联合使用阿托伐他汀和兰索拉唑对氯吡格雷疗效的影响
本文关键词:联合使用阿托伐他汀和兰索拉唑对氯吡格雷疗效的影响 出处:《重庆医科大学》2015年硕士论文 论文类型:学位论文
更多相关文章: 氯吡格雷 兰索拉唑 阿托伐他汀 药物间相互作用 血栓弹力图
【摘要】:研究背景:氯吡格雷是不可逆性P2Y12受体拮抗剂,通过肝细胞P450活化并产生抗血小板作用,其中最重要的转化酶是CYP3A4、CYP2C19。而脂溶性他汀类主要的代谢酶是CYP3A4,大部分PPIs类则通过CYP2C19代谢。有多个研究报道将脂溶性他汀类或PPIs类药物与氯吡格雷联用会抑制氯吡格雷的活化,导致抗血小板作用下降,也有不少研究并未发现该相互作用的存在。但目前没有研究氯吡格雷、脂溶性他汀类及PPI类三种药物同时使用时对氯吡格雷疗效的影响。目的:研究同时使用阿托伐他汀和兰索拉唑对氯吡格雷抗血小板作用及临床不良事件的影响。方法和结果:研究共连续纳入104名非ST段抬高性急性冠脉综合征(NSTE-ACS)并成功行药物洗脱支架植入术患者。所有患者术前6-12小时给予氯吡格雷300mg及阿司匹林300mg(长期服用者除外)后行药物洗脱支架植入术,术后给予双联抗血小板维持治疗(阿司匹林100mg qd,氯吡格雷75mg qd)及瑞舒伐他汀10mg qn。术后第6天(D0)采用TEG血小板图测定IPA%(分别使用2ummol/L ADP和1mmol/LAA各10u1诱导血小板聚集)、MAADP,用ELISA法测定血浆中血小板活化指标P-选择素、TXB2、sCD40L。之后将受试者随机分为4组,分别为双联抗血小板+兰索拉唑+阿托伐他汀组(A组)、双联抗血小板+阿托伐他汀组(B组)、双联抗血小板+兰索拉唑组(C组)、双联抗血小板十瑞舒伐他汀组(D组),距第一次检测后第15天(D15)和第30天(D30)重复检查上述指标,所有患者按受试方案连续服药6个月并观察患者6个月内出血及缺血事件发生。结果:各组患者一般临床资料无统计学差异。按时间分层,各组间结果均无差异(P0.05)。按组别分层,D组组内前后3次检测ADP-IPA%、MAADP、P-选择素、sCD40L结果有统计学差异(P0.05),这可能是随着时间延长,患者对氯吡格雷的反应增强所导致的,且该变化趋势在服药15天后即出现明显差异。随访6个月,无明显出血事件发生,共有12名患者存在缺血事件,但各组间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NSTE-ACS行药物洗脱支架植入术后患者同时使用氯吡格雷、阿托伐他汀、兰索拉唑不影响氯吡格雷抗血小板疗效,且不增加不良事件发生。
[Abstract]:Objective : To study the effect of clopidogrel on platelet activation and clinical adverse events in patients with clopidogrel , fat - soluble Statins and PPI .
【学位授予单位】:重庆医科大学
【学位级别】:硕士
【学位授予年份】:2015
【分类号】:R541.4
【相似文献】
相关期刊论文 前10条
1 陈伟力;李雪宁;徐红蓉;储楠楠;周密;;兰索拉唑及其代谢产物的生物等效性[J];中国临床药学杂志;2005年06期
2 任秀华;申玲玲;向道春;刘宇;陈倩;张冬林;施与群;潘风;刘东;;液-质联用测定人血浆中兰索拉唑及其代谢产物浓度[J];中国医院药学杂志;2010年22期
3 胡学军;花海兵;姚平;袁士良;龚伟;向培;;柴胡加龙骨牡蛎汤联合兰索拉唑治疗非糜烂性胃食管反流病45例[J];中医杂志;2011年01期
4 姜安来;;兰索拉唑治疗十二指肠球部溃疡41例近期疗效观察[J];工企医刊;1998年04期
5 宫键;;注射用兰索拉唑治疗十二指肠溃疡出血的疗效[J];中国保健营养;2012年18期
6 衣庆玲;;观察注射用兰索拉唑治疗十二指肠溃疡出血疗效[J];中国保健营养;2013年07期
