体质指数与心脏再同步化治疗应答的相关性分析
发布时间:2017-10-15 14:04
本文关键词:体质指数与心脏再同步化治疗应答的相关性分析
更多相关文章: 心脏再同步化治疗 心力衰竭 6分钟步行距离 BMI
【摘要】:背景慢性充血性心力衰竭(chronic heart failure,CHF)是各种病因心血管疾病发展的终末阶段,其发病率、再住院率和病死率均较高。在过去的几十年里对慢性充血性心力衰竭的治疗主要是应用强心、利尿和扩张血管类药物等抗心力衰竭药物对症支持治疗,虽然药物治疗心力衰竭取得了极大的成果,但是,仍有部分心衰患者在接受正规的抗心衰药物治疗后,临床症状、心功能等未有明显改善,这些患者多数存在房室不同步、左右心室间不同步或心室内的不同步收缩。随着医学技术的不断发展和创新研究,自20世纪90年代起,心脏再同步化治疗(cardiac resynchronization therapy CRT)作为治疗慢性充血性心力衰竭的一种新型的非药物治疗方法逐渐被认知和接受,它主要是能够通过心脏起搏技术协调心房与心室的激动,保持左、右心室及室内激动的同步性,从而改善心功能、减少二尖瓣返流,并逆转心肌重构,提高患者的运动耐量,降低再住院率和病死率。虽然CRT在治疗心力衰竭领域的地位日益提高,但诸多大型临床研究表明仍约有20%~30%的CRT植入患者表现为无应答状态,即不能从CRT中获益。近年来,西方发达国家的肥胖人数比例居高不下,发展中国家随着生活质量的提高和饮食习惯逐渐西方化,肥胖人数所占比例也逐年上升,肥胖不仅成为一种独立的疾病,同时成为多种代谢性疾病的相关危险因素。但有研究表明随着体重指数的增加,慢性心力衰竭患者的风险反而降低,即“肥胖悖论”,肥胖有利于心力衰竭患者的心室逆重构和长期预后。目前用来评判CRT有无应答的标准主要有NYHA心功能分级、6min步行距离、左室射血分数等,尚缺乏统一的疗效评价标准和预测CRT应答指标。所以,进一步研究哪些指标可用来预测CRT有无应答具有重要的临床及现实意义。肥胖作为多种代谢疾病和心血管疾病的危险因素之一,是否与CRT疗效有一定的相关性、是否能作为CRT有无应答的预测指标等问题尚在探索研究中。目的通过回顾性分析行心脏再同步化治疗患者的体质指数,分析体质指数与CRT有无应答的相关性,为CRT适应证选择及预测CRT植入后的疗效提供简单、有效的指标。方法1.本研究为回顾性横断面研究,入选自2009年6月至2014年6月在郑州大学第一附属医院心内科住院因慢性充血性心力衰竭行CRT植入的患者。2.采集病史,记录患者行CRT植入前的基本信息:性别、年龄、身高、体重、NYHA心功能分级、基础病因、6min步行距离、QRS波时限、左室射血分数(LVEF)、左室舒张末期内径(LVEDD)、左室收缩末期容积(LVESV)、左室舒张末期容积(LVEDV)、左房内径(LAD)和血浆前脑钠肽(NT-pro-BNP)。3.术后随访至少6个月,根据植入CRT后有无应答分为CRT有应答组和CRT无应答组。4.体质指数计算:体质指数(BMI)=体重(kg)/身高(m2),根据体质指数标准将CRT应答组划分为体重过轻组(BMI18.5kg/m2)、体重正常组(18.5kg/m2≤BMI24.0kg/m2)、超重组(24.0kg/m2≤BMI28.0kg/m2)和肥胖组(BMI≥28.0kg/m2)。结果1.共入选95例患者,术后随访至少6个月,平均随访14.5±12.9个月,95例患者中,5例患者失访,剩余90例患者纳入本次研究,CRT有应答组74例,比例为82.2%,死亡5例,比例为5.6%,其中3例死于心力衰竭,2例死于脑出血,均纳入CRT无应答组,CRT无应答组16例。