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耳手术中细化面神经定位的临床解剖学研究
发布时间:2020-10-19 06:34
面神经是人体第Ⅶ对颅神经,为人体内走行在骨管中最长的神经,含有感觉和运动纤维,面神经的功能主要由这两种纤维神经束决定。面神经自桥延沟出脑,穿过内听道、鼓室腔、乳突,至茎乳孔出颞骨,然后穿过腮腺、咬肌和颊部,最后分布于面部表情肌,全长36.0~53.0mm。外伤、感染、肿瘤、医源性因素等均可引起面神经损伤,造成面部表情肌不全或是完全丧失收缩功能。面神经损伤造成的容貌改变和表情功能障碍给患者生活、工作和社交都带来极大的困难,严重影响患者的社会活动,可表现为眼睑闭合不全、口角歪斜、感觉障碍、言语不清等。颞骨内部解剖结构复杂,面神经和周围解剖结构之间位置关系密切。面神经是中耳手术中特别要加以保护的结构,同时也是颞骨径路其他相关手术中的一个重要标志。为了保证手术效果,避免和减少面神经损伤的概率,术者需要同时熟悉中耳相关解剖和面神经的定位方法。然而,目前在中耳临床工作中,缺少一套详细的解剖学方法用于面神经的定位,术者更多的是靠经验以及术前影像学检查去大致的定位面神经,有学者提出,可以利用鼓索神经、面神经隐窝外侧气房、面神经鞘膜滋养血管等进行面神经的大致定位,然而手术过程中仅仅依靠这些标志结构是不够的,并不能达到细化面神经定位的目的,此外,病人的个体差异、病变破坏等原因,在一定程度上也较低了这些标志点的临床实用性。国内外针对面神经定位的研究,大多基于解剖学及影像学研究,测量所获得的数据,也紧只能作为术前评估。究其原因,一方面,这些数据没有从临床的角度出发,即没有以手术的参考点为标准进行测量,其所选择的骨性标志点存在不明显、且易受病灶侵袭、破坏等缺点,影像学测量也因存在伪影,而易造成误差;另一方面,这些研究大多基于颞骨干性标本或者是福尔马林浸泡后的陈旧性尸头标本,测量所获得的数据,难免因标本的固定、断面切割等处理而产生误差。这些研究中所选择的标志结构以及测量所获得的数据在中耳实际手术操作中用于定位面神经时都具有一定的局限性,难以直接应用到临床。目前基于国人新鲜尸头标本的解剖学研究不多,且样本量小。本研究选取15例(30侧)新鲜尸头标本作为研究材料,结合临床手术入路,通过在显微镜下模拟完成相关手术,在充分暴露颞骨内解剖结构后,从临床手术的角度出发,根据手术过程中暴露出来的解剖学结构进行面神经的定位研究。其中,重点观察面神经垂直段、锥曲段、水平段各自的走行,面神经与周围解剖结构之间的相对空间位置及解剖结构各自的形态学特点。本研究在以往相关研究的基础上重新选取新的、更为可靠的骨性标志结构来作为中耳手术中定位面神经的参考标志点。通过选取外耳道后壁中点(鼓沟水平)、乙状窦前缘、颈静脉球外侧缘、Henle棘、砧骨短脚后缘、后半规管下缘、水平半规管下缘、前庭窗上缘作为解剖学参考标志点,来分别进行面神经垂直段、锥曲段、水平段的定位,旨在探讨一套临床实用性更强的定位方法,以便指导临床工作。本研究测得外耳道后壁中点(鼓沟水平)距离面神经垂直段的最短距离为3.37±0.34mm;乙状窦前缘距离面神经垂直段的最短距离为7.40±0.71mm;颈静脉球外侧缘距离面神经的最短距离5.58±0.79mm;Henle棘距离面神经锥曲段的最短距离为12.76±1.24mm;砧骨短脚后缘与面神经的最短距离为1.56±0.35mm;后半规管下缘与面神经的最短距离为2.56±0.41mm;外半规管下缘与面神经之间的最短距离为1.28±0.32mm;前庭窗上缘距离面神经水平段的最短距离为0.67±0.15mm。总结出,熟悉颞骨内部正常及变异解剖和面神经的定位方法,参考相关解剖学数据,仔细操作,是中耳手术中避免医源性面神经损伤的关键。在临床手术工作中,术者需要把面神经与周围相关解剖结构的空间位置关系化、数字化,同时结合术前相关影像学检查和术中神经监护技术,可以精确面神经的定位,提高手术成功率,缩短手术时间,减少术后并发症。
【学位单位】:电子科技大学
【学位级别】:硕士
【学位年份】:2017
【中图分类】:R764.9;R322
【部分图文】:
