卡维地洛联合螺内酯对慢性心力衰竭患者心肌重塑的影响及机制
本文选题:慢性心力衰竭 切入点:心肌重塑 出处:《山东医药》2017年48期
【摘要】:目的探讨卡维地洛联合螺内酯对慢性心力衰竭(CHF)患者心肌重塑的影响及作用机制。方法选取CHF患者71例,随机分为观察组36例、对照组35例。两组均口服卡维地洛,观察组加服螺内酯,两组均连续治疗12周。治疗前及治疗12周结束时分别采用彩色多普勒超声诊断仪测定两组左室舒张末期内径(LVEDD)、左室射血分数(LVEF)、左室收缩末期内径(LVESD)、二尖瓣口舒张期E峰值与A峰值比值(E/A),采用ELISA法检测血清基质金属蛋白酶9(MMP-9)、血管紧张素Ⅱ(AngⅡ)。结果两组治疗后LVEDD、LVESD均较治疗前降低,LVEF、E/A均较治疗前升高,且观察组上述指标变化更显著,组间及组内比较P均0.05。两组治疗前血清MMP-9、AngⅡ水平比较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P均0.05);治疗后两组血清MMP-9、AngⅡ水平均较治疗前降低,且观察组变化更显著,组间及组内比较P均0.05。结论卡维地洛联合螺内酯可抑制CHF患者心肌重塑,改善心功能;降低血清MMP-9、AngⅡ水平可能是其作用机制。
[Abstract]:Objective to investigate carvedilol United spironolactone on chronic heart failure (CHF) effect and mechanism of myocardial remodeling in patients. Methods 71 cases of CHF patients were randomly divided into observation group of 36 cases, 35 cases in the control group. Two groups were treated with carvedilol, observation group with oral spironolactone, two groups were continued for 12 weeks. Before treatment and at the end of the 12 week treatment respectively by color Doppler ultrasound for determination of left ventricular end diastolic diameter two group (LVEDD), left ventricular ejection fraction (LVEF), left ventricular end systolic diameter (LVESD), diastolic mitral E peak and A peak ratio (E/A), ELISA method was used to detect serum matrix metalloproteinase 9 (MMP-9), angiotensin II (Ang II). The results of the two groups after treatment LVEDD, LVESD decreased, compared with before treatment, LVEF, E/A were higher than that before treatment, and to observe the changes of these indicators were more significant between group and group P were more than two 0.05. before treatment, serum MMP-9, Ang II levels were not statistically significant (P < 0.05); the two groups after treatment of serum MMP-9, decrease the levels of Ang II than before treatment, and the observation group was more significant changes, between group and group P 0.05. conclusion carvedilol United spironolactone can inhibit CHF in patients with cardiac remodeling and improve cardiac function; serum MMP-9 Ang, level II may be its mechanism of action.
【作者单位】: 北京航天总医院;
【基金】:首都医科大学基础-临床科研合作基金(14JL-L08)
【分类号】:R541.6
【相似文献】
相关期刊论文 前10条
1 丁玉琴;螺内酯对充血性心力衰竭室性心律失常的作用[J];现代医药卫生;2002年08期
2 范会兴,徐胜国;螺内酯治疗慢性充血性心力衰竭64例疗效观察[J];山东医药;2004年13期
