动脉粥样硬化炎症机制的再认识
本文关键词:动脉粥样硬化炎症机制的再认识
更多相关文章: 病理学与病理生理学 动脉粥样硬化 炎症反应 分子标志 修饰脂蛋白 基因多态性
【摘要】:虽然1856年就已提出动脉粥样硬化是动脉内膜炎症的观点长期未被普遍接受,炎症反应在许多疾病特别是慢性疾病过程中存在已是不争的事实。炎症反应在动脉粥样硬化从起始发病到出现临床事件都发挥重要作用的认识也已获得广泛认同,因而对动脉粥样硬化炎症机制进行重新审视,特别是对近年来有关研究成果加以梳理,无疑有益于我们对动脉粥样硬化发病机理的更深理解和防治措施的合理制订。本文概要介绍动脉粥样硬化炎症机制的近代观点以及脂蛋白、分子标志和遗传等几个方面在炎症机制中的可能作用。
【作者单位】: 南京医科大学动脉粥样硬化研究中心
【分类号】:R543.3
【正文快照】: 人类对动脉粥样硬化(atherosclerosis,As)的研究已逾百年,众多发病假说先后被提出,但其确切病因和发病机制迄今尚未完全阐明。早在1856年德国病理学家Virchow就提出As是动脉内膜炎症的观点,但一直未被普遍接受。随着研究不断深入,逐渐发现As的病理变化存在变质、渗出和增生等
【参考文献】
中国期刊全文数据库 前1条
1 徐也鲁;动脉粥样硬化——一种慢性炎症过程[J];中国动脉硬化杂志;2001年02期
【共引文献】
中国期刊全文数据库 前10条
1 朱青;胡晨;蒋凤荣;殷书梅;卞慧敏;;通塞脉片对动脉粥样硬化大鼠CD40及CD40L表达的影响[J];中华中医药杂志;2011年01期
2 文开新;王成章;严学兵;吴鹏举;李振田;;黄酮类化合物生物学活性研究进展[J];草业科学;2010年06期
3 高振香;李晔;;急性心梗行急诊冠脉支架植入术联合应用氯比格雷和巴米尔的临床观察[J];当代医学;2010年17期
4 张宝臣;白瑞军;;脂蛋白(a)与动脉粥样硬化相关性的研究进展[J];中国医药导刊;2008年04期
5 黑希贵;丁红梅;;血清高敏C-反应蛋白与冠状动脉病变程度的分析[J];临床医学;2011年12期
6 任更朴;王晓萍;张树仁;齐子芳;;急性脑梗死患者血清Lp(a)、CRP、D-D、FG含量及临床意义[J];放射免疫学杂志;2009年02期
7 洪楷;丁映淑;张尤桥;郑庭亮;;急性脑梗死患者血清中超敏C-反应蛋白和同型半胱氨酸的实验研究[J];国际检验医学杂志;2009年10期
8 宋玉莲;韩波;;同型半胱氨酸、超敏C-反应蛋白、脂蛋白(a)的检测在急性冠状动脉综合征中的临床应用[J];国际检验医学杂志;2010年03期
9 罗梅;贺岩;王静;;复发性脑梗死患者高敏C-反应蛋白变化及相关因素分析[J];国际检验医学杂志;2010年05期
10 张全福;肖永红;骆广玲;秦文利;;hs-CRP、D-二聚体及心肌酶谱与脑梗死并发冠心病的关系[J];国际检验医学杂志;2012年16期
中国博士学位论文全文数据库 前8条
1 朱楚洪;基因修饰的生物人工血管[D];第三军医大学;2003年
2 马鲁波;气血并治方干预周围动脉粥样硬化介入术后血流灌注的研究[D];中国中医科学院;2006年
3 王振华;血脂异常中医证候规律及其客观化研究[D];中国中医科学院;2007年
4 吴翊馨;有氧运动对AS模型大鼠VSMC中ET-1、eNOS表达的影响[D];辽宁中医药大学;2007年
5 欧阳艳琼;氧化应激和炎症反应在子痫前期中的作用及其相互关系的研究[D];华中科技大学;2007年
6 王黎;载脂蛋白A-I抑制THP-1细胞趋化、粘附、激活及对HDL炎症指数的改善作用[D];复旦大学;2009年
7 张卫斌;补肾活血化痰法对动脉粥样硬化斑块炎性因子的干预研究[D];广州中医药大学;2010年
8 吴鹏翠;肌细胞增强因子2A对血管内皮细胞功能的影响及其机制探讨[D];中南大学;2010年
中国硕士学位论文全文数据库 前10条
1 宋奎全;炎症因子等指标与闭塞性动脉硬化症中医证型相关性研究[D];山东中医药大学;2010年
