老年非杓型高血压患者血钾水平与血压水平及继发缺血性脑卒中的关系
本文选题:低血钾 + 非杓型高血压 ; 参考:《山东医药》2017年33期
【摘要】:目的探讨老年非杓型高血压患者血钾水平与血压及继发缺血性脑卒中风险的相关性。方法选取110例老年非杓型高血压患者,根据血清血钾水平将患者分为正常血钾组(53例)和低血钾组(58例)。通过Pearson相关分析评价血钾与患者的血压水平、颈部动脉内膜-中膜厚度(IMT)的相关性,利用Logistic回归筛选缺血性脑卒中的高危因素。结果低血钾组重度高血压、中度高血压以及颈动脉重度狭窄、中度狭窄患者比例高于正常血钾组(P均0.05);低血钾组24 h平均收缩压、24 h平均舒张压、夜平均收缩压、夜平均舒张压均高于正常血钾组(P均0.05);低血钾组IMT大于正常血钾组(P0.05)。Pearson相关分析显示低血钾患者血钾水平与血压、IMT呈负相关(P均0.05),Logistic回归分析结果表明血钾水平是仅次于IMT的影响脑卒中发生的高危因素。结论低血钾可使老年非杓型高血压患者的血压水平升高,且易诱发缺血性脑卒。
[Abstract]:Objective to investigate the correlation between serum potassium level and blood pressure and risk of secondary ischemic stroke in elderly patients with non-dipper hypertension.Methods 110 elderly patients with non-dipper hypertension were divided into normal group (53 cases) and hypokalemia group (58 cases) according to serum potassium level.The correlation between blood potassium and blood pressure and carotid intima-media thickness (IMT) was evaluated by Pearson correlation analysis. Logistic regression was used to screen the risk factors for ischemic stroke.Results the proportion of patients with severe hypertension, moderate hypertension and severe stenosis of carotid artery in hypokalemia group was higher than that in normal blood potassium group (P 0.05), the mean systolic blood pressure in hypokalemia group was 24 h mean diastolic blood pressure (DBP) and night mean systolic blood pressure (SBP).The IMT of hypokalemia group was higher than that of normal kalium group (P < 0.05). Pearson correlation analysis showed that there was a negative correlation between blood potassium level and blood pressure in hypokalemic patients. Logistic regression analysis showed that serum potassium level was only lower in hypokalemia group than that in normal blood potassium group (P < 0.05).The risk factors affecting stroke are inferior to IMT.Conclusion hypokalemia can elevate blood pressure and induce ischemic stroke in elderly patients with non-dipper hypertension.
【作者单位】: 重庆市第十三人民医院;
【基金】:重庆卫计委资助项目(2015MSXM084)
【分类号】:R544.1
【相似文献】
相关期刊论文 前10条
1 隗希有,陈玉英,张善同,刘云台,胡烨;杓型与非杓型高血压患者自主神经功能紊乱的比较[J];泰山医学院学报;2001年02期
2 邵光方,童建;杓型和非杓型高血压[J];高血压杂志;2002年04期
3 陈水华;;血清脂联素在杓型及非杓型高血压患者中的变化及与左心室结构的关系[J];浙江实用医学;2013年01期
4 苏琳,苗懿德,孙宁玲,苟淑琴;老年非杓型高血压患者血浆一氧化氮内皮素神经肽Y水平及氨氯地平对其影响[J];临床心血管病杂志;2001年06期
5 朱峻,周兴文,张鑫,赵龙生,邓世玉;杓型与非杓型血压的性别差异对左室肥厚的影响[J];重庆医学;2001年05期
6 杜湘云;陈党柱;;杓型高血压与非杓型高血压对心脏结构及功能影响的临床观察[J];中国实用医药;2007年26期
7 杜湘云;陈党柱;;杓型高血压与非杓型高血压对心脏结构及功能影响的临床观察[J];中国误诊学杂志;2007年28期
8 吴显儒;吴万里;刘卫强;张轩;杨勇;;不同服药方法对杓型、非杓型高血压降压疗效的影响[J];广西医科大学学报;2011年03期
9 罗冬梅;叶鹏;;杓型和非杓型夜间高血压与器官损害[J];中华高血压杂志;2012年12期
10 钟忠辉,刘国树,孟凡华,赵美清;原发性高血压“杓型”与“非杓型”者的动态血压变异性特点及其微循环改变的临床研究[J];临床心电学杂志;1998年04期
相关会议论文 前5条
1 王庆霞;苏颖;杨晓霞;李羽;代琴;;动态血压监测非杓型血压与室早的关系探讨[A];中华医学会心血管病学分会第八次全国心血管病学术会议汇编[C];2006年
2 王庆霞;杨晓霞;李羽;代勤;王玉霞;;24小时动态血压监测非杓型血压与室早的关系探讨[A];第八次全国中西医结合心血管病学术会议论文集[C];2007年
3 郭艺芳;姚丽霞;;人体血压的昼夜节律:杓型与非杓型血压的临床意义[A];2004全国时间生物医学学术会议论文集[C];2004年
4 张林虎;苏庆丰;胡丽花;张志霞;郭明媚;张虹;;不同时间服用左旋氨氯地平对老年非杓型高血压的疗效[A];第十三次全国心血管病学术会议论文集[C];2011年
5 童素梅;于桂香;张小燕;;非杓型高血压患者行为管理现状调查分析[A];中华护理学会全国内科护理学术交流暨专题讲座会议论文汇编[C];2009年
相关重要报纸文章 前2条
1 广州市第一人民医院急诊科副主任医师 朱明辉;高血压昼夜模式的临床意义[N];广东科技报;2000年
2 湖南省郴州市第三人民医院 王小衡;高血压病新知识[N];中国医药报;2006年
相关硕士学位论文 前7条
1 宋丽薇;非杓型高血压患者尿酸、超敏C反应蛋白与动态动脉硬化指数的关系[D];山西医科大学;2015年
2 张鹏娟;非杓型心率与冠状动脉病变分型的关系[D];山西医科大学;2011年
3 王汉元;不同给药时间对原发性非杓型高血压及左室结构的影响[D];福建医科大学;2014年
4 吴晶莹;尿酸与原发性高血压患者非杓型血压形态的关系[D];福建医科大学;2013年
5 张秋实;正常人血压昼夜节律消失(非杓型)对尿微量白蛋白排泄率及左心室质量的影响[D];安徽医科大学;2011年
6 王元元;通心络胶囊对代谢综合征患者血浆Ang-2和6-Keto-PGF1a水平的影响[D];青岛大学;2011年
7 孙晓蕾;不同时间服用比索洛尔治疗非杓型原发性高血压的疗效评价[D];青岛大学;2011年
,本文编号:1750650
本文链接:https://www.wllwen.com/yixuelunwen/xxg/1750650.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