2.CRT有应答组和无应答组的患者基本资料比较:两组在性别、年龄、吸烟史、糖尿病病史、病因、6min步行距离、QRS波时限、NYHA心功能分级、左室舒张末期容积、左室收缩末期容积和Log(NT-pro-BNP)方面的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而两组的体质指数、左室射血分数、左房内径和左室舒张末期容积之间的差异有显著性(P0.05)。3.将研究对象按BMI水平分为体重过轻组(BMI18.5kg/m2)、体重正常组(18.5kg/m2≤BMI24.0kg/m2)、超重组(24.0kg/m2≤BMI28.0kg/m2)和肥胖组(BMI≥28.0kg/m2),各组所占百分比分别是20%、26.7%、35.6%、17.7%,各组比较结果为:?体重过轻组与超重组和肥胖组之间存在差异性(P0.05);?体重正常组与超重组和肥胖组之间均有差异性(P0.05)?超重组和肥胖组之间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3.BMI与各临床指标的相关性分析显示:?BMI与性别、病因、吸烟史、糖尿病史、NYHA心功能分级呈正相关,r值分别为0.700、0.730、0.718、0.668、0.177。?BMI与年龄、6min步行距离、左房内径(LAD)、左室舒张末期容积(LVEDV)、左室收缩末期容积(LVESV)呈负相关,r值分别为-0.336、-0.334、-0.405、-0.380、-0.188。4.根据BMI将本研究对象分为4组(如前所述),对4组的临床资料进行比较,结果显示,4组在性别、吸烟史、病因、6min步行距离、QRS波时限、NYHA心功能分级、左室射血分数、Log(NT-pro-BNP)方面的分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而4组的年龄、糖尿病病史、左室舒张末期容积、左室收缩末期容积数、左房内径之间的分布差异有显著性(P0.05)。5.以年龄、性别、BMI、LAD、LVEF、LVEDV、QRS波时限、6min步行距离等为自变量,以CRT有无应答作为因变量,作Logistic回归分析,结果显示BMI、LAD、LVEF与CRT应答有关。结论基础体质指数与CRT植入后的应答率有一定的关联,随着体质指数的增加,CRT植入后的无应答率降低。BMI可以作为CRT有无应答的预测指标之一。
【关键词】:心脏再同步化治疗 心力衰竭 6分钟步行距离 BMI
【学位授予单位】:郑州大学
【学位级别】:硕士
【学位授予年份】:2015
【分类号】:R541.6
【目录】:
- 摘要4-7
- Abstract7-12
- 符号说明12-13
- 前言13-15
- 1 资料与方法15-19
- 2 结果19-26
- 3 讨论26-32
- 4 结论32-33
- 5 参考文献33-37
- 综述部分 心脏再同步化治疗慢性心力衰竭的现状37-56
- 参考文献51-56
- 个人简历及学期间发表的论文56-57
- 致谢57
【参考文献】
中国期刊全文数据库 前3条
1 赵惠娟;王冬梅;;存活心肌及瘢痕负荷对心脏再同步化治疗效果的影响[J];中国心脏起搏与心电生理杂志;2010年03期
2 王方正;张澍;黄德嘉;华伟;孙宝贵;沈法荣;吴书林;王建安;方全;吴立群;王景峰;王冬梅;郭涛;陈新;中华医学会心电生理和起搏分会心脏再同步治疗专家工作组;;心脏再同步治疗慢性心力衰竭的建议[J];中华心律失常学杂志;2006年02期
3 李广平;叶岚;;心脏再同步化治疗:共识与争论[J];中国心血管杂志;2011年05期
,本文编号:1037519
本文链接:https://www.wllwen.com/yixuelunwen/xxg/1037519.html
最近更新
教材专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