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国住院冠心病患者糖代谢异常研究——中国心脏调查
本文关键词: 冠状动脉疾病 糖尿病 糖尿病前期 葡糖耐量试验 患病率 出处:《中华内分泌代谢杂志》2006年01期 论文类型:期刊论文
【摘要】:目的探讨中国冠心病患者糖代谢异常的流行状况。方法选取北京、上海等7个城市共52家三级甲等医院为合作研究中心,于2005年6月1日至2005年9月31日在各医院心内科所有符合冠心病诊断纳入标准的住院患者连续入选为研究对象,共收集有效病例3513例。未确诊为糖尿病的对象均需进行口服葡萄糖耐量试验(OGTT),以判断糖代谢状况。结果冠心病住院患者中糖尿病患病率为52.9%,糖调节受损患病率为24.0%,总的糖代谢异常患病率为76.9%。若不进行OGTT试验,仅依靠检测空腹血糖,将有87.4%糖调节异常患者和80.5%糖尿病患者被漏诊。结论中国冠心病住院患者中绝大多数合并糖代谢异常,并且需要通过OGT
[Abstract]:Objective to investigate the prevalence of metabolic abnormalities in patients with coronary heart disease China sugar. Methods from Beijing, Shanghai and other 7 city a total of 52 three hospitals for cooperative research center, from June 1, 2005 to September 31, 2005 in the hospital department of Cardiology all meet the criteria for inclusion in diagnosis of coronary heart disease patients selected as the research object, collected 3513 effective cases. The subjects were diagnosed with diabetes to oral glucose tolerance test (OGTT), to determine the glucose metabolism status in hospitalized patients with coronary heart disease. Results the prevalence rate of diabetes was 52.9%, prevalence rate of 24% impaired glucose regulation, the total prevalence of abnormal glucose metabolism was 76.9%. without OGTT test, only rely on the detection of fasting blood glucose. There will be abnormal patients and 80.5% patients with diabetes were missed 87.4% glucose regulation. Conclusion China in the vast majority of hospitalized patients with coronary heart disease complicated with abnormal glucose metabolism, and the need for Through OGT
【作者单位】:
【分类号】:R541.4;R587.1
【参考文献】
相关期刊论文 前1条
1 李素青,田玉华,朱敏,杨超元;中老年糖尿病流行病学调查方法探讨[J];实用老年医学;1996年04期
【共引文献】
相关期刊论文 前1条
1 李建军;老年人糖尿病的诊断与治疗[J];辽宁实用糖尿病杂志;2000年04期
相关博士学位论文 前1条
1 卢伟;上海市糖尿病患病与死亡风险分析[D];复旦大学;2006年
相关硕士学位论文 前2条
1 邹芳;原发性高血压患者糖代谢异常的调查研究[D];南昌大学;2007年
2 于文娟;首发精神分裂症及其一级亲属糖、脂代谢rs16147(NPY)多态性研究[D];中南大学;2007年
【相似文献】
相关期刊论文 前10条
1 吴宣成;心肌病与冠状动脉疾病[J];赣南医学院学报;1980年00期
2 余贤如;;运动引起的舒张期血压增高:严重冠状动脉疾病的指标[J];国际心血管病杂志;1980年03期
3 蒋健;;冠状动脉钙化与运动试验异常预测男性无症状冠状动脉疾病的准确性[J];国际心血管病杂志;1981年06期
4 谭岩;;心脏病学家谈心脏病治疗的新进展[J];国外医学情报;1981年12期
5 黄化清;;冠状动脉疾病的非侵入性诊断:心动记波运动试验[J];国际生物医学工程杂志;1982年01期
6 周方;;性激素与心肌梗塞和阻塞性冠状动脉疾病之间的关系[J];国际心血管病杂志;1983年01期
7 张林根;;运动心电图和~(201)铊心肌显影能排除冠状动脉疾病的诊断吗?[J];国际心血管病杂志;1983年02期
8 戚文航;;单支冠状动脉疾病的预后[J];国际心血管病杂志;1983年06期
