高龄冠心病患者PCI术后发生院内不良心脑血管事件危险因素分析及危险评估模型的构建
发布时间:2017-11-03 21:03
本文关键词:高龄冠心病患者PCI术后发生院内不良心脑血管事件危险因素分析及危险评估模型的构建
更多相关文章: 高龄 冠心病 经皮冠状动脉介入治疗 危险因素 危险评估
【摘要】:研究背景:经皮冠状动脉介入治疗(percutaneous coronary intervention,PCI)相关技术的不断进步使得其适用人群范围不断拓展,越来越多的高龄患者从中获益。然而,高龄冠心病患者有着自身的生理特点,合并症多,冠状动脉病变复杂,PCI术后不良心脑血管事件的发生概率高。因此,明确高龄冠心病患者PCI术后发生院内不良心脑血管事件的独立危险因素,建立预测高龄冠心病患者PCI术后发生院内不良心脑血管事件的危险评估模型,对指导医务人员进行全程、全面评估,主动开展风险管理具有重要意义。目的:探讨并明确高龄冠心病患者PCI术后发生院内不良心脑血管事件的独立危险因素,建立预测高龄冠心病患者PCI术后发生院内不良心脑血管事件的危险评估模型。方法:连续入选我院2005年1月至2010年12月共计1007例接受PCI治疗的高龄冠心病患者(年龄≥75岁)病例资料作为研究组。通过单因素及多因素Logistic回归分析确定院内不良心脑血管事件发生的独立危险因素,建立预测高龄冠心病患者发生院内不良心脑血管事件的多因素Logistic回归模型,并在此基础上,通过相应的数学运算原理,对已建立的多因素Logistic回归模型函数方程中各个危险因素的回归系数进行转化并重新赋予整数分值,构建起利于临床使用的较为简便的危险评分体系,并绘制出危险评分—概率曲线,做出危险分层,最终构建起高龄冠心病患者PCI术后发生院内不良心脑血管事件的危险评估模型。与此同时,收集我院2011年1月至2012年12月共计527例接受PCI治疗的高龄冠心病患者(年龄≥75岁)病例资料作为验证组,对该危险评估模型进行验证,检验其受试者工作特征(ROC)曲线下面积和Hosmer-Lemeshow拟合优度,判断其预测辨识能力及拟合校正性能。结果:(1)研究组1007例患者共40例发生院内不良心脑血管事件,发生率4.0%;验证组527例患者共17例发生院内不良心脑血管事件,发生率3.2%;(2)研究组多因素Logistic回归分析提示7个独立危险因最终入选PCI危险评估模型并赋予相应分值如下:急诊PCI治疗(3分)、肾功能不全(2分)、左主干病变(2分)、糖尿病(1分)、急性心肌梗死(1分)、C型病变(1分),植入支架≥3枚(1分);(3)危险评估模型中危险因素评分从1分到3分不等,最低分1分,最高分3分,总分为0~11分,不良心脑血管事件的预测发生率随评分的升高呈上升趋势,随着分值从0分升至11分,预测发生院内不良心脑血管事件的概率由0.002升至0.967;(4)危险评估模型中,PCI危险总评分≤2分为低危组,总分3~5分为中危组,总分≥6分为高危组;各个危险分层实际不良心脑血管事件发生率分别为低危组0.8%、中危组8.9%、高危组46.3%;(5)验证提示该危险评估模型应用于研究组及验证组患者时均表现出良好的辨识能力及拟合校正性能(ROC曲线下面积分别为0.91、0.89,Hosmer-Lemeshow拟合优度P值分别为0.658、0.586)。结论:最终构建起的PCI危险评估模型能够较为准确地预测高龄冠心病患者PCI术后发生院内不良心脑血管事件,经过验证该模型对于高危人群具有良好的预测识别能力及拟合校正性能,同时该模型还具有简单、易用的特点,能够使临床医生较为科学且全面的评估多个危险因素共存时不良结局事件发生的概率,为PCI术后院内不良心脑血管事件的预防及合理治疗策略的制定提供科学依据。
【学位授予单位】:第二军医大学
【学位级别】:硕士
【学位授予年份】:2015
【分类号】:R541.4
【参考文献】
中国期刊全文数据库 前3条
1 盛博;陈炜;程宇彤;;高龄急性心肌梗死患者临床特点分析[J];海南医学院学报;2011年03期
2 吴晓燕;陈士巧;朱艳华;宋超;;老年无保护冠状动脉左主干狭窄特点和介入治疗后随访分析[J];医学影像学杂志;2011年04期
3 ;中国成人血脂异常防治指南[J];中华心血管病杂志;2007年05期
,本文编号:1137863
本文链接:https://www.wllwen.com/yixuelunwen/xxg/1137863.html
最近更新
教材专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