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主页 > 医学论文 > 心血管论文 >

乌鲁木齐急性主动脉夹层发病时间特点及气象相关性研究

发布时间:2018-01-29 11:23

  本文关键词: 急性主动脉夹层 时间生物学 气温 出处:《新疆医科大学》2017年硕士论文 论文类型:学位论文


【摘要】:目的:观察急性主动脉夹层发病有无明确集中趋势,探讨气象条件和急性主动脉夹层发病的关系。方法:回顾分析新医大一附院2010年3月至2016年7月6年与我院就诊并诊断为急性主动脉夹层的病例,记录详细病案资料及准确发病时间,并收集同期气象数据(每日最低、平均和最高气温,每日平均气压,每日平均相对湿度,每日降水量,每日平均风速,每日最大风速,每日日照时数),采用圆型分布统计法分析急性主动脉夹层患者发病的集中分布趋势;对比“有AAD日”与“无AAD日”气象条件,观察急性主动脉夹层发病5天前至发病当天的气温变化。结果:符合标准病例共379例,其中男性307例,女72例,男女比例4.19:1,平均年龄(52.27±12.18)岁;基础疾病以高血压为主(占58.05%);所有收录的患者发病地点均为乌鲁木齐市和昌吉市。(1)急性主动脉夹层发病集中分布趋势分析显示:急性主动脉夹层发病有明确的集中分布趋势,发病高峰为1月1日至1月2日。(2)“有AAD日”组(341例)的最低、最高、平均气温以及日照时数均低于“无AAD日”组[2004例;最低气温(℃):4.10(-9.55,14.60)比7.75(-6.70,16.20),Z=-2.768,P=0.004;最高气温(℃):14.10(-1.50,25.00)比17.50(0.60,26.78),Z=-2.811,P=0.007;平均气温(℃):8.50(-6.22,19.45)比12.10(-3.60,20.90),Z=-2.883,P=0.004;日照时数(h):8.50(4.60,10.70)比8.90(5.50,11.50),Z=-3.110,P=0.003),“有AAD日”的平均气压高于“无AAD日”(kPa:91.24(90.66,91.75)比91.12(90.62,91.61),Z=-2.291,P=0.022);而两组日间温差、平均相对湿度、日降水量、平均风速、最大风速均无明显差异。(3)2010年3月至2016年2月各月份急性主动脉夹层发病人数最高月份为12月(38例),其次为1月(36例);而5、6、7、9月发病人数均为26例,低于其余月份;气温分布显示每月平均气温最低为1月(零下12.46℃),其次为12月零下9.03℃),最高为7月(24.59℃),其次为8月(23.14℃)(4)不同气温区间急性主动脉夹层发病人数分组统计显示:第一组(-5.2℃以下)104例,第二组(-5.2~10.7℃)99例,第三组(10.7~20.4℃)98例,第四组(20.4℃以上)78例,各组间发病人数提示气温最低组(-5.2℃以下)急性主动脉夹层发病人数最多,为气温最高组的1.45倍。(5)急性主动脉夹层发病5天前至发病当天的平均气温、最高气温以及发病3天前至发病当天最低气温均表现出降低趋势,但统计分析提示未见统计学差异。结论:(1)急性主动脉夹层发病具有明显的集中分布规律,发病高峰集中在1月1日至1月2日;(2)“有AAD日”的最低、最高、平均气温均低于“无AAD日”,而“有AAD日”的日照时间低于“无AAD日”,提示气温较低时更易发主动脉夹层;(3)6年间发病人数最多的月份与气温低谷基本一致;(4)不同气温区间中气温最低组发病人数高于气温最高组;(5)数天间气温变化和一天内温差与急性主动脉夹层发病的相关性。而急性主动脉夹层发病时间的分布趋势可能归结与气温等气象条件对既往存在心血管疾病基础患者的影响,同时可能与本地区饮食以及习惯有关系。
[Abstract]:......
【学位授予单位】:新疆医科大学
【学位级别】:硕士
【学位授予年份】:2017
【分类号】:R543.1