2 王华;hs-CRP,LPA,FIB,D-D预测进展性脑梗塞的临床研究[D];河南大学;2011年
3 李顺宁;脉复生对动脉硬化闭塞症患者血脂及炎症细胞因子的影响[D];广州中医药大学;2011年
4 邓熙;通络法对急性脑梗塞患者Hs-CRP、DD及TM的影响[D];广州中医药大学;2011年
5 薛艳梅;不同糖耐量人群合并冠心病患者的临床及冠状动脉造影特征[D];河北医科大学;2011年
6 孙秀业;冠心通脉汤治疗冠心病心绞痛疗效观察及对IL-6、VEGF水平影响的研究[D];辽宁中医药大学;2011年
7 王燕;动脉粥样硬化临床前期病变人群baPWV与IMT的相关性研究及中医证型的初步探讨[D];山东中医药大学;2011年
8 张真;参芪扶正注射液治疗稳定型心绞痛的临床研究及对血浆CGRP水平的影响[D];黑龙江中医药大学;2007年
9 马莉娜;五甲基槲皮素对脂多糖诱导的小鼠巨噬细胞系RAW264.7抗炎作用的研究[D];华中科技大学;2009年
10 崔立海;颈动脉中层内膜厚度和高敏C反应蛋白与青年人脑梗死关系的研究[D];泰山医学院;2010年
【相似文献】
中国期刊全文数据库 前10条
1 冯民;张梅;张运;;吸烟与动脉粥样硬化的关系[J];中国动脉硬化杂志;2006年11期
2 陈瑗;周玫;;氧化应激-炎症在动脉粥样硬化发生发展中作用研究的新进展[J];中国动脉硬化杂志;2008年10期
3 范乐明;动脉粥样硬化炎症机制的再认识[J];中国动脉硬化杂志;2005年03期
4 喻杨;覃军;;内源性胍丁胺在动脉粥样硬化炎症中的潜在作用[J];中国动脉硬化杂志;2006年08期
5 朱武生;刘新峰;;白三烯与动脉粥样硬化的研究进展[J];中国动脉硬化杂志;2007年11期
6 陈鹏;戴敏;;脂多糖对动脉粥样硬化血管内皮细胞及其信号转导通路的影响[J];中国动脉硬化杂志;2008年06期
7 孔炜;王宪;;免疫炎症反应与动脉粥样硬化——高同型半胱氨酸血症促进动脉粥样硬化早期发病的免疫炎症机制[J];中国动脉硬化杂志;2007年07期
8 郭勇;韦立新;郭爱桃;;乙酰肝素酶与冠状动脉粥样硬化斑块稳定性的关系[J];中国动脉硬化杂志;2008年09期
9 尹凯;涂玉林;桂庆军;;凝集素样氧化型低密度脂蛋白受体1与动脉粥样硬化易损斑块[J];中国动脉硬化杂志;2008年07期
10 余小平;张媛;凌文华;;动脉粥样硬化DNA异常甲基化研究进展[J];中国动脉硬化杂志;2006年01期
中国重要会议论文全文数据库 前10条
1 王贵学;龙光;;血管平滑肌细胞亚群与动脉粥样硬化[A];第八次全国动脉硬化性疾病学术会议论文集[C];2005年
2 唐湘宇;孙文清;王蕾;郭芳;何慧;屈顺林;丁莉;肖纯;杨向东;;番茄红素对动脉粥样硬化兔脂质过氧化损伤的保护作用[A];第八次全国动脉硬化性疾病学术会议论文集[C];2005年
3 秦健;;高通量血液透析对维持血透患者微炎症状态和动脉粥样硬化影响的临床观察[A];第三届全国重型肝病及人工肝血液净化学术年会论文集(下册)[C];2007年
4 温航远;杨新波;;中药治疗动脉粥样硬化研究进展[A];中国成人医药教育论坛(2009)[C];2009年
5 田雪梅;;一氧化氮诱导血管平滑肌细胞凋亡的基因调控[A];中国细胞生物学学会第七次会议论文摘要汇编[C];1999年
6 彭道泉;王燃燃;赵水平;;血浆可溶性OX40配体水平与急性冠状脉动综合征关系研究[A];中华医学会心血管病学分会第八次全国心血管病学术会议汇编[C];2006年
7 赫小龙;祝光礼;;NF—κB在中医药抗动脉粥样硬化中的实验研究进展[A];浙江省中西医结合学会心血管病专业委员会第八次学术年会暨省级继续教育学习班资料汇编[C];2008年
8 杨云梅;徐哲荣;吴灵娇;金东;李铮;;老年男性动脉粥样硬化、雄激素及炎症因子的关系研究[A];2005年浙江省老年医学学术会议论文汇编[C];2005年
9 孔小岑;吴晓燕;徐涌;;翻译后修饰对CⅡTA转录活性的调节及其在动脉粥样硬化中的病理生理学意义[A];第七届海峡两岸心血管科学研讨会论文集[C];2009年
