3D超声断层成像对股动脉斑块稳定性的研究
本文选题:D超声断层成像 切入点:股动脉粥样硬化斑块 出处:《中国超声医学杂志》2017年01期
【摘要】:目的通过运用3D超声断层成像技术评价冠心病患者股动脉斑块的特点,探讨股动脉斑块3D超声断层成像标识与冠心病关系,及该技术评价斑块稳定性的临床应用价值。方法 58例存在股动脉斑块且厚度2.0mm患者,根据诊断结果分为正常组和冠心病组。对斑块行3D超声断层成像,并对三维图像按照统一的标准进行处理,记录斑块的体积、内部回声、形态、位置、横截面积狭窄率,及联合Adobe Photoshop软件获取斑块灰阶值中位数(GSM)、低灰阶值(68)(PLGS)所占比例,所有参数进行两组间的对比分析。结果冠心病组股动脉斑块的GSM低于正常组、而PLGS高于正常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与正常组相比,冠心病组股动脉斑块的内部回声多表现为不均质回声,形态多表现为不规则甚至溃疡等;而两组间的斑块体积、横截面积狭窄率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 (1)利用3D超声断层成像检测冠心病患者股动脉斑块的特点为GSM低、PLGS高,及多表现为内部回声不均、形态不规则甚至溃疡。(2)3D超声断层成像可以多断面检测股动脉斑块,是一种更客观检测斑块的有效手段,通过对斑块回声的定性、定量诊断,有望为冠心病提供预警。
[Abstract]:Objective to evaluate the characteristics of femoral artery plaque in patients with coronary artery disease by using 3D ultrasound tomography, and to explore the relationship between 3D ultrasound tomography and coronary artery disease. Methods 58 patients with femoral artery plaques with thickness 2.0mm were divided into normal group and coronary heart disease group according to the diagnostic results. The three-dimensional images were processed according to the unified standard, and the volume, internal echo, shape, location, cross sectional area stenosis rate of plaque were recorded, and the proportion of plaque grayscale median value and low gray scale value was obtained by Adobe Photoshop software. Results the GSM of femoral artery plaque in coronary heart disease group was lower than that of normal group, but PLGS was higher than that of normal group, the difference was statistically significant (P 0.05). In coronary heart disease group, the internal echo of femoral artery plaque was mostly uneven, and the shape was irregular or even ulcerated, while the plaque volume between the two groups, There was no significant difference in cross sectional area stenosis rate (P 0.05). Conclusion the characteristics of femoral artery plaque in patients with coronary heart disease by 3D ultrasound tomography are that GSM is low and PLGS is high, and the internal echo is uneven. Irregular and even ulcers 3D ultrasound tomography can be used to detect the plaque of femoral artery on multiple sections. It is an effective method to detect plaque objectively. It is expected to provide early warning for coronary heart disease by qualitative and quantitative diagnosis of plaque echo.
【作者单位】: 广州中医药大学第一附属医院超声科;
