原发免疫性血小板减少症负调控分子PD-1和CTLA-4表达研究
本文关键词:原发免疫性血小板减少症负调控分子PD-1和CTLA-4表达研究
更多相关文章: 程序性死亡因子-1 细胞毒T淋巴细胞相关抗原-4 血小板 糖皮质激素 免疫细胞活化 免疫抑制 细胞因子
【摘要】:目的:原发免疫性血小板减少症(primary immune thrombocytopenia, ITP)是由于自身免疫功能异常导致血小板的破坏加快和血小板产生受阻从而出现的血小板减少症。关于其细胞免疫紊乱发病机制中以自身反应性T淋巴细胞的活化最为关键。而在T淋巴细胞的活化过程中若负调控分子表达不足或缺陷,将破坏机体免疫耐受,从而出现自身免疫疾病。但关于负调控分子程序性死亡因子-1(PD-1)和细胞毒T淋巴细胞相关抗原-4(CTLA-4)对ITP发病的影响有待进一步的证实。因此,本实验通过检测ITP患者PD-1和CTLA-4及相关细胞因子的表达水平,探索PD-1和CTLA-4与ITP发病的相关性,从而探寻治愈ITP的新靶点。研究方法:收集2014年5月至2014年11月期间兰州大学第二医院血液科新诊断ITP患者20例及健康对照者20例,所有病例均采用口服泼尼松标准方案治疗。在治疗前和治疗4周后采集外周血,检测ITP患者外周静脉血血小板计数在治疗前后变化,并采用流式细胞术检测CD4+T和CD8+T淋巴细胞上PD-1、CTLA-4的表达,应用ELISA检测与PD-1、CTLA-4相关的细胞因子表达。研究结果:ITP患者治疗前外周血CD4+PD-1+、CD8+PD-1+T淋巴细胞比值相对于HD组均有所降低,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治疗后CD4+PD-1+、CD8+PD-1+T淋巴细胞比例较治疗前升高,具有显著差异。ITP患者治疗后CD4+CTLA-4+T(1.35±0.48%)和CD8+CTLA-4+淋巴细胞(0.68±0.32%)比例较治疗前及健康组均升高,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1)。ITP组在经糖皮质激素治疗后,IL-2表达较治疗前明显减少,PD-1的表达与IL-2呈成负相关。在TGFβ1表达方面,ITP组治疗后其较治疗前明显升高,CTLA-4的表达与TGFβ1的表达变化成明显正相关。结论:ITP发病机制可能与负调控分子PD-1、CTLA-4及相关细胞因子IL-2、TGFβ1有关。CTLA-4与TGFβ1的表达呈正相关,PD-1与IL-2的表达呈负相关。糖皮质激素促进负调控分子PD-1及CTLA-4的表达,抑制IL-2分泌,促进细胞因子TGFβ1分泌,促使负性调控通路发挥抑制作用,在一定程度上改善了ITP患者的免疫功能紊乱。
【学位授予单位】:兰州大学
【学位级别】:硕士
【学位授予年份】:2015
【分类号】:R558.2
【相似文献】
中国期刊全文数据库 前10条
1 罗晓丹;刘启发;;细胞因子与慢性移植物抗宿主病关系研究[J];中国实用内科杂志;2007年03期
2 李晓红;盛光耀;;儿童特发性血小板减少性紫癜多项细胞因子测定价值研究[J];现代预防医学;2011年15期
3 曹雪涛;第二届国际细胞因子会议评介[J];中国免疫学杂志;1990年03期
4 曹雪涛,叶天星,杜平;细胞因子和细胞因子网络的基础研究进展[J];国外医学(免疫学分册);1990年05期
5 曹雪涛,叶天星,杜平;细胞因子和细胞因子网络的临床研究进展[J];国外医学(免疫学分册);1990年05期
6 史久华;细胞因子与疾病[J];国外医学.预防.诊断.治疗用生物制品分册;1993年05期
7 刘卫京,吕秋军;细胞因子小分子模拟物研究进展[J];药学学报;2000年11期
8 孟宪钧;外科感染和细胞因子[J];中国实用外科杂志;2000年12期
9 ;《细胞因子研究方法学》工具书出版[J];中华微生物学和免疫学杂志;2000年03期
10 赵武述;细胞因子研究的临床意义及展望[J];中华检验医学杂志;2000年04期
中国重要会议论文全文数据库 前10条
1 王志国;陈波;肖亮;张颢;展昭民;张伯龙;马军;;细胞因子在急性移植物抗宿主病中的临床研究[A];第12届全国实验血液学会议论文摘要[C];2009年
2 窦永喜;景志忠;候俊琳;骆学农;才学鹏;;细胞因子及其应用研究进展[A];中国畜牧兽医学会家畜寄生虫学分会第五次代表大会暨第八次学术研讨会论文集[C];2004年
3 窦永喜;景志忠;候俊琳;骆学农;才学鹏;;细胞因子及其应用研究进展[A];中国畜牧兽医学会家畜寄生虫学分会第五次代表大会暨第八次学术研讨会论文集[C];2004年
4 窦永喜;景志忠;候俊琳;骆学农;才学鹏;;细胞因子及其应用研究进展[A];中国畜牧兽医学会家畜寄生虫学分会第五次代表大会暨第八次学术研讨会论文集[C];2004年
