主动脉夹层的发病及死亡的相关因素的回顾性分析
本文关键词:主动脉夹层的发病及死亡的相关因素的回顾性分析
更多相关文章: 主动脉夹层 临床症状特点 治疗与转归 院内死亡率 相关因素
【摘要】:目的:以CTA检查为诊断标准,对我院近两年怀疑主动脉夹层行CTA检查的患者的临床资料进行回顾性分析,总结阳性和阴性患者之间临床特点、阳性诊断率、主动脉夹层的发病及死亡相关因素。同时比较Stanford A和Stanford B分型的患者的临床资料的区别,并对患者进行随访,进而观察不同治疗方法的患者的预后,为临床工作者提供一些参考。方法:调取吉林大学第一医院2013年8月-2015年10月怀疑主动脉夹层诊断行CTA检查的458例患者(男性273例,女性185例)的病例资料。将患者分为主动脉夹层组(男性97例,女性45例,平均年龄52.15±0.97岁)和非主动脉夹层组(男性176例,女性140例,平均年龄61.74±1.30岁),并对两组的一般资料、临床表现、实验室检查进行比较。将主动脉夹层组按照Stanford分型方法分为A型主动脉夹层组(男性33例,女性17例,平均年龄51.76±1.09岁)和B型主动脉夹层组(男性63例,女性29例,平均年龄53.10±1.15岁)并比较两组的一般资料、临床表现、实验室检查、治疗方法。又将主动脉夹层组分为死亡组(男性3例,女性7例,平均年龄56.30±9.67岁)与非死亡组(男性91例,女性41例,平均年龄52.17±11.62岁),比较两组的临床资料的差异。收集主动脉夹层患者的发病时间及确诊所需时间,对患者进行随访(随访69人,随访率63.30%),评估不同治疗方法的预后情况,并对主动脉夹层的发病及死亡的危险因素进行统计学分析。结果:1、我院主动脉夹层的阳性诊断率为31%(142/458),患者发病时间在0.5小时~3个月之间(78.71±2.37小时),确诊主动脉夹层所需时间为0~72小时(5.88±1.12小时)。2、单因素分析中,主动脉夹层组的男性(68.31%)多于女性(31.69%),平均年龄低于非主动脉夹层组(P均0.05)。3、单因素分析中,主动脉夹层组中有胸痛、心前区疼痛的人数所占百分比均高于非主动脉夹层组(P均0.05)。4、单因素分析中,主动脉夹层组中吸烟、饮酒、高血压病史或入院时血压升高的人数所占百分比均高于非主动脉夹层组(P均0.05)。5、单因素分析中,主动脉夹层组中D-二聚体升高、BNP升高、主动脉瓣返流、心包积液的人数所占百分比均高于非主动脉夹层组(P均0.05)。6、单因素分析中,主动脉夹层组中有糖尿病病史、胸闷的人数所占百分比均低于非主动脉夹层组(P均0.05)。7、在单因素分析中,B型主动脉夹层组有胸痛、入院时血压升高的患者人数所占百分比高于A型主动脉夹层组(P均0.05)。8、单因素分析中,女性院内死亡人数高于男性,主动脉夹层死亡组有D-二聚体升高、BNP升高、肌钙蛋白升高、心包积液、主动脉瓣返流的人数所占百分比均低于非死亡组(P均0.05)。9、多因素Logistic回归分析中,胸痛、高血压病史或入院时血压升高、饮酒、D-二聚体升高、BNP升高与主动脉夹层发病呈正相关,其中高血压(OR:8.396,95%CI:3.94~17.885)、饮酒(OR:38.772,95%CI:4.31~348.822)为主动脉夹层发病的危险因素(P均0.05)。糖尿病与主动脉夹层发病呈负相关(P0.05)。10、手术治疗25人,其中A型主动脉夹层患者24人(死亡2人),B型患者1人(无死亡),院内死亡率8.00%。介入治疗69人,均为B型主动脉夹层(死亡2人),院内死亡率2.90%。保守治疗共25人,A型主动脉夹层4人(死亡3人),B型主动脉夹层21人(死亡3人),院内死亡率24.00%。11、出院后随访69人(随访率为63.30%,男48人,女21人),随访时间10.87±9.33月,手术治疗组随访14人(随访率56%),1人死亡(非夹层再次破裂);介入治疗组随访45人(随访率65.22%),3人死亡(非夹层再次破裂);保守治疗组随访10人(随访率40%),4人死亡(夹层再次破裂),1人死亡(非夹层再次破裂)。结论:1、男性的主动脉夹层发病率高于女性,女性院内死亡率高于男性。2、临床特点大多数以疼痛为首发症状,并且多数以胸痛症状为主要临床表现。3、B型主动脉夹层更易有胸痛和入院时血压升高的临床表现。4、饮酒、高血压为主动脉夹层发病的危险因素。5、保守治疗的院内死亡率(24%)高于手术治疗(8%)和介入治疗(2.90%),并且在随访中保守治疗死亡人数所占比例(4/10)高于手术治疗(0/14)和介入治疗(0/45)。
【学位授予单位】:吉林大学
【学位级别】:硕士
【学位授予年份】:2016
【分类号】:R543.1
【参考文献】
中国期刊全文数据库 前10条
1 杜庆霞;王宇;丁宁;李杰宾;王勇;;影响急性主动脉夹层急诊诊断时间的相关危险因素分析[J];中华急诊医学杂志;2015年02期
2 陈园园;黄素芳;;679例主动脉夹层临床特点的回顾性分析[J];临床急诊杂志;2014年09期
3 李杨;刘思奇;段维勋;俞世强;易定华;;国人主动脉夹层发病的危险因素分析[J];中国循证心血管医学杂志;2014年04期
4 孙惠萍;彭辉;马依彤;周欣荣;买苏木·马合木提;阿迪拉·阿扎提;赵龙;;新疆急性主动脉夹层患者653例临床特点及院内死亡危险因素分析[J];中华高血压杂志;2013年04期
5 易定华;段维勋;;中国主动脉夹层诊疗现状与展望[J];中国循环杂志;2013年01期
6 景昊;张凤伟;;主动脉夹层诊断与治疗现状[J];中华实用诊断与治疗杂志;2012年02期
7 朱源生;陈忠;;主动脉夹层患者住院死亡危险因素分析[J];心肺血管病杂志;2010年06期
8 薛凌;罗建方;麦劲壮;刘小清;;广州市主动脉夹层临床特征变化趋势十年回顾性分析[J];中华心血管病杂志;2007年01期
9 钟明,苏衡,岳欣,赵静,张运,张薇;高血压与主动脉夹层的关系[J];中国动脉硬化杂志;2005年04期
10 张源明,周立英,何秉贤,严金龙,李晖;主动脉夹层106例的临床分析[J];中华心血管病杂志;2005年06期
,本文编号:1284297
本文链接:https://www.wllwen.com/yixuelunwen/xxg/1284297.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