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主页 > 医学论文 > 外科论文 >

美洛昔康、易孚在大鼠创面愈合过程中对Survivin、PTEN表达的影响

发布时间:2017-08-03 18:19

  本文关键词:美洛昔康、易孚在大鼠创面愈合过程中对Survivin、PTEN表达的影响


  更多相关文章: 创面 瘢痕 Survivin COX-2 PTEN


【摘要】:目的:本实验拟通过建立深度创面模型,旨在研究COX-2抑制剂、易孚在大鼠创面愈合中对Survivin、PTEN蛋白表达、瘢痕面积及创面愈合时间的影响,以期为预防、治疗病理性瘢痕(包含增生性瘢痕、瘢痕疙瘩)提供一种新的方式。方法:随机选取40只SD大鼠,背部脱毛后于脊柱两侧对称处做四处大小约10mm*5mm*1mm的深达肌层创面。以每组10只随机分配所有实验对象分别入A、B、C、D四组。其中A组为对照组,B组为美洛昔康组,C组为重组人表皮生长因子凝胶(易孚)组,D组为美洛昔康与易孚联合应用组。B、D组分别于术前1/2h及术后第2d、4d、6d、8d、10d于后肢肌肉注射0.05%美洛昔康0.8ml,同时A、C组于相同部位肌注生理盐水0.8ml。C、D组分别于术后立即、2d、4d、6d、8d、10d予以10ug/L易孚纱布湿敷创面,A、B组则以0.9%NS纱布湿敷,予以医用敷贴包扎固定。其后四组予以同样条件饲养,并于隔天更换敷料至愈合。于术后依据左上、右上、左下、右下次序按次于第3d、14 d、28 d取各组创面,并分别行免疫组化染色、HE染色及观察各组创面愈合时间和计算瘢痕面积,取其均数进行比较。Survivin、PTEN图像分析方法:用Image-pro6.0图像分析软件系统,用IOD值代替表示Survivin、PTEN两者的表达强度。每张免疫组化染色切片在高倍镜下观察5个视野,分别测定每一张标本的每一个视野的IOD值,取5个视野的均数作为该标本的IOD值,并进行比较。结果:1、初始面积:四组两两比较P0.05,无统计学差异。2、愈合时间:C组最短,A、D组相近,但均比C组稍差,B组最长。3、PTEN:第3天时,四组组间比较P0.05,表明各组差异显著,有统计学意义;第14天时,A、C、D三组P0.05,三组未见统计学意义;B组与其他各组比较P0.05,组间差异显著,有统计学意义;第28天时,组间比较均出现P0.05,无统计学意义。但在PTEN表达强度上我们可以看出各组在同一时间点上,均有B组D组A组C组。4、Survivin:在第3天及在第28天时,在组间比较中,A、D两组P0.05,提示两组第3天及第28天的表达未表现出差异及统计学意义,B、C两组P0.05,表明Survivin的表达量在B、C两组间存在显著差异及统计学意义。在第14天时,四组均P0.05,表示组间比较存在显著差异,有统计学意义。而在表达量上我们可以看出在同一时间点上,均有C组D组A组B组。5、瘢痕质地:A组质硬,余三组质地较软,无明显差别。6、镜下见:第28天时,四组瘢痕比较,A组胶原纤维排列紊乱,局部漩涡状,而D组纤维细胞排列较紧密、有序,B、C组则介于A、D组之间。5、愈后瘢痕面积:A组B组C组D组,组间比较P0.05,存在显著差异,有统计学意义。结论:1、EGF可以有效促进Survivin表达及加快创面愈合,有利于降低瘢痕形成率;2、伤后PTEN与Survivin组织中的表达强度与创面状态相关;3、美洛昔康可以促进PTEN的表达及抑制Survivin的表达,可能与后期组织重塑相关;4、易孚与美洛昔康联合应用可有效地促进创面愈合并降低瘢痕形成率。
【关键词】:创面 瘢痕 Survivin COX-2 PTEN
【学位授予单位】:西南医科大学
【学位级别】:硕士
【学位授予年份】:2016
【分类号】:R641
【目录】:
  • 中文摘要4-6
  • 英文摘要6-8
  • 前言8-11
  • 材料与方法11-17
  • 结果17-32
  • 讨论32-42
  • 结论42-43
  • 参考文献43-50
  • 英汉缩略词对照表50-51
  • 致谢51-52
  • Survivin基因—病理性瘢痕基因治疗的一个潜在靶点(综述)52-63
  • 参考文献59-63

