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主页 > 医学论文 > 心血管论文 >

曲美他嗪改善大鼠急性心肌缺血线粒体损伤的机制研究

发布时间:2018-03-11 03:21

  本文选题:急性心肌缺血 切入点:线粒体功能障碍 出处:《天津医科大学》2016年博士论文 论文类型:学位论文


【摘要】:心肌缺血性疾病是威胁人类生命健康的头号杀手,因此如何降低缺血造成的心肌损伤显得尤为重要。缺血性心肌损伤病理进程发展快速、涉及病理因素众多。心肌细胞中线粒体占到细胞体积的40%以上,是决定心肌代谢功能的关键细胞器。细胞内线粒体的融合、分裂对于维持线粒体结构与功能起着重要作用。已有研究表明,曲美他嗪是临床广泛应用的冠心病治疗药物,具有改善心肌缺血再灌注损伤时线粒体代谢的作用。但是,在急性心肌缺血条件下,曲美他嗪是否以及如何调节线粒体动态平衡尚缺乏深入探索。本研究旨在揭示曲美他嗪在急性心肌缺血中的线粒体调节机制。为此,我们首先采用经典的结扎前降支近端建立大鼠在体急性心肌缺血30 min模型,并通过观察心肌缺血期间心电图、血流动力学、心肌梗死面积、室性心律失常等参数,进行建模评价;基于在体缺血模型的建立,进行曲美他嗪干预,评价曲美他嗪对心肌缺血损伤的改善作用;进而分离心肌线粒体,对比分析线粒体呼吸功能、线粒体复合体活性,检测线粒体融合分裂相关基因在mRNA水平和蛋白水平的表达。从而揭示曲美他嗪对缺血心肌线粒体结构与功能的调节机制。本研究实验方案分为两个部分:第一部分:在体大鼠急性心肌缺血损伤模型的建立方法:成年健康雄性Wistar大鼠,随机分为缺血组和假手术组。缺血组开胸后丝线结扎前降支近端实施心肌缺血30 min,假手术组开胸后仅在前降支近端下方穿线但不结扎。缺血期间连续监测两组大鼠的心率(Heart rate,HR)、ST段抬高幅度(ST)、平均动脉压(mean arterial pressure,MAP)、心肌耗氧指数(rate-pressure product,RPP)和室性心律失常的发生情况。实验结束后,每组大鼠随机分为2个亚组。第一亚组用2%伊文氏蓝(EB)和0.5%2,3,5-氯化三苯基四氮唑(TTC)双染色方法检测并计算缺血组大鼠心肌缺血危险区(Area at risk,AAR)和梗死区(Infarct size,IS)面积;第二亚组用HE染色观察两组大鼠缺血区心肌组织的形态。主要结果:两组大鼠在一般资料上不存在显著差异。与假手术组相比,缺血组HR和ST段抬高幅度明显升高,MAP和RPP明显下降,并在缺血期间出现了大量的多源性的室性早搏(VPB)及数目和持续时间不等的室性心动过速(VT),部分大鼠甚至发生了心室纤颤(VF)。缺血后缺血组EB和TTC双染色证实大鼠心肌缺血损伤。HE染色表明缺血后心肌纤维出现明显波浪状改变,部分失去规律呈不规则排列,心肌细胞嗜伊红染色加强,横纹模糊,胞膜部分完整,间质有渗出。第二部分:曲美他嗪对急性心肌缺血大鼠心肌线粒体功能和融合分裂的影响方法:成年健康雄性Wistar大鼠,随机分为3组,曲美他嗪组(TMZ组)用曲美他嗪(Trimetazidine,TMZ)以10 mg/kg/d的剂量灌胃7天,缺血组和假手术组用自来水以10 mg/kg/d的剂量灌胃7天。灌胃结束后,各组大鼠开胸并丝线结扎前降支近端实施心肌缺血30 min,假手术组仅穿线不结扎。缺血期间监测项目同第一部分。实验结束后,EB和TTC双染法检测缺血组和曲美他嗪组缺血危险区(Area at risk,AAR%)和梗死区(Infarct size,IS%)面积;光镜观察三组大鼠缺血区心肌组织的形态;提取三组缺血区心肌组织线粒体,测定线粒体态3呼吸(state 3,ST3)、态4呼吸(state 4,ST4)、呼吸控制率(Respiratory control ratio,RCR)、呼吸链复合体Ⅰ和Ⅱ的活性;分别用RT-qPCR和Western blot技术检测三组大鼠缺血区心肌线粒体融合分裂中mfn-1、mfn-2、drp-1、opa-1的mRNA和蛋白的表达情况;电镜观察三组大鼠缺血区心肌线粒体结构的变化。主要结果:1.曲美他嗪显著改善大鼠急性心肌缺血损伤。与假手术组相比,缺血组HR、ST段抬高幅度明显升高,MAP和RPP明显下降,心肌梗死面积大,VT/VF发生率高,VT/VF总计持续时间长,心律失常评分高,光镜下改变同第一部分;与缺血组相比,曲美他嗪组HR、ST段抬高,MAP和RPP无明显变化,但心肌梗死面积缩小,VT/VF发生率低,VT/VF总计持续时间缩短,心律失常评分降低,光镜下心肌缺血损伤得到改善。2.急性心肌缺血大鼠心脏线粒体功能和结构异常,而曲美他嗪可以帮助其功能和结构恢复。与假手术组相比,缺血组态3呼吸、RCR和复合体Ⅰ活性显著下降,态4呼吸和复合体Ⅱ活性无明显变化,电镜显示线粒体肿胀,部分线粒体嵴断裂,呈明显空泡化;与缺血组相比,曲美他嗪组态3呼吸、RCR和复合体Ⅰ活性显著升高,态4呼吸和复合体Ⅱ活性无明显变化,电镜显示线粒体缺血损伤得到改善。3.急性心肌缺血大鼠心脏线粒体融合分裂平衡被打破,而曲美他嗪可以帮助其融合分裂平衡恢复。与假手术组相比,缺血组mfn1、opa1、drp1的mRNA和蛋白水平下降,mfn2的蛋白水平下降;与缺血组相比,曲美他嗪组mfn1、mfn2、opa1、drp1 mRNA和蛋白表达均明显增加。结论:1.采用结扎大鼠前降支近端方法并进行改进,成功建立了大鼠在体急性心肌缺血模型。该模型表现为心肌组织出现坏死、发生心律失常,心脏功能受损。2.曲美他嗪显著改善大鼠急性心肌缺血损伤。曲美他嗪干预后,大鼠缺血期间心率失常的发生、持续时间和评分显著改善,心肌梗死面积缩小,心肌细胞结构损伤显著缓解。3.曲美他嗪可以改善线粒体功能,修复线粒体超微结构损伤,恢复线粒体融合分裂平衡,在此过程中曲美他嗪可能通过提高线粒体功能引起线粒体动态平衡的改变,这种变化转而又可提高线粒体功能,并最终改善大鼠急性心肌缺血损伤。
[Abstract]:......
【学位授予单位】:天津医科大学
【学位级别】:博士
【学位授予年份】:2016
【分类号】:R54

