血清总胆汁酸浓度与非ST段抬高性心肌梗死患者斑块特征和心肌组织水平灌注的关系研究
本文关键词:血清总胆汁酸浓度与非ST段抬高性心肌梗死患者斑块特征和心肌组织水平灌注的关系研究
更多相关文章: NSTEMI胆汁酸 血管内超声 回声衰减斑块 心肌组织水平灌注 无复流
【摘要】:背景与目的:血管内超声的出现弥补了传统冠脉造影在评价斑块性质、斑块结构、冠脉重构、判断介入治疗后支架膨胀、贴壁情况等方面信息存在的局限性。血管内超声观察到的回声衰减现象是一种被新认识的特征性超声图像,它通常与含有大的坏死核心的纤维粥样斑块或含有大的脂质池的病理性内膜增厚关系密切。纤维帽薄的含有大坏死核心的斑块更容易破裂,引发急性冠脉综合征。iMAP-血管内超声对斑块成分的分析可以很好的识别不稳定斑块。冠脉无复流现象提示心肌组织再灌注障碍,其确切机制尚未完全明确。介入治疗后出现无复流,往往提示了梗死后延展、心室重塑、心功能恢复障碍、恶性心律失常等严重并发症。以往认为胆汁酸最重要的生理功能是脂类物质的消化和吸收。但是不断的研究发现,胆汁酸参与许多心血管疾病的发病和进展的各个病理生理环节。新近的研究还发现胆汁酸能通过细胞表面受体如TGR5和核受体FXR调控靶基因转录,在更多的层面发挥作用。非ST段抬高性心肌梗死是冠心病严重的并发症之一,其危害不亚于ST段抬高性心肌梗死,在过去相当长的一段时间内NSTEMI的危害被低估了。我们的研究单独针对NSTEMI人群,首次使用血清总胆汁酸作为标志物,拟探讨血清总胆汁酸与斑块特征和心肌组织水平灌注之间相关性。对象与方法:(1)血清总胆汁酸浓度与非ST段抬高性心肌梗死患者斑块特征的关系研究:入选2012年1月1日至2014年11月30日期间于上海交通大学医学院附属仁济医院心内科临床诊断非ST段抬高性心肌梗死而需进行冠状动脉造影检查的成年患者共277例,留取空腹静脉血标本测定血清总胆汁酸;患者常规行冠状动脉造影,对每位患者罪犯血管进行血管内超声检查,并分析胆汁酸浓度与血管内超声回声衰减斑块和iMAP-血管内超声分析得到坏死核心检出率的关系。(2)血清总胆汁酸浓度与非ST段抬高性心肌梗死患者心肌组织水平灌注的关系研究:入选病例同“1)血清总胆汁酸浓度与非ST段抬高性心肌梗死患者斑块特征的关系研究”,留取空腹静脉血标本测定血清总胆汁酸;患者常规行冠状动脉造影,并记录患者介入治疗后TIMI血流分级,分析胆汁酸浓度与TIMI血流分级的关系。结果:1)根据血清总胆汁酸水平三分位法分组,最低、中间、最高三分位组人数分别为:88人,96人和93人。其中,三组患者的基本信息:年龄、性别、糖尿病史、吸烟史、冠心病家族史、既往卒中史、既往心肌梗死史、PCI史、CABG史、肾功能不全史、院前服用他汀史均无显著统计学差异(P0.05);在高血压史中,三组之间存在统计学差异(P=0.022)。三组患者的总胆固醇、高密度脂蛋白、低密度脂蛋白、非高密度脂蛋白、载脂蛋白A、载脂蛋白B、白蛋白、总胆红素和直接胆红素水平均无显著统计学差异(P0.05);在血浆脂蛋白α水平中,三组之间存在统计学差异(P=0.043)。罪犯血管的斑块容量(mm3):最低三分位组为387.4±134.2,最高三分位组为498.0±185.3,两组之间有显著统计学差异(P=0.002)。罪犯血管MLA段的血管横截面积、斑块横截面积、斑块负荷、重构指数最低三分位组和最高三分位组之间均存在显著统计学差异(P0.05)。管腔横截面积三组之间无显著统计学差异(P0.05)。罪犯血管的MLA段iMAP计算的坏死核心面积(mm2):最低三分位组为1.6±1.0,最高三分位组2.3±1.1,两组之间存在显著统计学差异(P=0.03)。