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主页 > 医学论文 > 心血管论文 >

循环内皮细胞在心血管疾病中检测方法的建立与验证

发布时间:2017-10-16 04:13

  本文关键词:循环内皮细胞在心血管疾病中检测方法的建立与验证


  更多相关文章: 循环内皮细胞(CECs) 急性心肌梗塞(AMI) 血管内皮生长因子(VEGF) 流式细胞术


【摘要】:目的:循环内皮细胞(circulating endothelial cells,CECs)产生于血管损伤过程。血管损伤与多种疾病的发生息息相关,这其中包括了急性心肌梗塞(acute myocardial infarction,AMI)。因此CECs可能作为这些疾病的发生及预后标记物。本实验研究CECs在AMI病患和小鼠疾病模型的外周血中的水平,并监测其在预后中的表达状况。方法:基于标准流式细胞术的稳定,本实验组设计了多参数共同标记CECs体系,检测人体外周血中CECs的表达抗体为Hoechst33342+/CD45-/CD31+/CD146+/CD133-,检测小鼠外周血中CECs的表达抗体为Hoechst 33342+/CD45-/CD31+/KDR+/CD117-。首先,为了研究本设计体系的稳定性,本实验组构建了VEGF处理小鼠,收集其外周血,同时收集了AMI病患的外周血做组内稳定性检测。其次,为了研究此检测系统的有效性,本实验组用Real-time PCR和流式细胞术共同检测样品中CEC含量。最后,用流式检测临床的大量样本中CECs占外周血单核细胞群体的比例,这批临床样本包括61名AMI患者,45名健康成年人,以及19名治疗一个月后的AMI病患。结果:本实验做设计的基于流式细胞术的多参数共同标记CECs体系是准确可行。在AMI病患的外周血中CECs的水平确实显著高于正常健康机体外周血中CECs的含量。经过一个月的治疗,AMI病患外周血系统中CECs含量较治疗前有了明显的下降。结论:本实验设计建立的基于多抗体流式细胞术的CECs水平检测方法可针对AMI患者的诊断和预后进行更为精准的检测。
【关键词】:循环内皮细胞(CECs) 急性心肌梗塞(AMI) 血管内皮生长因子(VEGF) 流式细胞术
【学位授予单位】:上海交通大学
【学位级别】:硕士
【学位授予年份】:2015
【分类号】:R54
【目录】:
  • 摘要10-12
  • ABSTRACT12-14
  • 主要缩略词14-15
  • 第一部分 循环内皮细胞在急性心肌梗塞疾病中检测方法的设计及其临床有效性验证15-50
  • 前言15-20
  • 第一章 多参数共同标记CEC体系的设计与体系变异性检测20-37
  • 1.1 材料和方法20-30
  • 1.1.1 主要试剂和仪器20-22
  • 1.1.2 细胞培养22
  • 1.1.3 VEGF小鼠模型构建22
  • 1.1.4 人体外周血样本22-23
  • 1.1.5 外周血样本采集23
  • 1.1.6 流式细胞术检测血液样本23-26
  • 1.1.7 Real-time PCR检测CECs水平26-29
  • 1.1.8 实验变异性检测29
  • 1.1.9 统计学分析29-30
  • 1.2 结果30-35
  • 1.2.1 组内检测本实验数据的稳定性30-32
  • 1.2.2 Real-time PCR检测KDR基因表达对比流式细胞术检测CECs的含量32-33
  • 1.2.3 时间对CECs检测含量变化的影响33-35
  • 1.3 讨论35-37
  • 第二章 多参数共同标记CEC体系在临床中的应用37-45
  • 2.1 材料和方法37-41
  • 2.1.1 主要试剂和仪器37-38
  • 2.1.2 人体外周血样本38-39
  • 2.1.3 外周血样本采集39
  • 2.1.4 流式细胞术检测血液样本39-41
  • 2.1.5 统计学分析41
  • 2.2 结果41-44
  • 2.2.1 检验CECs在临床AMI病患中水平表达41-43
  • 2.2.2 检验CECs在临床AMI病患预后中水平表达43-44
  • 2.3 讨论44-45
  • 总结45-46
  • 参考文献(列出全部作者)46-50
  • 第二部分 叶酸受体靶标的近红外荧光探针的合成及其细胞成像性验证50-71
  • 前言50-55
  • 3.1 设计思路55-56
  • 3.2 仪器与试剂56-57
  • 3.3 目标化合物及中间体的合成57-60
  • 3.3.1 化合物3的合成57
  • 3.3.2 化合物5的合成57-58
  • 3.3.3 化合物6的合成58
  • 3.3.4 化合物7的合成58
  • 3.3.5 荧光染料的合成58
  • 3.3.6 目标产物FA-EDBEA-CS2的合成58-59
  • 3.3.7 目标产物的光学性质检测59
  • 3.3.8 细胞培养与成像59-60
  • 3.4 结果与讨论60-66
  • 3.4.1 荧光染料的合成60-61
  • 3.4.2 化合物3的合成61-62
  • 3.4.3 化合物 5、6、7 的合成62
  • 3.4.4 目标产物FA-EDBEA-CS2的合成62-63
  • 3.4.5 FA-EDBEA-CS2光谱性能的研究63-65
  • 3.4.6 FA-EDBEA-CS2的生物成像65-66
  • 3.5 讨论66-68
  • 参考文献(列出全部作者)68-71
  • 致谢71-72
  • 附录一 共同第一作者,已接受发表的文章72-80
  • 附录二 化学反应所合成的中间产物、目标产物的核磁(NMR),质谱(LMS)谱图80-83
  • 攻读硕士学位期间发表的学术论文83

