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主页 > 医学论文 > 心血管论文 >

血清CTRP3水平与冠状动脉病变严重程度及侧支循环形成的关系

发布时间:2018-04-10 02:07

  本文选题:C1q/肿瘤坏子因子相关蛋白3(CTRP3) 切入点:冠心病 出处:《河北医科大学》2015年硕士论文


【摘要】:目的:冠状动脉粥样硬化性心脏病(cronoary artery heart disease,CHD),指冠状动脉因狭窄或阻塞导致供血不足从而引起心肌缺血缺氧、机能障碍和(或)器质性疾病,而冠脉严重粥样硬化或者痉挛在狭窄、阻塞病变中最为常见。冠心病是世界范围内致死率最高的疾病之一,美国国家健康统计中心1987年进行的一项全国死因统计,结果表明:心脏病占总死因的35%,位居死因之首,其中冠心病死亡率占据24.1%。急性冠脉综合征(acute coronary syndrome,ACS)是以冠状动脉粥样硬化斑块破裂或侵袭,继发完全或不完全的闭塞性血栓形成为病理基础的临床综合征,包括急性心肌梗死(AMI)及不稳定型心绞痛(UA),其中AMI又分为ST段抬高性心肌梗死(STEMI)及非ST段抬高性心肌梗死(NSTEMI)。众所周知,ACS的发生发展与高血压、高脂血症、高黏血症、糖尿病、内分泌功能低下及高龄、吸烟、肥胖、久坐、遗传等密切相关,脂质代谢紊乱是冠心病最重要预测因素。急性冠脉综合征的治疗分为药物治疗、介入治疗及外科手术治疗,而经皮冠状动脉介入治疗(percutaneous coronary intervention,PCI)以其创伤小、安全性高、恢复快、住院时间短等显著特点成为治疗冠心病的最重要方式之一。近二十年来,随着介入治疗手段的迅速发展,再灌注措施的改善,使得AMI的死亡率显著下降,但AMI后心力衰竭的发病率却逐年上升,5年生存率只有30%~70%。然而很多患者术后发现存在多支冠脉的血管弥漫性病变,对其行介入治疗比较复杂,且术后存在很高的冠脉再狭窄风险,这些病人冠脉狭窄致心肌供血不足,对其行介入治疗及现有的药物治疗难以取得显著的疗效。因此,寻找经济、高效、依从性好的评估及辅助治疗方法成为新世纪心内科医师亟需解决的问题。有研究证实,在冠状动脉侧支循环(coronary collatcral circulation,CCC)充分的病人发生心肌梗死的概率小,即使发生心肌梗死,梗死面积也比侧支循环差的病人小的多。冠状动脉侧支循环及时广泛的建立可有效降低死亡率,改善预后。急性冠脉综合征患者行冠脉造影时发现:冠状动脉同样病变程度病人其侧支的发展程度存在很大差异,因此研究侧支循环的形成和发展具有重要意义。C1q/肿瘤坏子因子相关蛋白3(C1q/TNF-related Protein 3,CTRP3)是一种新发现的与脂联素高度同源的脂肪细胞因子。CTRP3由246个氨基酸序列组成的蛋白质,分子量26k Da,由分泌信号肽、胶原结构域及C端的球状结构域构成,在人类和鼠类中发现,又名CORS-26,Cartonectin和CIATNF3。研究发现,CTRP3对机体具有正性作用,在调节代谢、保护心肌、促进血管新生等方面发挥重要作用。而CTRP3是否与急性冠脉综合征患者冠状动脉病变的严重程度及侧支循环的形成同时相关,目前尚且未知。本研究旨在观察CTRP3在冠心病患者血清中的表达水平,分析其与冠状动脉病变严重程度及侧支循环形成的关系,探讨侧支循环形成的可能机制,从而为冠心病的治疗寻找新的治疗靶点。方法:1根据2007年美国心脏病学会和美国心脏病协会修订的诊断和治疗指南,入选2014年1月-2014年10月在河北医科大学第二医院心内科就诊并经冠状动脉造影术确诊,满足冠动脉主要血管(左主干、左前降支、左回旋支、右冠状动脉)至少一支血管狭窄50%的ACS患者133例。详细记录患者的病例资料,包括患者的年龄、性别、身高、体重、体重指数等一般临床资料及实验室检查结果。2抽取患者术前空腹8小时内肘静脉血,用酶联免疫吸附法(enzyme linked immunosorbent assay,ELASA)测定上述病人血清CTRP3水平。3 SYNTAX评分及Rentrop评分以SYNTAX评分为标准评价冠状动脉病变严重程度,并依据其结果将ACS患者分为SYNTAX轻度病变组(n=36)、SYNTAX中度病变组(n=56)和SYNTAX重度病变组(n=41)。按照Rentrop分级方法观察侧支形成情况,133例患者中主要四支冠状动脉左主干、左前降支、左回旋支、右冠至少一支狭窄≥90%共71例,依据评分由低到高将ACS患者分为0级(n=17)、1级(n=14)、2级(n=21)、3级(n=19),评分越高,侧支循环越丰富。将0级、1级设为侧支循环不良组(n=31),2级、3级设为侧支循环良好组(n=40)。实验数据使用SPSS 21.0统计软件进行数据录入和分析。连续变量以(均数±标准差)表示,正态分布以t检验。各组间比较用SNK多因素比较的方差分析。相关性分析采用Spearman双变量相关性分析,相关程度分析采用多元线性回归分析。双尾P0.05认为有统计学意义。通过方差分析、回归分析等方法探讨患者血清CTRP3水平与冠状动脉病变的严重程度及侧支循环之间的关系。结果:1 ACS组患者中,冠脉重度病变组CTRP3水平显著低于冠脉中度病变组及冠脉轻度病变组(P0.01),冠脉中度病变组CTRP3水平显著低于冠脉轻度病变组(P0.01);CTRP3水平与冠脉病变严重程度呈负相关(r=-0.712,P0.01)。2 ACS组患者中,冠脉侧支循环较差组CTRP3水平显著低于冠脉侧支循环较好组(P0.01);CTRP3水平与冠脉侧支循环形成呈正相关(r=0.746,P0.01)。结论:血清CTRP3水平受冠状动脉病变严重程度的影响,冠脉狭窄程度越高,患者血清CTRP3表达水平越低,CTRP3表达水平与冠脉病变严重程度呈负相关;冠脉侧支循环形成情况同样影响血清CTRP3水平,冠脉侧支循环越丰富,CTRP3水平越高,CTRP3表达水平与冠脉侧支循环形成呈正相关。
[Abstract]:Acute coronary syndrome ( ACS ) is one of the most important factors in the treatment of coronary heart disease , including acute myocardial infarction ( STEMI ) and non - ST segment elevation myocardial infarction ( NSTEMI ) . In this study , it was found that CTRP3 had positive effects on the severity of coronary artery disease and the formation of collateral circulation in patients with coronary artery disease . The levels of CTRP3 were measured by enzyme linked immunosorbent assay ( ELASA ) . The severity of coronary artery disease was evaluated by using the synTAX score as the standard , and the relationship between the severity of coronary artery disease and the severity of coronary artery disease was analyzed by means of variance analysis and regression analysis . Conclusion : The level of serum CTRP3 is affected by the severity of coronary artery disease , the higher the degree of coronary artery stenosis , the lower the level of CTRP3 expression in patients with coronary artery stenosis , the higher the level of CTRP3 expression and the severity of coronary artery disease , the more the coronary collateral circulation is , the higher the CTRP3 level , the higher the CTRP3 expression level and the formation of coronary collateral circulation .

