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主页 > 医学论文 > 消化疾病论文 >

乙型肝炎病毒母婴传播免疫策略评价

发布时间:2017-04-07 08:18

  本文关键词:乙型肝炎病毒母婴传播免疫策略评价,由笔耕文化传播整理发布。


【摘要】: 研究背景 我国是乙型肝炎的高流行区,慢性乙型肝炎病毒(简称HBV)感染者约1.2亿,大部分人群是通过母婴传播感染的,发展成乙型肝炎病毒携带者、慢性肝炎、肝硬化、肝癌成为新的传染源。母婴传播在乙型肝炎流行中有十分重要的地位。预防新生儿HBV感染能明显减少严重肝病的发生率,从而大大减轻社会和家庭的负担。 乙肝疫苗迄今为止预防乙肝最有效和最经济的方法,但对于乙肝病毒表面抗原(简称HBsAg)携带者母亲的高危新生儿,围产期接种单用乙肝疫苗婴儿免疫失败率>20%。在许多国家及地区,针对HBsAg携带者母亲所生新生儿的围产期HBV传播预防,乙肝免疫球蛋白被广泛用于和乙肝疫苗一起进行联合免疫以阻断乙肝病毒携带者母亲的新生儿围产期传播。 目的、意义 目前国内对乙肝免疫球蛋白应用仍缺乏指导性方案,各地报道应用乙肝免疫球蛋白效果尚存争议。本文通过系统评价,比较国内不同免疫策略乙型肝炎母婴传播预防作用的效果,为制定更加合理、有效免疫策略提供一些线索。 研究方法 本研究利用Meta分析的方法。主要步骤:1.确定研究对象,2.文献检索,3.文献筛选,4.文献信息的提取,5.统计分析,效应值合并与计算,异质性Q检验,偏倚评估,敏感性分析等。本研究采用Rev4.2软件进行统计分析。 研究结果 共有29篇独立研究符合本次纳入标准和剔除标准。主要结果有:①产前应用乙肝免疫球蛋白组与不应用组的胎儿在宫内感染乙肝病毒的相对危险比,合并RR和相应的95%CI为3.10(2.33~4.14),P值小于0.00001,有统计学意义。亚组分析后得到合并RR值及其95%CI分别为:母亲HBsAg和HBeAg双阳性者是3.36(2.38~4.74),单HbsAg阳性者是3.11(1.65~5.86),P值均小于0.00001,两组结果均有统计学意义。②产后新生儿出生后单纯接种乙肝疫苗组与乙肝疫苗联合乙肝免疫球蛋白组的新生儿产时感染乙肝病毒相对危险比,合并RR值和相应的95%CI为1.98(1.52~2.58),P值小于0.00001,有统计学意义。亚组分析后得到合并RR值及其95%CI分别为:乙肝疫苗5μg剂量是2.41(1.68~3.46),乙肝疫苗10μg剂量是1.78(1.16~2.73),两组P值均小于0.00001,结果均有统计学意义;母亲HBsAg和HBeAg双阳性者是2.66(1.74~4.05),单HbsAg阳性者是2.29(1.53~3.43),两组P值均小于0.0001,结果均有统计学意义。③产后新生儿出生后单纯接种乙肝疫苗5μg剂量组与10μg剂量组新生儿产时感染乙肝病毒相对危险比,合并RR值和相应的95%CI为,固定效应模型是4.37(2.74~7.74),P值小于0.001,结果有统计学意义:随机效应模型是2.54(0.80~8.09),P值:0.11,结果两者差异无统计学意义。 研究结论 通过本次研究,获得了主要结论有:①孕妇乙肝病毒携带者孕28周,32周、36周注射剂量为200IU的乙肝免疫球蛋白可以降低胎儿在宫内的感染风险。②孕后期不应用乙肝免疫球蛋白导致宫内感染,母亲乙肝病毒HBsAg和HBeAg双阳性者比母亲单乙肝病毒HbsAg阳性者危险更大。③乙肝病毒携带者孕妇的新生儿,采用乙肝疫苗联用乙肝免疫球蛋白联合免疫,能较好预防乙肝病毒的围产期感染。④无经济条件者,采用全程接种10μg剂量的乙肝疫苗,也能较好预防新生儿围产期的感染。
【关键词】:乙型肝炎病毒 乙型肝炎疫苗 乙型肝炎免疫球蛋白 母婴传播 Meta分析
【学位授予单位】:浙江大学
【学位级别】:硕士
【学位授予年份】:2008
【分类号】:R512.62
【目录】:
  • 中文摘要5-7
  • 英文摘要7-10
  • 正文10-44
  • 研究背景10-11
  • 目的、意义和研究方法11
  • 材料与方法11-17
  • 1 确定研究对象11
  • 2 文献检索11-12
  • 3 文献筛选12-13
  • 4 文献信息的提取13
  • 5 统计分析方法13-17
  • 结果17-40
  • 1 纳入文献概况17-26
  • 2 Meta分析26-40
  • 2.1 各独立研究结果的一致性检验26
  • 2.2 不同免疫策略相对危险度26-36
  • 2.3 偏倚评价36-38
  • 2.4 敏感性分析38-40
  • 讨论40-44
  • 结论44
  • 参考文献44-48
  • 文献综述48-58
  • 攻读学位期间发表的学术论文目录58-59
  • 致谢59

