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主页 > 医学论文 > 外科论文 >

两种不同外用药对大鼠烫伤创面感染及愈合影响的研究

发布时间:2017-08-12 12:08

  本文关键词:两种不同外用药对大鼠烫伤创面感染及愈合影响的研究


  更多相关文章: 深Ⅱ°烧伤 大鼠模型 创面愈合 纳米银抗菌凝胶 莫匹罗星软膏 巨噬细胞 微血管


【摘要】:目的 通过建立SD大鼠深Ⅱ。烫伤创面模型,利用纳米银抗菌凝胶及莫匹罗星软膏两种不同药物对创面进行换药处理,探究这两种药物对大鼠烧伤创面愈合、感染、组织炎症反应、微血管再生等的不同影响,为临床创面换药治疗提供参考依据。方法选择体重200-220g SD大鼠56只,按照随机数字表法分为A、B、C、D四组,A、B、C三组每组18只,D组2只。A组为纳米银组,B组为莫匹罗星组,C组为凡士林组,D组为烫伤模型病理检测组。于大鼠背部制成一直径3cm圆形深Ⅱ。烫伤创面,D组于24小时后病理验证烫伤深度,A组创面外用纳米银抗菌凝胶,B组创面外用莫匹罗星软膏,C组凡士林纱布覆盖创面。致伤后前3天及第7、11、15、21天常规换药治疗,余时间段视创面渗出及感染等情况进行换药,换药至创面愈合,记录每只大鼠换药次数。于伤后第7天、11天、15天、21天测量创面面积及脱痂面积,并取各组创面分泌物做细菌培养鉴定,计算各时相各组创面愈合率、脱痂率及感染率;换药时观察记录各组大鼠一般情况、创面大体情况、愈合时间;于伤后第3、7、14、21天,每组随机取3只切取创面组织,进行HE染色,Masson染色进行组织学观察,免疫组织化学法检测CD68、 CD34表达,观测创面组织的巨噬细胞含量及微血管密度,对数据进行统计学分析,P0.05认为差异有统计学意义。结果(1)各组大鼠一般情况均良好,未出现明显不适症状;创面大体观察,C组创面早期较A、B两组肿胀、红肿,A组最轻,且C组部分大鼠可见痂下粘稠分泌物,且伤后11天后敷料与创面粘连较A组紧密,A组创面可见保护膜形成;(2)创面愈合时间:A组为21.17士1.72天,B组为24.50士1.52,C组为27.83士1.94天,三组差异有显著统计学意义(F=22.14,P=0.0010.05),且两两比较,P0.05;(3)各组致伤3天后至创面愈合时创面换药次数:A组与B组比,P=0.130.05,无明显差异,与C组比,P0.05,显示有差异;莫匹罗星组与凡士林组比,P=0.2850.05,无明显差异;(4)创面愈合率:伤后第7天,A组愈合率大于B、C两组,P0.05;伤后第11天三组无明显差异,P0.05;伤后第15天,A组与B组比较,P0.05,无明显差异,A、B组愈合率均大于C组,P0.05,差异明显;伤后第21天,A、B、C三组间两两比较均有差异,且A组B组C组;(5)创面脱痂率:伤后第7天,A组小于B、C两组,P0.05,均有差异,B组与C组比,P0.05,无明显差异;伤后第11天,C组大于A、B两组,P0.05,均有差异,A、B两组比,P0.05,无明显差异;(6)创面细菌感染率:A、B组创面未检测到明显细菌感染,C组创面自第7天始检测出感染细菌,且细菌感染率随时间渐高,至伤后第11天最高(33.3%),后逐渐下降,第21天为22.2%;(7)创面组织学观察:创面HE染色显示A组与B组炎症表现类似,但较C组炎症反应轻;伤后第7天可见创面大量微血管生成,炎症反应明显,伤后14天可见真皮层胶原纤维连接,伤后21天,A、B两组创面新生上皮分化较好,C组仅个别创面表皮上皮化;Masson染色显示,伤后第14天,A、B两组可见新生胶原交错分布,C组胶原沉积,结构紊乱;(8)创面巨噬细胞含量:各组创面自伤后第3天持续增多,至第7天达高峰,14天后渐少,21天最低,且伤后第3天巨噬细胞含量A组大于B、C两组,P0.05,差异有统计学意义,伤后第21天,C组仍可见大量巨噬细胞;(9)CD34阳性血管密度:伤后第3d升高,至伤后7天达到高峰,至第14天后下降,21天时最低,其中以A组变化较为显著,伤后第3、7、14天,A组微血管密度值均大于B、C两组,P0.05,差异有统计学意义,第21天C组大于A、B两组,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结论(1)纳米银抗菌凝胶及莫匹罗星软膏对烧伤创面均有较好的抗感染效果。(2)纳米银抗菌凝胶较莫匹罗星软膏更能有效的减少创面换药次数。(3)纳米银抗菌凝胶在创面形成保护膜能对创面进行保护,防止医源性损伤。(4)纳米银抗菌凝胶与莫匹罗星软膏相比,促进了创面愈合,缩短了愈合时间。
【关键词】:深Ⅱ°烧伤 大鼠模型 创面愈合 纳米银抗菌凝胶 莫匹罗星软膏 巨噬细胞 微血管
【学位授予单位】:广西医科大学
【学位级别】:硕士
【学位授予年份】:2016
【分类号】:R644
【目录】:
  • 个人简历3-5
  • 英文缩略词表5-6
  • 中文摘要6-9
  • 英文摘要9-13
  • 前言13-15
  • 资料与方法15-25
  • 结果25-37
  • 讨论37-47
  • 结论47-48
  • 参考文献48-53
  • 综述53-68
  • 参考文献64-68
  • 致谢68-69
  • 攻读硕士期间发表的学术论文69