罪犯血管的斑块坏死核心容量(mm3):最低三分位组为38.7±21.6,最高三分位组为68.1±25.5,两组之间存在显著统计学差异(P=0.04)。回声衰减斑块在胆汁酸最低三分位组中的比例是9.10%,在中三分位组中的比例是21.20%,在最高三分位组中的比例是32.30%,三组之间均存在显著统计学差异(P0.001)。血清总胆汁酸浓度预测回声衰减斑块的最佳临界点为总胆汁酸浓度大于3.30 umol/L,该点的敏感性是68.85%,特异性是64.81%,Youden指数0.6633。2)入选患者基线特征同第一部分。无复流在每组中的发生率:最低三分位组为6.80%,中间三分位组为16.7%,最高三分位组为26.8%,三组之间存在显著的统计学差异(P0.001)。确定血清总胆汁酸浓度预测冠脉无复流的最佳临界点为总胆汁酸浓度大于3.30 umol/L,该点的敏感性是61.74%,特异性是63.83%,Youden指数0.2557。结论:1)胆汁酸浓度越高,NSTEMI患者罪犯血管的斑块负荷和斑块容量越大,斑块正性重构越程度越大。血清总胆汁酸浓度预测冠脉无复流的最佳临界点为总胆汁酸浓度大于3.30 umol/L,该点的敏感性是61.74%,特异性是63.83%。胆汁酸浓度与iMAP斑块成分分析坏死核心的容积呈正相关。2)血清总胆汁酸浓度与非ST段抬高性心肌梗死患者介入治疗后无复流现象发生率有显著相关性,血清总胆汁酸浓度越高,无复流现象发生率越高。血清总胆汁酸浓度预测冠脉介入治疗后无复流现象发生的最佳临界点为总胆汁酸浓度大于3.30 umol/L,敏感度为61.74%,特异度为63.83%。
【关键词】:NSTEMI胆汁酸 血管内超声 回声衰减斑块 心肌组织水平灌注 无复流
【学位授予单位】:上海交通大学
【学位级别】:硕士
【学位授予年份】:2015
【分类号】:R542.22
【目录】:
- 摘要6-9
- 英文摘要9-14
- 英文缩写及符号说明14-15
- 引言15-19
- 第一部分 血清总胆汁酸浓度与非ST段抬高性心肌梗死患者斑块特征的关系研究19-41
- 前言19-21
- 1.1 对象与方法21-25
- 1.1.1 对象和入选标准21
- 1.1.2 排除标准21
- 1.1.3 病史采集和体格检查21
- 1.1.4 血清样本采集和血清标志物测定21-22
- 1.1.5 选择性冠脉造影检查22
- 1.1.6 血管内超声(IVUS)检查及IVUS血管和斑块测量22-24
- 1.1.7 iMAP-IVUS斑块分析24
- 1.1.8 统计学方法24-25
- 1.2 结果25-33
- 1.2.1 患者基本特征25-29
- 1.2.2 冠脉血管内超声(IVUS)测量结果及iMAP血管内超声(iMAP-IVUS) 斑块分析的结果29-30
- 1.2.3 血清总胆汁酸浓度与回声衰减斑块的关系30-33
- 1.3 讨论33-41
- 1.3.1 传统灰阶IVUS研究的进展33-34
- 1.3.2 iMAP-IVUS的临床应用和进展34-35
- 1.3.3 胆汁酸与不稳定斑块的关系35-37
- 1.3.4 胆汁酸在心血管系统中作用的多样性37-39
- 1.3.5 研究的局限性39-41
- 第二部分 胆汁酸与非ST段抬高性心肌梗死患者介入治疗后冠脉无复流的关系研究41-53
- 前言41-43
- 2.1 对象与方法43-46
- 2.1.1 对象和入选标准43
- 2.1.2 排除标准43
- 2.1.3 病史采集和体格检查43
