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主页 > 医学论文 > 外科论文 >

基于韧带损伤腰椎力学失稳模型的建立与应用

发布时间:2021-12-30 21:56
  椎间盘退变(intervertebral disc degeneration,IVDD)是一种常见疾患,也是引起慢性下腰痛、椎间盘突出症和颈椎病等脊柱疾病的主要原因。已有的研究表明,有70%的人会受到腰椎疾病的影响,其发病率呈不断上升且年轻化的趋势。对此症状的发病机理,目前仍然缺乏统一而确切的认识,而且在治疗上也缺乏长期有效的方式,病情反复。因此,有必要建立新型的疾病模型,了解椎间盘退变的机制,以期获得有效的干预、治疗措施。这是医用生物工程或者生物医学工程所面临的迫切任务。椎间盘退变动物模型的建立,在阐明发病机制以及评估新的治疗方法方面发挥着重要作用。目前建立椎间盘退变动物模型的主要方式是基于椎间盘退变过程中的一些生理生化参量的改变,如经典的纤维环穿刺模型以及髓核溶解模型就是模拟退变过程中的髓核胞外基质降解、纤维环排列紊乱或破裂等典型表现作为依据的,然而这些椎间盘退变模型的研究对于其始动因素仍然不太明确。因此,我们试图通过椎骨关节力学运动系统(骨骼肌系统,其中包括韧带),结合中西医对椎间盘退变的认识,认为:脊柱韧带损伤,“筋”束骨能力下降,造成椎间失稳可能是椎间盘退变的重要始动因素。目... 

【文章来源】:重庆大学重庆市 211工程院校 985工程院校 教育部直属院校

【文章页数】:66 页

【学位级别】:硕士

【部分图文】:

基于韧带损伤腰椎力学失稳模型的建立与应用


脊柱与椎间盘结构示意图(NP:髓核;CEP:软骨终板;i/oAF:内/外纤维环)

示意图,韧带,腰椎,示意图


重庆大学硕士学位论文2腰椎力学失稳模型建立92腰椎力学失稳模型建立2.1引言韧带对脊柱稳定性及其功能行使具有重要作用,腰椎韧带包括前纵韧带、后纵韧带、横突间韧带、黄韧带、关节囊韧带以及棘上、间韧带,示意图如图2.1,分别对屈伸、侧弯、扭转等运动起约束作用,其中黄韧带、关节囊韧带、棘上、间韧带统称为后方韧带复合体(posteriorligamentouscomplex,PLC),PLC对于限制脊柱屈曲,以及防止后凸畸形具有重要意义[61-63]。PLC中棘上韧带棘间韧带复合体处于运动中心最远端,对屈曲运动贡献较大,Adams等[64]以人腰椎为研究对象,观察到在屈曲运动中,棘上和棘间韧带首先出现损伤。Gillespie等[21]以猪腰椎为研究对象,由外至内逐级切除PLC,结果发现棘上、间韧带复合体切除后,椎体节段屈曲运动范围(rangeofmotion,ROM)较PLC完整组上升36%,节段稳定性明显下降。以往韧带测试样本以骨-韧带-骨结构为主,如图2.2,通过两端夹持骨骼进行测量,若骨骼体积较小,可通过牙托粉或骨水泥包埋骨骼,用于夹持。这些方法解决了样本夹持问题,但分离完整样本难度大,本实验中棘间韧带腹侧区域连于黄韧带部分分离时极易损伤,力学实验中表现为易出现断裂,本部分研究拟分离腰椎完整功能节段,采用巾钳夹持棘突进行原位拉伸力学测试,同时完善拉伸测试的控制程序及参数。然后模拟体内韧带拉伤、横断损伤建立腰椎失稳模型。图2.1腰椎韧带结构示意图(摘自[65])图2.2经典韧带测试样品(骨-韧带-骨结构)Fig.2.1SchematicdiagramsforFig.2.2TypicalsampleofmechanicaltestLumbarligaments

