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主页 > 医学论文 > 心血管论文 >

颈动脉粥样硬化稳定斑块与不稳定斑块比较蛋白质组学研究

发布时间:2016-10-18 04:06

  本文关键词:颈动脉粥样硬化稳定斑块与不稳定斑块比较蛋白质组学研究,由笔耕文化传播整理发布。


《河北医科大学》 2014年

颈动脉粥样硬化稳定斑块与不稳定斑块比较蛋白质组学研究

代雪莲  

【摘要】:目的:动脉粥样硬化(Atherosclerosis,AS)是一种多种危险因素所致的进行性动脉血管疾病,病理表现复杂多样,从简单的内膜增厚到血管狭窄甚至引起致命性的冠状动脉闭塞、心肌梗死或脑梗死。颈动脉粥样硬化是缺血性脑血管病的危险因素之一,颈动脉斑块所致管腔狭窄、血流动力学改变及斑块脱落形成栓子是引起脑缺血的主要机制。比较蛋白质组学主要是应用蛋白质组学技术发现和鉴定在不同条件下蛋白质组中的差异成分,从而为揭示一定的生物学现象和规律提供依据。通过比较蛋白质组学研究,我们可以对疾病的发生和发展过程中的蛋白质调控网络有一个完整而清晰的认识,为进一步理解疾病发生发展的机制提供有力的证据。既往研究证明,动脉粥样硬化斑块不稳定性主要与炎症反应和金属蛋白酶分泌有关。但其具体病理生理机制尚不很清楚。所以,了解稳定斑块与不稳定斑块在整体蛋白表达水平上的差异是十分必要的,其结果有助于我们了解动脉粥样硬化形成的病理生理机制以及不稳定斑块发生发展的分子机制,同时为我们筛选动脉粥样硬化的血清标志物和寻找新的药物靶标提供可靠依据。本研究应用蛋白质组学技术对人体颈内动脉粥样硬化斑块进行研究,分离、鉴定差异蛋白,以期深入理解不稳定斑块形成的病理机制,为动脉粥样硬化的治疗提供新的方向。 方法:1实验标本和临床资料搜集:搜集2010年3月到2012年11月在河北医科大学第二医院血管外科行血管内膜剥脱术的患者术后所得颈内动脉粥样硬化斑块。搜集患者临床资料,包括性别、年龄、既往病史、颈部血管超声结果(内膜厚度、斑块回声强度、血管狭窄率等)等。入选的病例需满足以下标准:性别相同、年龄60-70岁,,无基础疾病,颈内动脉狭窄率超过70%,近6个月有脑缺血表现。2依据美国心脏协会(AHA)制定的标准将获取的斑块分为稳定斑块组和不稳定斑块组。3提取蛋白质,FASP酶解、提取肽段、肽段脱盐,非标记(Lable-Free)定量结合LC/MS质谱技术鉴定蛋白质肽段结合数据库进行生物功能分析。4Western bolt技术对鉴定到的其中一个蛋白DJ-1的表达变化进行验证。 结果: 1分组结果:根据颈动脉血管超声将所得动脉粥样硬化斑块分为2组,稳定斑块组3例,不稳定斑块组3例。 2运用蛋白质组学技术鉴定出差异表达蛋白63个,在稳定斑块中,表达下调的蛋白有25个,包括原骨胶原蛋白、C1qA亚基、胶质源性微管连接蛋白、胶原α-1(Ⅰ、Ⅵ、XXI)链、胶原α-2(Ⅰ、Ⅵ)链、胶原α-3(Ⅰ、Ⅵ)链、α2抗纤溶蛋白酶原、Z依赖性蛋白酶抑制剂、生长停滞特异性蛋白6、巯基氧化酶1、凝血因子10、人源性激肽释放酶结合蛋白、核糖核酸酶4、金属蛋白酶抑制剂3、胰岛素样生长因子结合蛋白复合体、血红蛋白亚基γ-2、羧肽酶B2、N-乙酰胞壁酸-L丙氨酸酰胺酶、PTB域吞没适配器蛋白1、溶菌酶C、巨噬细胞金属弹性蛋白酶。表达上调的蛋白有38个,包括多肽激活剂前体、40S核糖体蛋白SA、钙联结蛋白、α-parvin、水通道蛋白1、蛋白质二硫键异构酶、CD44、晶体蛋白B链、氯通道蛋白1、视黄醛脱氢酶1、NADH-细胞色素还原酶b5、凝血因子13α链、肌球蛋白轻链、半乳糖凝素、核糖核酸酶抑制剂、乙醇脱氢酶、S100A4、氨基肽酶、冠蛋白、Rab GDP分解抑制剂、14-3-3蛋白(β/α、γ、ε、η)、转醛醇酶、巨噬细胞帽蛋白、Rho GDP分解抑制剂2、S100A10、肌动蛋白相关蛋白2、原肌球蛋白α-4链、网格蛋白重链、糖苷酶、葡萄糖磷酸变位酶、网蛋白、lipoma-preferred partener、胞质非特异性二肽酶、DJ-1蛋白、PDZ-LIM域结合蛋白7。GeneCodis3分析差异蛋白的生物功能,结果显示差异表达蛋白涉及细胞凋亡、细胞粘附、蛋白酶解、老化、信号转导、血液凝固、糖代谢等方面。 3经Western blot验证,在稳定斑块中,DJ-1蛋白的表达水平高于其在不稳定斑块中的表达水平。 结论: 1运用蛋白质组学技术鉴定颈动脉粥样硬化稳定斑块和不稳定斑块的差异表达蛋白涉及细胞凋亡、细胞粘附、蛋白酶解、信号转导、老化、血液凝固、糖代谢等方面,我们认为它们可能与动脉粥样硬化不稳定斑块的形成机制相关,为进一步筛选特异性功能相关蛋白和干预靶位奠定了基础。 2运用Western blot技术验证了其中差异表达的一个蛋白(DJ-1蛋白)的表达水平,为进一步研究此种蛋白参与的功能网络调控奠定基础。