【学位授予单位】:河北医科大学
【学位级别】:硕士
【学位授予年份】:2015
【分类号】:R541.4

【相似文献】

相关期刊论文 前10条

1 Nathoe H.M.;Koerselman J.;Buskens E. ;P.P.T. de Jaegere;宁宁;;冠状动脉血运重建术后患者侧支循环的决定因素及预后意义[J];世界核心医学期刊文摘(心脏病学分册);2006年11期

2 艾志兵;罗国君;何国厚;张晓东;孙强;;颅内动脉侧支循环的形成对基底动脉尖综合征预后的影响[J];湖北医药学院学报;2010年05期

3 陈晨;刘训灿;冯加纯;;脑供血侧支循环建立的影响因素及评估[J];中华脑血管病杂志(电子版);2011年05期

4 周化鑫;再植肢体侧支循环重建的影响因素[J];国外医学(骨科学分册);2002年01期

5 程自平,徐岩,朱润硕,许邦龙,陈斌;严重冠脉病变侧支循环形成影响因素探讨[J];实用老年医学;2003年01期

6 张毓英;李为民;刘文慧;赵连东;;关于急性缺血性脑血管病侧支循环评价的思考[J];脑与神经疾病杂志;2008年01期

7 毛建雄;刘磊;;门静脉海绵样变性的侧支循环[J];实用儿科临床杂志;2011年23期

8 Longhurst JC;冠脉侧支循环的功能及其形成的影响因素[J];临床心血管病杂志;1993年03期

9 马守华,张亮,苏建忠;布-加氏综合征主要侧支循环的X线研究[J];医学影像学杂志;1994年02期

10 王拥军;;脑侧支循环及氧化应激对其影响[J];中国卒中杂志;2008年03期

相关会议论文 前10条

1 赵静;李晓红;;脑侧支循环与缺血性脑卒中[A];山东省2013年神经内科学学术会议暨中国神经免疫大会2013论文汇编[C];2013年

2 杨晶晶;张梅;刘晓玲;冯民;;侧支循环对局部缺血心肌节段功能的影响[A];中华医学会第11次心血管病学术会议论文摘要集[C];2009年

3 王斌;韩雅玲;李毅;荆全民;王守力;马颖艳;王耿;栾波;王效增;;早期侧支循环对急性前壁心肌梗死直接介入治疗患者预后的影响[A];第十三次全国心血管病学术会议论文集[C];2011年