示意图,韧带,经典,样品


重庆大学硕士学位论文2腰椎力学失稳模型建立92腰椎力学失稳模型建立2.1引言韧带对脊柱稳定性及其功能行使具有重要作用,腰椎韧带包括前纵韧带、后纵韧带、横突间韧带、黄韧带、关节囊韧带以及棘上、间韧带,示意图如图2.1,分别对屈伸、侧弯、扭转等运动起约束作用,其中黄韧带、关节囊韧带、棘上、间韧带统称为后方韧带复合体(posteriorligamentouscomplex,PLC),PLC对于限制脊柱屈曲,以及防止后凸畸形具有重要意义[61-63]。PLC中棘上韧带棘间韧带复合体处于运动中心最远端,对屈曲运动贡献较大,Adams等[64]以人腰椎为研究对象,观察到在屈曲运动中,棘上和棘间韧带首先出现损伤。Gillespie等[21]以猪腰椎为研究对象,由外至内逐级切除PLC,结果发现棘上、间韧带复合体切除后,椎体节段屈曲运动范围(rangeofmotion,ROM)较PLC完整组上升36%,节段稳定性明显下降。以往韧带测试样本以骨-韧带-骨结构为主,如图2.2,通过两端夹持骨骼进行测量,若骨骼体积较小,可通过牙托粉或骨水泥包埋骨骼,用于夹持。这些方法解决了样本夹持问题,但分离完整样本难度大,本实验中棘间韧带腹侧区域连于黄韧带部分分离时极易损伤,力学实验中表现为易出现断裂,本部分研究拟分离腰椎完整功能节段,采用巾钳夹持棘突进行原位拉伸力学测试,同时完善拉伸测试的控制程序及参数。然后模拟体内韧带拉伤、横断损伤建立腰椎失稳模型。图2.1腰椎韧带结构示意图(摘自[65])图2.2经典韧带测试样品(骨-韧带-骨结构)Fig.2.1SchematicdiagramsforFig.2.2TypicalsampleofmechanicaltestLumbarligaments

【参考文献】:
期刊论文
[1]后方韧带复合体逐级切除对损伤胸腰椎稳定性的影响[J]. 李耀,沈中海,王向阳.  医用生物力学. 2015(06)
[2]自行设计轴向量化加压装置模拟正加速度致兔椎间盘退变模型的建立[J]. 王琦,李广,张载清,虞攀峰,刘斯瑶,王建昌.  空军医学杂志. 2014(01)
[3]应用纤连蛋白片段建立椎间盘退变动物模型[J]. 王娜,吴成爱,赵丹慧,田伟,肖斌,黎广平,江晓舟,陶剑锋.  中国脊柱脊髓杂志. 2013(01)
[4]试从经筋理论探析腰椎间盘突出症发病机理[J]. 崔祺,肖蕾,王禹,孙茂峰,王立新.  中国中医药现代远程教育. 2011(08)
[5]试论经筋理论对推拿治疗腰椎间盘突出症的指导意义[J]. 雷龙鸣,韦英才.  中华中医药杂志. 2010(09)
[6]经皮穿刺纤维环法诱导兔腰椎间盘退变模型[J]. 王鹏,徐海孺,骆国钢,王维佳.  浙江中西医结合杂志. 2009(11)
[7]棘间韧带的病理学改变与腰椎间盘突出症发病的关系[J]. 董建文,李海,李庶斌.  中国中医骨伤科杂志. 2007(07)
[8]新型兔腰椎间盘退变模型的建立[J]. 胡宝山,丁悦,李春海,刘尚礼,吕浩然,叶伟.  中国临床解剖学杂志. 2006(05)
[9]中西药治疗退变颈椎间盘的实验研究[J]. 赵晓勇,王海涛,刘福成,苏江宁,孙喜龙,刘越,陈涛平.  中国中医骨伤科杂志. 2006(02)
[10]一种大鼠腰椎间盘退变模型的建立[J]. 陈德胜,金群华,李燕,朱凯.  中华实验外科杂志. 2006(04)

博士论文
[1]无创性轴向载荷建立兔腰椎间盘退变动物模型及其退变机制探索[D]. 白雪东.第四军医大学 2016
[2]腰椎对不同后部结构损伤后稳定性修复能力及机制的研究[D]. 高中玉.天津医科大学 2008

硕士论文
[1]兔模拟人类双足直立行走方式致腰椎间盘退变的模型研究[D]. 杨林峰.川北医学院 2015
[2]新西兰大白兔椎间盘退变动物模型的比较研究[D]. 万中元.第四军医大学 2011
[3]退变性腰椎失稳的研究进展[D]. 胡勇文.北京中医药大学 2008
[4]椎间盘退变动物模型的比较研究[D]. 张闻力.四川大学 2007



本文编号:3559033

资料下载
论文发表

本文链接:https://www.wllwen.com/yixuelunwen/waikelunwen/3559033.html


Copyright(c)文论论文网All Rights Reserved | 网站地图 |

版权申明:资料由用户245ec***提供,本站仅收录摘要或目录,作者需要删除请E-mail邮箱bigeng88@qq.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