【关键词】:
【学位授予单位】:河北医科大学
【学位级别】:硕士
【学位授予年份】:2014
【分类号】:R543.5
【目录】:

下载全文 更多同类文献

CAJ全文下载

(如何获取全文? 欢迎:购买知网充值卡、在线充值、在线咨询)

CAJViewer阅读器支持CAJ、PDF文件格式


【参考文献】

中国期刊全文数据库 前4条

1 俞利荣,王楠,吴高德,徐永华,夏其昌;人肝癌细胞系BEL-7404和正常肝细胞系L-02表达的蛋白质组双向凝胶电泳分析[J];科学通报;2000年02期

2 关桂梅;董震;;抑制水通道蛋白1对Hep-2细胞增殖和凋亡的影响[J];临床耳鼻咽喉科杂志;2006年21期

3 何大澄,赵和平;从基因组学到蛋白质组学[J];生物学通报;2002年09期

4 张朝晖;马翔;;动脉粥样硬化研究进展[J];中国中医急症;2008年03期

【共引文献】

中国期刊全文数据库 前10条

1 黄啸;;生物信息学在蛋白质组学上的应用[J];安徽农业科学;2006年23期

2 刘成霞;史宁;张尚忠;;肿瘤蛋白质组学的研究进展[J];滨州医学院学报;2006年04期

3 陈翔,杨彤涛,马保安,范清宇;不同转移潜能骨肉瘤细胞株的建立与生物学性质的分析[J];第四军医大学学报;2005年21期

4 关桂梅;董震;姜晓丹;;RNA干扰抑制AQP1表达对Hep-2细胞迁移能力影响的实验[J];中国耳鼻咽喉头颈外科;2009年03期

5 朱文,邓幼林,周清华,陈晓禾,王艳萍,刘伦旭,车国卫;人高、低转移大细胞肺癌细胞株双向凝胶电泳图像分析[J];中国肺癌杂志;2005年01期

6 黄珍玉,杨鹏远,于雁灵,樊惠芝,芮耀诚,杨芃原;双向凝胶电泳分析动脉粥样硬化大鼠心肌蛋白表达图谱[J];复旦学报(自然科学版);2003年06期

7 甘淋,何涛;蛋白质组学技术与肿瘤研究[J];国外医学(临床生物化学与检验学分册);2004年05期

8 陈芳梅;尹琦;;急性脑梗死患者C反应蛋白与基质金属蛋白酶-9的动态研究[J];广西医科大学学报;2013年03期

9 孙启玉;田亚平;贾兴旺;;急性冠脉综合征相关血清及血浆检测标志物研究进展[J];承德医学院学报;2013年05期

10 朱凌波;张鹏程;洪小苏;陈建昌;徐卫亭;;小檗碱抗兔动脉粥样硬化的实验研究[J];安徽医药;2013年11期

中国重要会议论文全文数据库 前4条

1 黄海燕;庄志雄;刘建军;;三氯乙烯中毒表现及其作用机制研究进展[A];第五届广东省环境诱变剂学会暨第三届广东省预防医学会卫生毒理专业委员会学术交流会论文集[C];2006年

2 李春海;;生物质谱技术在肿瘤标志筛查及研究中应用[A];第三届“分子核医学在肿瘤诊断与治疗中的应用与研究进展”全国肿瘤分子标志的研究与方法学进展学术交流会资料汇编[C];2006年

