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摘要】:研究目的1.探讨HPV感染及其亚型与NSIP发生、发展及恶性转化的关系;2.探讨PI3K/Akt/mTOR信号通路的激活在HPV感染鼻咽部细胞中的作用。研究背景鼻及鼻窦内翻乳头状瘤(Nasal and sinonasal inverted papilloma,NSIP)是耳鼻喉科常见的良性肿瘤,具有局部侵袭性,其特点为鼻腔、鼻窦粘膜表层上皮细胞向间质内呈管状或指状深入并突破基底层。NSIP的病因及发病机制尚不清楚,但研究报道人乳头状瘤病毒(Human papilloma virus,HPV)感染是其主要的危险因素。HPV是一类具有种族特异性的双链闭环DNA病毒,具有多种亚型,大量研究证明了HPV与多种肿瘤的形成、发展及预后密切相关。自1987年Syrjanen等首次在NSIP病例中鉴定出HPV,HPV感染在NSIP中的作用被广泛研究。文献报道了NSIP患者组织中HPV 阳性率显著高于正常组织,然而HPV病毒感染及其亚型与NSIP发生发展及恶性转化的关系鲜有报道。研究报道,HPV感染能通过多种信号途径作用于宿主细胞,促进细胞增殖及肿瘤发生。然而,HPV感染诱导NSIP的发生及恶性转化的机制尚不清楚。大量证据显示,HPV原癌基因E6/E7能有效激活磷脂酿肌醇3-激酶(Phosphatidylinositol 3-kinase,PI3K)/蛋白激酶B(Protein kinase B,PKB,Akt)/哺乳动物雷帕霉素靶蛋白(Mammalian target of rapamycin,mTOR)信号通路,通过诱导其靶基因表达的改变,激活MAPK信号通路,介导多种细胞及分子功能,对肿瘤的发生、发展及预后起着关键作用。其中,PI3K的激活能促进EGFR的表达,并导致MAPK/ERK信号的激活,Akt磷酸化及激活在HPV感染引起癌症中起着重要的作用,mTOR在细胞多种生物信号途径如生长因子感应、能量供应及营养状态中起着重要的调节作用。然而,PI3K/Akt/mTOR信号通路在HPV感染诱导的NSIP中的作用尚不清楚。研究方法1.NSIP与HPV感染及其亚型的关系研究收集山东淄博市中心医院病理科2005年8月-2017年6月正常(n=40)及NSIP患者(n=80)石蜡包埋组织样本;Logistic回归分析NSIP的危险因素;采用特异性PCR检测组织HPV E6/E7 DNA阳性率,通过HybirMax法采用基因分型导流杂交对HPV进行分型;HE染色观察组织病理;免疫组化检测组织pS6及pAkt蛋白的表达情况。2.PI3K/Akt/mTOR信号通路在HPV感染细胞中的作用及机制研究选取人正常鼻咽部上皮细胞系NP69-SV40T及人鼻咽癌细胞系CNE1用于细胞实验;构建HPVI11E6/E7质粒并转染至NP69-SV40T及CNE1细胞;CCK-8法测定质粒转染后或(和)加入mTOR抑制剂雷帕霉素后1-5 d细胞增殖活性;Annexin V-FITC/PI双染流式测定细胞凋亡;qRT-PCR检测HPV11 E6/E7质粒转染48 h后,TRIzol法提取细胞总RNA NP69-SV40T及CNE1 细胞PI3K、mTOR、Akt、S6、Caspase-3、cyclin D1、p53、p21 mRNA表达水平;提取细胞总蛋白,Western Blot分析质粒转染细胞PI3K、mTOR、Akt、S6、Caspase-3、cyclin Dl、p53、p21 蛋白及其磷酸化表达水平。研究结果1.NSIP与HPV感染及其亚型的关系研究80例NSIP患者平均年龄(50.9±14.3)岁(男性%=63.7%),40例对照者平均年龄(51.3±13.2)岁(男性%=60.0%);NSIP组HPV阳性率(47/80,58.8%)显著高于对照组(3/40,7.5%)(P0.001);HPV感染是NSIP发生的主要危险因素(OR=33.138,P0.001);中到重度不典型增生NSIP患者HPV 阳性率(78.3%)显著高于单纯NSIP或低度不典型增生患者(49.1%,6/53)(P0.05);Krouse Ⅲ期(75.0%)及Krouse IV期(85.7%)患者HPV阳性率显著高于Krouse