【相似文献】

中国期刊全文数据库 前10条

1 马倩;操乐杰;;循环内皮细胞的研究新进展[J];实用临床医药杂志;2008年12期

2 杨映波;王正国;刘怀琼;;循环内皮细胞研究的意义及动向[J];国外医学.心血管疾病分册;1992年03期

3 杨映波,王正国,刘怀琼,朱佩芳,林水金;创伤时循环内皮细胞变化及其机理的实验和临床研究[J];重庆医药;1992年04期

4 曹国强,杨肇亨,杨映波,冯素珍;慢性肺原性心脏病患者循环内皮细胞检测及临床意义[J];当代医师杂志;1996年09期

5 曹国强,杨肇亨,冯素珍,杨映波;慢性阻塞性肺疾病患者循环内皮细胞变化及临床意义[J];中国实用内科杂志;1997年01期

6 彭文鸿,邹霞英,毛宝龄;慢性阻塞性肺疾病和肺心病患者循环内皮细胞变化[J];中国病理生理杂志;1998年04期

7 李艳华,张聪敏,石玉珍,左华;肺心病急性加重期活性氧代谢紊乱与循环内皮细胞变化关系的研究[J];中国实用内科杂志;2000年03期

8 张凤仙,刘冰,王树岩,隗冬梅,邢长虹,夏成青;新生儿胎粪吸入综合征血液中循环内皮细胞和血小板的变化及意义[J];中华儿科杂志;2001年06期

9 王清江,刘素琴,郭春燕,常永超,朗然,马国瑞;新生猪缺氧缺血性脑损伤模型中循环内皮细胞变化[J];中国当代儿科杂志;2001年01期

10 张萌,张伯礼;循环内皮细胞检测与中医药研究[J];天津中医学院学报;2001年01期

中国重要会议论文全文数据库 前7条

1 李宏伟;王春玲;修瑞娟;;循环内皮细胞的分离和检测[A];中国微循环学会第五届中国微循环学术大会论文摘要汇编[C];2004年

2 方玉强;黄岚;李爱民;宋耀明;晋军;耿昭华;于学军;;循环内皮细胞内皮脂肪酶表达与冠状动脉病变的关系及意义[A];中华医学会心血管病学分会第十次全国心血管病学术会议汇编[C];2008年

3 方玉强;黄岚;宋耀明;李爱民;晋军;覃军;耿召华;于学军;;循环内皮细胞内皮脂肪酶的表达与冠心病临床表现的关系[A];中华医学会心血管病学分会第十次全国心血管病学术会议汇编[C];2008年

4 任小葆;刘明华;尹昌林;;急性胰腺炎大鼠循环内皮细胞的变化及川芎嗪的作用[A];第十一次全国急诊医学学术会议暨中华医学会急诊医学分会成立二十周年庆典论文汇编[C];2006年

5 辛达临;邹霞英;陈小容;张德明;宁邵辉;;西拉普利(Cilazapril)对右心室、肺动脉压和肺动脉及循环内皮细胞的影响[A];中国保健医学研究会心脏学学会全国第一届心脏学学术会议论文汇编[C];1995年

6 李尚珠;刘春华;黄平平;付仁敏;吴立华;王书桂;钱冠清;;川芎素对系统性硬皮病患者循环内皮细胞的影响[A];第四届全国中西医结合风湿类疾病学术会议论文汇编[C];2000年

7 杨跃进;张健;高润霖;吴永健;阮英茆;;通心络等药物对兔急性心肌梗死晚期再灌注时血中内皮素、一氧化氮、循环内皮细胞及梗死面积影响的对比研究[A];第六次全国中西医结合心血管会学术会议论文汇编[C];2002年

中国重要报纸全文数据库 前1条

1 常丽君;查血液循环内皮细胞可知是否有心脏病[N];科技日报;2014年

中国博士学位论文全文数据库 前1条

1 王春玲;急性冠状动脉综合征患者血管新生与循环内皮细胞的研究[D];中国协和医科大学;2005年

中国硕士学位论文全文数据库 前8条

1 王兴霞;子宫内膜癌患者外周血循环内皮细胞的检测及其临床意义[D];河北医科大学;2015年

2 吴晴;循环内皮细胞在心血管疾病中检测方法的建立与验证[D];上海交通大学;2015年

3 王红宇;循环内皮细胞计数与先心病继发肺动脉高压的相关性[D];郑州大学;2011年

4 张景遥;肾综合征出血热循环内皮细胞计数及黏着斑激酶表达的研究[D];山东大学;2008年

5 刘进亮;创伤后脑缺血的实验研究[D];新疆医科大学;2014年

6 闫庆贺;循环内皮细胞数目变化与术后继发ARDS相关性的研究[D];天津医科大学;2014年

7 刘香兰;有氧运动对中老年高血压病患者内皮细胞、内皮素-1和一氧化氮的影响[D];山东体育学院;2007年

8 余家玉;急性冠状动脉综合征循环内皮细胞微颗粒和hs-CRP的变化及临床意义[D];苏州大学;2008年



本文编号:1040536

资料下载
论文发表

本文链接:https://www.wllwen.com/yixuelunwen/xxg/1040536.html


Copyright(c)文论论文网All Rights Reserved | 网站地图 |

版权申明:资料由用户e8ff2***提供,本站仅收录摘要或目录,作者需要删除请E-mail邮箱bigeng88@qq.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