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主页 > 医学论文 > 外科论文 >

诱导膜促进干细胞迁移对移植骨血管化及成骨的影响和机制研究

发布时间:2021-11-23 18:15
  背景由感染、创伤、肿瘤导致的大段骨缺损一直是创伤外科领域最严重的并发症之一,也是骨科医师面临的棘手问题。自2000年Masquelet首先报道膜诱导技术后,引起学者的日益重视,并越来越多的应用于临床研究。近年的研究表明,诱导膜是在骨水泥周围形成的血运丰富的纤维样结构,具有减少移植骨吸收、促进血管生成和松质骨皮质化的作用,膜诱导技术治疗大段骨缺损,临床效果稳定可靠。膜诱导技术二期取出骨水泥,需要在骨缺损处植骨重建,选择自体骨移植是治疗骨缺损的金标准,但对于成人的大段骨缺损,自体松质骨数量往往难以满足要求,因此,自体骨源有限是制约膜诱导技术修复大段骨缺损的主要瓶颈,并且存在供区疼痛、成骨能力不足、疤痕、感染、失血等并发症。部分学者寻求使用或增加自体骨替代物用量,来弥补自体骨源的不足。目前认为,自体松质骨移植可以部分的被同种异体松质骨替代,但不应超过总量的1/3,因为移植物内不包含干细胞和生长因子。因此,能否增加骨替代物的使用比例,以及如何通过干细胞迁移,来促进诱导膜技术中骨替代物的成骨和血管化,将是重要的研究方向。本研究首先通过构建大鼠诱导膜骨缺损模型,结合人工材料植入,研究诱导膜对植入材... 

【文章来源】:中国人民解放军陆军军医大学重庆市

【文章页数】:118 页

【学位级别】:博士

【部分图文】:

诱导膜促进干细胞迁移对移植骨血管化及成骨的影响和机制研究


构建诱导膜模型

模型图,材料,模型,股骨


陆军军医大学博士学位论文—30—图2-1构建诱导膜模型2.2.2诱导膜-材料修复模型外观结果诱导膜大鼠模型制作6周后,再次麻醉大鼠,沿原切口切开皮肤,显露并细心保护诱导膜,于诱导膜一侧股骨中段钻孔后,分别植入BCP、OSA-SA、OSA-SA-HA材料。6周后脱颈法处死大鼠,取大鼠股骨标本,大体标本见材料已与股骨缺损处良好生长,表面基本平滑(图2-2)。图2-2诱导膜-材料修复模型构建2.2.3MicroCT检测为了了解人工合成材料对骨缺损的重建效果,我们在诱导膜内材料植入后6周,

骨密度,材料,骨重建


陆军军医大学博士学位论文—31—对不同组大鼠股骨标本进行了Micro-CT扫描检查,观察骨重建情况,可见对照组骨缺损区少量骨重建,但骨密度较低,其余各材料组密度均高于对照组,其中BCP组骨密度最高,OSA-SA组和OSA-SA-HA组均见不同程度新骨形成(图2-3A,B)。图2-3A材料植入6周时Micro-CT扫描a对照组,bBCP组,cOSA-SA组,dOSA-SA-HA组,B各组骨密度分析(*P<0.05,**P<0.01,***P<0.001)2.2.4成骨相关基因表达RT-PCR检测结果显示,在1周时,所有诱导膜组的成骨转录因子Runx2和BMP-2均有较高表达,说明诱导膜在骨再生早期起到了促进成骨的作用。其中,BCP组在第1周的Runx2表达量提高方面,优于OSA-SA组和OSA-SA-HA组,而第1周时BMP-2的最高表达量在OSA-SA-HA组中可以观察到(图2-4)。图2-4材料植入1周时,RT-PCR检测Runx2和BMP-2的表达量(*P<0.05,**P<0.01)

【参考文献】:
期刊论文
[1]对骨感染控制瓶颈问题的思考[J]. 谢肇.  中华骨科杂志. 2018 (09)
[2]膜诱导技术结合锁定加压钢板外置治疗胫骨感染性骨缺损[J]. 傅景曙,汪小华,吴宏日,沈杰,黄科,喻胜鹏,谢肇.  中华骨科杂志. 2018 (09)



本文编号:3514410

资料下载
论文发表

本文链接:https://www.wllwen.com/yixuelunwen/waikelunwen/3514410.html


Copyright(c)文论论文网All Rights Reserved | 网站地图 |

版权申明:资料由用户8fb31***提供,本站仅收录摘要或目录,作者需要删除请E-mail邮箱bigeng88@qq.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