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主页 > 医学论文 > 五官科论文 >

阻塞性睡眠呼吸暂停对慢性阻塞性肺疾病心血管损伤的累积效应

发布时间:2017-03-24 11:06

  本文关键词:阻塞性睡眠呼吸暂停对慢性阻塞性肺疾病心血管损伤的累积效应,,由笔耕文化传播整理发布。


【摘要】:目的:在COPD患者中筛查合并OSA患者,了解两种疾病共存即重叠综合征的发病率,对比重叠综合征患者和单纯COPD患者之间的一般资料、肺功能、血气分析、肺动脉压、NT-pro BNP以及睡眠呼吸监测指标间的差异,阐明COPD患者合并OSA的临床特征,探讨重叠综合征对心血管的累积影响。方法:序贯收集2013年08月—2015年03月期间因慢性阻塞性肺疾病急性加重而住院的患者,年龄40—80岁,已确诊COPD且病程在5年以上的患者,在患者出院前病情已达到急性加重前的稳定状态时,收集一般临床信息,并予以行肺功能、超声心动图、血气分析、NT-pro BNP检查及睡眠呼吸过筛试验,收集各项检查结果,予以统计学分析。结果:①共有82位资料完整的患者入组本研究,其中男性60例,女性22例,平均年龄(71.18±7.38)岁,平均BMI(22.86±1.96)kg/m2,单纯COPD组54人,重叠综合征患者28人,重叠综合征发病率为34%。②单纯COPD组和重叠综合征组患者在年龄、性别及烟龄方面组间无统计学差异(P均0.05),重叠综合征患者每年急性加重次数较单纯COPD组多(P0.01)。重叠综合征组患者的BMI{(24.70±1.26)kg/m2}明显比单纯COPD组{(21.90±1.52)kg/m2}高(P0.05),在合并症方面,重叠综合征组患者在高血压病、糖尿病和冠心病的发病率均高于单纯COPD组(P均0.05)。③单纯COPD组和重叠综合征组组间睡眠呼吸监测结果显示,夜间氧减指标包括ODI、平均脉氧饱和度(MSa O2)、脉氧饱和度90%的时间占总睡眠时间的百分比(TS90%),组间均有统计学差异(P均0.05),最低脉氧饱和度两组间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两组日间动脉血气分析结果显示,单纯COPD组Pa O2、Pa CO2、Sa O2分别为(87.09±8.77)mm Hg、(46.26±7.19)mm Hg、(96.46±2.05),而重叠综合征组分别为(82.75±9.73)mm Hg、(55.18±10.65)mm Hg、(94.89±2.81)。提示对比单纯COPD组患者,重叠综合征组患者夜间氧减参数及日间缺氧均更为严重,并存在明显的二氧化碳潴留(P值均0.05)。④重叠综合症组患者较单纯COPD组肺功能损伤更严重,两组FEV1/FVC及FEV1%pre分别为{[(41.00±12.14)%VS(51.91±12.94)%],[(43.39±14.08)%VS(54.98±17.30)%]},P值均0.01。⑤重叠综合征组的肺动脉压及NT-pro BNP水平分别为(41.77±11.32)mm Hg、(408.54±202.61)pg/ml,明显高于单纯COPD组(29.41±4.96)mm Hg、(138.80±90.60)pg/ml,P值均0.01。⑥在校正了年龄、BMI及烟龄后,AHI与急性加重次数、Pa CO2、肺动脉压及NT-pro BNP、TS90%成正相关(r值分别为0.608,0.303,0.689,0.489,0.490,p值均0.01),与PH、FEV1/FVC、FEV1%pre、MSa O2成负相关(r值分别为-0.244,-0.249,-0.223,-0.477,p值0.05);多元回归分析结果提示,BMI、年龄、Pa CO2、AHI与NT-pro BNP明显相关。结论:COPD患者中约34%合并OSA,重叠综合征较单纯COPD患者急性加重次数增多,患者合并肥胖、高血压病及糖尿病等心血管病高危因素的比率升高。重叠综合征患者出现更为严重的低氧血症、高碳酸血症及肺功能损伤,其肺动脉压及NT-pro BNP均较单纯COPD患者明显升高,并与AHI呈明显正相关,提示重叠综合征患者心血管损伤更为严重。
【关键词】:慢性阻塞性肺疾病 阻塞性睡眠呼吸暂停 重叠综合征 心血管损伤 肺动脉压 NT-proBNP
【学位授予单位】:苏州大学
【学位级别】:硕士
【学位授予年份】:2015
【分类号】:R563.9;R766
【目录】:
  • 中文摘要4-6
  • Abstract6-9
  • 前言9-14
  • 参考文献11-14
  • 材料和方法14-17
  • 结果17-24
  • 讨论24-28
  • 结论28-29
  • 参考文献29-33
  • 综述33-46
  • 参考文献40-46
  • 英汉双解缩略词表46-47
  • 攻读学位期间公开发表的论文47-48
  • 致谢48-49

