左心室四极导线在心脏再同步治疗中的临床应用
本文关键词:左心室四极导线在心脏再同步治疗中的临床应用
【摘要】:目的:慢性心力衰竭(chronic heart failure, CHF)是心血管疾病治疗学上的难题之一。对于心室失同步的CHF,心脏再同步治疗(cardiac resynchronization therapy,CRT)可有效改善患者的症状和预后,但仍存在相关并发症和无反应的问题。国外的应用经验和我院初步的应用结果均表明,左心室四极导线优于常规的双极导线,具有较大的临床应用前景,因而具有重要的现实和长远意义。本研究通过病例对照的方法进一步评估左心室四极导线在CRT中的临床应用价值。方法:选择符合CRT适应证患者30例,根据植入的左心室导线种类,分为左心室四极导线组(15例)和双极导线组(15例)。术前根据纽约心脏病协会(New York Heart Association,NYHA)心功能分级评估患者心功能状态,并记录心电图及药物使用情况,行超声心动图检查记录左心室舒张末期容积(left ventricular* end-diastolic diameter,LVEDD)、左心室射血分数(left ventricular ejection fraction, LVEF)、左房内径(left atrial diameter, LAD)、主动脉射血速度时间积分(aortic velocity time integral, AVTI)和三维超声同步性(16-SD)等指标。手术采用常规左锁骨下静脉穿刺,成功后制作囊袋,行冠状窦(coronary sinus, CS)造影选择靶血管,植入左室电极导线后再分别植入右心室及右心房导线,将起搏器连接与固定。记录电极导线程控相关数据,左室导线植入时间、X线曝光时间、总手术时间,植入左室导线的靶血管的位置,起搏后的心电图以及术中相关并发症等情况。术后1个月心脏超声评估和优化,根据AVTI优化房室间期(atrioventricular delay, AV Delay)和室间间期(interventricular delay,VV Delay);通过三维超声指标,即16个心肌节段心电图Q波起始点距离每节段最小容积点时间最大差值(themaximum difference of the Q wave starting point of 16 myocardial segments in eachsegment of the minimum volume point,16-SD)来评估患者左室同步性;四极导线组行起搏向量优化;优化药物治疗方案。术后6个月评价CRT的反应性。定期随访并记录病人心功能状态、起搏程控报告、心电图、超声心动图、相关并发症以及药物使用等情况。采用统计学处理相关资料,比较两组在安全性、血流动力学、同步性、临床疗效及并发症等方面的差异。结果:(1)两组术前基线情况、左室导线植入时间、X线曝光时间、总手术时间、靶血管的位置均无显著差异(P0.05),两组患者手术成功率均为100%。(2)两组左室导线靶静脉均以侧后壁为主。四极导线组可选择的起搏向量远多于双极导线组(100.0% Vs 53.5%,P0.0J)。(3)术后1个月的超声优化程控显示,四极导线组优化后AVTI和16-SD均显著改善,同时优于双极导线组优化后(P0.05)。术后1个月的超声结果显示,两组的LVEDD、LVEF较术前改善的无差异(P0.05)。术后6个月,两组的LVEDD均有显著改善,四极导线组LVEF提高优于双极导线组(P0.05),而LVEDD逆转在两组类似。术后6个月两组共有8例患者CRT无反应,发生率为26.67%,其中四极导线组3例,双极导线组5例,均无死亡病例,两组无反应发生率比较无明显差异。(4)两组术中共出现5例膈神经刺激(phrenic nerve stimulation, PNS)。其中2例出现在四极导线组,通过改变起搏向量解决,未调整靶静脉。3例出现在双极导线组,1例在原靶静脉调整位置后解决,2例更换靶静脉后解决。随访至术后6个月,四极导线组未再出现PNS。双极导线组出现2例PNS,1例通过程控降低输出和增加脉宽得到解决,另外1例通过二次手术解决。两组均无脱位及高阈值情况出现。结论:左心室四极导线与双极导线具有同样的安全性,其血液动力学、同步性和短期临床疗效优于双极导线,并可能有助于减少膈神经刺激避免二次手术等并发症。
【学位授予单位】:安徽医科大学
【学位级别】:硕士
【学位授予年份】:2015
【分类号】:R541.6
【相似文献】
中国期刊全文数据库 前1条
1 白烨;李维;杨明;王秋良;余运佳;;磁导航外科手术用改进型四极磁体优化设计[J];电工技术学报;2005年12期
中国重要会议论文全文数据库 前2条
1 吴冬辉;邓风;杜有如;王凯旋;陈铁红;丁大同;王敬中;;沸石中Al配位态的VASS NMR研究[A];第七届全国波谱学学术会议论文摘要集[C];1992年
2 朱升云;;核电四极共振在爆炸物检测和药物分析中的应用[A];第一届中国核技术及应用研究学术研讨会摘要文集[C];2006年
中国重要报纸全文数据库 前10条
1 汪华余 合肥市政府办公厅副主任;融入“中四角” 打造“第四极”[N];安徽经济报;2013年
2 记者 刘宇;首创芭蕾雨难撑奥莱第四极[N];北京商报;2013年
3 任腾飞;500强展现中美欧日“四极”[N];中国企业报;2013年
4 记者 陈会君 黄璐;起跑,“第四极”[N];湖北日报;2013年
5 特约记者 周慧;中三角四省会签《武汉共识》抱团谋中国经济第四极[N];21世纪经济报道;2013年
6 张馨月;猜想第四极[N];第一财经日报;2007年
7 许超众;“左右逢源”力推合作共赢 “承东启西”追梦“第四极”[N];合肥日报;2013年
8 记者 周芳;跳好集体舞 挺进第四极[N];第一财经日报;2013年
9 班若川;“四极”旅游要走联合路[N];中国旅游报;2008年
10 本报记者 张家振 刘弘毅;争夺第四极须尊重市场的力量[N];中国经营报;2013年
中国博士学位论文全文数据库 前2条
1 罗婵;四极场质量分析器的理论研究[D];复旦大学;2011年
2 吴芳芳;HLS Ⅱ储存环中束流横向四极振荡的激励和测量及相关研究[D];中国科学技术大学;2015年
中国硕士学位论文全文数据库 前4条
1 王勇;左心室四极导线在心脏再同步治疗中的临床应用[D];安徽医科大学;2015年
2 陈晖;四极质谱在CVDCLEAN中的应用[D];上海交通大学;2010年
3 吕浩;低真空度下四极场中离子操作模式研究[D];哈尔滨工业大学;2015年
4 徐晓红;19例左心室四极导线应用的回顾性分析[D];浙江大学;2015年
,本文编号:1304773
本文链接:https://www.wllwen.com/yixuelunwen/xxg/1304773.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