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主页 > 医学论文 > 心血管论文 >

ACE抑制肽的设计与抗酶解,抑制机理的研究

发布时间:2017-11-01 19:30

  本文关键词:ACE抑制肽的设计与抗酶解,抑制机理的研究


  更多相关文章: 血管紧张素转化酶 ACE抑制肽 抗酶解 抑制机制


【摘要】:目的:高血压是心血管疾病的重要危险因素,开发安全有效且无副作用的降压药物是预防和治疗高血压病的首要任务。ACE抑制肽因其安全性高,毒副作用小等优点作为新型降压作用的功能食品具有重要的研究意义。本研究以花生蛋白源ACE抑制肽(KIFLRLS)为母肽,ACE抑制率为69%。通过对净电荷和疏水性这两个重要结构参数的改变,设计了一系列的衍生肽,研究净电荷及疏水性对ACE抑制肽活性,抗酶解,及与ACE相互作用的影响和规律,作为研究和开发降压肽功能食品的实验依据。 方法:对净电荷(Q)+2,疏水性残基比率(H)57%的母肽ACEIP用序列修饰法设计得到一系列的衍生肽(P1:Q=0,H=57%,P2:Q=0,H=42%,P3:Q=0,,H=71%,P4:Q=+1,H=71%,P5:Q=+1,H=57%,P6:Q=+1,H=42%,P7:Q=+2,H=42%,P8:Q=+2,H=71%),用预测软件分析了母肽及衍生肽的理化性质。MTT法研究其对肿瘤细胞生长的影响,并用HPLC研究了其在胃蛋白酶及胰蛋白酶酶解后的保留率。探讨了体外活性与净电荷,疏水性之间的关系,并根据荧光光谱和分子对接来探究ACE抑制肽与ACE的相互作用模式。 结论:MTT实验表明,母肽及衍生肽对HepG2细胞的抑制作用与净电荷呈显著正相关(P<0.05)。母肽与衍生肽在胃蛋白酶(0.01mg/mL)水解2h后,P3,P4,P8的抗胃蛋白酶酶解性质最好,在2h后保留率均在70%以上,其余肽的保留率均在50%左右;胰蛋白酶(0.01mg/mL)水解2h后,P1,P5,ACEIP抗胰蛋白酶酶解的性质较弱,保留率均在40%左右,其余肽的保留率均在50%以上。相关性分析表明净电荷对其抗酶解的影响较小,其疏水性对其抗酶解的性质呈正相关(P<0.05),在相同的酶解条件下,相对疏水性高的肽水解度低。在经过消化酶水解后,虽然母肽及衍生肽均有所降解,但其抑制活性并没有相应的下降, P2,P7,P8经胃蛋白酶水解后ACE抑制活性还有所上升。体外活性实验表明,疏水性高的肽ACE抑制活性要优于其他肽。通过荧光光谱的研究发现P1,P2,P4,P6对ACE的荧光猝灭是通过与ACE形成结合物或者与ACE分子发生动态碰撞引起的;P3,P5,P8,ACEIP与ACE的荧光猝灭在低浓度下以静态为主,高浓度时动态分子碰撞与静态分子结合同时发生;而P6,P7并没有进入到ACE分子内部,只是猝灭了蛋白分子表面氨基酸的荧光。通过分子对接,发现P1,P2,P4,ACEIP均能与ACE的活性中心的Zn2+和其附近的氨基酸(His383/His387/Glu411)产生作用,而显示出其良好的抑制活性。
【关键词】:血管紧张素转化酶 ACE抑制肽 抗酶解 抑制机制
【学位授予单位】:江南大学
【学位级别】:硕士
【学位授予年份】:2014
【分类号】:R544.1;R151.3
【目录】:
  • 摘要3-4
  • Abstract4-6
  • 主要缩略词汇总6-7
  • 目录7-9
  • 1 绪论9-17
  • 1.1 肾素-血管紧张素系统9-10
  • 1.2 血管紧张素转化酶(ACE)10-11
  • 1.3 ACE 抑制剂(ACEI)11
  • 1.4 ACE 抑制肽11-13
  • 1.4.1 概述11-13
  • 1.4.2 ACE 抑制肽结构与活性的关系13
  • 1.5 活性肽的结构与抗酶解13-14
  • 1.6 分子对接14-15
  • 1.6.1 概述14-15
  • 1.6.2 ACE 的晶体结构15
  • 1.7 待解决的问题及主要研究内容15-16
  • 1.8 研究目的及意义16-17
  • 2 材料与方法17-22
  • 2.1 试剂与仪器17
  • 2.1.1 主要实验原料及试剂17
  • 2.1.2 实验仪器17
  • 2.2 实验方法17-21
  • 2.2.1 ACE 抑制肽的衍生肽的设计17-18
  • 2.2.2 肽的理化性质分析18
  • 2.2.3 理论酶解分析18
  • 2.2.4 肽的合成18-19
  • 2.2.5 ACE 抑制活性的体外测活19
  • 2.2.6 肽对肿瘤细胞的毒性分析19-20
  • 2.2.7 酶解分析20
  • 2.2.8 ACE 抑制肽的荧光效应与猝灭机制20-21
  • 2.2.9 分子对接21
  • 2.3 数据分析21-22
  • 3 结果与讨论22-42
  • 3.1 ACE 抑制肽及衍生肽序列22
  • 3.2 母肽及衍生肽理化特性分析22-23
  • 3.3 母肽及衍生肽酶解理论分析23
  • 3.4 肽的体外 ACE 抑制活性23-24
  • 3.5 肽对 HepG2 细胞毒性的分析24-25
  • 3.6 酶解分析25-28
  • 3.6.1 母肽及衍生肽与胃蛋白酶酶解反应分析25-26
  • 3.6.2 母肽及衍生肽与胰蛋白酶酶解反应分析26-27
  • 3.6.3 母肽及衍生肽酶解前后的活性比较27
  • 3.6.4 相关性分析27-28
  • 3.7 肽的荧光效应与猝灭机制28-30
  • 3.8 分子对接30-42
  • 主要结论与展望42-44
  • 主要结论42
  • 展望42-44
  • 致谢44-45
  • 参考文献45-51
  • 附录A:作者在攻读硕士学位期间发表的论文51-52
  • 附录B:分子对接结果52-56

【参考文献】

中国期刊全文数据库 前3条

1 黄文奕;血管紧张素转换酶抑制剂的药理机制及其临床应用[J];抗感染药学;2005年03期

2 于婷婷;韩飞;陈光;;大豆降压肽研究进展[J];粮油食品科技;2008年02期

3 张碧玫,余文博;作用于RAAS的抗高血压药研究进展[J];药学进展;2005年03期



本文编号:1128212

资料下载
论文发表

本文链接:https://www.wllwen.com/yixuelunwen/xxg/1128212.html


Copyright(c)文论论文网All Rights Reserved | 网站地图 |

版权申明:资料由用户6db0c***提供,本站仅收录摘要或目录,作者需要删除请E-mail邮箱bigeng88@qq.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