【相似文献】

中国期刊全文数据库 前10条

1 许涛,寿勇明,亓发芝;热注塑剂所致深度烫伤创面的治疗体会[J];中国临床医学;2003年05期

2 吴金虎;;烫伤创面喷洒治疗27例[J];福建医药杂志;1982年02期

3 方佛友;中药烧伤涂抹酊剂治疗烧烫伤创面116例[J];安徽中医临床杂志;1996年03期

4 李淑增,吴俊清,耿家捷;过氧化氢用于烧烫伤创面换药的效果观察[J];厂矿医药卫生;1997年02期

5 杨长仁,张朝晖,陈秀榕;医用液体石蜡清除沥青烫伤创面[J];急诊医学;2000年05期

6 孙海霞;紫草油治疗烫伤创面感染16例[J];南京军医学院学报;2000年02期

7 杨庆堂;露蜂房外用治疗烧烫伤创面[J];中国临床医生;2000年02期

8 李莲芝,鲁凤菊,范新春;小儿重度烫伤创面洒盐1例的抢救与护理[J];齐鲁护理杂志;2001年11期

9 李莲芝,鲁风菊,范新春;小儿重度烫伤创面洒盐1例的抢救与护理体会[J];中国临床医生;2001年12期

10 何建,霍正禄,川上正人,陈德昌,岗田芳明;小鼠烫伤创面区域巨噬细胞集落刺激因子表达的变化[J];中国急救医学;2002年11期

中国重要会议论文全文数据库 前10条

1 石殿有;孙秀晶;;低热烫伤39例[A];第六届全国烧伤救治专题研讨会论文汇编[C];2009年

2 ;银离子敷料在烫伤创面的应用效果及对肝肾功能的影响[A];中华医学会整形外科学分会第十一次全国会议、中国人民解放军整形外科学专业委员会学术交流会、中国中西医结合学会医学美容专业委员会全国会议论文集[C];2011年

