45岁以下冠心病患者行冠脉旁路移植术疗效分析—与支架植入术对比
本文关键词:45岁以下冠心病患者行冠脉旁路移植术疗效分析—与支架植入术对比
更多相关文章: 早发冠心病 冠状动脉搭桥 经皮冠状动脉介入 随访研究 生存率 通畅率 MACCE事件
【摘要】:目的通过观察45岁以下早发冠心病患者接受冠状动脉搭桥手术和经皮介入术的近中乃至远期生存率、主要心脑血管不良事件(Major Adverse Cardiac or Cerebrovascular Events, MACCE)、通畅率等,对比评价两种再血管化方式治疗年轻早发冠心痛患者的预后效果,为临床工作提供参考。方法冠状动脉搭桥(CABG)组:选取2000年1月至2015年1月在我院心血管外科行冠状动脉搭桥手术的45岁以下患者129例。经皮介入治疗 (PCI)组:采用与CABG组配对(性别、冠脉病变支数、心梗病史、心绞痛分级、心功能分级、LVEF、合并症情况)的方式,按照1:1的比例,从在我院心血管内科同一时期行经皮介入支架植入治疗的1362例患者中选取129例。对比两组患者的术前及围术期情况,随访观察两组患者中远期生存率、MACCE事件免除率、通畅率,比较分析年轻早发冠心病患者采用两种再血管化治疗方式的预后情况。前降支单支病变患者41对,观察比较其围术期情况,随访其近中远期疗效。评价两种治疗方式的效果。结果1. CABG组患者和PCI组患者围手术期死亡率及并发症发生率差异没有统计学意义(P0.05)。2. CABG组患者术后生存率在1年、5年、10年分别为98.3%、98.3%、93.7%,PCI组患者分别为98.3%、97.5%、89.2%。两组患者生存率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466)。3. CABG组患者重复再血管免除率在术后1年、5年、10年分别为100%、95.7%、90.6%,而PCI组患者分别为89.9%、76.0%、54.6%。CABG组患者明显优于PCI组(P0.001)。4. CABG组患者术后1年、5年、10年的桥血管通畅率,动脉桥为100%、98.8%、93.5%,静脉桥为100%、89.9%、72.1%。而PCI组患者支架内通畅率分别为92.0%、81.2%、63.3%。CABG组患者动、静脉桥血管通畅率均高于PCI组支架内通畅率(P0.001)。5.术后1年、5年、10年的MACCE事件免除率,CABG组分别为97.4%、90.2%、75.7%,而PCI组分别为87.6%、72.2%、44.1%。CABG组明显优于PCI组(P0.001)。6.对于前降支单支病变的年轻早发冠心病患者,CABG组与PCI组的围术期死亡率、并发症发生率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术后两组患者有着相似的中远期生存率以及通畅率(P0.05)。但CABG组患者的重复再血管化免除率和MACCE事件免除率明显高于PCI组(P0.05)。结论对于年轻早发冠心病患者,采用冠状动脉搭桥手术治疗,与经皮介入治疗比较,不增加围术期死亡和并发症发生率。冠状动脉搭桥术后中远期随访结果提示其通畅率较高,不良事件发生率低、重复再血管化治疗比例低,预后满意。对于前降支单支病变的年轻患者,冠状动脉搭桥和经皮介入支架植入均可达到较为理想的再血管化治疗。根据本组数据,冠状动脉搭桥术后远期MACCE事件免除率优于经皮介入支架植入术。
【关键词】:早发冠心病 冠状动脉搭桥 经皮冠状动脉介入 随访研究 生存率 通畅率 MACCE事件
【学位授予单位】:中国人民解放军医学院
【学位级别】:硕士
【学位授予年份】:2016
【分类号】:R654.2
【目录】:
- 英文缩略词表5-6
- 中文摘要6-8
- 英文摘要8-11
- 前言11-13