10 李淑媛;常翠青;;氯原酸可能通过上调肝脏PPAR-β和γ mRNA表达来延缓高脂膳食喂养的ApoE-/-小鼠动脉粥样硬化进程[A];提高全民科学素质、建设创新型国家——2006中国科协年会论文集[C];2006年
中国重要报纸全文数据库 前10条
1 高海青;麝香保心丸的整体血管保护作用[N];医药经济报;2005年
2 陈金伟;通心络可抑制动脉粥样硬化炎症反应[N];中国中医药报;2006年
3 李海红;腿抽筋 不都因为缺钙[N];中国中医药报;2006年
4 记者 祝福 通讯员 杨声瑞;包头39岁以上城镇人群动脉粥样硬化发生率为33.4%[N];内蒙古日报(汉);2009年
5 本报记者魏鑫;专家呼吁加强动脉粥样硬化一级预防[N];保健时报;2009年
6 新文;联合疗法可减轻动脉粥样硬化症状[N];医药经济报;2005年
7 记者 白毅;阿托伐他汀三项最新研究成果公布[N];中国医药报;2007年
8 陈福新;腿抽筋未必都是缺钙[N];卫生与生活报;2007年
9 杜萱;B族维生素动脉粥样硬化[N];医药经济报;2001年
10 周元礼 邹争春;高胰岛素致动脉粥样硬化机制被发现[N];中国医药报;2011年
中国博士学位论文全文数据库 前10条
1 王凤荣;加味大柴胡汤抗家兔实验性动脉粥样硬化作用机制的实验研究[D];辽宁中医药大学;2007年
2 李天奇;红景天和麝香保心丸对兔动脉粥样斑块稳定性的影响及机制研究[D];复旦大学;2006年
3 王颖;Toll样受体4基因干预抑制动脉粥样硬化的机制研究[D];山东大学;2007年
4 周东;纤维蛋白原降解产物对巨噬泡沫细胞形成和功能的作用[D];第二军医大学;2006年
5 杨宏辉;VEGF转染对骨髓间质干细胞及对粥样硬化动脉TFPI的影响[D];中南大学;2007年
6 贾庆哲;糖基化终产物通过树突状细胞促进动脉粥样硬化机制的研究[D];复旦大学;2005年
7 马鲁波;气血并治方干预周围动脉粥样硬化介入术后血流灌注的研究[D];中国中医科学院;2006年
8 宋鲁成;参夏合剂对培养血管平滑肌和动脉粥样硬化斑块细胞凋亡的影响[D];山东中医药大学;2006年
9 谭春江;泛素蛋白酶体通路在动脉粥样硬化中作用的研究[D];汕头大学;2007年
10 龙民慧;SAK衍生体(瑞心平)对动脉粥样硬化干预效果的研究[D];中国人民解放军军事医学科学院;2008年
中国硕士学位论文全文数据库 前10条
1 唐丹丽;温阳益心活血化痰法对动脉粥样硬化大鼠抗炎作用机理研究[D];黑龙江中医药大学;2006年
2 马颖;咪达普利、缬沙坦抑制动脉粥样硬化的作用及其机制[D];青岛大学;2008年
3 杨蕾;情绪应激对动脉粥样硬化大鼠血清及斑块炎症标志物的影响[D];郑州大学;2007年
4 周纪星;咪达普利、缬沙坦抑制动脉粥样硬化的作用及其可能机理[D];青岛大学;2007年
5 张_";不同应激对载脂蛋白E基因敲除小鼠动脉粥样硬化及斑块炎症反应的影响与意义的研究[D];中国人民解放军军医进修学院;2009年
6 胡英锋;急性冠脉综合征患者外周血中CD4~+CD25~+调节性T细胞的检测及意义[D];华中科技大学;2007年
7 李春柳;PPAPγ受体激动剂在脑梗死的治疗及预防中的研究进展[D];河北医科大学;2009年
8 李春焕;罗格列酮对动脉粥样硬化兔主动脉TNF-α表达的影响[D];吉林大学;2009年
9 李静;7-酮胆固醇诱导NF-κB活化及巨噬细胞凋亡与动脉粥样硬化[D];内蒙古医学院;2007年
10 李洁;血清IL-18与2型糖尿病及颈动脉粥样硬化的相关性研究[D];苏州大学;2007年
,本文编号:1209904
本文链接:https://www.wllwen.com/yixuelunwen/xxg/1209904.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