【相似文献】

中国期刊全文数据库 前10条

1 宋霖,翟德佩;罕见的重叠综合征一例[J];中华内科杂志;2000年09期

2 王佳,鲁慧敏,林建海;重叠综合征的诊断和治疗进展[J];临床荟萃;2001年20期

3 刘玲,李玉叶,王正文;重叠综合征1例[J];中国皮肤性病学杂志;2001年06期

4 艾脉兴,曾小峰,李向红;珠蛋白生成障碍性贫血合并重叠综合征一例[J];中华内科杂志;2002年01期

5 马国添;重叠综合征误诊一例[J];广西医学;2002年04期

6 秦永明,张琴,张晓洁;重叠综合征临床分析[J];临床中老年保健;2002年03期

7 张左华,孙晓萍,姚易凯;重叠综合征8例治疗体会[J];中国中西医结合耳鼻咽喉科杂志;2002年02期

8 陈秋生,李素琴,高元明;重叠综合征30例观察分析[J];临床荟萃;2003年12期

9 孙洁静,赵景春,平芬;重叠综合征的研究进展[J];河北医药;2003年07期

10 刘薇,刘莉;重叠综合征患者肺功能及血氧饱和度的变化[J];潍坊医学院学报;2003年05期

中国重要会议论文全文数据库 前10条

1 王彦;;双水平无创正压通气治疗重叠综合征的疗效观察和护理体会[A];2008年中国睡眠研究会第五届学术年会论文摘要汇编[C];2008年

2 张湘燕;刘维佳;冯端兴;;重叠综合征夜间低氧与肺功能的临床研究[A];贵州省医学会内科学分会2007年学术年会专题讲座及论文汇编[C];2007年

3 王艳;;重叠综合征24例临床分析[A];2011年浙江省皮肤病学学术会议论文汇编[C];2011年

4 朱平;;重叠综合征[A];第四届中国中西医结合变态反应学术会议论文汇编[C];2009年

5 孙华瑜;;重叠综合征二例[A];全国自身免疫性疾病专题研讨会暨第十一次全国风湿病学学术年会论文汇编[C];2006年

6 田红;曹文华;;经鼻气道正压通气治疗重叠综合征26例临床观察[A];中华医学会第七次全国呼吸病学术会议暨学习班论文汇编[C];2006年

7 张红;刘锦铭;郑西卫;王帆;贺金香;;重叠综合征临床分析(附10例报告)[A];中国睡眠研究会第二届学术年会论著汇编[C];2001年

8 韩锋锋;王妍敏;黄雁西;郭雪君;;双水平持续气道正压通气治疗重叠综合征的临床疗效[A];中华医学会第七次全国呼吸病学术会议暨学习班论文汇编[C];2006年

9 甘乐文;张睢扬;梅开城;马建新;王东霞;常艳;;面罩机械通气治疗重度高碳酸重叠综合征19例失败原因分析[A];第七届全国老年医学学术会议暨海内外华人老年医学学术会议论文汇编[C];2004年

10 陈哲;刘素彦;陈宝元;;新旧两型BI-PAP治疗重叠综合征的临床评价[A];中华医学会第七次全国呼吸病学术会议暨学习班论文汇编[C];2006年

中国硕士学位论文全文数据库 前10条

1 吴水淼;不同模式无创通气治疗对老年维族重叠综合征患者肺功能及睡眠的影响[D];石河子大学;2015年

2 刘建华;双水平气道正压通气对重叠综合征患者的临床疗效分析[D];河北医科大学;2015年

3 孙丽;阻塞性睡眠呼吸暂停对慢性阻塞性肺疾病心血管损伤的累积效应[D];苏州大学;2015年

4 郑曙光;解整合素—金属蛋白酶33基因位点多态性与哮喘—慢阻肺重叠综合征的相关性研究[D];山西医科大学;2015年

5 吴莉;重叠综合征20例临床分析[D];新疆医科大学;2005年

6 谭素贞;慢性阻塞性肺疾病合并睡眠呼吸暂停低通气综合征(重叠综合征)[D];中国中医科学院;2008年

7 李楠;吗替麦考酚酯治疗重叠综合征的临床疗效评价[D];暨南大学;2013年

8 赵丽;重叠综合征与阻塞性睡眠呼吸暂停低通气综合征的肺功能变化及夜间低氧血症的比较性研究[D];天津医科大学;2014年

9 梁霄;慢性阻塞性肺疾病合并阻塞性睡眠呼吸暂停低通气综合征临床观察[D];苏州大学;2014年

10 张军营;重叠综合征外周血炎症因子与细胞免疫的研究[D];石河子大学;2013年


  本文关键词:阻塞性睡眠呼吸暂停对慢性阻塞性肺疾病心血管损伤的累积效应,由笔耕文化传播整理发布。



本文编号:265506

资料下载
论文发表

本文链接:https://www.wllwen.com/yixuelunwen/wuguanyixuelunwen/265506.html


Copyright(c)文论论文网All Rights Reserved | 网站地图 |

版权申明:资料由用户14de8***提供,本站仅收录摘要或目录,作者需要删除请E-mail邮箱bigeng88@qq.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