3 李春海;;蛋白质组学在肿瘤标志筛查及研究中应用[A];第一届中国肿瘤微创治疗研讨会暨中国抗癌协会肿瘤微创治疗专业委员会成立大会论文集[C];2005年

4 李春海;;蛋白质组学在肿瘤标志筛查及研究中应用[A];第四届中国肿瘤学术大会暨第五届海峡两岸肿瘤学术会议教育集[C];2006年

中国博士学位论文全文数据库 前10条

1 洪盾;成骨分化中糖皮质激素信号通路的研究[D];浙江大学;2011年

2 秦雪;树鼩肝癌发生过程中的差异蛋白质组学研究及Prx家族的表达验证[D];广西医科大学;2006年

3 陈远光;人大肠癌组织蛋白质组二维凝胶电泳技术的建立及应用[D];中南大学;2003年

4 林金科;茶树高EGCG的种质资源及外源诱导研究[D];福建农林大学;2003年

5 牛晋阳;新型抗生素AGPM高产菌株的选育及其蛋白质组学的研究[D];天津大学;2003年

6 颜新培;家蚕卵黄和胚胎蛋白质组及其催青期变动的研究[D];浙江大学;2004年

7 于雁灵;比较蛋白质组定量分析及其在疾病研究中的应用[D];复旦大学;2004年

8 丁士健;人肝癌细胞转移相关的蛋白质组和标记分子研究[D];中国科学院研究生院(上海生命科学研究院);2004年

9 赵弘智;一条肝癌相关新基因全长cDNA的克隆及其序列分析[D];第三军医大学;2005年

10 李蕾;无核荔枝胚败育相关蛋白质的分离鉴定及cDNA克隆[D];华南热带农业大学;2006年

中国硕士学位论文全文数据库 前10条

1 阮崇美;山羊精子蛋白质组学技术体系优化及冻融前后精子差异蛋白分析[D];安徽农业大学;2010年

2 王芳;水通道蛋白4、5在卵巢上皮性癌组织中的表达及其意义[D];郑州大学;2011年

3 单利霞;水通道蛋白5和水通道蛋白9在卵巢上皮性肿瘤中的表达及意义[D];郑州大学;2011年

4 王亚恩;南极磷虾油降血脂、抗氧化力及其改善记忆力功能实验研究[D];中国海洋大学;2011年

5 郭之强;金水宝及地塞米松对SD大鼠急性支气管哮喘肺组织AQP1表达的影响[D];南昌大学;2011年

6 兰雨;阻断泛素-蛋白酶体通路对人白血病细胞和正常骨髓的影响及其分子机制研究[D];第二军医大学;2001年

7 颜海燕;家蚕胚胎高温干燥敏感期的蛋白质研究[D];浙江大学;2002年

8 耿鑫;原发性肝细胞癌血清蛋白质组双向凝胶电泳—飞行时间质谱分析[D];天津医科大学;2004年

9 吕建珍;沙田柚花粉壁蛋白和酸柚花粉壁蛋白的比较[D];广西师范大学;2004年

10 邓幼林;nm23-H1基因转染前后人高转移大细胞肺癌细胞株蛋白质组差异表达的研究[D];四川大学;2004年

【二级参考文献】

中国期刊全文数据库 前9条

1 赵剑华,王秀琴,刘芝华,吴;功能基因组学的研究内容与方法[J];生物化学与生物物理进展;2000年01期

2 成海平,钱小红;蛋白质组研究的技术体系及其进展[J];生物化学与生物物理进展;2000年06期

3 俞利荣,曾嵘,夏其昌;蛋白质组研究技术及其进展[J];生命的化学;1998年06期