【分类号】:R445.1;R541.4
【相似文献】
相关期刊论文 前10条
1 黄礼松;核磁共振断层成像在医学上的应用[J];同位素;1992年04期
2 李韪韬;王惠南;钱志余;;近红外光断层成像逆问题的优化算法[J];生物医学工程学杂志;2008年02期
3 徐管鑫,何为,H.Singer;一种改进的动态电阻抗断层成像反投影算法[J];生物医学工程学杂志;2004年05期
4 王妍;局部X射线断层成像用于在体骨结构检测中的应用[J];国外医学.生物医学工程分册;2000年02期
5 侯文生;阻抗断层成像中的图像重建技术[J];生物医学工程学杂志;2000年02期
6 秦明新,吕华;脑磁感应断层成像[J];国外医学(生物医学工程分册);2005年04期
7 汤孟兴,董秀珍,秦明新,尤富生,史学涛,付峰,刘瑞岗;一种用于电阻抗断层成像的图像重建新方法[J];第四军医大学学报;1998年S1期
8 尤富生,董秀珍,秦明新,史学涛,汤孟兴,刘锐岗;一个32电极电阻抗断层成像硬件系统[J];第四军医大学学报;1998年S1期
9 邓娟;魏庆国;沙洪;赵舒;王妍;任超世;李福生;;三维电阻抗断层成像仿真研究及图像重建质量评价[J];生物医学工程学杂志;2013年06期
10 王雷;刘锐岗;周伟;董秀珍;;磁感应断层成像硬件系统与实验的研究进展[J];医疗卫生装备;2013年02期
相关会议论文 前10条
1 刘锐岗;董秀珍;尤富生;付峰;史学涛;吴晓明;;多目标的静态阻抗断层成像[A];21世纪医学工程学术研讨会论文摘要汇编[C];2001年
2 秦明新;李世俊;董秀珍;尤富生;史学涛;付峰;;非接触磁感应脑电导率断层成像实验系统研究[A];全面建设小康社会:中国科技工作者的历史责任——中国科协2003年学术年会论文集(上)[C];2003年
3 何传红;何为;黄嵩;徐征;;开放式电阻抗断层成像原理及仿真研究[A];中国生物医学工程进展——2007中国生物医学工程联合学术年会论文集(下册)[C];2007年
4 刘亚楠;郭建中;;基于正则化方法的超声断层成像重建[A];2012'中国西部声学学术交流会论文集(Ⅱ)[C];2012年
5 朱平;;冷冻电镜及电子断层成像在艾滋病毒表面分子及其复合物三维结构分析中的应用[A];第十一次中国生物物理学术大会暨第九届全国会员代表大会摘要集[C];2009年
6 陈建功;孙黎明;;单光子发射计算机断层成像装置(SPECT)的断层成像分析与检测[A];华东华南计量学术交流研讨会论文集[C];2012年
7 于波;;光学干涉断层成像在冠心病介入诊断与治疗中的应用[A];宁夏心血管病学进展暨第二届心血管病介入治疗研讨会资料汇编[C];2005年
8 洪文学;宋佳霖;孟辉;徐永红;刘文远;王立强;;基于血清蛋白质组质谱数据断层成像原理癌症标志物模式构成研究[A];中国生物医学工程进展——2007中国生物医学工程联合学术年会论文集(下册)[C];2007年
9 王妍;沙洪;赵舒;任超世;;电阻抗断层成像电极数与激励模式对成像结果的影响[A];天津市生物医学工程学会2008年年会暨首届生物医学工程与临床论坛论文集[C];2008年
10 刘锐岗;杨超;吕朋;董秀珍;;磁感应断层成像中优化激励线圈参数的仿真研究[A];中国生物医学工程学会成立30周年纪念大会暨2010中国生物医学工程学会学术大会壁报展示论文[C];2010年
相关博士学位论文 前8条
1 丁亮;金属边界条件下的微波断层成像研究[D];国防科学技术大学;2014年
2 张岐坦;基于压缩感知的生物发光断层成像重建方法研究[D];西安电子科技大学;2013年
3 易黄建;基于正则化的荧光分子断层成像重建方法研究[D];西安电子科技大学;2013年
4 杜强;扇形阵列式磁感应断层成像关键技术研究[D];沈阳工业大学;2013年
5 李莉;弹性波断层成像与CT结合力学性能分析检测立/原木内腐[D];东北林业大学;2011年
6 李韪韬;光学断层成像系统与组织热凝固监控的关键技术研究[D];南京航空航天大学;2008年
7 胡永忠;微波阵列天线成像处理中干扰抑制及快速成像方法的研究[D];电子科技大学;2010年
8 王嵩;PET/DOT混合成像关键技术研究[D];浙江大学;2012年
相关硕士学位论文 前10条
1 杨静芝;光学断层成像的算法研究[D];苏州大学;2015年
2 张倩;三维生物发光断层成像系统搭建与算法研究[D];南京航空航天大学;2014年
3 金晨;基于L_1正则化的X射线发光断层成像研究[D];西北大学;2015年
4 宁楠楠;自发荧光断层成像模态融合与光源定位算法研究[D];哈尔滨理工大学;2014年
5 谭思晴;静态数字乳腺断层成像系统结构设计与仿真研究[D];广东工业大学;2016年
6 高娜娜;数字电极式电阻抗成像技术研究[D];天津科技大学;2015年
7 张值豪;基于反向传播算法的超声断层成像重建方法研究[D];哈尔滨工业大学;2016年
8 高鹏;高精度锥束X射线发光断层成像关键问题研究[D];第四军医大学;2016年
9 刘高;在体小动物光学分子断层成像系统设计与实现[D];南京航空航天大学;2016年
10 杨伟;活体小动物体内三维生物发光断层成像的研究[D];南京航空航天大学;2012年
,本文编号:1662947
本文链接:https://www.wllwen.com/yixuelunwen/xxg/1662947.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