【相似文献】

相关期刊论文 前10条

1 林雪松;曲美他嗪治疗缺血性心脏病心力衰竭的疗效观察[J];中国急救医学;2003年06期

2 余红;曲美他嗪治疗缺血性心肌病心衰疗效观察[J];现代医药卫生;2003年02期

3 韩自芬;曲美他嗪治疗无症状性心肌缺血[J];医药论坛杂志;2005年19期

4 王慧萍;曲美他嗪治疗初发劳力性心绞痛的疗效观察[J];临床医药实践;2005年11期

5 陶智虎;方五旺;;曲美他嗪对慢性稳定型心绞痛患者的疗效评价[J];实用临床医药杂志;2006年05期

6 穆晓光;翟爱芳;王雪芹;涂涛田;;曲美他嗪治疗急性病毒性心肌炎的疗效观察[J];中西医结合心脑血管病杂志;2008年03期

7 周文君;沈国强;;曲美他嗪治疗慢性充血性心力衰竭60例效果观察[J];交通医学;2008年05期

8 王轶;李明;舒妍;;曲美他嗪治疗扩张型心肌病心力衰竭疗效分析[J];山东医药;2009年36期

9 王玮玮;;曲美他嗪治疗慢性充血性心力衰竭80例疗效观察[J];中国社区医师(医学专业半月刊);2009年16期

10 姚鹏;张精勇;马玉民;;曲美他嗪治疗老年不稳定型心绞痛48例疗效观察[J];山东医药;2010年01期

相关会议论文 前10条

1 陈协兴;洪华山;叶明芳;;曲美他嗪治疗不稳定性心绞痛的临床研究[A];中华医学会心血管病学分会第十次全国心血管病学术会议汇编[C];2008年

2 张晶;何胜虎;陈述;张薏;严凤娣;燕建峰;赵福全;徐遐华;;曲美他嗪对非ST段抬高急性冠状动脉综合征患者心率变异性的影响[A];中华医学会心血管病学分会第十次全国心血管病学术会议汇编[C];2008年

3 蒋家祥;庾美玲;陈观照;欧玲;;曲美他嗪联合麝香保心丸治疗老年冠心病慢性心力衰竭[A];第十三次全国心血管病学术会议论文集[C];2011年

4 王洪涛;徐泉崧;;盐酸曲美他嗪治疗32例心绞痛疗效观察[A];中华医学会心血管病学分会第十次全国心血管病学术会议汇编[C];2008年

5 刘全;程莉;杨小村;;曲美他嗪在大鼠心肌缺血再灌注损伤中对血管内皮细胞的影响[A];中华医学会心血管病学分会第十次全国心血管病学术会议汇编[C];2008年

6 吴_g;智艳芳;;曲美他嗪抗心律失常作用及其可能的抗氧化损伤机制[A];中华医学会心血管病学分会第十次全国心血管病学术会议汇编[C];2008年

7 李会会;;曲美他嗪治疗冠心病合并糖尿病的疗效观察[A];中华医学会心血管病学分会第十次全国心血管病学术会议汇编[C];2008年

8 傅向华;贾新未;张晶;吴伟力;谷新顺;李亮;;曲美他嗪对缺血性心脏病的保护作用[A];中华医学会第11次心血管病学术会议论文摘要集[C];2009年

9 郄良毅;胡燕燕;冯民;由倍安;孟晓;;曲美他嗪对稳定性心绞痛合并糖尿病患者血糖白介素6及白介素10的影响[A];中华医学会心血管病学分会第十次全国心血管病学术会议汇编[C];2008年

