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主页 > 医学论文 > 五官科论文 >

原发于鼻腔鼻窦和鼻咽的弥漫性大B细胞淋巴瘤18例临床分析

发布时间:2017-05-31 13:01

  本文关键词:原发于鼻腔鼻窦和鼻咽的弥漫性大B细胞淋巴瘤18例临床分析,,由笔耕文化传播整理发布。


【摘要】:目的:探讨原发于鼻腔鼻窦和鼻咽弥漫性大B细胞淋巴瘤(diffuse large B cell lymphoma,DLBCL)的临床和病理特征、治疗方法及预后,为本病的早期诊断、治疗及预后等提供参考依据。方法:收集2007年10月~2015年10月期间,吉林大学第一医院和吉林大学第二医院病理确诊为原发于鼻腔鼻窦和鼻咽的DLBCL患者的临床资料,并对其进行随访,借鉴国内、外相关文献总结其临床病理特征,总结归纳本病的诊断治疗策略及预后情况。采用Kaplan-Meier法对患者进行单因素生存分析,COX模型进行多因素生存分析。结果:1、临床特征2007年10月~2015年10月吉林大学第一医院和吉林大学第二医院的DLBCL患者共2400例,其中原发于鼻腔鼻窦和鼻咽的患者共18例,占同期DLBCL患者的0.75%。18例患者均因鼻部症状就诊于耳鼻咽喉头颈外科。男性10例,女性8例,男女比例为5:4,发病年龄范围为42~87岁,中位年龄为62岁。14例发生于鼻腔鼻窦,4例发生于鼻咽部。主要临床症状为鼻塞、流涕、涕中带血、头痛,Ann Arbor分期ⅠE+ⅡE患者有11例,ⅢE+Ⅳ患者有7例。2例患者血清乳酸脱氢酶(lactate dehydrogenase,LDH)升高,2例存在B症状(发热、盗汗和体重减轻)。3例可见淋巴结转移。国际预后指数(international prognostic index,IPI)评分0~2分12例,3~5分6例。1例出现骨髓浸润。2、影像学检查16例患者在治疗前后行胸部CT、腹部CT或彩超、鼻窦或鼻咽CT、鼻窦或鼻咽MRI和颈部彩超检查,肿物在鼻窦或鼻咽CT上多表现为软组织密度增高影,CT增强扫描表现为轻至中度均匀强化。鼻窦或鼻咽MRI检查表现为病变区低或等T1长T2信号影,增强时可见病变区长T1长T2信号影。2例患者原发于鼻咽部的患者PET-CT检查可见鼻咽病变区及双侧颈部受侵淋巴结呈异常放射性浓聚。3、病理特征镜下观察可见病变组织结构完全破坏,在不同程度的炎性反应背景上,可见免疫母细胞、中心母细胞、RS细胞样巨细胞散在分布或弥漫浸润,其中1例EBER阳性患者病变组织可见地图样坏死。免疫组化结果示CD79a和CD20均为阳性,1例患者CD10阳性、Bcl-6阴性和Mum-1阳性患者为生发中心源性(germinal center B-cell,GCB),另17例均为非生发中心源性(non-germinal center B-cell,non-GCB),其中CD10均为阴性,MUM-1阳性16例,MUM-1阴性1例,Bcl-6阳性14例,Bcl-6阴性3例。EB病毒编码的RNAs(Epstein-barr Virus encoded Rnas,EBER)染色阳性1例,EBER散在阳性(EBER阳性细胞数所占比例5%)1例。肿瘤细胞增殖指数Ki-67中位值为80%。4、治疗及反应18例患者均接受以利环磷酰胺,阿霉素,长春新碱,强的(cyclophosphamide,doxorubicin,vincristine and prednisone,CHOP)为主的化疗,其中联合利妥昔单抗(rituximab,R)6例,联合局部放疗者4例。12例达完全缓解,3例达部分缓解,1例处于稳定期,2例处于进展期,本研究患者总反应率(overall response rate,ORR)为83.3%,3年生存率为77.8%。截止到观察结束共6例患者死亡。结论:1.原发于鼻腔鼻窦和鼻咽的DLBCL是临床上罕见的侵袭性恶性肿瘤,2.本病的首发症状主要为鼻塞流涕、涕中带血和头痛,出现淋巴结肿大和B症状者少见,临床表现缺乏特异性,易误诊和漏诊。3.本病患者的中位年龄偏高,但LDH多正常,IPI多为0-2分。4.本病的诊断主要依靠组织病理学及免疫组织化学检测。细胞免疫表型以非GCB多见。5.R-CHOP联合化疗是目前主要的治疗方法,对于肿物直径≥6cm的患者,应考虑结合放射治疗。6.患者的IPI评分和临床分期与患者3年总体生存率有关(P0.05)。7.老年EB病毒阳性的弥漫大B细胞淋巴瘤患者预后较差。
【关键词】:鼻腔鼻窦 鼻咽 弥漫性大B细胞淋巴瘤 治疗 预后
【学位授予单位】:吉林大学
【学位级别】:硕士
【学位授予年份】:2016
【分类号】:R739.6
【目录】:
  • 中文摘要4-6
  • Abstract6-11
  • 英文缩略词11-12
  • 第1章 绪论12-21
  • 1.1 研究背景12
  • 1.2 综述12-21
  • 1.2.1 流行病学13
  • 1.2.2 临床表现13-14
  • 1.2.3 实验室检查14
  • 1.2.4 诊断14-15
  • 1.2.5 鉴别诊断15-16
  • 1.2.6 治疗16-19
  • 1.2.7 预后19-21
  • 第2章 资料与方法21-23
  • 2.1 纳入标准21
  • 2.2 资料收集21
  • 2.3 临床分期21-22
  • 2.4 IPI评分标准22
  • 2.5 疗效评价标准22
  • 2.6 统计学方法22-23
  • 第3章 结果23-33
  • 3.1 临床资料23-24
  • 3.2 临床表现24-25
  • 3.3 实验室检查25
  • 3.4 影像学检查及PET-CT检查25-28
  • 3.5 组织病理学和免疫组化学染色28-29
  • 3.6 治疗及预后29-33
  • 3.6.1 治疗及反应29-30
  • 3.6.2 生存分析30-33
  • 第4章 讨论33-37
  • 第5章 结论37-38
  • 参考文献38-50
  • 作者简介50-51
  • 科研成果51-52
  • 致谢52

