比较单用他汀与他汀联合应用普罗布考对动脉粥样硬化的治疗作用
实验背景: 颈动脉粥样硬化及冠状动脉粥样硬化均是全身动脉粥样硬化性疾病的一部分,其发生发展具有相同或相似的病理基础,内皮细胞的损伤、血脂浸润、血小板聚集、氧化应激等均参与其中,目前国内外已有多项大型实验研究证实通过联合抗血小板聚集、调脂可达到延缓冠状动脉粥样硬化的发展及起到斑块逆转的作用。但是氧化应激反应贯穿于动脉粥样硬化的始终,虽然2014年ACC发布CHALLENGER研究结果显示瑞舒伐他汀可使颈动脉粥样硬化患者的富含脂质的斑块显著减小,从而起到治疗颈动脉粥样硬化的作用,但一部分患者仍继续存在动脉粥样斑块,斑块破裂进而导致卒中事件的发生。因此积极的抗氧化治疗在临床上应当重视。本实验通过应用阿司匹林、瑞舒伐他汀或阿托伐他汀和普罗布考联合抗血小板、降脂及抗氧化作用于动脉粥样硬化发生和发展的各个环节,比较他汀类联合应用普罗布考对动脉粥样硬化性疾病的治疗作用。 实验目的: 1.主要目的:比较PAS疗法(联合应用Probucol普罗布考、Aspirin阿司匹林、Atorvastatins阿托伐他汀或Rosuvastatin瑞舒伐他汀)与AS疗法(联合应用Aspirin阿司匹林、Atorvastatins阿托伐他汀或Rosuvastatin瑞舒伐他汀)对颈动脉、冠状动脉动脉粥样斑块逆转的影响。 2.次要目的:观察比较PAS与AS疗法治疗一个月后对HDL的影响及LDL水平达标率的影响(LDL1.7mmol/L)。 实验方法: 1.筛选2013年5月至2014年5月就诊于吉林大学第二医院心内科门诊及住院患者70人,平均年龄61±7.65岁,其中45人为男性,25人为女性。入选标准:经彩色多普勒超声检查证实存在颈动脉粥样硬化斑块的患者。将病人随机分为两组,每组35人,一组为AS组(阿司匹林A瑞舒伐他汀S):给予阿司匹林100mg/d,瑞舒伐他汀10mg/d;另一组为PAS组(普罗布考P阿司匹林A瑞舒伐他汀S):给予普罗布考片0.5g/d,阿司匹林100mg/d,瑞舒伐他汀10mg/d。两组均口服一个月后检测LDL-C水平,并根据血脂达标情况进一步调整他汀类用量,颈动脉狭窄的患者服药半年后再次行彩色多普勒超声检查同一部位的斑块面积。所有数据均使用SPSS19.0统计软件,P0.05有统计学意义,P0.05无统计学意义。 2.筛选2013年5月至2014年5月就诊于吉林大学第二医院心内科门诊及住院患者120人,平均年龄65±8.47岁,其中80人为男性,40人为女性。入选标准:经256螺旋CT检查证实冠状动脉至少有一支血管狭窄≧20%的患者。随机分为两组,每组60人,一组为AS组(阿司匹林A、阿托伐他汀S):给予阿司匹林100mg/d,阿托伐他汀20mg/d;另一组为PAS组(普罗布考P阿司匹林A阿托伐他汀S):给予普罗布考片0.5g/d,阿司匹林100mg/d,阿托伐他汀20mg/d。两组均口服一个月后检测LDL-C、HDL-C水平,并根据血脂达标情况进一步调整他汀类用量,随访治疗1年后再次行256螺旋CT检查观察比较同一部位冠状动脉狭窄程度。所有数据均使用SPSS19.0统计软件,P0.05有统计学意义,P0.05无统计学意义。 实验结果: 1.颈动脉粥样硬化患者中PAS治疗组治疗前斑块面积平均为(0.197±0.12)cm2,治疗后平均为(0.129±0.67)cm2,治疗后较治疗前在统计学上存在差异(P=0.0150.05),AS治疗组治疗前斑块面积平均为(0.259±0.16)cm2,治疗后平均为(0.229±0.15)cm2,治疗后较治疗前在统计学上存在差异(P=0.0240.05)。且PAS组疗效优于AS组(P=0.040.05) 2.1.冠状动脉粥样硬化的患者中PAS治疗组治疗前血管狭窄程度平均为(0.399±0.24),治疗后平均为(0.281±0.26),治疗前后存在显著统计学意义(P=0.000.01);AS治疗组治疗前血管狭窄程度平均为(0.358±0.19),治疗后平均为(0.289±0.21),治疗前后在统计学上存在差异(P=0.020.05)。且PAS组疗效优于AS组(P=0.030.05)。2.2.PAS治疗组HDL-C水平治疗前平均为(1.17±0.36)mmol/L,治疗后平均为(1.01±0.46)mmol/L,治疗后较治疗前有统计学差异(P=0.0180.05);AS治疗组HDL-C水平治疗前平均为(1.13±0.34)mmol/L,,治疗后平均为(1.03±0.24)mmol/L,治疗后较治疗前无统计学差异(P=0.0630.05)。 2.3.PAS治疗组治疗一个月后LDL-C水平达标率为69.5%;AS治疗组治疗一个月后LDL-C水平达标率为54.2%。 实验结论: 1.他汀类药物,无论是阿托伐他汀还是瑞舒伐他汀无论单用还是与普罗布考联合应用均可逆转动脉粥样硬化斑块,起到治疗动脉粥样硬化的作用,但与普罗布考联合应用在逆转斑块方面效果优于单用他汀。 2.他汀联合普罗布考较单用他汀治疗可提高LDL-C的达标率。但降低HDL-C水平。
