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主页 > 医学论文 > 外科论文 >

两种评价腰椎滑脱不稳定影像学方法的比较

发布时间:2017-09-29 18:29

  本文关键词:两种评价腰椎滑脱不稳定影像学方法的比较


  更多相关文章: 腰椎 滑脱 不稳定 过屈过伸位 X线片


【摘要】:研究背景:腰椎滑脱不稳定一方面是引起腰痛和坐骨神经痛的诸多因素之一,另一方面也是决定脊柱融合和固定的一个重要条件,评价腰椎滑脱的潜在不稳定对于其治疗至关重要。虽然判定腰椎滑脱不稳定的影像学方法有多种,但是诊断标准仍存在争议。当前,用站立位过屈过伸位X线片(flexion-extension standing radiograph,FESR)判断腰椎滑脱不稳定不同学者采用不同的判断方法,目前为止尚无可以完全指导临床诊断的统一标准。近来,有很多学者结合不同体位的影像检查对比分析来判断腰椎滑脱不稳定。文献报道通过站立位侧位X线片-仰卧位MRI/CT测得矢状位移位(sagittal translation,ST)比FESR要大。目的:比较2种诊断腰椎滑脱不稳定的方法。研究是否用站立位-仰卧位侧位X线片(upright-supine lateral radiograph,USLR)比FESR能更好的评价腰椎滑脱不稳定。方法:数据收集了同一医院2014年1月-2016年1月,64例初步诊断为I/II度腰椎滑脱的患者,包括25例男性和39例女性。所有患者行FESR和USLR检查,分别在FESR和USLR上测量滑脱节段的椎体宽度(vertebral body depth,VBD)、矢状位移位(sagittal translation,ST)、矢状位旋转角度(sagittal rotational angle,SRA),并计算椎间滑移百分比(slip percentage,SP)和椎间活动度(intervertebral motion,IM)。比较用USLR和FESR诊断腰椎滑脱不稳定。另外,分析用USLR或FESR测得的椎间活动度与性别、年龄、身高、体重、身体质量指数(body mass index,BMI)、首发症状(有/无腰痛)、滑脱类型(退变/峡部裂)、滑脱分度的关系。结果:64例患者平均年龄61.3±9.9岁。IM的平均值在FESR和USLR上分别为5.70±3.83%和7.69±5.33%。总体而言,USLR上测量的IM要明显高于FESR(P0.05)。用USLR确定腰椎滑脱不稳定的例数比FESR要高(26/64 VS 17/64,P0.05)。在SRA的测量中,FESR上测量值要高于USLR(6.8°±3.5°VS 4.3°±3.2°,P0.05)。女性、腰痛、峡部裂滑脱及滑脱程度与椎间活动度相关,有统计学差异(P0.05)。结论:USLR判定腰椎滑脱不稳定优于FESR;USLR是一种简单、经济的判定腰椎滑脱不稳定的检查方法。
【关键词】:腰椎 滑脱 不稳定 过屈过伸位 X线片
【学位授予单位】:吉林大学
【学位级别】:硕士
【学位授予年份】:2016
【分类号】:R681.5
【目录】:
  • 前言4-5
  • 中文摘要5-7
  • Abstract7-11
  • 英文缩略词表11-12
  • 第1章 绪论12-13
  • 第2章 文献综述13-25
  • 2.1 腰椎解剖13-14
  • 2.2 腰椎滑脱的理论基础14-15
  • 2.3 腰椎滑脱不稳定的诊断及进展15-24
  • 2.3.1 生物力学研究17-18
  • 2.3.2 中立位影像18-20
  • 2.3.3 功能位影像20-23
  • 2.3.4 影像学评价的准确性23-24
  • 2.4 结语24-25
  • 第3章 资料和方法25-29
  • 3.1 一般资料25
  • 3.2 纳入标准25
  • 3.3 排除标准25
  • 3.4 影像采集25-26
  • 3.5 影像学测量26-28
  • 3.6 评价标准28
  • 3.7 统计学方法28-29
  • 第4章 结果29-35
  • 4.1 USLR和FESR上IM和SRA的比较29-30
  • 4.2 FESR与USLR评价腰椎滑脱不稳定的比较30-31
  • 4.3 影响腰椎滑脱椎间异常运动的相关因素分析31-35
  • 第5章 讨论35-40
  • 第6章 结论40-41
  • 参考文献41-47
  • 作者简介及在学期间所取得的科研成果47-48
  • 致谢48

【相似文献】

中国期刊全文数据库 前10条

1 郭建界;邓志荣;;棘突截骨椎管成形术治疗退行性腰椎疾病38例[J];中国现代药物应用;2012年13期

2 朱玉金;钱塘;李幼德;王肇祥;; 下腰椎疾病术中误伤原因浅析[J];蚌埠医药;1992年01期

3 曾胜明,先玉芳,郑应宏,童开英;301例老年人腰椎X线片分析[J];中国疗养医学;1997年01期

4 廖军,刘素清;老年人腰椎CT扫描分析及临床意义[J];中国疗养医学;2000年02期

5 齐彦春,崔颖,魏臻,张震宇;颈、腰椎导引健身操[J];按摩与导引;2003年01期

6 滕树春,步凡玺,杨锡亮,卿军;招飞体检对象腰椎拍片意义的分析[J];航空军医;2003年06期

7 冯硕;田伟;刘波;李勤;张贵林;胡临;李志宇;袁强;;腰椎疾病病因、诊疗方法的研究[J];医学与哲学(临床决策论坛版);2006年11期

8 高永明;;328例飞行员腰椎X线检查结果分析[J];中国疗养医学;2014年03期

9 吴学志,郑泉福;试述推拿治疗腰椎疾病的手法及作用[J];按摩与导引;2002年06期

10 凌寒;;正视问题,推进我国腰椎外科学科发展——访首都医科大学附属北京朝阳医院骨科主任、首都医科大学骨外科学系主任海涌教授[J];中国当代医药;2012年19期