5 张凤蕴;吕雪莹;于伟玲;王丽群;王琳;李殿俊;;实验性变态反应性脑脊髓炎几种细胞因子的检测[A];庆祝黑龙江省免疫学会成立十周年(1993—2003)论文集[C];2003年
6 邹峥;张淑华;柯江维;;小儿幼年类风湿关节炎细胞因子产生及干预的研究[A];全国自身免疫性疾病专题研讨会暨第十一次全国风湿病学学术年会论文汇编[C];2006年
7 邹峥;张淑华;柯江维;;小儿幼年类风湿关节炎细胞因子产生及干预的研究[A];全国自身免疫性疾病专题研讨会暨第十一次全国风湿病学学术年会论文汇编[C];2006年
8 邹峥;张淑华;柯江维;华学明;刘小惠;;小儿幼年特发性关节细胞因子产生及干预的研究[A];中华医学会第十四次全国儿科学术会议论文汇编[C];2006年
9 万遂如;;细胞因子与细胞因子疗法[A];中国畜牧兽医学会动物传染病学分会第十二次学术研讨会论文集[C];2007年
10 刘占国;袁小彭;罗宇维;何懿;孙尔维;;通过细胞因子谱评估免疫抑制剂对人免疫状态的作用[A];全国临床免疫检验研讨会暨第六届全国临床免疫学术会议论文汇编[C];2009年
中国重要报纸全文数据库 前10条
1 仇逸;口服细胞因子治疗肿瘤将获突破[N];医药经济报;2009年
2 通讯员 何育萍 记者 王玉华;我省细胞因子研究获重大突破[N];湖北日报;2001年
3 徐州市第一人民医院血液科 张鲁勤;白介素18等细胞因子在非恶性血液病中的作用及临床研究[N];徐州日报;2005年
4 安徽医科大学临床药理研究所徐叔云 魏伟 王华 吴成义 李常玉;细胞因子是柄双刃剑[N];中国医药报;2003年
5 本报特约通讯员 吴志军;向一个个“第一”冲击[N];解放军报;2002年
6 王振坤;人体的血液防线之一[N];家庭医生报;2007年
7 ;独辟蹊径 追根溯源[N];中国医药报;2003年
8 新言;中医证的本质是细胞因子吗?[N];科技日报;2005年
9 王苏平;探究中医证本质[N];健康报;2004年
10 清华;世界多肽药物的研发概况[N];中药报;2001年
中国博士学位论文全文数据库 前10条
1 李海军;白细胞介素-21在乙型肝炎病毒感染中的作用研究[D];第三军医大学;2015年
2 杨彬珧;血浆细胞因子与心率变异性和急性冠脉综合征发病风险的关联性研究[D];华中科技大学;2014年
3 石一宁;增生性玻璃体视网膜病变中炎前细胞因子的研究[D];第四军医大学;1998年
4 牛忠英;三种细胞因子对牙周膜纤维细胞功能和基因调节作用的研究[D];第四军医大学;1991年
5 夏红天;细胞因子与肝癌血管内皮细胞生长的临床研究[D];中国人民解放军军医进修学院;2006年
6 陈力航;IL-18,IL-33对Th1,Th2细胞因子的表达调控在原发免疫性血小板减少症发病中的作用[D];复旦大学;2013年
7 羊继平;肾移植供受者细胞因子及细胞因子受体基因多态性对近期移植效果的影响[D];第二军医大学;2003年
8 陈刚;人TH2细胞因子对异种血管内皮细胞保护作用及其机制的实验研究[D];第二军医大学;2004年
9 杨纪华;SCLC外周血免疫相关细胞因子与疗效和预后的关系[D];中国人民解放军医学院;2014年
10 杨艳;广西地区人群细胞因子基因多态性分析及其与肝细胞癌易感性的研究[D];广西医科大学;2011年
中国硕士学位论文全文数据库 前10条
1 钟树玉;复方补筋片对绝经后膝骨关节炎血浆中性激素与细胞因子的影响[D];福建中医药大学;2015年
2 高雁怩;ALV-J感染后细胞因子变化规律及其促进IL-6产生的机制与效应研究[D];中国农业科学院;2015年
3 陈姣;原发免疫性血小板减少症负调控分子PD-1和CTLA-4表达研究[D];兰州大学;2015年
4 黄琼;改良细胞因子鸡尾酒诱导肺腺癌细胞总RNA转染树突状细胞疫苗抗肿瘤效应的体内研究[D];安徽医科大学;2015年
5 于炳旗;恶性肿瘤精神创伤后应激障碍患者的发病特点及血清炎性因子水平的研究[D];河北大学;2015年
6 牛小慧;双氢青蒿素联合顺铂对荷瘤大鼠细胞因子的影响[D];山西医科大学;2015年
7 孙聪聪;骨髓增殖性肿瘤中JAK2V617F突变及IL-6、TNF-α、IL-32、IL-37的定量测定及相关性研究[D];山东大学;2015年
8 李少慧;乳酸杆菌对细胞因子及TLR-NF-κB途径的调节作用研究[D];哈尔滨工业大学;2015年
9 董杰;多肽及γ链细胞因子对慢性HBV感染者CD8~+T细胞上Tim-3的表达影响[D];第四军医大学;2015年
10 李健;不同类型红斑狼疮患者血清中细胞因子的表达模式及意义[D];第三军医大学;2015年
,本文编号:1144282
本文链接:https://www.wllwen.com/yixuelunwen/xxg/1144282.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