- 第一部分 45岁以下冠心病患者行冠脉旁路移植术疗效分析——与支架植入术对比13-27
- 1.资料与方法13-16
- 2.结果16-23
- 3.讨论23-25
- 4.结论25-27
- 第二部分 45岁以下前降支单支病变患者冠脉搭桥术与介入支架疗效对比分析27-36
- 1.资料与方法27
- 2.结果27-33
- 3.讨论33-35
- 4.结论35-36
- 结论36
- 局限性36-37
- 参考文献37-43
- 文献综述43-53
- 参考文献47-53
- 攻读学位期间发表文章情况53
【相似文献】
中国期刊全文数据库 前10条
1 王莉娜;顾丽华;智宏;朱海滨;周爱兰;熊琰;吴建茹;;南京市社区居民早发冠心病现况及高危因素研究[J];江苏医药;2010年17期
2 李燕;杨毅宁;;家族性高胆固醇血症与早发冠心病研究进展[J];中国循证心血管医学杂志;2011年04期
3 李萍;吴延庆;程晓曙;苏海;胡建新;徐劲松;吴清华;姜醒华;徐莹莹;;家族性高胆固醇血症青少年早发冠心病3例[J];中国动脉硬化杂志;2011年11期
4 陈忠,黄峻,朱铁兵,杨志健,马根山,曹克将;早发冠心病128例患者脂蛋白脂酶基因多态性、酶活性及血脂关系的研究[J];南京医科大学学报(自然科学版);2002年05期
5 陈忠,马根山,黄峻,朱铁兵,杨志健,王连生,曹克将;瘦素与男性早发冠心病临床表型关系的初步探讨[J];中国急救医学;2003年05期
6 唐欧杉,徐耕,秦丰明,金国栋,施育平,傅国胜;内皮型一氧化氮合酶基因多态性和早发冠心病的相关性研究[J];岭南心血管病杂志;2004年04期
7 张晓黎,陈忠,马根山;早发冠心病病因的遗传学研究进展[J];东南大学学报(医学版);2005年02期
8 殷泉忠;高春恒;郑若龙;张华;王东升;马根山;;升主动脉弹性与早发冠心病狭窄程度的相关性[J];江苏大学学报(医学版);2007年02期
9 许瑛杰;王绿娅;;脂质代谢相关基因变异在早发冠心病中作用的研究进展[J];遗传;2008年06期
10 汤涌;陆治平;黄进;;早发冠心病患者淋巴细胞亚群分析[J];四川医学;2010年07期
中国重要会议论文全文数据库 前9条
1 许瑛杰;王绿娅;;脂质代谢相关基因变异在早发冠心病中作用的研究进展[A];遗传学进步与人口健康高峰论坛论文集[C];2007年
2 李杰;袁肇凯;陈伶利;肖子曾;胡志希;于文欣;;早发冠心病的危险因素和亚健康状态关系探讨[A];朱文锋学术思想研讨会暨中医诊断师资班30周年纪念大会论文集[C];2012年
3 毛玉;刘洋;杨晓峰;邓兵;;早发冠心病的危险因素和冠脉病变特点[A];2011·中国医师协会中西医结合医师大会论文集[C];2011年
4 王馨;李保;;早发冠心病患者载脂蛋白M基因多态性的研究[A];中华医学会第11次心血管病学术会议论文摘要集[C];2009年
5 王馨;李保;安健;;早发冠心病患者载脂蛋白M855T/C基因多态性的研究[A];第十三次全国心血管病学术会议论文集[C];2011年
6 田克钧;徐力辛;戴振宇;符月琴;段成城;;中国人群载脂蛋白E基因多态性与迟发及早发冠心病关系的meta分析[A];2009香港-北京-杭州内科论坛暨2009年浙江省内科学学术年会论文汇编[C];2009年
7 孙明慧;马依彤;杨毅宁;谢翔;刘芬;陈邦党;李晓梅;;三磷酸腺苷结合转运蛋白A1基因1883M多态性与新疆维吾尔族人群早发冠心病及血脂水平的相关性[A];第十三次全国心血管病学术会议论文集[C];2011年
8 赵水平;林e,
本文编号:795785
本文链接:https://www.wllwen.com/yixuelunwen/waikelunwen/795785.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