4 何大澄,肖雪媛;SELDI蛋白质芯片技术在蛋白质组学中的应用[J];现代仪器;2002年01期

5 张芸,张芙荣,陈君柱,夏强;HOE642对心肌缺血再灌注损伤及细胞凋亡的影响[J];中国病理生理杂志;2002年01期

6 张丽芳;丁文惠;柯元南;;尾加压素Ⅱ与动脉粥样硬化[J];中华心血管病杂志;2007年05期

7 麦筱莉;滕皋军;;内皮祖细胞的特性及其在动脉粥样硬化性疾病中的作用[J];中华心血管病杂志;2007年08期

8 崔华,何作云;国产红葡萄酒对食饵性AS血管壁NF-κB活化及MCP-1表达的影响[J];中国微循环;2004年02期

9 唐哨勇,王世敏,蒋学俊,李艳,魏春阳,江洪;辛伐他汀对高血压大鼠主动脉NF-κB和MCP-1表达的影响[J];中国微循环;2005年01期

【相似文献】

中国期刊全文数据库 前10条

1 许金鹏;赵全明;王绿娅;;斑块稳定-冠心病药物治疗的起点与终点[J];中国药物应用与监测;2004年04期

2 ;[J];;年期

3 ;[J];;年期

4 ;[J];;年期

5 ;[J];;年期

6 ;[J];;年期

7 ;[J];;年期

8 ;[J];;年期

9 ;[J];;年期

10 ;[J];;年期

中国重要会议论文全文数据库 前1条

1 王怡斐;张文高;张玲;;中药干预细胞外基质降解稳定斑块研究进展[A];第八次全国中西医结合心血管病学术会议论文集[C];2007年

中国硕士学位论文全文数据库 前2条

1 代雪莲;颈动脉粥样硬化稳定斑块与不稳定斑块比较蛋白质组学研究[D];河北医科大学;2014年

2 李淑月;颈动脉粥样硬化斑块的蛋白质组研究[D];河北医科大学;2014年

中国知网广告投放

相关机构

>河北医科大学

相关作者

>代雪莲 >李淑月

颈动脉粥样硬化稳定斑块与不稳定斑块比较蛋白质组学研究

《中国学术期刊(光盘版)》电子杂志社有限公司
同方知网数字出版技术股份有限公司
地址:北京清华大学 84-48信箱 大众知识服务
京ICP证040441号
互联网出版许可证 新出网证(京)字008号
出版物经营许可证 新出发京批字第直0595号

订购热线:400-819-9993 010-62982499
服务热线:010-62985026 010-62791813
在线咨询:
传真:010-62780361
京公网安备11010802020475号



  本文关键词:颈动脉粥样硬化稳定斑块与不稳定斑块比较蛋白质组学研究,由笔耕文化传播整理发布。



本文编号:143983

资料下载
论文发表

本文链接:https://www.wllwen.com/yixuelunwen/xxg/143983.html


Copyright(c)文论论文网All Rights Reserved | 网站地图 |

版权申明:资料由用户5d20b***提供,本站仅收录摘要或目录,作者需要删除请E-mail邮箱bigeng88@qq.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