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主页 > 医学论文 > 心血管论文 >

心房颤动导管消融成功率与肺静脉结构的关系

发布时间:2018-05-04 21:27

  本文选题:房颤 + 肺静脉结构 ; 参考:《重庆医科大学》2017年硕士论文


【摘要】:目的:研究肺静脉结构是否影响心房颤动(简称房颤)导管消融的成功率。方法:纳入174名因抗心律失常药物治疗效果不佳而行导管消融术的房颤患者,所有患者均行双侧环肺静脉隔离术,术前常规行肺血管CTA评估肺静脉解剖结构。术后第1、3、6、9、12月规律门诊随访。房颤复发定义为经过3个月的空白期后,心电图或动态心电图记录到持续时间超过30s的房颤、房扑或房速。结果:随访12个月后,114名患者(65.5%)维持窦性心律。单因素分析发现,房颤类型(P0.001)、左房容积(P0.001)、左房脊长度(P0.001)、左上肺静脉纵径(P0.001)、右上肺静脉纵径(P0.001)、左房前后径(LAD)(P=0.001)、左中肺静脉(P=0.04)、合并阵发性室上性心动过速(PSVT)(P=0.028)与房颤复发有关。多因素分析发现左房容积(P=0.012)、左房脊长度(P=0.001)和右上肺静脉纵径(P0.001)是房颤复发的独立危险因素。结论:左房容积、左房脊长度和右上肺静脉纵径是房颤导管消融术后复发的独立预测因素。
[Abstract]:Objective: to study whether pulmonary vein structure affects the success rate of catheter ablation of atrial fibrillation (AF). Methods: 174 patients with atrial fibrillation underwent catheter ablation because of the poor effect of antiarrhythmic drugs. All patients were treated with bilateral annular pulmonary vein isolation. The anatomical structure of pulmonary vein was assessed by pulmonary vascular CTA before operation. All patients were followed up regularly for 12 months. Atrial fibrillation recurrence is defined as atrial fibrillation, atrial flutter or atrial velocity after 3 months of blank period, electrocardiogram (ECG) or dynamic electrocardiogram (ECG) recording lasting longer than 30s. Results: the sinus rhythm was maintained in 114 patients after 12 months follow-up. Univariate analysis showed that atrial fibrillation type (P 0.001), left atrial volume (P 0.001), left atrial ridge length (P 0.001), left superior pulmonary vein (P 0.001), right superior pulmonary vein (P 0.001), left anterior and posterior atrium (Lada), left middle pulmonary vein (P 0.04), paroxysmal supraventricular tachycardia (PSV) P0.028) were associated with atrial fibrillation recurrence. Multivariate analysis showed that left atrial volume (LVV), left atrial ridge length (LASR) and right superior pulmonary vein (P0.001) were independent risk factors for recurrence of atrial fibrillation. Conclusion: left atrial volume, length of left atrial ridge and longitudinal diameter of right superior pulmonary vein are independent predictors of recurrence after atrial fibrillation catheter ablation.
【学位授予单位】:重庆医科大学
【学位级别】:硕士
【学位授予年份】:2017
【分类号】:R541.75

【相似文献】

相关期刊论文 前10条

1 蒋晨阳;;导管消融的若干种不同能源[J];心电学杂志;2008年02期

2 ;房颤导管消融研究再获新成果[J];现代医院;2010年12期

3 谢红英;赖晓芳;方敬;王风珍;陈秀珍;;老年人阵发性室上性心动过速的导管消融的围术期护理[J];赣南医学院学报;2006年06期

4 黄伟民;导管消融程序的准则[J];国外医学.心血管疾病分册;1996年04期

5 郭睿;黄晶;;肥厚型梗阻性心肌病导管消融新技术研究进展[J];心血管病学进展;2010年06期

6 陈大年,沈王芳;导管消融房颤的作用[J];心血管病学进展;1998年02期

7 刘兴鹏,马长生;导管消融所致肺静脉狭窄的研究进展[J];中国介入心脏病学杂志;2003年04期

8 姚焰;;恶性室性心律失常导管消融现状[J];中华实用诊断与治疗杂志;2010年06期

9 董军;超声导管消融的应用前景[J];国外医学.心血管疾病分册;1998年01期

10 Sacher F.;Monahan K.H.;Thomas S.P. ;马超;;房颤导管消融后膈神经损伤的特征及结局:一项多中心研究[J];世界核心医学期刊文摘(心脏病学分册);2006年11期

相关会议论文 前10条

1 马长生;;房颤导管消融适应证的选择[A];宁夏心血管病学进展暨第二届心血管病介入治疗研讨会资料汇编[C];2005年

2 杨德彦;高鹏;邓华;程康安;陈太波;程中伟;陆曹杰;方全;;个体化导管消融策略治疗阵发性心房颤动的临床效果[A];中华医学会心电生理和起搏分会第十次全国学术年会会议汇编[C];2012年