【相似文献】

中国期刊全文数据库 前10条

1 文湘玲;淋巴瘤3例误诊分析[J];河北医药;2000年11期

2 朱传升;淋巴瘤的误诊概况与治疗进展[J];临床误诊误治;2000年03期

3 王小钦,林果为,姬美蓉;大颗粒淋巴细胞白血病误诊为淋巴瘤一例[J];上海医学;2001年10期

4 胡学信,段尚林;印戒细胞淋巴瘤一例[J];中华病理学杂志;2001年01期

5 刘光秀,李香;骨髓增生异常综合征并腹腔淋巴瘤一例[J];河南肿瘤学杂志;2001年03期

6 张新华,周天红,朱凌;中线外周T细胞淋巴瘤的临床特点与治疗[J];医学文选;2001年03期

7 吴长鸿;2001北京淋巴瘤国际研讨会[J];中华医学信息导报;2001年19期

8 杨建良,石远凯;几种特殊类型淋巴瘤的治疗[J];中华内科杂志;2002年06期

9 岑坚,杨平地,黄有章,向丹;脾边缘区B细胞淋巴瘤伴绒毛状淋巴细胞一例[J];中华血液学杂志;2002年08期

10 勇威本,郑文,卫燕,张运涛,朱军;中、高度恶性T和B细胞淋巴瘤的临床比较[J];中华血液学杂志;2002年08期

中国重要会议论文全文数据库 前10条

1 刘勇;;大B细胞淋巴瘤的新类型、新亚型[A];中华医学会病理学分会2009年学术年会论文汇编[C];2009年

2 沈一平;;弥漫大B细胞淋巴瘤诊治的若干问题[A];2009年浙江省中医药学会血液病学术年会、浙江省中西医结合学会血液病学术年会暨国家级中西医结合血液病新进展继续教育学习班论文汇编[C];2009年