部分外侧缘保留一薄层骨质(蛋壳样骨质),以透过薄骨质可以看到内侧呈蓝乙状窦为准;沿乙状窦前缘磨除面后气房,轮廓化术腔后可获得一个蝶形术腔露外半规管隆凸、砧骨短脚、乙状窦前缘、二腹肌嵴;继续磨低、磨薄外耳壁及二腹肌嵴表面的骨质,磨除面神经骨管外侧气房,暴露鼓索神经和鼓环鼓索神经走行,在其内后方开放面隐窝;用小号金刚钻顺乳突腔内的面神经,向乳突尖方向磨除该段面神经骨管后缘骨质,沿面隐窝底向中耳腔方向反除该段面神经骨管前缘的骨质,以达到双向轮廓化的目的,标准为仅保留面表面蛋壳样厚骨质。磨除乳突尖气房,轮廓化颈静脉球外侧缘。操作过程中,重点观察面神经垂直段与面神经隐窝外侧气房、乙状窦、二嵴、鼓索神经、颈静脉球、鼓环等结构的空间位置关系及各自的形态学特点别测量:A,外耳道后壁中点(鼓环水平)距离面神经垂直段的最短距离;状窦前缘最突出点距离面神经垂直段的最短距离;C,颈静脉球外侧缘距离面垂直段的最短距离;D,Henle 棘距离面神经锥曲段的最短距离,如图 2-1,2。
暴露垂直段图中,1、Henle棘Henle'crest;2、颞线temporalline;3、乳突尖mastoidtip;
第二章 研究材料与方法直段向近颅端的走行,向上磨除面神经骨管表面骨质仅剩蛋壳样厚。操作过程中,重点观察面神经锥曲段与 Henle 嵴、砧骨短脚、后半规管、结构的空间位置关系及各自的形态学特点,分别测量:E,砧骨短脚后缘锥曲段的最短距离;F,后半规管下缘与面神经锥曲段的最短距离,如图
【参考文献】
本文编号:2846853
【学位单位】:电子科技大学
【学位级别】:硕士
【学位年份】:2017
【中图分类】:R764.9;R322
【部分图文】:
部分外侧缘保留一薄层骨质(蛋壳样骨质),以透过薄骨质可以看到内侧呈蓝乙状窦为准;沿乙状窦前缘磨除面后气房,轮廓化术腔后可获得一个蝶形术腔露外半规管隆凸、砧骨短脚、乙状窦前缘、二腹肌嵴;继续磨低、磨薄外耳壁及二腹肌嵴表面的骨质,磨除面神经骨管外侧气房,暴露鼓索神经和鼓环鼓索神经走行,在其内后方开放面隐窝;用小号金刚钻顺乳突腔内的面神经,向乳突尖方向磨除该段面神经骨管后缘骨质,沿面隐窝底向中耳腔方向反除该段面神经骨管前缘的骨质,以达到双向轮廓化的目的,标准为仅保留面表面蛋壳样厚骨质。磨除乳突尖气房,轮廓化颈静脉球外侧缘。操作过程中,重点观察面神经垂直段与面神经隐窝外侧气房、乙状窦、二嵴、鼓索神经、颈静脉球、鼓环等结构的空间位置关系及各自的形态学特点别测量:A,外耳道后壁中点(鼓环水平)距离面神经垂直段的最短距离;状窦前缘最突出点距离面神经垂直段的最短距离;C,颈静脉球外侧缘距离面垂直段的最短距离;D,Henle 棘距离面神经锥曲段的最短距离,如图 2-1,2。
暴露垂直段图中,1、Henle棘Henle'crest;2、颞线temporalline;3、乳突尖mastoidtip;
第二章 研究材料与方法直段向近颅端的走行,向上磨除面神经骨管表面骨质仅剩蛋壳样厚。操作过程中,重点观察面神经锥曲段与 Henle 嵴、砧骨短脚、后半规管、结构的空间位置关系及各自的形态学特点,分别测量:E,砧骨短脚后缘锥曲段的最短距离;F,后半规管下缘与面神经锥曲段的最短距离,如图
【参考文献】
相关期刊论文 前10条
1 方延青;邓瑞;欧熊;戴培东;刘杨文易;王冰;沙炎;陈兵;;关系化面神经术中定位研究进展[J];中华耳科学杂志;2015年03期
2 赵东;徐平;;中耳手术面神经定位的研究进展[J];现代生物医学进展;2012年29期
3 田广永;段永畅;石小田;黄美贤;徐达传;;颞骨手术相关的面神经临床解剖学研究[J];中国临床解剖学杂志;2010年06期
4 杜长生;王社军;王建祯;吴建广;;面神经颞骨内段显微解剖及其临床意义[J];中国临床解剖学杂志;2010年02期
5 梁建涛;仝海波;赵学明;鲍遇海;凌锋;;前床突旁区的显微解剖及其临床意义[J];中国临床解剖学杂志;2009年02期
6 徐金操;郭梦和;张宏征;李永贺;;中耳手术避免面神经损伤的相关解剖学数据测量[J];中国临床康复;2006年04期
7 迟放鲁;王璟;袁雅生;刘宏建;顾峻;黄婷;顾瑛;;中耳手术中的面神经定位[J];中华耳鼻咽喉头颈外科杂志;2006年01期
8 韦培湧,吴建中,涂良携,姜苏明,刘金生,陈学群;面神经在颞骨内改道以延长其可利用长度的应用解剖[J];中国临床解剖学杂志;2005年01期
9 余力生,韩朝刚;中耳手术的一些基本概念[J];中华耳鼻咽喉头颈外科杂志;2005年01期
10 王正敏;耳神经外科术中神经监测[J];中国耳鼻咽喉头颈外科;2004年03期
本文编号:2846853
本文链接:https://www.wllwen.com/yixuelunwen/wuguanyixuelunwen/2846853.html
最近更新
教材专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