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主页 > 医学论文 > 五官科论文 >

胃食管反流病合并咽喉反流病食管动力学及反流特征的研究

发布时间:2020-08-24 13:07
【摘要】:目的:研究胃食管反流病合并咽喉反流病患者在高分辨率食管测压和动态24小时食管阻抗pH监测中胃食管反流特点及食管动力学特征。方法:本次研究严格按照纳入及其排除标准,选取2016年6月至2018年12月在新疆维吾尔自治区人民医院门诊或住院并行高分辨率食管测压(HRM)和动态24小时食管阻抗pH监测的胃食管反流病(GERD)患者105例,或合并喉咽反流病(LPRD)的患者35例,健康对照组为门诊行上述检查的非GERD和/或LPRD的患者70例,同时选取患者的一般临床资料,整理并分析HRM及其食管24h pH监测数据。结果:三组患者男女比例、年龄基本一致,组间差异无统计学意义(均P0.05)。三组患者BMI比较结果显示,组间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其中健康对照组分别与其余两组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均P0.05)。GERD+LPRD组、GERD组及健康对照组直立情况下,非酸反流次数在三组组间比较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均P0.05),GERD+LPRD组、GERD组及健康对照组在酸反流、弱酸反流、食团暴露时间(5.0 cm之上LES%)指标比较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均P0.05)。GERD+LPRD组、GERD组及健康对照组在卧位情况下,非酸反流次数在三组组间比较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均P0.05),GERD+LPRD组、GERD组及健康对照组在卧位情况下酸反流、弱酸反流、食团暴露时间(5.0 cm之上LES%)指标比较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均P0.05)。GERD+LPRD组、GERD组及健康对照组晚餐后情况下,DeMeester评分、酸反流次数在三组组间比较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均P0.05)。GERD+LPRD组、GERD组及健康对照组卧位情况下在酸反流、弱酸反流、食团暴露时间(5.0 cm之上LES%)指标比较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均P0.05)。对GERD+LPRD组、GERD组及健康对照组的食管动力参数进行对比,在上食管括约肌压力、远端收缩积分、远端收缩延迟、下食管括约肌压力具有统计学意义(均P0.05);在LES长度(cm)、食管长度(cm)、食管长度(cm)、UES松弛至压力最低点时间(ms)、UES松弛持续时间(ms)、UES恢复时间(ms)、食团内部压力(mmHg)指标比较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均P0.05)。结论:与具有典型症状的胃食管反流病患者相比,GERD+LPRD组在直立/卧位的情况下非酸反流次数明显增多,远端收缩积分、远端收缩延迟以及上食管括约肌、下食管括约肌压力明显降低,是胃食管反流病合并喉咽反流病患者的反流反酸的特点及食管动力学异常情况的特征。
【学位授予单位】:新疆医科大学
【学位级别】:硕士
【学位授予年份】:2019
【分类号】:R571;R766.5

【相似文献】

相关期刊论文 前10条

1 夏婧;赖虔青;高远;林平;;林平教授治疗胃食管反流病经验撷菁[J];亚太传统医药;2019年06期

2 纪浩洋;孟化;;腹腔镜袖状胃切除术对胃食管反流病的影响[J];腹腔镜外科杂志;2019年06期

3 王秋生;;胃食管反流病之发病机制与辩证施术[J];中华胃食管反流病电子杂志;2019年02期

4 安丽娟;俞永江;;胃食管反流病的治疗进展[J];中华胃食管反流病电子杂志;2019年02期

5 郑洁;;胃食管反流病[J];中国水电医学;2003年03期

6 ;郑州陇海医院胃食管反流病诊疗中心 院士团队坐阵:打造多学科协作的单病专科[J];河南医学研究;2018年21期

7 阿迪来·阿布都热西提;高峰;;胃食管反流病新型治疗研究进展[J];世界最新医学信息文摘;2019年04期

8 ;郑州陇海医院胃食管反流病诊疗中心 胃食管反流病的中西医结合治疗[J];河南医学研究;2019年02期

9 王东方;刘绍能;;难治性胃食管反流病证治探讨[J];江苏中医药;2019年06期

10 王艳;林琳;姜柳琴;;胃食管反流病的食管动力异常研究进展[J];胃肠病学;2019年05期

相关会议论文 前10条

1 李源媛;牛丽娜;方明;余凡;尤昱斐;沈丽娟;陈吉华;;磨牙症与胃食管反流关系的病例对照研究[A];第十二次全国口腔修复学学术会议论文汇编[C];2018年

2 李建锋;谢胜;刘礼剑;黄晓燕;杨成宁;刘园园;陈广文;李娟;戴文杰;陈明冰;;谢胜教授从肺肾论治胃食管反流病经验撷菁[A];第三十届全国中西医结合消化系统疾病学术会议论文集[C];2018年

