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主页 > 医学论文 > 心血管论文 >

非瓣膜性房颤患者半乳凝集素-3表达水平研究

发布时间:2017-11-11 08:13

  本文关键词:非瓣膜性房颤患者半乳凝集素-3表达水平研究


  更多相关文章: 心房颤动 半乳凝集素-3 左房内径 N-末端脑钠肽前体


【摘要】:目的:通过观察非瓣膜性房颤患者血清Galectin-3表达水平,分析其与血清NT-proBNP、左房内径、左室射血分数、CHA2DS2-VASC评分的相关性,探讨血清Galectin-3与非瓣膜性房颤的关系。方法:收集南华大学附属第一医院心血管内科2015年4月至9月期间收治的住院患者共180例,根据患者病史、标准12导联心电图、动态心电图结果入组。阵发性房颤组(Paroxysmal atril fibrillation,Paroxysmal AF)60例,持续性房颤组(Persisten atril fibrillation,Persisten AF)60例,窦性心律组(Sinus rhythm,SR)60例,所有房颤患者均为非瓣膜性房颤。非瓣膜性房颤患者根据CHA2DS2-VASC评分入组,0-1分组为53例,2-3分组为57例,≥4分组为10例。采集个人资料(包括年龄、性别、既往病史、口服药物史等),入院次日清晨空腹静脉采血,测定血清Galectin-3、NT-proBNP、血糖、血脂、心肌酶谱、肝功能、肾功能、C-反应蛋白等,心脏超声测定LAD、LVEF值。统计学方法分析阵发性房颤、持续性房颤和窦律患者血清Galectin-3表达水平的差异,分析非瓣膜性房颤血清Galectin-3表达水平与血清NT-pro BNP水平、LAD、LVEF值、CHA2DS2-VASC评分的相关性。结果:1、持续性房颤组血清Galectin-3、NT-proBNP水平及LAD值明显高于阵发性房颤组(P0.05);阵发性房颤组血清Galectin-3、NT-proBNP水平及LAD值明显高于窦律组(P0.05)。2、pearson直线相关性分析:非瓣膜性房颤患者血清Galectin-3水平与LAD值正性相关(r=0.283,P0.05),与血清NT-proBNP水平呈正性相关(r=0.351,p0.05),与lvef值相关性不显著(r=-0.104,p=0.205)。3、非瓣膜性房颤患者cha2ds2-vasc评分≥4分组血清galectin-3水平较2-3分组明显升高(p0.05);2-3分组血清galectin-3水平较0-1分组明显升高(p0.05)。4、多因素logistic回归分析,结果显示,血清galectin-3水平、lad值为有意义的变量,血清galectin-3水平(or=1.551,95%ci=1.038-2.318,p=0.030),有统计学意义,提示血清galectin-3水平与房颤的易患性有关,血清galectin-3值每升高1ng/ml,房颤患病风险增加1.551倍;lad值(or=1.268,95%ci=1.039-1.549,p=0.020),有统计学意义,提示lad值与房颤的易患性有关,左房内径每增加1mm,房颤患病风险增加1.268倍。多因素cox回归分析,结果显示,血清galectin-3水平、lad值为有意义的变量,血清galectin-3水平(hr:1.280,95%ci:1.072-1.529,p=0.006),有统计学意义,提示血清galectin-3水平与房颤的生存风险有关,血清galectin-3值每升高1ng/ml,房颤所致脑卒中及心血管事件发病风险增加1.280倍;lad值(hr:1.098,95%ci:1.012-1.192,p=0.025),有统计学意义,提示lad值与房颤的生存风险有关,左房内径每增加1mm,房颤所致脑卒中及心血管事件发病风险增加1.098倍。结论:1、非瓣膜性房颤患者血清galectin-3水平较窦律患者高,持续性房颤患者高于阵发性房颤患者;galectin-3可能参与房颤的发病机制。2、非瓣膜性房颤患者血清galectin-3水平与血清nt-probnp水平、lad值均正性相关。3、非瓣膜性房颤CHA2DS2-VASC评分分值高的患者,血清Galectin-3水平高;Galectin-3可能为CHA2DS2-VASC评分的有益补充。4、非瓣膜性房颤患者的易患性和生存风险与左房内径、血清Galectin-3值相关。
【学位授予单位】:南华大学
【学位级别】:硕士
【学位授予年份】:2016
【分类号】:R541.75