中国重要会议论文全文数据库 前10条

1 田纪伟;;动态固定在下腰椎疾病中的应用选择[A];中国中西医结合学会脊柱医学专业委员会第六届学术年会论文集[C];2013年

2 张烁;;1例腰椎疾病合并神经官能症患者的心理护理[A];中华护理学会第9届全国造口、伤口、失禁护理学术交流会议、中华护理学会全国外科护理学术交流会议、中华护理学会全国神经内、外科护理学术交流会议论文汇编[C];2012年

3 王文军;宋西正;王麓山;姚女兆;刘继成;;组合微创技术在腰椎疾病中的应用[A];中国中西医结合学会脊柱医学专业委员会第五届学术年会暨第二届专业委员会换届选举会议论文集[C];2012年

4 王继伟;;腰椎疾病的生物力学与“椎曲论”[A];全国第六次中国整脊学学术交流大会论文集[C];2010年

5 陈晶;;16排螺旋CT扫描MPR重建技术在腰椎疾病诊断中的作用[A];中华医学会第十三届全国放射学大会论文汇编(下册)[C];2006年

6 邵咏新;高小雁;;应用骨水泥加强技术治疗骨质疏松合并腰椎疾病患者的护理[A];全国门急诊护理学术交流会议、第14届全国骨科护理学术交流会议论文汇编[C];2012年

7 徐少克;;经皮穿刺内镜手术在腰椎疾病的应用[A];中国医师协会神经外科医师分会第二届全国代表大会论文汇编[C];2007年

8 徐华梓;;腰椎疾病手术指证如何确定[A];2011年浙江省骨科学学术年会暨骨关节创伤诊治新进展学习班资料集[C];2011年

9 刘改芳;吴婧;孟霞;;重视腰椎外伤和手术患者胃肠道症状[A];中国中西医结合第十九次全国消化病学术会议暨国家级中西医结合消化疾病新进展学习班论文汇编[C];2007年

10 夏群;苗军;;微创腹膜外入路技术在腰椎前路手术中的应用[A];2009第十七届全国中西医结合骨伤科学术研讨会论文汇编[C];2009年

中国重要报纸全文数据库 前10条

1 健康时报实习记者 王睿茜 驻武警总医院特约记者 张薇;中国专家发现新型腰椎疾病[N];健康时报;2012年

2 第四军医大学一附院神经外科主任医师 贺晓生;腰椎疾病的四大原因[N];保健时报;2010年

3 成都中医药大学 王久源 王锦;腰痛宁胶囊可有效治疗腰椎疾病[N];健康报;2011年

4 张献怀;腰椎外科诊治方案亟须规范化[N];中国医药报;2009年

5 江邵琴;腰椎保健法:倒走[N];保健时报;2005年

6 驻沪记者 魏峗;正解腰椎[N];医药经济报;2010年

7 高春华;我国科学家发现一种新的腰椎疾病[N];科技日报;2012年

8 刘长信;保养腰椎,不妨做做腰肌操[N];健康时报;2007年

9 高春华;我国发现一种新腰椎疾病[N];健康报;2012年

10 北京积水潭医院康复科主任 郭险峰;挪威老人腰痛用“悬吊”[N];健康时报;2008年

中国博士学位论文全文数据库 前2条

1 肖智韬;基于非线性有限元法的人体腰椎强度预测及其在腰椎相关疾病中的应用[D];吉林大学;2013年

2 阮狄克;退行性相关脊柱疾病的临床与基础研究[D];中国人民解放军军医进修学院;2005年

中国硕士学位论文全文数据库 前10条

1 王华强;术区自体颗粒骨移植在腰椎后路椎间融合中的应用[D];新疆医科大学;2016年

2 黄勇;两种评价腰椎滑脱不稳定影像学方法的比较[D];吉林大学;2016年

3 张博;成年人腰椎三维动力学模型设计与性能分析的基础研究[D];北京化工大学;2014年

4 管文浩;腰椎有限元模型的建立与脊柱牵引过程中的仿真研究[D];郑州大学;2012年

5 张志敏;腰椎不同长度固定对腰骶节段退变影响的生物力学研究[D];河北北方学院;2013年

6 董荣鹏;腰椎非融合内固定术后稳定性及相邻节段退变分析[D];吉林大学;2012年

7 吴溢峰;腰椎经椎弓根动态固定装置的三维有限元分析[D];广州医学院;2011年

8 季冬东;腰椎后路不同术式对腰椎稳定性的评价[D];南京医科大学;2010年

9 杜现法;微创TLIF对腰椎矢状面平衡影响的研究[D];青岛大学;2013年

10 李文选;腰椎Modic改变在腰腿痛病例中的分布及相关因素的初步研究[D];吉林大学;2012年



本文编号:943594

资料下载
论文发表

本文链接:https://www.wllwen.com/yixuelunwen/waikelunwen/943594.html


Copyright(c)文论论文网All Rights Reserved | 网站地图 |

版权申明:资料由用户63930***提供,本站仅收录摘要或目录,作者需要删除请E-mail邮箱bigeng88@qq.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