- 2.1.4 血清样本采集和血清标志物测定43-44
- 2.1.5 选择性冠状动脉造影44
- 2.1.6 心肌组织水平灌注:TIMI血流分级评价44
- 2.1.7 统计学方法44-46
- 2.2 结果46-48
- 2.2.1 患者基本特征46
- 2.2.2 冠脉造影TIMI分级无复流结果46-48
- 2.3 讨论48-53
- 2.3.1 无复流现象及其发生机制48-49
- 2.3.2 无复流现象的预防和治疗49-50
- 2.3.3 NSTEMI患者冠脉介入后无复流发生率与血清总胆汁酸水平呈正相关50-51
- 2.3.4 研究的局限性51-53
- 结论53-55
- 参考文献55-64
- 附录64-67
- 致谢67-69
- 攻读硕士学位期间发表论文及学术成果69
【相似文献】
中国期刊全文数据库 前10条
1 耿秀娟,孟宪芳,刑莉,潘林,张丽;血清总胆汁酸增高的病因及相关因素分析[J];中国妇幼保健;2004年10期
2 彭海云;;血清总胆汁酸的测定在妊娠期的临床意义[J];山西医药杂志(下半月刊);2011年03期
3 程振螽,,朱敏,周正康;两点法测定血清总胆汁酸[J];临床检验杂志;1995年04期
4 王天成,张捷,寇丽筠;北京地区人群血清总胆汁酸水平和分布特性调查[J];中华肝脏病杂志;1997年02期
5 汤凤杰,孙革新,石晶;血清总胆汁酸的测定研究[J];黑龙江医学;1999年03期
6 陈永平,朱妙凤,胡岳林;慢性重型乙型肝炎患者血清总胆汁酸的动态变化与预后的关系[J];肝脏;1999年04期
7 刘凤英,马祝黎,王孔俊,徐玉琴;血清总胆汁酸检测与常规 肝功能比较及其意义[J];中国初级卫生保健;1999年11期
8 孙凤皋,许少锋,林青,林丽婷;血清总胆汁酸含量与心脑血管疾病的关系(附179例分析)[J];福建医药杂志;2000年04期
9 牟晓明;血清总胆汁酸对肝病的诊断意义[J];青海医药杂志;2000年04期
10 尤德宏,邓历;血清总胆汁酸的检测与临床应用[J];镇江医学院学报;2000年04期
中国重要会议论文全文数据库 前4条
1 张坚;;血清总胆汁酸的测定在妊娠肝内胆汁淤积症中的诊断意义[A];第五届全国优生科学大会论文汇编[C];2000年
2 黎明;阿祥仁;王立萍;;高原地区不同肝病患者血清总胆汁酸检测结果分析[A];中华医学会第九次全国检验医学学术会议暨中国医院协会临床检验管理专业委员会第六届全国临床检验实验室管理学术会议论文汇编[C];2011年
3 向学优;;血清总胆汁酸、胆碱酯酶检测在慢性肝病中的诊断价值[A];第五次全国中青年检验医学学术会议论文汇编[C];2006年
4 张国华;;重组3α-羟类固醇脱氢酶在大肠杆菌中的表达、纯化和以其为工具酶的血清总胆汁酸酶循环法测定的建立[A];第五次全国中青年检验医学学术会议论文汇编[C];2006年
中国硕士学位论文全文数据库 前3条
1 徐辰祺;血清总胆汁酸浓度与非ST段抬高性心肌梗死患者斑块特征和心肌组织水平灌注的关系研究[D];上海交通大学;2015年
2 朱明松;基于烟酰胺腺嘌呤二核苷酸的免修饰电化学检测新方法研究与应用[D];重庆医科大学;2014年
3 邓文平;Ru(bpy)_3~(2+)电化学发光检测血清总胆汁酸方法的建立及其应用[D];重庆医科大学;2009年
本文编号:1004236
本文链接:https://www.wllwen.com/yixuelunwen/xxg/1004236.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