3 管淑静;赵春晓;;低剂量螺内酯辅助治疗慢性充血性心力衰竭31例疗效观察[J];山东医药;2007年35期
4 余慧文,梅克治,孙爱华;老年充血性心力衰竭患者应用螺内酯的安全性观察[J];广东药学院学报;2002年04期
5 杨应军,郭军,孙晨,许震梅;小剂量螺内酯治疗慢性充血性心力衰竭临床观察[J];中国乡村医药;2002年02期
6 王迎,朱梓丰;螺内酯治疗慢性充血性心力衰竭的临床研究[J];浙江临床医学;2003年03期
7 杨志平,史百川;小剂量螺内酯治疗慢性充血性心力衰竭的疗效观察[J];中原医刊;2003年20期
8 徐建国,夏靖燕;螺内酯治疗冠心病慢性心力衰竭临床观察[J];心脑血管病防治;2004年01期
9 李红心,赵金发;螺内酯治疗慢性充血性心力衰竭的临床观察[J];现代中西医结合杂志;2004年16期
10 刘伟利;螺内酯治疗慢性充血性心力衰竭疗效分析[J];中国心血管病研究杂志;2004年06期
相关会议论文 前10条
1 孙景丽;;常规疗法加螺内酯治疗慢性心力衰竭的疗效观察[A];中华医学会心血管病分会第八次全国心血管病学术会议汇编[C];2004年
2 洪永春;高平;周金枝;;螺内酯在慢性心力衰竭中的应用[A];江西省第四次中西医结合心血管学术交流会论文集[C];2008年
3 董琦;刘坤申;刘红彬;李树仁;韩玉平;张路平;王颖;刘刚;王小平;徐力飞;李秀彩;;急性心肌梗死后螺内酯干预对左室重塑的影响[A];中华医学会心血管病分会第八次全国心血管病学术会议汇编[C];2004年
4 吴小波;马建林;;螺内酯对急性前壁心肌梗死心室重构的影响[A];第十三次全国心血管病学术会议论文集[C];2011年
5 陈茜;;螺内酯在充血性心力衰竭中的临床应用[A];中华医学会急诊医学分会全国第11届创伤复苏中毒学术会议论文集[C];2005年
6 籍振国;刘海军;刘刚;;螺内酯对老年高血压病患者心脏舒张功能的影响[A];中华医学会第11次心血管病学术会议论文摘要集[C];2009年
7 温霞;赵兴胜;徐峰;付二团;贺文帅;苏布道;马之嘉;;内蒙古自治区医院1980、1990、2000年慢性心力衰竭住院病例回顾性调查[A];中华医学会心血管病学分会第十次全国心血管病学术会议汇编[C];2008年
8 施仲伟;;血管紧张素转换酶抑制剂仍然是治疗慢性心力衰竭的首选药物[A];中华医学会心血管病学分会第八次全国心血管病学术会议汇编[C];2006年
9 马依彤;李霞;王朝霞;;183例慢性心力衰竭患者中贫血的临床研究[A];中华医学会心血管病学分会第八次全国心血管病学术会议汇编[C];2006年
10 曾潮峰;;肌氨肽苷治疗慢性心力衰竭40例疗效观察[A];中华医学会心血管病学分会第八次全国心血管病学术会议汇编[C];2006年
相关重要报纸文章 前10条
1 程远植;螺内酯治疗慢性心衰研究[N];中国医药报;2004年
2 常怡勇;螺内酯治疗心衰[N];中国医药报;2001年
3 韩咏霞;抗高血压药“新成员”——螺内酯[N];大众卫生报;2005年
4 宋健;螺内酯可用于急性前壁心梗[N];医药养生保健报;2006年
5 张友栋;螺内酯——高血压男性慎用[N];医药养生保健报;2008年
6 冯友根;治疗充血性心力衰竭研究进展[N];中国医药报;2003年
7 朱荻;倍他乐克安全有效[N];医药养生保健报;2005年
8 周宁人;提高慢性心衰患者存活率[N];大众卫生报;2007年
9 李军;急性心力衰竭与慢性心力衰竭失代偿鉴别[N];农村医药报(汉);2009年
10 湖南省汉寿县人民医院 彭锋;对慢性心力衰竭药物治疗的调查与分析[N];中国医药报;2009年
相关博士学位论文 前10条
1 刘刚;螺内酯对心肌损伤后心肌细胞外基质及心脏功能的影响与机制[D];河北医科大学;2007年
2 凌树宽;高糖和压力过负荷诱导心肌重塑的调控机制研究[D];哈尔滨工业大学;2016年
3 崔兆强;血管紧张素Ⅱ1型受体基因的表达调节与心肌重塑的相关性研究[D];中国协和医科大学;1997年
4 张飞飞;心脏收缩力调节对慢性心力衰竭兔心肌纤维化的影响及其机制研究[D];河北医科大学;2017年
5 王尚;靶向SUR2B/Kir6.1通道防治慢性心力衰竭分子机制的研究[D];中国人民解放军军事医学科学院;2017年
6 师幸伟;慢性心力衰竭患者死亡风险的无创性指标预测和干预治疗评价[D];武汉大学;2016年
7 侯丽娜;慢性心力衰竭尿液蛋白标记物的筛选、鉴定及应用研究[D];南方医科大学;2013年
8 杜智勇;代谢组学方法评价慢性心力衰竭代谢重构的基础与临床研究[D];南方医科大学;2012年
9 王天楠;脑钠肽对心肌重塑的作用机制研究[D];浙江大学;2007年
10 吴晓燕;骨髓间充质干细胞移植与粒细胞集落刺激因子干细胞动员治疗慢性心力衰竭的对比研究[D];山东大学;2009年
相关硕士学位论文 前10条
1 范金爽;螺内酯对心衰伴低T3综合征患者甲状腺激素水平的影响[D];天津医科大学;2015年
2 张s,
本文编号:1695147
本文链接:https://www.wllwen.com/yixuelunwen/xxg/1695147.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