CT定位上腔静脉在评价PICC置管中的应用价值
本文关键词: 体层摄影术 X线计算机 外周静脉置入中心静脉导管 上腔静脉 出处:《临床放射学杂志》2017年07期 论文类型:期刊论文
【摘要】:目的观察上腔静脉与气管隆突的影像关系并评价其在外周静脉置入中心静脉导管(PICC)中的应用价值。方法测量100例胸部CT增强患者(增强观察组)气管隆突至上腔静脉下端的距离及其对应的胸椎单元数目,并计算上腔静脉下1/3段的上端在气管隆突下所处的位置。以上腔静脉下1/3段作为PICC尖端的理想位置,在CT定位扫描图判断100例PICC患者(导管组)是否置管成功。结果增强观察组上腔静脉下端(即下上腔静脉1/3段的下端)位于气管隆突下(48.5±6.7)mm,对应2.1±0.3个胸椎单元,而上腔静脉下1/3段的上端位于气管隆突下(21.5±5.9)mm,对应0.9±0.3个胸椎单元。以气管隆突下0.9~2.1个胸椎单元作为上腔静脉下1/3段的参考标准,在导管组CT定位图上判断PICC尖端是否位于理想位置的准确性高于以气管隆突下21.5~48.5mm作为参考标准(92%vs 71%,P0.05)。结论气管隆突下0.9~2.1个胸椎单元可以作为判断PICC尖端是否位于上腔静脉下1/3段的参考。
[Abstract]:Objective to observe the imaging relationship between superior vena cava and tracheal protuberance and to evaluate its application in central venous catheter PICC.Methods 100 cases of chest CT enhancement were measured in the superior lumen of trachea Carina in contrast group. The distance at the lower end of the vein and the corresponding number of thoracic vertebrae units, The location of the upper end of the 1/3 segment of inferior inferior vena cava in the subtracheal protuberance was calculated. 1/3 segments of the superior inferior vena cava were regarded as the ideal position at the tip of PICC. Results the inferior end of superior vena cava (the lower end of inferior superior vena cava) in the contrast group was 48.5 卤6.7 mm below the protuberance of trachea, corresponding to 2.1 卤0.3 thoracic vertebrae unit. The upper end of the inferior 1/3 segment of inferior vena cava was 21.5 卤5.9 mm in the subtracheal protuberance, corresponding to 0.9 卤0.3 thoracic vertebrae units. The thoracic vertebrae unit of 0.9 ~ 2.1 subtracheal protuberance was used as the reference standard for the 1/3 segment of the inferior vena cava. The accuracy of judging whether the tip of PICC is in the ideal position on CT localization map of catheter group is higher than that of using 21.5 mm of subtracheal protuberance as the reference standard. Conclusion\\\. Reference to subvena cava 1/3 segment.
【作者单位】: 中山大学附属第五医院放射科;
【分类号】:R446.8;R816.2
【相似文献】
相关期刊论文 前10条
1 高峰,付守忠,郑晓明,侯书海;坐位冲击放射治疗上腔静脉压迫综合症3例[J];中国肿瘤临床与康复;2000年06期
2 刘宝玉,赁常文,况明江,文自力,姜建青,陈鹏;全肺静脉异位引流入上腔静脉三例[J];中国胸心血管外科临床杂志;2000年01期
3 陈静瑜,郑明峰,朱大伟,何毅军,朱乾坤,陈若;肺癌侵及上腔静脉的外科治疗[J];中国肺癌杂志;2002年04期
4 赵盈;经皮上腔静脉成形术治疗上腔静脉阻塞综合征的护理体会[J];介入放射学杂志;2004年06期
5 马锴,何宝亮,姬忠义,杨鲁民,陈岩,王伦青;肺癌侵犯上腔静脉的外科治疗[J];中国肿瘤临床与康复;2005年02期
6 何立峰;;肺癌侵犯上腔静脉12例外科治疗[J];肿瘤学杂志;2006年02期
7 黄波;王晓东;郎贤平;;肺癌侵犯上腔静脉11例手术治疗体会[J];现代肿瘤医学;2009年07期
8 王建辉;庄炳辉;周永艺;;肺癌侵犯上腔静脉18例手术治疗体会[J];中外医疗;2010年04期
9 刘书友;;肺癌侵犯上腔静脉35例手术治疗探讨[J];中国医药指南;2010年15期
10 张志j;;用自体组织替换上腔静脉的实验研究[J];国外医学参考资料.心血管疾病分册;1974年02期
相关会议论文 前10条
1 刘书哲;;恶性肿瘤所致上腔静脉压迫综合征的治疗观察和护理[A];全国护理教育研讨会暨第2次护理学院(校)长论坛论文集[C];2010年
2 吕发勤;段云友;王文;曹铁生;王耀程;贾化平;葛玉霞;;上腔静脉综合征患者的上腔静脉频谱多普勒变化规律的研究[A];全国医学影像技术学术会议(CMIT-2004)论文汇编[C];2004年
3 陈和忠;金海;杨立信;李志刚;徐志云;邹良建;;肺癌侵犯上腔静脉的外科治疗[A];中华医学会第六次全国胸心血管外科学术会议论文集(胸外科分册)[C];2006年
4 赵军梅;陶仁海;冯立;徐欣华;于丽;焦锋利;;晚期肺癌累及上腔静脉根治切除的手术配合[A];创建患者安全文化——中华护理学会第15届全国手术室护理学术交流会议论文汇编(中册)[C];2011年
5 何广荣;;1例新生儿永存左上腔静脉畸形PICC穿刺定位及使用护理报告[A];全国儿科护理学术交流暨专题讲座会议论文汇编[C];2007年
6 王若天;支修益;张毅;许庆生;俞恒锡;;上腔静脉部分切除腔内转流修补术治疗局部晚期胸部肿瘤[A];中华医学会第六次全国胸心血管外科学术会议论文集(胸外科分册)[C];2006年
7 江锦芳;;上腔静脉压迫综合症患者长期静脉通道的建立及护理[A];第七届广西肿瘤学术年会论文汇编[C];2003年
8 王良旭;朱伟宏;王胜;王明松;;6例累及上腔静脉及其属支血管的肿瘤手术治疗[A];中华医学会第六次全国胸心血管外科学术会议论文集(胸外科分册)[C];2006年
9 黄西平;;纵隔转移瘤压迫上腔静脉的支架治疗[A];2000全国肿瘤学术大会论文集[C];2000年
10 许敬华;雷建明;邹凯华;李刚;;上腔静脉先天变异的超声诊断价值[A];2011年浙江省超声医学学术年会论文汇编[C];2011年
相关重要报纸文章 前3条
1 本报记者 谭克扬 通讯员 蔡璋 谢欣;我省首例上腔静脉介入治疗血栓术成功[N];湖南日报;2003年
2 冯琳 王海东;隆突+上腔静脉成形治疗复杂肺癌[N];中国医药报;2003年
3 陈良栋;华西医院完成一例高难度肺癌手术[N];中国医药报;2003年
相关博士学位论文 前1条
1 陈晨;累及上腔静脉T4期肺癌(T_4N_(0-2)M_0)的根治性外科治疗效果分析[D];华中科技大学;2014年
相关硕士学位论文 前2条
1 刘朔;人上腔静脉心肌袖的形态学观测[D];大连医科大学;2005年
2 韩魏;上腔静脉起源房性心律失常的电生理特点及导管射频消融[D];大连医科大学;2014年
,本文编号:1506763
本文链接:https://www.wllwen.com/yixuelunwen/xxg/1506763.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