Ⅰ期患者(37.5%,P0.05);47例HPV感染阳性样本共检出12个亚型,HPV11是检出最多的基因型(37.7%);NSIP合并SCC及中到重度NSIP患者高危型(33.3%及50.0%)及混合型(22.2%及66.7%)HPV感染率显著高于单纯NSIP或低度不典型增生组患者(36.0%及0.0%)(P0.05);Krouse Ⅲ期及Ⅳ期患者混合型(22.2%及50.0%)及高危型(55.6%及33.3%)HPV感染率显著高于KrouseⅠ期患者(0.0%及16.7%)(P0.05);HPV+ NSIP患者组织pAkt及pS6阳性率(分别为74.5%及80.9%)显著高于HPV-NSIP患者(分别为51.6%及58.1%)及对照组(分别为26.3%及21.1%)(P0.05)。2.PI3K/Akt/mTOR信号通路在HPV感染细胞中的作用及机制研究HPV11 E6/E7质粒转染的NP69-SV40T及CNE1细胞的增殖活性显著高于对照组细胞,且呈现明显的时间依赖性(提高1.25-1.62倍,P0.01),mTOR抑制剂雷帕霉素能有效逆转HPVl1 E6/E7诱导的细胞增殖活性的升高;HPV11 E6/E7质粒转染显著抑制细胞凋亡,且呈现时间依赖性(约降低17%-25.1%,P0.05);HPV E6/E7质粒转染对PI3K、Akt、mTOR、S6、MAPK及p21转录水平及蛋白表达水平无明显影响(P0.05);但能显著促进p-PI3K(1.47/1.54倍)、pAkt(1.3/2.42倍)、pmTOR(1.6/2.2倍)、pS6(1.6/1.7倍)及pMAPK(2.47/2.53倍)蛋白的表达;此外,HPV11 E6/E7质粒转染显著抑制p53(37.9%/59.3%)及Caspase-3(54.3%/61.2%)转录及蛋白的表达,而上调Cyclin D1的表达(1.85/2.28倍)。主要结论1.NSIP患者HPV感染率58.8%,11型是HPV感染相关的NSIP最主要的病毒亚型,高危型HPV感染的NSIP发生不典型增生、恶性转化及临床分期较高,HPV感染及其亚型与NSIP发生、发展及恶性转化型密切相关。2.HPV11 E6/E7质粒转染鼻咽部上皮细胞及鼻咽癌细胞能激活PI3K/Akt/mTOR信号通路,促进MAPK信号的激活,进而抑制p53及Caspase-3的表达,促进Cyclin D1表达上调,从而抑制细胞凋亡并促进细胞增殖。
【学位授予单位】:山东大学
【学位级别】:博士
【学位授予年份】:2019
【分类号】:R739.62
【图文】:
注:3与Krouse邋II期患者比较;15与Krouse邋III期患者比较;e与Krouse邋IV期患者比较。逡逑2.2.5邋HPV亚型分析逡逑采用导流杂交对47例HPV感染阳性样本进行基因分型,结果显示(图1),共逡逑检出12型HPV病毒,包括6例多重感染。其基因分布为:HPV6邋(5/53,邋9.4%)、逡逑HPV11邋(20/53,邋37.7%)、HPV16邋(7/53,邋13.2%)、HPV18邋(4/53,7.5%)、HPV33邋(2/53,逡逑3.8%)、HPV44邋(2/53,邋3.8%)、HPV52邋(5/53,邋9.4%)、HPV53邋(1/53,邋1.9%)、HPV56逡逑(1/53,1.9%)、HPV57邋(2/53,邋3.8%)、HPV58邋(3/53,邋5.7%)、HPV68邋(1/53,邋1.9%)。逡逑HPV11是检出最多的基因型(37.7%),其次为HPV16(13.2)。其中低危型HPV(6、逡逑11、44)共邋27邋例(50.9%),高危型邋HPV邋(16、18、33、52、56、57、58、68)共逡逑25例(47.2%)。6例多重感染均为二重感染,其中高低危混合型感染5例(16/11、逡逑16/11、16/6、18/11、58/11)