【学位授予单位】:吉林大学
【学位级别】:硕士
【学位授予年份】:2015
【分类号】:R543.5
【目录】:
【参考文献】
中国期刊全文数据库 前2条
1 王素香;王拥军;尹洪超;梁宪红;卫景沛;林金嬉;梁德君;;PAS综合疗法对兔动脉粥样硬化病变的干预[J];中国动脉硬化杂志;2008年08期
2 张永全;褚斐;;颈动脉粥样硬化的中西医治疗进展[J];山东中医杂志;2007年11期
【共引文献】
中国期刊全文数据库 前10条
1 黄霓;王辰龙;;PAS三联疗法对脑梗死患者抗动脉粥样硬化作用观察[J];北京医学;2009年11期
2 孜比布拉·买买提;古扎努尔·买买提;;PAS法对动脉粥样硬化的临床研究[J];中国医药科学;2012年16期
3 成勇;周华东;王延江;严家川;崔敏;;颈动脉支架成形术对颈动脉狭窄患者认知功能的影响[J];神经损伤与功能重建;2013年05期
4 陈润钿;;185例脑动脉粥样硬化患者相关危险因素研究[J];当代医学;2013年35期
5 邓峰峰;徐岩;;值得商榷的HDL假说[J];医学争鸣;2013年06期
6 钟代曲;蒋晓江;沈盈盈;唐嘉;;脑卒中高危人群规范化筛查模式的建立与应用[J];重庆医学;2014年12期
7 陈伟军;;血脂检验在心血管病中的临床意义[J];中国医药科学;2014年05期
8 段朋仓;刘俊艳;;颅内外动脉粥样硬化的易感性与相关危险因素[J];国际神经病学神经外科学杂志;2014年02期
9 叶子明;秦超;刘莹;邓晓;陈相任;林翠婷;王天保;胡新星;;同期颈动脉支架置入术治疗症状性双侧颈动脉颅外段重度狭窄[J];广东医学;2014年14期
10 杨百元;徐芙蓉;;S100B与颈动脉粥样硬化斑块稳定性关系的研究[J];重庆医学;2015年16期
中国博士学位论文全文数据库 前10条
1 赵倩;冠状动脉与颈动脉粥样硬化影像学特点的相关性分析[D];中国人民解放军军医进修学院;2009年
2 杜瑞雪;瑞舒伐他汀对颈动脉粥样硬化斑块的影响及抗炎作用[D];中国人民解放军军医进修学院;2010年
3 王冬雪;血浆HDL中蛋白质组分与冠心病的关系及应用他汀类药后的变化研究[D];北京协和医学院;2013年
4 向静;老年认知功能障碍与颈动脉硬化及相关基因多态性研究[D];第三军医大学;2013年
5 梁磊;颈交感神经症状分级治疗方案的建立及相关研究[D];第二军医大学;2013年
6 成勇;颈动脉硬化与老年人认知功能损害的相关性研究[D];第三军医大学;2013年
7 李佳蓓;抗血小板药物抵抗的个体化治疗评价及重组人载脂蛋白A-Ⅳ对血小板活化影响的研究[D];第三军医大学;2013年
8 刘娟;颈动脉支架置入围手术期风险评价及心脏临时起搏器的应用研究[D];第三军医大学;2013年
9 朱双根;症状性颅内外动脉粥样硬化性狭窄分布模式的危险因素研究[D];南京大学;2011年
10 李小林;糖脂代谢与冠心病患者PCI心肌损伤[D];北京协和医学院;2014年
中国硕士学位论文全文数据库 前10条
1 耿丽;PAS疗法对于冠状动脉粥样硬化斑块逆转的临床研究[D];吉林大学;2011年
2 贝承丽;湖南省不同等级医院《慢性阻塞性肺疾病诊治指南》贯彻情况调查[D];中南大学;2009年
3 梁宏;莱菔子水溶性生物碱对普通饮食ApoE基因缺陷小鼠血脂及超氧化物歧化酶、丙二醛含量影响的实验研究[D];长春中医药大学;2010年
4 商丹;辛伐他汀联合银杏叶片对CHD患者血脂及颈动脉粥样硬化斑块影响的临床观察[D];南京中医药大学;2012年
5 巴玉兰;普罗布考、阿托伐他汀、拜阿司匹林联合疗法对颈动脉粥样硬化的干预治疗研究[D];新疆医科大学;2012年
6 潘娟;丁苯酞预处理对急性脑缺血大鼠的脑保护作用及Smac、S100B蛋白表达的影响[D];郑州大学;2013年
7 邢方圆;基底动脉狭窄支架治疗与药物治疗的临床疗效对比研究[D];河北医科大学;2013年
8 曹炳华;经皮血管腔内支架成形术治疗症状性基底动脉狭窄的临床研究[D];广西医科大学;2013年
9 刘媛;颅内动脉狭窄患者支架成形术与内科治疗效果对比研究[D];郑州大学;2012年
10 邹晓黎;超声造影在评价颈总动脉内中膜厚度中的应用[D];大连医科大学;2012年
本文编号:152997
本文链接:https://www.wllwen.com/yixuelunwen/xxg/152997.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