3 刘汶;;治疗胃食管反流病经验[A];第二十九届全国中西医结合消化系统疾病学术会议论文集[C];2017年

4 郑亮;;中西医治疗胃食管反流病的研究进展[A];第十一届全国中西医结合基础理论学术研讨会论文集[C];2015年

5 陈彩艳;;胃食管反流病患者的健康教育[A];第二十一届全国中西医结合消化系统疾病学术会议暨国家级中西医结合消化系统疾病新进展学习班论文汇编[C];2009年

6 李游;;胃食管反流病中西医认识对比研究[A];中华中医药学会内科分会学术年会资料汇编[C];2007年

7 唐旭东;赵迎盼;;近二十年我国中西医结合治疗胃食管反流病临床观察的文献分析[A];中华中医药学会脾胃病分会第二十次全国脾胃病学术交流会论文汇编[C];2008年

8 尚莹莹;王宏伟;黄天生;朱生j;;从“气”论治胃食管反流病经验[A];中华中医药学会第二十一届全国脾胃病学术交流会暨2009年脾胃病诊疗新进展学习班论文汇编[C];2009年

9 贾永兰;李金梅;;中西医结合治疗胃食管反流病53例疗效观察[A];甘肃省中医药学会2009年学术研讨会论文专辑[C];2009年

10 李黎;朱生j;;胃食管反流病患病人群年龄分层研究——老年人群与中青年人群临床比较[A];中华中医药学会第二十一届全国脾胃病学术交流会暨2009年脾胃病诊疗新进展学习班论文汇编[C];2009年

相关重要报纸文章 前10条

1 本报记者 包晓凤 李惠钰;关注胃健康 携手健康人生[N];科学时报;2011年

2 记者 闻有成;向“胃食管反流病”宣战的院士和他的团队[N];经济参考报;2019年

3 首都医科大学附属北京同仁医院胸外科 于磊;经内镜治胃食管反流 疗效与风险并存[N];健康报;2019年

4 上海仁济医院消化科教授 陈胜良 耳鼻喉科 徐吉 袁惠芸 整理;预防喉癌 须提防胃食管反流[N];健康报;2018年

5 安徽中医药大学第二附属医院 李永帅 马骏名老中医工作室 李学军;马骏辨治胃食管反流病经验[N];中国中医药报;2017年

6 陕西省人民医院消化科主任医师 李增烈;治疗胃食管反流要关注“小事”[N];健康报;2016年

7 本报记者 李颖;年轻白领更要当心胃食管反流[N];科技日报;2014年

8 本报记者 朱国旺;胃食管反流病,伤害的不止是食管[N];中国医药报;2014年

9 本报记者 周丽;胃食管反流病人易找错诊室[N];河北日报;2015年

10 本报记者 裘炯华;胃食管反流按需治疗[N];医药经济报;2015年

相关博士学位论文 前10条

1 杨路亭;慢性胃食管反流病动物模型制备与HO-1在食管和肺组织中的表达及作用机制研究[D];河北医科大学;2006年

2 孙晓红;抗胃食管反流机制及胃食管反流病非药物治疗途经的研究[D];中国协和医科大学;2002年

3 许大波;胃食管反流病患者餐后胃内体积和酸分布特征及其在反流机制中作用研究[D];中国协和医科大学;2004年

4 查慧;胃食管反流病(GERD)与食管动力及感觉的相关性研究[D];华中科技大学;2006年

5 尚文t

本文编号:2802489


资料下载
论文发表

本文链接:https://www.wllwen.com/yixuelunwen/wuguanyixuelunwen/2802489.html


Copyright(c)文论论文网All Rights Reserved | 网站地图 |

版权申明:资料由用户49e21***提供,本站仅收录摘要或目录,作者需要删除请E-mail邮箱bigeng88@qq.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