3 寿勇明;许涛;亓发芝;;由特殊物质—注塑剂所致深度烫伤创面的治疗体会[A];全国烧伤创面处理、感染专题研讨会论文汇编[C];2004年

4 李英春;施正;李孝松;;空气压力对大鼠烫伤创面微循环渗出变化及愈合的影响[A];全国烧伤创面处理、感染专题研讨会论文汇编[C];2004年

5 齐涵;胡玲美;李忠义;;应用诱导后的枯草杆菌抗大鼠烫伤创面金葡菌感染的实验研究[A];全国第三届烧伤外科学术交流会议论文摘要[C];1991年

6 于东宁;覃凤均;孙永华;程时;;锌-金属硫蛋白对大鼠皮肤烫伤创面的影响[A];中华医学会第五次全国烧伤外科学术会议论文汇编[C];1997年

7 张林;周玉新;陈红;;60例早期烫伤创面不同处理方法分析[A];全国烧伤早期处理专题研讨会论文集[C];2002年

8 王红梅;曾小平;郭光华;黄永红;;骨髓间充质干细胞靶向烫伤创面愈合的研究[A];中国免疫学会第五届全国代表大会暨学术会议论文摘要[C];2006年

9 梁平;张青;王振国;;小面积烧烫伤创面早期处理体会[A];全国烧伤早期处理专题研讨会论文集[C];2002年

10 龙学文;;脑梗塞伴糖尿病烫伤创面换药方法探讨[A];中华护理学会全国首届糖尿病护理学术会议论文汇编[C];2003年

中国重要报纸全文数据库 前4条

1 王文平;沥青烫伤创面的急救处理[N];农村医药报(汉);2006年

2 记者 赵伟 通讯员 王要武;烧伤烫伤创面有了好用的敷料[N];长春日报;2006年

3 何恩乾 汪怀菊;非法行医者被刑拘[N];广元日报;2005年

4 ;蜂蜜的妙用[N];中国质量报;2003年

中国博士学位论文全文数据库 前3条

1 刘毅;内源性表皮生长因子与深二度烧/烫伤创面愈合的实验与临床研究[D];第四军医大学;1998年

2 贾赤宇;PCMV4-hTGFβ_1作为核酸疫苗在大鼠Ⅱ°烫伤创面愈合及瘢痕形成中的作用[D];第四军医大学;1997年

3 王红梅;骨髓间充质干细胞的生物学特性和靶向烫伤创面愈合的研究[D];南昌大学;2006年

中国硕士学位论文全文数据库 前10条

1 李耀南;外源性免疫细胞干预人胎儿皮肤深Ⅱ°烫伤创面修复机制的初步研究[D];山东大学;2015年

2 陈书杨;两种不同外用药对大鼠烫伤创面感染及愈合影响的研究[D];广西医科大学;2016年

3 胡以信;富血小板血浆对兔烫伤创面愈合的实验研究[D];泸州医学院;2011年

4 郭鹏飞;脊神经根离断对大鼠烫伤创面愈合速度、愈合质量及神经再生的影响[D];山东大学;2011年

5 朱磊;复方中药油膏治疗猪深Ⅱ°烫伤创面的实验研究[D];郑州大学;2013年

6 吴西津;血管内皮细胞生长因子(VEGF)在烫伤创面血管形成过程中的表达[D];山西医科大学;2006年

7 李川;人胚胎皮肤裸鼠移植模型的构建及其Ⅱ°烫伤创面愈合机制的初步研究[D];山东大学;2013年

8 张冀北;局部联合应用神经生长因子及胰岛素对糖尿病大鼠烫伤创面血管形成及Bcl-2,Bax表达的影响[D];兰州大学;2011年

9 常飞;联合应用NGF和胰岛素对糖尿病大鼠烫伤创面表皮干细胞的影响[D];兰州大学;2012年

10 井刚;成纤维细胞激活蛋白在烫伤创面修复过程中的表达及意义[D];南方医科大学;2013年



本文编号:661496

资料下载
论文发表

本文链接:https://www.wllwen.com/yixuelunwen/waikelunwen/661496.html


Copyright(c)文论论文网All Rights Reserved | 网站地图 |

版权申明:资料由用户451a0***提供,本站仅收录摘要或目录,作者需要删除请E-mail邮箱bigeng88@qq.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