【相似文献】

中国期刊全文数据库 前10条

1 凌奕;吴小妹;陈泽俊;曾蓉蓉;金松;;乙型肝炎病毒携带与妊娠期糖尿病关系的研究[J];海南医学院学报;2011年08期

2 陈锦;;慢性乙型肝炎患者的健康教育及其效果评价[J];白求恩军医学院学报;2011年04期

3 苏锦锋;李彩梅;许宁;;美国授权乙型肝炎疫苗相关专利分析[J];中国生物制品学杂志;2011年08期

4 李雪梅;;新生儿首针乙型肝炎疫苗免疫接种情况分析[J];中国医药科学;2011年17期

5 庞念德;李晓云;;乙型肝炎病毒感染对慢性乙型肝炎病毒感染者胃粘膜病变的影响[J];工企医刊;2011年03期

6 谢煜文;;钟落潭地区学生乙型肝炎普查结果分析[J];中国医药指南;2011年18期

7 黄玉莲;石峰;王峰;李君梅;刘红英;;2007~2009年克拉玛依市1~1.5岁儿童乙肝疫苗接种情况调查[J];预防医学论坛;2011年07期

8 董其音;周晔;;妊娠合并乙型肝炎病毒感染孕妇妊娠结局分析[J];中国妇幼保健;2011年26期

9 武楠;刘峰;马慧;刘志达;费然;陈红松;王豪;魏来;;终末期肝病患者乙型肝炎病毒感染与肝祖细胞激活的关系[J];中国肝脏病杂志(电子版);2008年02期

10 欧美军;;乙型肝炎母婴阻断的方法与护理[J];吉林医学;2011年20期

中国重要会议论文全文数据库 前10条

1 袁俭道;;乙型肝炎疫苗预防儿童乙型肝炎病毒感染的研究[A];山东预防医学会首届学术年会资料汇编[C];2003年

2 张欣欣;杨之涛;孔晓飞;陆志檬;姜节洪;张东华;龚启明;张申英;金根娣;;汉族人群中部分基因单核苷酸多态性与乙型肝炎病毒感染结局关系的研究[A];第五届全国肝脏疾病临床暨中华肝脏病杂志成立十周年学术会议论文汇编[C];2006年

3 向瑛;;浅谈远离乙型肝炎病毒感染的对策[A];湖南省生理科学会2008年度学术年会论文摘要汇编[C];2008年

4 黄洪锋;陈江华;蒋华;李恒;章维;张萍;;重组乙型肝炎疫苗在尿毒症血透患者中的应用研究[A];2006年浙江省肾脏病学学术年会论文汇编[C];2006年

5 何鹏;洪小栩;胡忠玉;梁争论;;欧洲、中国药典和WHO草案中甲、乙型肝炎疫苗质量控制方面的比较[A];2010年中国药学大会暨第十届中国药师周论文集[C];2010年

6 刘爱知;贺世春;;加强肝病中心病房管理控制乙型肝炎医源性传播[A];中国医院协会第十四届全国医院感染管理学术年会资料汇编[C];2007年

7 黄洪锋;陈江华;蒋华;李恒;章维;张萍;;重组乙型肝炎疫苗在尿毒症血透患者中的应用研究[A];中华医学会肾脏病学分会2006年学术年会论文集[C];2006年

