亚急性期应用二甲双胍治疗脊髓损伤的实验研究
发布时间:2021-05-26 11:46
【目的】随着社会生产方式和交通运输方式的快速转变,脊髓损伤(spinal cord injury,SCI)的发病率呈逐年增高的态势,而运动保护不当所造成的SCI也逐渐引起人们的重视。严重的SCI可能会导致自主功能和运动感觉功能的异常,如瘫痪、大小便困难、痛觉过敏、以及难以缓解的神经痛等,严重者甚至可能导致死亡。而目前尚无有效治疗SCI并恢复患者运动功能的有效方法。SCI根据发生过程的不同时间段以及迥异的机制可分为原发性损伤和继发性损伤。前者是由直接或间接作用于脊髓的初始外力引起。后者是基于前者,通过一系列生理和生化机制,尤其是炎症反应,导致组织自身的破坏性病变,进一步加深并扩大损伤程度。脊髓损伤后的炎症反应复杂,大量研究表明,SCI引起的炎症反应具有神经损伤和神经保护的双重作用,SCI急性期星形胶质细胞活化有助于密封和隔离坏死细胞,重建血脑屏障完整性。而SCI后期由于过度的胶质瘢痕形成,阻碍神经再生,进而抑制运动功能恢复。因此,有必要在SCI修复中使用其正负两相效应,适时抑制炎症反应以最小化其损伤,同时选择性地发挥其修复潜力。二甲双胍是一种口服降糖药,被广泛用于二型糖尿病的治疗。大量研...
【文章来源】:天津医科大学天津市 211工程院校
【文章页数】:68 页
【学位级别】:硕士
【文章目录】:
中文摘要
Abstract
缩略语/符号说明
前言
研究现状、成果
研究目的、方法
一、脊髓损伤模型的建立和运动功能评价
1.1 对象和方法
1.1.1 实验动物及分组
1.1.2 主要仪器
1.1.3 主要试剂
1.1.4 脊髓损伤打击模型
1.1.5 BMS运动功能评分
1.1.6 PAS运动功能评分
1.1.7 统计学分析
1.2 结果
1.2.1 亚急性期二甲双胍治疗对死亡率的影响
1.2.2 BMS运动功能评分
1.2.3 PAS运动功能评价
1.3 讨论
1.3.1 脊髓损伤的研究现状
1.3.2 脊髓损伤的细胞疗法
1.3.3 脊髓损伤与线粒体功能
1.4 小结
二、亚急性期二甲双胍治疗SCI的组织学评价
2.1 实验动物及主要仪器和试剂
2.1.1 主要仪器
2.1.2 主要试剂
2.1.3 脊髓组织的获取
2.1.4 免疫荧光染色
2.2 结果
2.2.1 脊髓损伤空洞面积评价
2.2.2 神经元保护和胶质细胞增生
2.2.3 小胶质细胞/巨噬细胞增生
2.2.4 中性粒细胞在损伤中心的聚集
2.3 讨论
2.3.1 脊髓损伤炎症反应的两相作用
2.3.2 二甲双胍与自噬反应
2.3.3 二甲双胍与AMPK信号通路
2.4 小结
结论
参考文献
发表论文和参加科研情况说明
附录
综述 二甲双胍在脊髓损伤治疗中的应用
综述参考文献
致谢
个人简历
本文编号:3206326
【文章来源】:天津医科大学天津市 211工程院校
【文章页数】:68 页
【学位级别】:硕士
【文章目录】:
中文摘要
Abstract
缩略语/符号说明
前言
研究现状、成果
研究目的、方法
一、脊髓损伤模型的建立和运动功能评价
1.1 对象和方法
1.1.1 实验动物及分组
1.1.2 主要仪器
1.1.3 主要试剂
1.1.4 脊髓损伤打击模型
1.1.5 BMS运动功能评分
1.1.6 PAS运动功能评分
1.1.7 统计学分析
1.2 结果
1.2.1 亚急性期二甲双胍治疗对死亡率的影响
1.2.2 BMS运动功能评分
1.2.3 PAS运动功能评价
1.3 讨论
1.3.1 脊髓损伤的研究现状
1.3.2 脊髓损伤的细胞疗法
1.3.3 脊髓损伤与线粒体功能
1.4 小结
二、亚急性期二甲双胍治疗SCI的组织学评价
2.1 实验动物及主要仪器和试剂
2.1.1 主要仪器
2.1.2 主要试剂
2.1.3 脊髓组织的获取
2.1.4 免疫荧光染色
2.2 结果
2.2.1 脊髓损伤空洞面积评价
2.2.2 神经元保护和胶质细胞增生
2.2.3 小胶质细胞/巨噬细胞增生
2.2.4 中性粒细胞在损伤中心的聚集
2.3 讨论
2.3.1 脊髓损伤炎症反应的两相作用
2.3.2 二甲双胍与自噬反应
2.3.3 二甲双胍与AMPK信号通路
2.4 小结
结论
参考文献
发表论文和参加科研情况说明
附录
综述 二甲双胍在脊髓损伤治疗中的应用
综述参考文献
致谢
个人简历
本文编号:3206326
本文链接:https://www.wllwen.com/yixuelunwen/waikelunwen/3206326.html
最近更新
教材专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