【相似文献】

中国期刊全文数据库 前10条

1 李晓烨;王齐兵;吕迁洲;;非瓣膜性房颤患者抗凝药物临床应用情况分析[J];中国临床药学杂志;2013年03期

2 张亚辉;胡文标;;慢性非瓣膜性房颤患者心电图f波特点分析[J];中国医学创新;2013年33期

3 Pérez-Gómez F. ,Alegra E. ,Berjón J ,杜媛;瓣膜性和非瓣膜性房颤患者中抗血小板药物、抗凝药物或二者联合应用的随机多中心研究[J];世界核心医学期刊文摘(心脏病学分册);2005年03期

4 王超权;刘初民;;糖代谢异常对非瓣膜性房颤患者血液流变学的影响分析[J];安徽医药;2008年01期

5 李春元;抗凝剂与阿司匹林预防非瓣膜性房颤患者中风效果比较[J];国外医学.药学分册;2003年04期

6 王海彦;非瓣膜性房颤并发脑栓塞的临床观察[J];现代医药卫生;2005年07期

7 王丹;董平栓;;非瓣膜性房颤患者血中纤维化指标的水平及意义[J];医学信息(中旬刊);2011年03期

8 刘强;徐智;毛威;;中西医结合治疗非瓣膜性房颤疗效观察[J];北京中医药;2011年09期

9 赵欣,刘志华,王立志;非瓣膜性房颤并发脑栓塞的危险因素分析[J];苏州大学学报(医学版);2002年03期

10 杨志宏,洪梅,秦永文;非瓣膜性房颤患者血栓性脑卒中的预防[J];国外医学.心血管疾病分册;2005年01期

中国重要会议论文全文数据库 前10条

1 陈皆春;;非瓣膜性房颤与脑栓塞[A];中华医学会第七次全国神经病学学术会议论文汇编[C];2004年

2 彭若宇;梁燕琼;陈佑明;侯庆臻;戴文华;彭芊芊;周轶;;非瓣膜性房颤脑梗死患者凝血因素和c-反应蛋白的临床研究[A];第十一届全国血栓与止血学术会议暨血栓栓塞性疾病(血栓与止血)基础与临床研究进展学习班论文摘要汇编及学习班讲义[C];2007年

3 苏江莲;;非瓣膜性房颤患者缺血性脑卒中危险因素暴露水平与聚集分析[A];第四届全国血脂分析与临床学术研讨会暨第九届全国脂蛋白学术会议论文汇编[C];2008年

4 吴俊;许俊堂;;非瓣膜性房颤高凝状态指标与抗栓治疗监测[A];第四届全国临床检验学术会议论文汇编[C];2006年

5 孙燕;赵金龙;;华法林在预防非瓣膜性房颤血栓栓塞中的安全性评价[A];2006年浙江省心血管病学学术年会论文汇编[C];2006年

6 蔡若蔚;洪志林;王凌星;;非瓣膜性房颤并发脑栓塞溶栓治疗的效果及安全性分析[A];第九次全国神经病学学术大会论文汇编[C];2006年

7 孙颖;谢国璐;张学义;王志浩;钟明;张运;郑兆通;张薇;;非瓣膜性房颤中颈动脉粥样斑块对脑卒中的贡献及房颤对颈动脉斑块的影响[A];第十届全国超声心动图学术会议论文[C];2010年

8 刘强;沈金龙;蒋超鹏;毛威;;粘附分子的表达与非瓣膜性房颤的相关性研究[A];2013年浙江省心电生理与起搏学术年会论文汇编[C];2013年

9 吴俊;;非瓣膜性房颤高凝状态指标与抗栓治疗监测[A];第五次全国中青年检验医学学术会议论文汇编[C];2006年

10 蔡宏文;叶武;华军益;毛威;;非瓣膜性心房颤动并发脑栓塞的临床观察[A];2007年浙江省心电生理与起搏学术年会论文汇编[C];2007年

中国重要报纸全文数据库 前6条

1 ;莫让房颤致卒中[N];中国医药报;2014年

2 本报记者 连漪;只有实践能让创新梦想成真[N];健康报;2014年

3 本报记者 裘炯华;市场落点在技术和材料[N];医药经济报;2014年

4 刘云涛;一场关于心与脑的对话[N];中国医药报;2005年

5 记者 朱国旺;房颤抗凝不用犹豫[N];中国医药报;2011年

6 伊瑶;拜瑞妥获准用于卒中预防[N];医药经济报;2011年

中国硕士学位论文全文数据库 前10条

1 吴岩熹;非瓣膜性房颤患者卒中评分对比及抗凝治疗分析[D];河北医科大学;2015年

2 吕新会;冠心病合并非瓣膜性房颤中医证治规律分析[D];北京中医药大学;2016年

3 王婧;左心房大小与非瓣膜性房颤卒中风险关系的临床研究[D];山东大学;2016年

4 黄丹青;经食管实时三维超声心动图评价非瓣膜性房颤患者二尖瓣的结构和功能[D];郑州大学;2016年

5 胡红玲;非瓣膜性房颤患者脑卒中的防治新进展[D];重庆医科大学;2016年

6 张谊;心源性脑卒中诊断的血清标志物NT-proBNP研究[D];第四军医大学;2016年

7 曾山;2442例非瓣膜性心房颤动住院患者临床资料分析[D];南昌大学;2016年

8 谈颖;非瓣膜性房颤患者半乳凝集素-3表达水平研究[D];南华大学;2016年

9 吴昂恒;非瓣膜性房颤患者血清MicroRNA-29b和MMP-9水平研究[D];南华大学;2016年

10 冯少丹;非瓣膜性房颤患者脑卒中类型及发病机制分析[D];福建医科大学;2008年



本文编号:1170536

资料下载
论文发表

本文链接:https://www.wllwen.com/yixuelunwen/xxg/1170536.html


Copyright(c)文论论文网All Rights Reserved | 网站地图 |

版权申明:资料由用户1eb70***提供,本站仅收录摘要或目录,作者需要删除请E-mail邮箱bigeng88@qq.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