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主页 > 医学论文 > 外科论文 >

五种骨外固定器的结构稳定性评估和骨折精确闭合复位效果评价

发布时间:2017-08-03 09:32

  本文关键词:五种骨外固定器的结构稳定性评估和骨折精确闭合复位效果评价


  更多相关文章: 胫腓骨骨折 骨外固定器 生物力学 有限元仿真 椭圆拟合测量法


【摘要】:目的:(1)比较单臂(Unilateral fixator,UF)、混合式(Hybrid fixator,HF)、伊式(Ilizarov fixator,IF)、泰勒(Taylor fixator,TF)和奥尔托夫(Orthro-SUV)五种骨外固定器治疗胫腓骨不稳定性骨折的力学稳定性差异。(2)比较标准测量(Standard measurement)和椭圆拟合测量法(fit ellipse measurement)对Stewart平台骨折复位精确度的影响。(3)探讨利用椭圆拟合三维测量的方法指导泰勒架闭合复位胫骨干骨折的临床可行性,以期为微创复位提供理论基础。方法:(1)将15根30cm硬质聚氯乙烯管(UPVC)于中下1/3处制造断裂以模仿胫腓骨骨折模型。所有模型分为5组并按照临床常规治疗方法予以五种骨外固定器妥善固定。在生物力学试验机及有限元分析中先后进行轴向压缩、扭转、弯曲实验。测定各工况下整体结构刚度,分析力学实验与仿真实验相关性。(2)将15根胫骨骨骼模型随机制造断裂以模仿胫骨简单骨折模型,利用Stewart平台(本研究中具备配套软件的新中泰勒骨外固定器)对骨折模型进行固定。模型拍摄正侧位X平片并导入软件(为排除软件测量偏倚本研究选择Trauma CAD,Coreldraw和word结合游标卡尺三种软件)采取标准测量和椭圆拟合测量两种策略描述骨折残留移位。将相关移位参数输入新中软件,软件给出复位处方,按照此处方以先伸长后缩短的原则依次调节六个连接杆。操作完毕后再次拍摄胫骨全长正侧位X光片评估残留移位。(3)本研究纳入两名闭合性胫腓骨骨折患者,术中利用手法复位将患者骨折断端初步复位,泰勒外固定支架固定骨折断端,术中拍摄标准正侧位X光片后采取椭圆拟合的方法进行骨折断端-外固定架复合体移位描述,将相关参数导入泰勒架配套软件得出初次复位处方。手术后进行下肢CT扫描,利用三维测量的方法进行精确移位参数测量,再次利用泰勒架配套软件得出最终复位处方,调整完毕。结果:(1)本研究中轴向刚度、扭转刚度和弯曲刚度均为单臂混合式环形(泰勒、伊氏架和奥尔托夫骨外固定器)。(2)标准测量和椭圆拟合测量法对所有骨折模型进行测量并复位后,正位片中偏移角度改善度为61.55%,71.70%;位移改善度为77.19%,79.22%;侧位片中偏移角度改善度为52.82%,56.20%;位移改善度为60.85%,79.11%。短缩或分离位移改善度为63.43%,73.43%。(3)两名胫腓骨骨折患者,1名患者为左侧胫腓骨骨折,1名患者为右侧胫腓骨骨折,两名患者均为螺旋型简单骨折,安装外固定支架后初始移位参数:正位片侧方移位分别为4.26mm,4.06mm和侧方偏转13.5°和4.22°,侧位片前后移位3.42mm,4.28mm和前后偏转角度为3.65°,2.57°;轴向移位为2mm,2.16mm。首次复位后移位参数:正位片侧方移位分别为0.34mm,1.26mm;侧方偏转4.84°和2.42°;侧位片前后移位0.25mm和0.52mm;前后偏转角度为0.81°,1.08°;轴向移位为0.37mm,0.51mm。结论:(1)实体力学及仿真实验具有极高一致,胫腓骨骨折早期固定中,UF、HF、IF、TF和Ortho-SUV均可提供较好稳定性。(2)椭圆拟合测量法对长骨骨折移位程度更为准确,对提高Stewart平台骨折复位精确度更有优势。(3)椭圆拟合结合三维测量能够指导泰勒架进行精确闭合复位胫骨干骨折,值得临床广泛推广。
【关键词】:胫腓骨骨折 骨外固定器 生物力学 有限元仿真 椭圆拟合测量法
【学位授予单位】:天津医科大学
【学位级别】:硕士
【学位授予年份】:2016
【分类号】:R687.3
【目录】:
  • 中文摘要4-6
  • Abstract6-10
  • 缩略语/符号说明10-11
  • 前言11-14
  • 研究现状、成果11
  • 研究目的、方法11-14
  • 一、生物力学分析五种骨外固定器治疗胫腓骨骨折的差异14-24
  • 1.1 材料与方法15-19
  • 1.1.1 实验仪器15
  • 1.1.2 实体力学实验15-16
  • 1.1.3 仿真实验16-19
  • 1.2 统计学分析19
  • 1.3 结果19-20
  • 1.3.1 装配体稳定性力学与仿真结果一致性分析19
  • 1.3.2 装配体各方向弯曲刚度仿真分析19-20
  • 1.4 讨论20-24
  • 1.4.1 力学与仿真实验一致性评估20-21
  • 1.4.2 五种骨外固定器的刚度评估21-22
  • 1.4.3 各角度下五种骨外固定器仿真刚度评估22
  • 1.4.4 小结22-24
  • 二、两种测量方法对泰勒外固定架行骨折复位精确度的影响24-35
  • 2.1 材料与方法25-28
  • 2.1.1 实验装置和软件25
  • 2.1.2 实验步骤25-28
  • 2.2 统计学方法28
  • 2.3 结果28-31
  • 2.3.1 Trauma CAD,,CorelDraw和Word三种软件测量误差28-29
  • 2.3.2 复位改善程度比较29-31
  • 2.4 讨论31-34
  • 2.5 小结34-35
  • 三、椭圆拟合结合三维测量指导泰勒架闭合复位胫骨干骨折35-43
  • 3.1 实验装置和软件35-36
  • 3.2 实验方法36-38
  • 3.2.1 手法复位并初次X-ray摄影36
  • 3.2.2 利用Taylor配套软件行初次复位36-37
  • 3.2.3 患者拍摄CT37-38
  • 3.3 结果38-40
  • 3.3.1 患者基本情况38
  • 3.3.2 治疗过程影像资料展示38-40
  • 3.4 讨论40-42
  • 3.5 小结42-43
  • 参考文献43-49
  • 发表论文和参加科研情况说明49-50
  • 综述 开放性胫腓骨骨折治疗策略进展50-65
  • 综述参考文献60-65
  • 致谢65-66
  • 个人简历66

