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主页 > 医学论文 > 心血管论文 >

河北省某省级医院2014年体检者高血压患病率及其危险因素调查分析

发布时间:2017-12-06 19:12

  本文关键词:河北省某省级医院2014年体检者高血压患病率及其危险因素调查分析


  更多相关文章: 高血压 患病率 危险因素 肥胖


【摘要】:目的:随着社会不断发展进步、现代生活节奏加快及生活水平的提升,高血压的患病率也在逐年上升。据最新文献报道,中国成年人的高血压患病率已从1991年的15.6%上升至2011年的20.9%。高血压进一步发展,可以导致脑出血、动脉硬化等心脑血管疾病,其并发症引起的高致残率、高致死率,会给每个患病家庭和社会带来了沉重的经济及心理负担,严重影响其生存质量,减少人均寿命。目前在世界上公认的高血压相关的危险因素主要分为两类:第一类:先天因素,即遗传背景原因;第二类:后天因素,如吸烟、酒精过度摄入、高盐饮食等不良生活习惯。但是目前针对实验室血清生化指标与高血压之间的关联性研究相对较少。本研究的目的在于计算该人群高血压的患病率,探讨性别、年龄、肥胖及实验室各项血清生化指标对高血压患病的影响,找出影响高血压患病的危险因素,为针对性制定高血压预防措施提供有力的数据支撑。方法:搜集2014年1月1日至2014年12月31日到河北省某省级医院体检科体检的全部体检者作为研究对象,进行横断面调查,研究对象均来自省内,并获得知情同意。体检项目包括性别、年龄、高血压家族史、收缩压、舒张压、身高、体重、体重指数、腹围、吸烟史、饮酒史、甘油三酯水平、总胆固醇水平、低密度脂蛋白水平、高密度脂蛋白水平等。本次调查对象共89,130人,剔除高血压家族史不详人员21,103人,以及体检结果不详的12,445人,剩余符合横断面研究所需的55,672人。根据研究对象的不同性别、年龄组段进行分组,以肥胖及血脂指标(体重指数、腹围以及相关的实验室血清生化检查水平各自的临界值)为标准,对研究对象进行分类。分类统计各组高血压患病率,探究各年龄组影响高血压患病的影响因素。用卡方检验比较不同性别之间、不同年龄组段、高血压患病率有无差异;采用单因素分析探讨影响高血压患病的危险因素,采用二元logistic回归方法探究去除混杂因素后,影响高血压患病的因素。结果:1本次调查研究最终纳入对象共有55,672人,年龄范围52.85±12.67岁,其中包括男性31,732(57.00%)人,年龄范围51.24土13.24岁;女性23,940(43.00%)人,年龄范围53.46土11.04岁。研究发现本次体检高血压的总患病率为31.17%,男性总患病率为38.24%,女性总患病率为21.80%,不同性别患病率不同(P0.05)。具体按照年龄段分组计算高血压的患病率分别为:31岁至40岁男性体检者高血压患病率为24.66%,女性体检者高血压患病率为3.71%;41岁至50岁年男性体检者高血压患病率为34.03%,女性体检者高血压患病率为11.85%;51至60岁男性体检者高血压患病率为42.56%,女性体检者高血压患病率为27.05%;61岁男性体检者高血压患病率为48.63%,女性体检者高血压患病率为47.51%。2随着年龄的增长,高血压的患病率随之增高,各组问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除≥61岁年龄组男、女群体高血压患病率无统计学差异外,其余各年龄组男性高血压患病率明显高于女性,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3单因素分析结果显示,患有高血压同未患高血压的人群在全部体检项目中的高血压的家族史、体重指数、腹围、甘油三酯、总胆固醇、低密度脂蛋白、高密度脂蛋白水平(男性群体包含吸烟史)有统计学差异,P均0.05,故将上述因素纳入多因素回归回归研究。4本研究已经发现高血压患病率存在性别及年龄差异,将体检人群按照年龄进行分层,根据多因素logistics回归分析结果,发现不同性别不同年龄影响其高血压患病率的主要因素为:体重指数、高血压家族史、甘油三酯以及血清高密度脂蛋白水平,上述指标P均0.05、OR均1,可以将上述因素纳入未来防控指标。结论:1根据我院2014年全年体检结果表明:随着年龄的增长,高血压的患病率随之增长;并且在60岁以前的人群女性高血压患病率低于男性,差异均具有统计学意义。2肥胖是导致高血压患病率高的原因之一,尽早控制体重对高血压的防治工作益处颇多。3针对本次调查研究发现与高血压患病可控的危险因素有:体重指数、血清甘油三酯以及高密度脂蛋白水平,为采取针对性的预防措施,实现我省合理防控高血压提供数据支持。
【学位授予单位】:河北医科大学
【学位级别】:硕士
【学位授予年份】:2015
【分类号】:R544.1

【参考文献】

中国博士学位论文全文数据库 前1条

1 刘永生;内皮型一氧化氮合酶基因多态性与原发性高血压发病相关性的研究[D];吉林大学;2014年



本文编号:1259657

资料下载
论文发表

本文链接:https://www.wllwen.com/yixuelunwen/xxg/1259657.html


Copyright(c)文论论文网All Rights Reserved | 网站地图 |

版权申明:资料由用户2b0da***提供,本站仅收录摘要或目录,作者需要删除请E-mail邮箱bigeng88@qq.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