9 杨天权;;血管造影证实的冠状动脉疾病患者心电图运动试验正常的意义[J];心血管病学进展;1984年04期
10 徐君镛;;β-肾上腺素能阻滞剂在冠状动脉疾病患者中增强冠状血管的收缩作用[J];国际心血管病杂志;1984年02期
相关会议论文 前10条
1 Blaszczyk T.;;红花:中欧植物的高效液相色谱法(HPLC)比较研究及其药理评价[A];国际传统医药大会论文摘要汇编[C];2000年
2 尹志农;周新;赵远华;陈谦;王红敏;段丽丽;程珍;赵红;张庆华;常晓;;单纯疱疹病毒感染与冠心病发病的相关性[A];中国病理生理学会动脉粥样硬化专业委员会五届一次会议论文集[C];2002年
3 吴述恒;麦炜颐;孙晓欣;;7-甲异炔诺酮对绝经冠心病妇女血脂的近期影响[A];中国病理生理学会动脉粥样硬化专业委员会五届一次会议论文集[C];2002年
4 赵文海;韩春平;包保全;;通辽市蒙古族和汉族高血压和冠心病患者血脂含量分析[A];中国病理生理学会动脉粥样硬化专业委员会五届一次会议论文集[C];2002年
5 孙秀玲;;急性冠状动脉综合征的炎性标志物研究进展[A];中国病理生理学会动脉粥样硬化专业委员会五届一次会议论文集[C];2002年
6 张晓刚;陈运贞;雷寒;王周碧;;冠心病患者血浆氧化型低密度脂蛋白的变化及临床意义[A];中国病理生理学会动脉粥样硬化专业委员会五届一次会议论文集[C];2002年
7 朱劲草;;脂蛋白a与冠心病关系的探讨[A];国际心血管病论坛论文集[C];2002年
8 陈君柱;王兴祥;陶谦民;朱军慧;朱建华;尚云鹏;;氧化低密度脂蛋白对外周血内皮祖细胞数量和功能的影响[A];国际介入心脏病学研讨会(CIT)暨全国介入心脏病学年会2004专辑[C];2004年
9 腾思勇;惠汝太;;心肌基因治疗[A];国际心脏研究会中国分会第八届学术会议暨中国病理生理学会心血管专业委员会第十一届学术会议论文摘要集[C];2004年
10 季康;黄捷英;沈潞华;;冠心病患者的心理评估及心理干预[A];中华医学会心血管病分会第八次全国心血管病学术会议汇编[C];2004年
相关重要报纸文章 前10条
1 王宏;患心脏病妇女慎用激素替代疗法[N];中国医药报;2000年
2 ;经皮冠状动脉成形术 冠心疾病治疗新选择[N];云南日报;2000年
3 新讯;Myoview(TM)使用范围扩大[N];医药经济报;2000年
4 亚强;HRT不能降低心脏病危险[N];中国医学论坛报;2002年
5 杨丽佳 陈德芝;冠心病干预“进军”上海[N];健康报;2003年
6 菲林;冠状动脉疾病早发线索被发现[N];中国医药报;2003年
7 王骏;“复眼”CT明察秋毫[N];健康报;2004年
8 ;二氢吡啶类钙拮抗剂的血管保护作用[N];中国医学论坛报;2004年
9 杨伟宪;脑卒中危险因素的控制[N];中国中医药报;2004年
10 任诗芹;“过劳死”生命不能承受之重[N];安徽日报;2005年
相关博士学位论文 前10条
1 郑延松;老年男性冠心病患者脆性血液的临床研究及Hcy对内皮细胞表达TM和TFPI的影响[D];中国人民解放军军医进修学院;2004年
2 夏大胜;雄激素与男性冠状动脉病变及血浆细胞因子水平关系的研究[D];天津医科大学;2004年
3 党群;冠状动脉病变的血管内超声研究[D];天津医科大学;2004年
4 赵映;多层螺旋CT冠状动脉造影评价冠脉狭窄及冠脉支架的研究[D];河北医科大学;2005年
5 隋树建;主动脉瓣硬化与颈动脉和冠状动脉粥样硬化关系的研究[D];山东大学;2005年
6 刘生祥;多巴酚丁胺负荷超声心动图对冠心病和冠状动脉再狭窄及造影负荷超声对冠心病的诊断价值[D];浙江大学;2006年
7 朱铁楠;肾素—血管紧张素系统基因多态性与冠状动脉疾病[D];中国协和医科大学;2002年
8 郜朝晖;超声心动图评估冠状动脉疾病左室心肌功能的实验及临床研究[D];中国协和医科大学;2000年
9 王春玲;急性冠状动脉综合征患者血管新生与循环内皮细胞的研究[D];中国协和医科大学;2005年
10 葛伟庆;生物组织介电信息在体实时检测[D];中国协和医科大学;1996年
相关硕士学位论文 前10条
1 李霞;冠心病患者可溶性细胞黏附分子水平的变化及临床意义[D];浙江大学;2002年
2 孙红岩;EBCT探测冠状动脉狭窄在冠心病诊断中的价值及其与血管造影的对比分析[D];第四军医大学;2004年
3 田景惠;冠心病病人细胞黏附分子与巨细胞病毒抗体水平的变化及其临床意义[D];青岛大学;2004年
4 陈宝霞;血管内超声在冠心病介入性诊疗中的临床应用研究[D];青岛大学;2004年
5 郑林林;动态心电图及心率变异性对冠心病及其严重程度的诊断价值的探讨[D];安徽医科大学;2003年
6 干岭;心率变异性及Poincare散点图对冠心病诊断价值的研究[D];安徽医科大学;2003年
7 余华;凝血因子在冠心病发病机制中的作用研究[D];安徽医科大学;2003年
8 朱蕾;组织多普勒成像技术评价冠心病患者节段心肌功能的临床研究[D];南京医科大学;2004年
9 王小斌;血清骨保护素水平与冠状动脉病变关系的研究[D];南京医科大学;2004年
10 王伟;胆固醇酯转运蛋白基因单核苷酸多态性与冠心病的相关研究[D];武汉大学;2004年
,本文编号:1519322
本文链接:https://www.wllwen.com/yixuelunwen/xxg/1519322.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