【相似文献】

相关期刊论文 前10条

1 吕跃进,庄志刚,刘清华,李正斌;急性主动脉夹层的诊治[J];临床荟萃;2001年02期

2 黄慧贤,李敏;急性主动脉夹层抢救成功1例[J];临床心血管病杂志;2001年02期

3 古广年,祝慧青;急性主动脉夹层8例误诊分析[J];山东医药;2001年01期

4 张春玲,任建中,郭明;急性主动脉夹层2例误诊分析[J];中国实用内科杂志;2001年05期

5 姜玉凤,乔宪春,刘晓明,马炎炎,郑心田,姜玉如;急性主动脉夹层12例诊治分析[J];中国煤炭工业医学杂志;2001年05期

6 张云,华潞;急性主动脉夹层误诊1例分析[J];中国实用内科杂志;2002年08期

7 何卫平,郑鹏,周泽强,杨径;急性主动脉夹层13例临床分析[J];中华医学杂志;2002年16期

8 徐少平;乌拉地尔联合倍他乐克治疗急性主动脉夹层的疗效观察[J];河南医药信息;2002年03期

9 严文莉;急性主动脉夹层一例[J];山西医药杂志;2003年04期

10 赵腾;急性主动脉夹层的护理要点[J];实用心脑肺血管病杂志;2004年02期

相关会议论文 前10条

1 尹燕涛;;急性主动脉夹层16例分析[A];中华医学会急诊医学分会第十三次全国急诊医学学术年会大会论文集[C];2010年

2 田礼义;;急性主动脉夹层35例临床分析[A];中华医学会急诊医学分会第十六次全国急诊医学学术年会论文集[C];2013年

3 熊玮;董少红;;急性主动脉夹层院内死亡的危险因素分析[A];《中华急诊医学杂志》第九届组稿会暨第二届急诊医学青年论坛全国急危重症与救援医学学习班论文汇编[C];2010年

4 胡北;孙诚;何楷然;陈胜龙;甄享凡;吕波;曾红科;;血浆D二聚体在急性主动脉夹层急诊诊治中的应用价值[A];中华医学会急诊医学分会第十六次全国急诊医学学术年会论文集[C];2013年

5 由田;;急性主动脉夹层的早期诊断和误诊分析[A];中华医学会急诊医学分会第十六次全国急诊医学学术年会论文集[C];2013年

6 程蕴琳;;急性主动脉夹层[A];中华医学会第八次全国老年医学学术会议论文汇编[C];2007年

7 赵初环;冯霞飞;倪海珍;谢强丽;曹艳君;刘庆华;孙成超;;67例急性主动脉夹层诊治分析[A];2009年浙江省胸心外科学学术年会论文汇编[C];2009年

8 单立梅;;急性主动脉夹层1例患者的护理[A];第二十四届航天医学年会暨第七届航天护理年会论文汇编[C];2008年

9 王曼;杨艳敏;高鑫;朱俊;赵新然;崔锦刚;;佩尔注射液在急性主动脉夹层降压作用的有效性及安全性研究[A];中国心脏大会(CHC)2011暨北京国际心血管病论坛论文集[C];2011年

10 刘子娜;高雅;杜雨;刘红;;急性主动脉夹层术后机械通气时间延长的危险因素分析[A];中国心脏大会(CHC)2011暨北京国际心血管病论坛论文集[C];2011年

相关博士学位论文 前7条

1 王伟光;国人急性主动脉夹层的临床特征及其与FBN1基因关联性的初步研究[D];第四军医大学;2015年

2 张静;急性主动脉夹层患者的临床特征及院内死亡危险因素分析[D];安徽医科大学;2015年

3 宋卫华;急性主动脉夹层的临床分析及其与Ⅱ型基质金属蛋白酶基因单核苷酸多态性的关联研究[D];中国协和医科大学;2005年

4 黄毕;A型急性主动脉夹层的分子机制研究与预后评价[D];北京协和医学院;2015年

5 田力;急性主动脉夹层患者住院死亡的预测因素和候选诊断生物标志物[D];北京协和医学院;2014年

6 孙惠萍;急性主动脉夹层临床研究及与ACE基因I/D多态性的相关性研究[D];新疆医科大学;2013年

7 李文龙;动脉性血管疾病的遗传危险因素研究[D];中国协和医科大学;2010年

相关硕士学位论文 前10条

1 董健;血浆微小RNA作为急性主动脉夹层新型诊断生物标记物的研究[D];第二军医大学;2013年

2 闫圣涛;162例急性主动脉夹层临床分析[D];北京协和医学院;2015年

3 卢耀星;Stanford A型急性主动脉夹层LncRNA/mRNA差异性表达分析[D];南华大学;2016年

4 张华丽;血浆miRNA-4787-5P和miRNA-4306对急性主动脉夹层的诊断价值[D];郑州大学;2016年

5 邓钧安;Stanford A型急性主动脉夹层microRNA与mRNA共表达分析[D];南华大学;2016年

6 史敬;乌鲁木齐急性主动脉夹层发病时间特点及气象相关性研究[D];新疆医科大学;2017年

7 王恒;急性主动脉夹层并发急性肺损伤的危险因素分析及预测评分表的建立[D];新疆医科大学;2017年

8 汪浩;亲环素A、MMP-12早期诊断急性主动脉夹层的可行性分析[D];新疆医科大学;2017年

9 古孜丽·努尔普拉提;中性粒细胞—淋巴细胞比值对急性主动脉夹层患者预后的预测价值[D];新疆医科大学;2017年

10 郝明辉;急性主动脉夹层死亡的危险因素分析[D];新疆医科大学;2010年



本文编号:1473300

资料下载
论文发表

本文链接:https://www.wllwen.com/yixuelunwen/xxg/1473300.html


Copyright(c)文论论文网All Rights Reserved | 网站地图 |

版权申明:资料由用户cca65***提供,本站仅收录摘要或目录,作者需要删除请E-mail邮箱bigeng88@qq.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