10 刘雪会;盖迎利;刘飞;陈超;徐明;李昭屏;;曲美他嗪对压力超负荷大鼠心肌纤维化的作用[A];第七届海峡两岸心血管科学研讨会论文集[C];2009年

相关重要报纸文章 前10条

1 福建省宁德人民医院药剂科 李枝端;曲美他嗪的超说明书应用现象应引起重视[N];中国医药报;2013年

2 国讯;曲美他嗪不再用于耳鸣、眩晕的治疗 警惕其引起的运动障碍等安全性风险[N];中国医药报;2014年

3 记者 李雪墨;国家总局提示曲美他嗪安全性风险[N];中国医药报;2014年

4 蔡德山;抗心绞痛亚类药曲美他嗪增长快[N];中国医药报;2011年

5 冯友根;抗心肌缺血新药曲美他嗪[N];中国医药报;2004年

6 特约撰稿 蔡德山;心肌迎来“节能增排”新动力[N];医药经济报;2011年

7 玉琨;心血管药物好戏连台[N];医药经济报;2007年

8 解放军总医院心血管内科 衣淑华 刘国树;治疗缺血性心脏病新药[N];中国高新技术产业导报;2001年

9 记者 冯卫东;大鼠研究显示孕期压力或可代代相传[N];科技日报;2014年

10 奇 云;解读大鼠基因有助人类攻克疑难病症[N];大众科技报;2004年

相关博士学位论文 前10条

1 师文;曲美他嗪改善大鼠急性心肌缺血线粒体损伤的机制研究[D];天津医科大学;2016年

2 刘振峰;曲美他嗪通过mTORC_2/SGK_1通路对脂多糖所致急性肺损伤的治疗作用及其机制的研究[D];重庆医科大学;2016年

3 杨静;消癌解毒方干预W256移植瘤大鼠生存及血、尿代谢的研究[D];南京中医药大学;2015年

4 韩梅;大鼠前扣带皮层SIP30参与痛厌恶情绪反应的细胞分子机制[D];复旦大学;2011年

5 李丽红;卵巢雌激素剥夺对成年大鼠伤害性反应的影响及其机制探讨[D];复旦大学;2011年

6 李志远;瑞舒伐他汀对急性心肌梗死大鼠左心房交感神经重构的影响[D];山东大学;2015年

7 张文强;IL-13对大鼠佐剂性关节炎的作用及相关机制研究[D];山东大学;2015年

8 宋勇峰;促甲状腺激素调节肝脏胆固醇转化的机制研究[D];山东大学;2015年

9 沈夏锋;早期运动训练对大鼠重度颅脑外伤后脑功能的作用及其机制研究[D];复旦大学;2013年

10 韩海峰;十二指肠空肠旁路术对T2DM大鼠肝脏脂肪沉积的影响和机制研究[D];山东大学;2015年

相关硕士学位论文 前10条

1 张云哲;曲美他嗪对兔快速心房起搏房颤模型心肌细胞能量代谢的影响[D];河北医科大学;2015年

2 张晓杰;曲美他嗪对家兔急性房颤心房肌细胞内钙离子浓度的影响[D];河北医科大学;2015年

3 刘玉强;曲美他嗪预先给药对异丙酚致大鼠心肌损伤的影响[D];兰州大学;2015年

4 马子健;曲美他嗪对射血分数保留的心力衰竭的临床疗效评价[D];河北医科大学;2015年

5 刘德华;曲美他嗪对改善女性冠心病动脉僵硬度的研究[D];山东大学;2015年

6 冯翔宇;曲美他嗪与雷米普利对慢性心力衰竭大鼠心肌细胞凋亡的影响[D];承德医学院;2015年

7 黄玉江;曲美他嗪治疗对冠心病合并房颤患者运动耐量和生活质量的影响[D];遵义医学院;2016年

8 李盈;曲美他嗪乳酸穿梭激动效应对老年冠心病人非心脏手术心脏保护作用[D];暨南大学;2016年

9 杨晓欧;曲美他嗪对慢性心力衰竭大鼠肾纤维化的影响[D];承德医学院;2016年

10 胡建华;CSFP与IMR/CFR相关性研究及曲美他嗪对CSFP临床症状和运动耐量的影响[D];第四军医大学;2016年



本文编号:1596354

资料下载
论文发表

本文链接:https://www.wllwen.com/yixuelunwen/xxg/1596354.html


Copyright(c)文论论文网All Rights Reserved | 网站地图 |

版权申明:资料由用户56080***提供,本站仅收录摘要或目录,作者需要删除请E-mail邮箱bigeng88@qq.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