8 庄辉;;我国乙型肝炎防治现状及目标[A];第一届全国疑难重型肝病大会、第四届全国人工肝及血液净化学术年会论文集[C];2008年

9 高健英;;某区4届新生乙型肝炎病毒感染情况调查[A];新世纪预防医学面临的挑战——中华预防医学会首届学术年会论文摘要集[C];2002年

10 李文歌;;乙型肝炎病毒相关性肾炎的诊治[A];中华医学会肾脏病学分会2010学术年会专题讲座汇编[C];2010年

中国重要报纸全文数据库 前10条

1 ;接种乙型肝炎疫苗对儿童乙型肝炎病毒相关性肾炎患病的影响[N];中国医药报;2003年

2 海燕;癌症会传染吗[N];中国质量报;2001年

3 张化;乙肝疫苗解脱不白之冤[N];医药经济报;2001年

4 依 瑞;消除乙肝病毒感染有望成现实[N];大众科技报;2004年

5 王一鸿;治疗重点年龄段[N];云南日报;2004年

6 记者 尹鸿祝 朱玉;4亿人感染结核菌10%将发病[N];新华每日电讯;2002年

7 余志平;三种新药吸引眼球[N];医药经济报;2002年

8 本报记者 孟庆普 整理;和着时代的脉搏律动[N];健康报;2011年

9 记者 刘海峰 张涛;感染乙肝病毒也可生下健康宝宝[N];新华每日电讯;2003年

10 ;预防乙肝从娃娃抓起[N];中国医药报;2002年

中国博士学位论文全文数据库 前10条

1 应若素;小干扰RNA在乙型肝炎病毒感染小鼠中的抗病毒作用[D];中南大学;2006年

2 王学军;乙型肝炎病毒侵染肝细胞相关表面蛋白结构域的鉴定[D];中国人民解放军军事医学科学院;2009年

3 韩燕星;逆转录酶抑制剂膦甲酸钠用于治疗乙型肝炎病毒感染的理论与实践[D];中国协和医科大学;2005年

4 金立杰;重组乙型肝炎前S2S疫苗的研究[D];吉林大学;2007年

5 高蕾;IL-10启动子区SNPs与乙型肝炎病毒感染的相关研究[D];吉林大学;2008年

6 薛如意;乙型肝炎病毒感染的肝细胞肝癌患者血液标志物筛选[D];复旦大学;2009年

7 吴荻;MCC-478衍生物抗乙型肝炎病毒的体内外研究[D];吉林大学;2007年

8 刘晓燕;乙型肝炎病毒感染慢加急性肝衰竭患者PD-1的表达研究[D];中国人民解放军军医进修学院;2009年

9 王艳姝;丙型肝炎病毒感染者外周血单个核细胞对新型CpG ODNs反应性的研究[D];吉林大学;2007年

10 刘韬韬;影响乙型肝炎病毒感染者预后的相关因素研究[D];复旦大学;2008年

中国硕士学位论文全文数据库 前10条

1 周波青;乙型肝炎病毒母婴传播免疫策略评价[D];浙江大学;2008年

2 朱冬梅;细胞因子和HLA基因多态性与新生儿接种乙型肝炎疫苗远期免疫应答水平的关系[D];南京大学;2012年

3 司磊;适龄儿童补种乙型肝炎疫苗的成本效果分析[D];安徽医科大学;2012年

4 杨旭琴;重组汉逊酵母乙型肝炎疫苗实验效力检测[D];北京生物制品研究所;2010年

5 周培静;山东地区乙型肝炎病毒基因型与亚型的分布及其临床意义[D];山东大学;2007年

6 樊晓红;拉米夫定治疗慢性乙型肝炎发生YMDD变异的研究[D];吉林大学;2008年

7 王雪梅;抗HBV S蛋白单克隆抗体的制备和生物学特性的研究[D];重庆医科大学;2008年

8 张雅丽;靶向HBV的高效siRNA的筛选及体内、外抗病毒研究[D];厦门大学;2008年

9 申莉;乙肝病毒外膜大蛋白在乙型肝炎检测中的应用[D];中国医科大学;2009年

10 张v,

本文编号:290026


资料下载
论文发表

本文链接:https://www.wllwen.com/yixuelunwen/xiaohjib/290026.html


Copyright(c)文论论文网All Rights Reserved | 网站地图 |

版权申明:资料由用户9b729***提供,本站仅收录摘要或目录,作者需要删除请E-mail邮箱bigeng88@qq.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