【相似文献】

中国期刊全文数据库 前10条

1 李荟元;血液供应与病理性瘢痕发生的关系[J];中国美容医学;2005年05期

2 张娟娟;吕世军;;病理性瘢痕发病机制研究进展[J];医学综述;2007年08期

3 廖立新;王竟鹏;;刺激性G蛋白在病理性瘢痕组织中的表达[J];中国组织工程研究与临床康复;2008年11期

4 宋宁宁;牛扶幼;王喜梅;翟晓梅;马秀云;袁德品;;ILK,PI3K,PTEN蛋白在病理性瘢痕中的表达[J];中国美容医学;2009年11期

5 朱占洲;吴建国;秦路平;张宏;;病理性瘢痕的治疗研究进展[J];时珍国医国药;2009年12期

6 李红;张静;刘宾娜;;病理性瘢痕的成因及临床治疗方法[J];中国医药导刊;2010年02期

7 陈海滨;吴志宏;张立超;;抗病理性瘢痕药物的临床应用进展[J];中国医院药学杂志;2011年05期

8 肇阅;张荣明;;病理性瘢痕治疗的研究进展[J];山东医药;2011年36期

9 张强;邵家松;;非手术治疗病理性瘢痕的现状[J];中外医疗;2011年26期

10 孙钢;生长因子与病理性瘢痕[J];口腔医学;2001年04期

中国重要会议论文全文数据库 前10条

1 王擎;;病理性瘢痕与细胞因子[A];第八届全国烧伤外科学年会论文汇编[C];2007年

2 廖立新;朱璇;余冬平;;胸腺素β_4对人病理性瘢痕的影响[A];2013年全国中西医结合医学美容学术交流大会论文汇编[C];2013年

3 廖立新;王竟鹏;;刺激性G蛋白在病理性瘢痕表达的研究[A];第六届全国烧伤救治专题研讨会论文汇编[C];2009年

4 汤婛;何黎;;病理性瘢痕治疗进展[A];2009全国中西医结合皮肤性病学术会议论文汇编[C];2009年

5 叶俊儒;宋黎;;病理性瘢痕的治疗进展[A];中华中医药学会皮肤科分会第七次学术年会、2010年重庆四川中西医结合皮肤性病学术年会、全国中西医结合诊疗皮肤性病新进展新技术学习班论文汇编[C];2010年

6 王珍祥;;病理性瘢痕研究的新进展[A];第七届中国医师协会美容与整形医师大会论文集[C];2010年

7 王珍祥;;病理性瘢痕研究的新进展[A];第八届西南五省一市烧伤整形学术会议暨贵州省医学会烧伤整形分会2010年学术年会论文汇编[C];2010年

8 廖立新;潘登;陈刚泉;李莉;;拓扑异构酶Ⅰ在人病理性瘢痕组织中的表达分析[A];中华医学会整形外科学分会第十一次全国会议、中国人民解放军整形外科学专业委员会学术交流会、中国中西医结合学会医学美容专业委员会全国会议论文集[C];2011年

9 王晓云;张新和;沈,

本文编号:615696


资料下载
论文发表

本文链接:https://www.wllwen.com/yixuelunwen/waikelunwen/615696.html


Copyright(c)文论论文网All Rights Reserved | 网站地图 |

版权申明:资料由用户39125***提供,本站仅收录摘要或目录,作者需要删除请E-mail邮箱bigeng88@qq.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