文发表

本文链接:https://www.wllwen.com/yixuelunwen/waikelunwen/3103795.html


Copyright(c)文论论文网All Rights Reserved | 网站地图 |

版权申明:资料由用户fba69***提供,本站仅收录摘要或目录,作者需要删除请E-mail邮箱bigeng88@qq.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