3 贾俊格;;心房纤颤导管消融患者出院后实施电话随访健康教育的体会[A];2013年河南省介入诊疗技术规范化护理管理培训班暨学术会议论文集[C];2013年

4 蒋晨阳;王建安;赵林水;陈冬冬;马金琦;;导管消融心外膜旁路参与的房室折返型心动过速一例[A];2004年浙江省心血管病学学术年会论文汇编[C];2004年

5 储慧民;陈晓敏;杜为平;何斌;叶红华;王胜煌;潘伟民;张福兴;刘少稳;;单点标记三维CT融合策略在电解剖标测指导下房颤导管消融中的应用[A];2006年浙江省心血管病学学术年会论文汇编[C];2006年

6 杜丹;王祖禄;梁延春;韩雅铃;赵宁;张大鹏;赵维龙;梁明;;盐水灌注导管消融心房颤动时组织爆裂导致急性心脏压塞三例[A];中华医学会心血管病学分会第十次全国心血管病学术会议汇编[C];2008年

7 王祖禄;杜丹;梁延春;韩雅铃;赵宁;张大鹏;赵维龙;梁明;;盐水灌注导管消融心房颤动时组织爆裂导致急性心脏压塞三例[A];中华医学会心电生理和起搏分会第八次全国学术年会论文集[C];2008年

8 董玉梅;李学奇;刘晓霞;杨庆辉;曹雪;;起源于房室瓣环的室性早搏的导管消融[A];中华医学会心电生理和起搏分会第十次全国学术年会会议汇编[C];2012年

9 贾俊格;秦延平;王素芳;;心房纤颤导管消融患者出院后实施电话随访健康教育的体会[A];2011年河南省内科护理新业务、新技术及康复护理新进展研讨会论文集[C];2011年

10 贾俊格;秦延平;王素芳;;心房纤颤导管消融患者出院后实施电话随访健康教育的体会[A];2011年河南省介入护理学术交流及高级研修班论文集[C];2011年

相关重要报纸文章 前10条

1 马长生;房颤导管消融步入一线治疗应特别关注安全性[N];保健时报;2005年

2 驻京记者  孙书博;专家呼吁重视房颤导管消融[N];医药经济报;2006年

3 本报记者 彭鑫;导管消融或可作为一线治疗[N];医药经济报;2010年

4 本报记者 韩霁;让更多心脏病患者获得康复的机会[N];经济日报;2011年

5 记者 李天舒;冷冻球囊导管消融房颤术获成功[N];健康报;2012年

6 本报记者 楚燕 通讯员 付磊;导管消融开启房颤治疗新时代[N];厦门日报;2009年

7 本报记者 王辉;导管消融及早根治房颤[N];健康时报;2004年

8 阿胜 编译;治疗房颤:导管消融疗效比药物更好[N];医药经济报;2010年

9 刘锡潼;房颤消融成功率已达80%[N];北京商报;2006年

10 健康时报记者 韦川南;首例冷冻球囊导管消融房颤术完成[N];健康时报;2012年

相关博士学位论文 前1条

1 陈恋;难治性室性心律失常导管消融改良技术的初步探索性研究[D];北京协和医学院;2017年

相关硕士学位论文 前8条

1 余香;口服抗凝药在房颤导管消融围手术期应用进展[D];重庆医科大学;2015年

2 赖正刚;两代冷冻球囊房颤导管消融疗效及安全性对比Meta分析[D];重庆医科大学;2016年

3 江峰;FTI联合VisiTag指导阵发性心房颤动导管消融疗效和安全性研究[D];大连医科大学;2017年

4 肖明阳;心房颤动导管消融成功率与肺静脉结构的关系[D];重庆医科大学;2017年

5 曹中静;特发性室性心律失常的左心功能变化及导管消融临床疗效评价[D];第三军医大学;2014年

6 孙伟;新型与传统三维电解剖标测系统对心房颤动导管消融手术影响的对照研究[D];大连医科大学;2013年

7 蒋晨曦;CARTO系统引导下房颤导管消融13例分析并文献综述[D];中国协和医科大学;2007年

8 蒋周芩;影响导管射频消融术治疗心房颤动临床疗效的相关因素评估[D];第三军医大学;2014年



本文编号:1844700

资料下载
论文发表

本文链接:https://www.wllwen.com/yixuelunwen/xxg/1844700.html


Copyright(c)文论论文网All Rights Reserved | 网站地图 |

版权申明:资料由用户2fae9***提供,本站仅收录摘要或目录,作者需要删除请E-mail邮箱bigeng88@qq.com