7 付良青,黄丰,吴德政,郭军华;反相高效液相色谱法测定兰索拉唑及其代谢产物 5’- 羟基兰索拉唑和兰索拉唑砜的血药浓度(英文)[J];中国临床药理学与治疗学;2003年01期
8 邓桂珍;苏守刚;王英伟;;兰索拉唑治疗十二指肠球部溃疡临床观察[J];医学研究通讯;2003年06期
9 刘学峰,蒋军荣,陈建军;兰索拉唑合成路线图解[J];中国医药工业杂志;2004年10期
10 曾晓晖;石磊;罗新根;徐新军;龚丽娴;黄雪峰;;反相高效液相色谱法测定人血浆中兰索拉唑的浓度[J];中国药师;2006年09期
相关会议论文 前10条
1 向道春;高萍;张莎莎;刘东;;甲硝唑对兰索拉唑在大鼠体内药动学的影响[A];第十二次全国临床药理学学术会议会议论文集[C];2010年
2 牟方宏;杨桂彬;胡伏莲;成虹;;兰索拉唑四联用于幽门螺杆菌感染初治的临床研究[A];中华医学会第七次全国消化病学术会议论文汇编(上册)[C];2007年
3 王强;李岩峰;王威;常俊标;;兰索拉唑的光谱及波谱特征分析[A];第十五届全国分子光谱学术报告会论文集[C];2008年
4 曾晓晖;石磊;关慧;贺宝霞;张营;刘俊花;;中国CYP2C19强代谢者和弱代谢者的兰索拉唑及其代谢产物的药动学比较[A];共铸医药学术新文明——2012年广东省药师周大会论文集[C];2012年
5 徐乐慧;陈金瑶;齐明辉;洪鸣凰;任国宾;;兰索拉唑盐的筛选及其多晶型的研究[A];第三届中国晶型药物研发技术研讨会暨中国晶体学会药物晶体学专业委员会成立大会论文集[C];2011年
6 曾晓晖;石磊;关慧;张营;;RRLC/MS/MS测定人血浆中兰索拉唑及其两个代谢物的浓度[A];共铸医药学术新文明——2012年广东省药师周大会论文集[C];2012年
7 赵元友;;兰索拉唑联合阿莫西林治疗消化溃疡的临床研究[A];全国危亦林学术思想及现代临床诊疗技术发展研讨会论文集[C];2002年
8 董秀云;黄雪彪;周丽雅;林三仁;成红艳;;观察兰索拉唑维持治疗降低十二指肠溃疡复发的作用及其机制的分析-胃泌素水平的变化[A];中华医学会消化病学分会——2005年全国胃肠激素学术研讨会论文集[C];2005年
9 郭艳春;曹书霞;王诗文;卢建莎;廖新成;;利用反相HPLC与ESI-MS联用技术检测兰索拉唑药物[A];中国化学会第四届有机化学学术会议论文集[C];2005年
10 周波;秦欣;乔红群;白文霞;刘晶;;注射用右旋兰索拉唑大鼠静脉给药1个月长期毒性比较[A];2013年(第三届)中国药物毒理学年会暨药物非临床安全性评价研究论坛论文摘要[C];2013年
相关重要报纸文章 前4条
1 宗良飞;康裕制药兰索拉唑获批生产[N];医药经济报;2005年
2 编译 清小苑;兰索拉唑导致慢性腹泻对常规药物治疗无应答[N];医药经济报;2009年
3 朱国旺;兰索拉唑口崩片在我国上市[N];中国医药报;2007年
4 王海;兰索拉唑口崩片国内上市[N];医药经济报;2007年
相关硕士学位论文 前10条
1 龙飞;酮洛芬/兰索拉唑缓释微丸的制备以及在大鼠体内的药代动力学研究[D];西南大学;2015年
2 党靖涛;ASKC263的药效学研究[D];广东药学院;2015年
3 张建蓉;联合使用阿托伐他汀和兰索拉唑对氯吡格雷疗效的影响[D];重庆医科大学;2015年
4 马春兰;注射用兰索拉唑的研究[D];湖北中医药大学;2010年
5 杨艳;兰索拉唑口服给药及注射给药的研究[D];沈阳药科大学;2006年
6 向道春;联合应用抗菌药物对兰索拉唑体内外代谢的影响[D];华中科技大学;2011年
7 于晓玲;右兰索拉唑的合成工艺研究[D];天津理工大学;2014年
8 杨亚军;兰索拉唑片剂的研究[D];沈阳药科大学;2009年
9 于维颖;国产兰索拉唑药代动力学的研究[D];大连医科大学;2006年
10 严非;CYP2C19基因多态性对中国人体内兰索拉唑药代动力学及其5-羟基代谢通路的影响[D];南昌大学;2011年
,本文编号:1428704
本文链接:https://www.wllwen.com/yixuelunwen/xxg/1428704.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