肺毛细血管楔压与心脏再同步化治疗疗效的相关性研究
发布时间:2017-12-25 15:19
本文关键词:肺毛细血管楔压与心脏再同步化治疗疗效的相关性研究 出处:《南京医科大学》2016年硕士论文 论文类型:学位论文
【摘要】:背景:心力衰竭是各类心脏疾病的最终转归。研究报道,全世界有超过2300万人罹患心力衰竭。据顾东风等人2003年报道我国35—74岁成年人心衰的患病率为0.9%,其中男性为0.7%,女性为1.0%。心力衰竭的治疗包括药物、器械及手术等。其中,心脏再同步化治疗(cardiac resynchronization therapy, CRT)是近20年用于心衰治疗的重要手段。多个大型临床研究证实CRT可减轻心衰患者的症状,提高6分钟步行距离,提高左室射血分数,改善心脏功能,并可逆转左心室的重构,降低住院率和死亡率。但是,仍然有大约1/3的病人在CRT治疗后并无明显获益。慢性心力衰竭时左心室前负荷增加,致使左心房负荷增加,导致肺毛细血管楔压(pulmonary capillary wedge pressure, PCWP)升高,有研究证明PCWP下降是心力衰竭患者生存的预测因子。目前预测CRT反应性的研究大多针对患者性别、心衰病因、术前的QRS波时限、QRS波形态、左心房容积指数、氨基末端脑钠肽前体(NT-proBNP)等,关于右心导管检测PCWP值对CRT疗效的预测价值研究较少。目的:探讨术前右心导管测定的肺毛细血管楔压(PCWP)与心脏再同步化治疗(CRT)疗效的相关性。方法:入组术前行右心导管测定肺毛细血管楔压的心脏再同步化治疗的心力衰竭病人37例,男性27例,平均年龄64±9岁;根据CRT术后6月心脏功能评估分成CRT有反应组与无反应组。通过受试者工作曲线分析PCWP对CRT反应性的预测价值。使用多变量Logistic回归分析寻找CRT有反应的独立预测因子。应用Kaplan-Meier生存曲线分析不同水平PCWP患者主要心血管不良事件的差异。结果:37例患者中有反应26例,无反应11例;有反应组平均PCWP为11.9±7.0mmHg,无反应组平均PCWP为21.7±9.1mmHg,有反应组PCWP值明显低于无反应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以PCWP=12.0mmHg为最佳分界点时,Youden指数最大,预测CRT反应性的敏感度为90.9%,特异度为57.7%。Logistic回归分析表明术前血钠浓度和术前肺毛细血管楔压值是CRT反应性的独立预测因子。Kaplan-Meier生存曲线表明PCWP≤12.0mmHg组患者比PCWP12.0mmHg组患者主要心血管不良事件少,但是未达统计学差异(P=0.078)。结论:术前血钠浓度和术前肺毛细血管楔压是CRT反应性的独立预测因子。术前右心导管测定PCWP对CRT反应性有较好的预测价值。术前PCWP低的患者术后主要心血管不良事件发生率低。
【学位授予单位】:南京医科大学
【学位级别】:硕士
【学位授予年份】:2016
【分类号】:R541.6
【参考文献】
相关期刊论文 前9条
1 唐园园;侯小锋;陈震;王权鹏;王W,
本文编号:1333371
本文链接:https://www.wllwen.com/yixuelunwen/xxg/1333371.html
最近更新
教材专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