数染色细胞进行定性及半定量分析。逡逑(1)邋pAkt在NSIP组织中的表达情况逡逑各组患者代表性鼻腔、鼻窦粘膜表层上皮组织病理及免疫组化染色见图2,与逡逑对照组比较,NSIP患者表皮组织呈现高度增生,并深入至皮下间质,伴随不同程度逡逑的组织分化,细胞出现异质性。免疫组化染色显示,pAkt表达阳性细胞的胞浆及胞逡逑膜通过抗原抗体反应而呈现棕色,NSIP患者组织pAkt阳性细胞数显著高于对照组,逡逑HPV+邋NSIP患者pAkt染色强度显著高于HPV_邋NSIP及对照组。逡逑ik邋11逡逑'■^b-逦.1:'震;i邋??、私-今逡逑■邋V逦V逡逑|逡逑<逡逑0■逡逑?邋.邋'逡逑-;r邋 ̄逦'逦...逦'邋i,逦■邋u邋'n逡逑Control逦HPV-邋NSIP逦HPV+邋NSIP逡逑图2邋H&E染色及免疫组化分析pAkt在对照组、HPV-邋NSIP及HPV+邋NSIP组患者鼻腔鼻窦上皮逡逑组织中的表达情况。逡逑表8统计了各组患者鼻腔、鼻窦上皮组织pAkt阳性率,NSIP患者鼻腔、鼻窦逡逑上皮组织中pAkt表达阳性率(HPV-及HPV+NSIP分别为16/31,邋51.6%及35/47,邋74.5%邋)逡逑均显著高于对照组(10/38,26.3%)邋(P<0.05),提示pAkt在NSIP组织中表达上调。逡逑此外

逡逑(2)邋pS6在NSIP组织中的表达情况逡逑图3显示了各组患者鼻腔鼻窦上皮组织病理及pS6表达情况,pS6表达阳性细胞逡逑通过抗原抗体反应而呈现棕黄色,HPV+NSEP患者PS6染色强度及阳性细胞数显著逡逑26逡逑
【相似文献】
相关期刊论文 前10条
1 裴宇文;杨光明;曾春光;刘享波;;多层螺旋CT多平面重建在鼻腔内翻乳头状瘤诊断中的价值[J];现代医用影像学;2018年07期
2 郭欣;马艳丽;陈付华;;鼻内镜治疗鼻内翻乳头状瘤68例临床分析[J];四川医学;2013年10期
3 陈鸥,李桂芝,吕淑华;鼻息肉、鼻内翻乳头状瘤与癌三者关系的探讨[J];吉林医学;1997年01期
4 张福泉,周觉初,彭培宏;内翻乳头状瘤的放射治疗[J];中华放射肿瘤学杂志;1995年03期
5 张秋香;;鼻内镜下手术配合葛根汤治疗上颌窦鼻内翻乳头状瘤临床观察[J];实用中医药杂志;2017年08期
6 杨鑫;;鼻内翻乳头状瘤运用鼻内镜治疗的临床效果[J];大家健康(学术版);2014年17期
7 王杰,董钏,蔡艳,付启红;两种术式治疗鼻腔鼻窦内翻乳头状瘤疗效的观察[J];四川医学;2005年02期
8 宋伟;鼻内镜外科治疗鼻窦内翻乳头状瘤[J];国外医学(耳鼻咽喉科学分册);2003年02期
9 武卫,李书学,王志强;膀胱内翻乳头状瘤7例报告[J];宁夏医学杂志;1997年04期
10 赵德明;鼻腔与鼻旁窦内翻乳头状瘤的处理:放疗的重要性[J];国外医学(临床放射学分册);1994年01期
相关会议论文 前6条
1 韦笑一;;25例改良面中部翻揭手术患者前后观察及护理[A];全国五官科护理学术交流暨专题讲座会议论文汇编[C];2007年
2 胡正平;;鼻腔、鼻窦内翻乳头状瘤冷冻手术与单纯手术疗效对比分析[A];江苏省制冷学会第四届年会论文集[C];2000年
3 杨宁;阎艾慧;山田奏子;村田英之;友田幸一;姜学钧;;施行双侧Killian手术的内翻乳头状瘤报告[A];中华医学会第十次全国耳鼻咽喉-头颈外科学术会议论文汇编(下)[C];2007年
4 张速勤;李兆基;刘锋;;鼻腔鼻窦轮廊化在鼻部肿瘤手术中的应用[A];第四届全国中西医结合耳鼻咽喉科学术会论文汇编[C];2003年
5 张维天;殷善开;于栋桢;苏开明;郭金宝;;经鼻内镜扩大入路颅底手术的体会[A];2010全国耳鼻咽喉头颈外科中青年学术会议论文汇编[C];2010年
6 王小路;高建华;龙顺波;单希征;;泪囊乳头状瘤并发慢性鼻窦炎[A];中华医学会第十次全国耳鼻咽喉-头颈外科学术会议论文汇编(下)[C];2007年
相关博士学位论文 前1条
1 刘永亮;人乳头状瘤病毒感染在鼻内翻乳头状瘤中的作用及机制研究[D];山东大学;2019年
相关硕士学位论文 前2条
1 周宁;鳞癌抗原在鼻内翻乳头状瘤组织中的表达及临床意义[D];安徽医科大学;2011年
2 包永新;人乳头状瘤病毒和p53蛋白在鼻腔鼻窦肿瘤组织中的表达[D];中国医科大学;2002年
本文编号:
2802775
本文链接:https://www.wllwen.com/yixuelunwen/wuguanyixuelunwen/2802775.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