【相似文献】

中国期刊全文数据库 前10条

1 靖冬梅;刘松梅;赵茵;;骨外固定器行胫骨迁移治疗血栓闭塞性脉管炎的护理[J];护理学杂志;2006年08期

2 刘飒;;组合式骨外固定器在临床中的应用[J];中国社区医师(医学专业);2010年35期

3 陈跃平;康杰;;骨外固定器临床应用进展[J];现代中西医结合杂志;2013年15期

4 杨春雷;介绍一种新型骨外固定器[J];医疗设备信息;1997年04期

5 邵开峰,王伯初;关于骨外固定器发展的探讨[J];医疗卫生装备;1997年01期

6 李康养,朱通伯,胡培贤;骨外固定器与小夹板固定互补治疗重度胫腓骨开放性骨折34例[J];现代诊断与治疗;1998年03期

7 黄永雄;国内骨外固定器的研究概况[J];广西中医学院学报;2000年03期

8 杨春雷,柯继锋,朱登峰,李小双,高真国,王建军,张畅;骨外固定器应用的术后管理工作初步总结[J];中国骨伤;2003年03期

9 张瑞香 ,刘建华;骨外固定器临床应用的并发症及其防护[J];中医正骨;2003年09期

10 赵月芳;骨外固定器的临床应用与护理[J];山东医药;2004年14期

中国重要会议论文全文数据库 前8条

1 董谢平;;野外用骨外固定器研究[A];江西省第三届中西医结合灾害医学学术会议论文汇编[C];2013年

2 官士兵;王增涛;侯春林;陈爱民;张伟;;连续碳纤维增强聚烯烃复合材料骨外固定器的临床试用研究[A];第二届华东地区骨科学术大会暨山东省第九次骨科学术会议论文汇编[C];2007年

3 董谢平;;救灾型骨外固定器介绍[A];第八届全国中西医结合灾害急救危重病医学学术会议暨创伤脓毒症、中毒救治新进展推广学习班、灾害医学研究进展高级研讨班论文汇编[C];2012年

4 侯春林;官士兵;;连续碳纤维增强聚烯烃复合材料骨外固定器的研制与开发[A];2006年上海市医用生物材料研讨会论文汇编[C];2006年

5 董谢平;沈录峰;李振肃;吴小辉;王锦程;;单边多平面可调式骨外固定器的设计及生物力学研究[A];首届全国中西医结合骨科微创学术交流会暨专业委员会成立大会论文汇编[C];2011年

6 官士兵;侯春林;肖海军;钟贵彬;;碳纤维增强聚烯烃复合材料骨外固定器的研制[A];2005年上海市医用生物材料研讨会论文汇编[C];2005年

7 陈建文;秦泗河;;Ilizarov技术临床应用的相关问题[A];第十九届中国康协肢残康复学术年会论文选集[C];2010年

8 张汉庆;吴征;程维;张劲;;骨外固定器在治疗胫腓骨骨折并骨筋膜室综合征中的运用[A];第九次全国中西医结合创伤骨科学术大会论文汇编[C];2001年

中国硕士学位论文全文数据库 前8条

1 邸洁;基于OpenGL的泰勒骨外固定器仿真关键技术研究[D];河北工业大学;2015年

2 汪松;五种骨外固定器的结构稳定性评估和骨折精确闭合复位效果评价[D];天津医科大学;2016年

3 王华东;新型骨外固定器的研制与临床应用[D];第四军医大学;2005年

4 吕炳南;顺应性多功能骨外固定器的研究[D];河北工业大学;2014年

5 顾霄鹏;新型单边多平面多轴可调式骨外固定器的研制与生物力学实验[D];南昌大学医学院;2015年

6 曾文;改良型镶嵌式骨外固定器生物力学的实验研究[D];中南大学;2009年

7 孙梦茜;基于Ilizarov技术的足踝系统骨外固定器的设计与分析[D];哈尔滨工业大学;2016年

8 方玉树;两种不同固定方式治疗伴有肢体短缩的股骨骨不连的临床比较[D];中南大学;2008年



本文编号:613665

资料下载
论文发表

本文链接:https://www.wllwen.com/yixuelunwen/waikelunwen/613665.html


Copyright(c)文论论文网All Rights Reserved | 网站地图 |

版权申明:资料由用户6dce4***提供,本站仅收录摘要或目录,作者需要删除请E-mail邮箱bigeng88@qq.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