4 姬卫东;徐丽君;周玉珍;;侧支循环功能与缺血性脑卒中[A];第七届全国颅脑及颈动脉超声学术会议论文汇编[C];2007年

5 杨鹏伟;;慢性完全闭塞病变经逆向侧支循环途径的介入治疗[A];中华医学会心血管病学分会第十次全国心血管病学术会议汇编[C];2008年

6 刘作勤;;脑动脉侧支循环建立的临床意义[A];第二届全国非血管性与血管性介入新技术学术研讨会暨第三届介入放射学新技术提高班论文汇编[C];2005年

7 王红星;励建安;路鹏;;缺血负荷对家兔冠状动脉固有侧支循环开放的影响[A];第六次全国运动疗法学术会议论文集[C];2002年

8 黄伟;;CT三维重建对股静脉梗阻性病变侧支循环建立的评价[A];中华医学会第十三届全国放射学大会论文汇编(下册)[C];2006年

9 高晶;苏娟;励建安;;可控性骨骼肌缺血促进兔侧支循环生成的研究[A];中华医学会第九次全国物理医学与康复学学术会议论文集[C];2007年

10 杨煜;夏勇;潘德锋;徐晤;张超群;钱文浩;徐通达;郝湛军;吴建东;李东野;;急性心肌梗死患者冠状动脉介入治疗术后侧支循环即刻消失的临床意义[A];中华医学会心血管病学分会第八次全国心血管病学术会议汇编[C];2006年

相关重要报纸文章 前3条

1 记者 靖九江;改善侧支循环,药物应用需个体化[N];中国医药报;2013年

2 本报记者 王海洋;侧支循环“新概念”[N];医药经济报;2013年

3 张翔炜 丁邦晗 张敏州;冠脉侧支循环中医药研究新进展[N];中国医药报;2006年

相关博士学位论文 前9条

1 陈辉;通透性影像评估缺血性卒中Ⅱ、Ⅲ级侧支循环[D];第三军医大学;2015年

2 孙振;稳定型心绞痛伴慢性冠状动脉阻塞患者和急性下肢缺血动物模型侧支循环研究[D];上海交通大学;2014年

3 刘文华;成年型烟雾病侧支循环的临床研究[D];南京大学;2011年

4 肖明月;生理性缺血训练促进远隔侧支循环生成中VEGF/NO的调控机制研究[D];南京医科大学;2013年

5 梁艺海;老年冠心病患者侧支循环形成相关因素分析及对PCI术后近期疗效影响[D];南方医科大学;2013年

6 张昌来;CO_2对犬缺血心肌侧支循环建立及保护心功能的实验研究[D];山东大学;2006年

7 李传昶;树突状细胞与冠状动脉粥样硬化和侧支循环关系及辛伐他汀干预研究[D];中南大学;2007年

8 陆晓;运动诱发的短暂性心肌缺血对冠状动脉侧支循环生成的作用及机制[D];南京医科大学;2008年

9 林爱翠;生理性缺血训练对兔心肌梗死的保护作用及机制[D];南京医科大学;2010年

相关硕士学位论文 前10条

1 王武华;多模式CT评估缺血性卒中侧支循环对脑灌注状态的影响[D];福建医科大学;2015年

2 张卫涛;主动脉球囊(NeuroFlo)促进兔脑缺血模型侧支循环建立的实验研究[D];河北医科大学;2015年

3 胡峥;血清CTRP3水平与冠状动脉病变严重程度及侧支循环形成的关系[D];河北医科大学;2015年

4 杨娟;单侧颈动脉重度狭窄患者侧支循环与缺血性脑血管病的关系[D];宁夏医科大学;2015年

5 孙明裕;肌酐正常的冠心病患者肾小球滤过率对冠状动脉侧支循环的影响及其预后的临床研究[D];安徽医科大学;2015年

6 张志良;血清hs-CRP水平与冠脉慢性闭塞患者冠脉侧支循环相关性[D];郑州大学;2015年

7 吴竹青;单侧颈内动脉重度狭窄或闭塞患者侧支循环与临床预后关系的研究[D];安徽医科大学;2015年

8 侯胜男;侧支循环形成的影响因素及对其急性心肌梗死患者预后的影响[D];山东大学;2015年

9 孟相君;侧支循环与椎基底动脉系统急性梗死的相关性研究[D];吉林大学;2010年

10 姚德斌;前循环梗死侧支循环形成与临床相关因素的分析[D];南昌大学;2014年



本文编号:1729172

资料下载
论文发表

本文链接:https://www.wllwen.com/yixuelunwen/xxg/1729172.html


Copyright(c)文论论文网All Rights Reserved | 网站地图 |

版权申明:资料由用户cdd93***提供,本站仅收录摘要或目录,作者需要删除请E-mail邮箱bigeng88@qq.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