3 陈定宝;沈丹华;;灰区淋巴瘤[A];中华医学会病理学分会2010年学术年会日程及论文汇编[C];2010年

4 周敏;欧阳建;陈兵;;肝脾γδT细胞淋巴瘤1例及文献复习[A];2005年华东六省一市血液病学学术会议暨浙江省血液病学学术年会论文汇编[C];2005年

5 朱雄曾;;组合性淋巴瘤和灰区淋巴瘤[A];第四届中国肿瘤学术大会暨第五届海峡两岸肿瘤学术会议论文集[C];2006年

6 朱雄增;;组合性淋巴瘤和灰区淋巴瘤[A];第十次全国淋巴瘤学术会议论文汇编[C];2007年

7 金洁;;惰性B细胞淋巴瘤的诊断与治疗[A];2012年浙江省血液病学年会论文集[C];2012年

8 谢炳寿;黄瑛;;肠病相关性T细胞淋巴瘤临床特点分析[A];首届浙赣两省肿瘤研究交流会论文汇编[C];2012年

9 钱申贤;;特色部位淋巴瘤的治疗[A];2013年国家级“恶性血液系统疾病诊治新进展”学习班暨学术年会资料汇编[C];2013年

10 石远凯;秦燕;;外周T细胞淋巴瘤的特点及治疗[A];第三届中国肿瘤内科大会教育集暨论文集[C];2009年

中国重要报纸全文数据库 前10条

1 中国医学科学院血液病医院 齐军元邋邱录贵;淋巴瘤——免疫细胞之“疫”[N];健康报;2007年

2 复旦大学附属肿瘤医院肿瘤内科 洪小南;淋巴瘤并非只长在淋巴结[N];健康时报;2008年

3 沈悌 谢海燕 北京协和医院血液科;注意防范淋巴瘤的袭击[N];上海中医药报;2009年

4 本报记者 李天舒;淋巴瘤:复杂的“单驼峰”发病曲线[N];健康报;2009年

5 主任医师 佟傟;预防淋巴瘤细节很重要[N];医药养生保健报;2009年

6 本报记者 王璐;重视淋巴瘤早期信号[N];保健时报;2009年

7 湖南省肿瘤医院副主任医师 欧阳取长;从罗京去逝再谈淋巴瘤[N];大众卫生报;2009年

8 本报记者 于娟;专家教您了解淋巴瘤[N];中国医药报;2009年

9 刘晨;采用化疗为主的综合治疗 部分淋巴瘤可以治愈[N];中国医药报;2009年

10 记者 黎昌政;淋巴瘤发病增加并呈低龄化,如何预防[N];新华每日电讯;2011年

中国博士学位论文全文数据库 前10条

1 梁颖;~(18)F-FDG PET-CT在淋巴瘤中的临床应用研究[D];北京协和医学院;2013年

2 董长青;原发口腔结外非霍奇金淋巴瘤的研究[D];山东大学;2015年

3 曹利红;弥漫大B细胞淋巴瘤的预后及非霍奇金淋巴瘤的病因探讨[D];浙江大学;2015年

4 李延莉;单核巨噬细胞系统在弥漫大B细胞淋巴瘤发生发展中作用的临床和实验研究[D];安徽医科大学;2015年

5 陆庭勋;弥漫大B细胞淋巴瘤预后标志研究[D];南京医科大学;2015年

6 孔钰;~(18)F-FDG PET/CT显像在弥漫大B细胞淋巴瘤预后评价中的临床应用价值[D];山东大学;2016年

7 戴鲁筠;两例肺粘膜相关性淋巴瘤的病例报道及文献回顾[D];浙江大学;2014年

8 黄文亭;大B细胞淋巴瘤基因异常改变的临床意义[D];北京协和医学院;2015年

9 于燕霞;外周T细胞淋巴瘤的临床和生物学特征研究[D];中国协和医科大学;2007年

10 赵丹青;NF-kB通路核心分子在外周T细胞淋巴瘤及弥漫大B细胞淋巴瘤中的预后研究[D];北京协和医学院;2014年

中国硕士学位论文全文数据库 前10条

1 卓秀明;59例弥漫大B细胞淋巴瘤的预后因素分析[D];福建医科大学;2015年

2 王连静;淋巴瘤中RASSF5A基因启动子区甲基化状态与mRNA表达的研究[D];河北医科大学;2015年

3 赵世华;年轻、高危弥漫大B细胞淋巴瘤的临床研究[D];中国人民解放军军事医学科学院;2015年

4 陈聪;IL-12不同亚基在经典型霍奇金淋巴瘤及弥漫性大B细胞淋巴瘤中的表达及意义[D];安徽医科大学;2015年

5 刘申婷;自体外周血造血干细胞移植治疗外周T细胞淋巴瘤1例报道并文献复习[D];昆明医科大学;2015年

6 王宏;淋巴瘤中EB病毒潜伏膜蛋白1基因多态性研究[D];青岛大学;2015年

7 何延辉;~(18)F-FDG PET/CT显像在不同病理亚型淋巴瘤疗效评价方面的价值[D];安徽医科大学;2015年

8 王芳;EBER、PTEN和VEGF在血管免疫母T细胞淋巴瘤中的表达及其临床病理学意义[D];安徽医科大学;2015年

9 石源源;青岛地区淋巴瘤中EB病毒编码基因EBNA1多态性研究[D];青岛大学;2015年

10 张云;~(18)F-FDG PET/CT在弥漫大B细胞淋巴瘤化疗中期诊断及疗效评价的研究[D];新疆医科大学;2015年


  本文关键词:原发于鼻腔鼻窦和鼻咽的弥漫性大B细胞淋巴瘤18例临床分析,由笔耕文化传播整理发布。



本文编号:409510

资料下载
论文发表

本文链接:https://www.wllwen.com/yixuelunwen/wuguanyixuelunwen/409510.html


Copyright(c)文论论文网All Rights Reserved | 网站地图 |

版权申明:资料由用户37602***提供,本站仅收录摘要或目录,作者需要删除请E-mail邮箱bigeng88@qq.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